“蒲”在广州:越夜越精彩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aog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人喜欢说“出去蒲”,特指晚上出去消遣;这与《现代汉语词典》里,“蒲”的动词解释“伏地而行”,有着很大的出入。就如同人们在晚上“蒲”的行踪一样,“蒲”的实际意思也很难捕捉,因为广州人的“蒲”配搭上不同的词汇,会演变出不同的意思。如:出去蒲、蒲头、蒲精,这些词汇,估计你即使在《现代粤语字典》里,也很难找到解释。总之,简单理解,“蒲”就是一种自由的态度。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广州“后生仔”(粤语,意为年轻人),大多“蒲”在西湖路,因为那里的夜市能看到外来的最新时装。大卷发、花衬衣、喇叭裤……那时候,这样就是摩登。很早开始,“蒲”和潮流就是一对近义词,一般出去“蒲”,都是去城中最热门的地点“逛”,尝试最新鲜的玩意儿。
  后来,大家都逛累了,于是,喝夜茶又成为人们的新宠,一壶茶、两个包、三五知己,海阔天空,在那段日子里,广州人似乎都是在茶楼上班的,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晚上,广州人“蒲”在茶楼,周六、日的早上,广州人“叹”在茶楼。在那些日子,你、我、他的BP机里,总会收到朋友的留言,“你几时蒲头啊?” (粤语,意为“你什么时候出现啊?”)
  直到上世纪90年代,“蒲”才真正找到它的另一半——酒吧。 越来越多的酒吧,开始闪烁在广州的街头巷尾。于是,城中的年青人,又多了一个很IN的词汇——“蒲吧”(粤语,去酒吧玩)。直到现在,“蒲”依然是广州人对酒吧的指定动词。如果你对广州人说:“走,我们去玩吧。”他很可能会带你登上广州塔,看看广州夜景,或者带你去野生动物园看马戏团表演。广州人从不把“玩”当“蒲”,如果你想去酒吧,就一定要说,“走,我们去蒲吧。”
  然而在广州又该去哪里“蒲”?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里,都会有一条酒吧街。如香港的兰桂坊、北京的工体、上海的衡山路,而广州人似乎比较花心,城中已经形成了三个风格鲜明的“蒲吧”聚集地,看来就像每一个人都会喜欢各种风格的异性一样,广州人也爱形形色色的酒吧。如果你对的士司机说,“我想去蒲”。他不外乎会把你带去三个地方:沿江中路、环市东路以及天河北路。在这三个地方,你肯定会遇到时下城中的至潮型人,或是找到旧广州的洋楼调调,抑或是沉溺在私人定制空间中。
  其实,广州的酒吧从来性格自成一体,如果你是一位“潮人”,那就直接去沿江中路的酒吧带好了,在那里,无论是电子音乐抑或摇滚音乐,都是时下最HIT的,只要进去任何一家酒吧,你的身体和眼睛都不会闲着,因为在你的身边都是衣着入时的俊男美女包围着你;如果你想静静地听听歌,喝点小酒,就去环市东的酒吧吧,知音肯定有,运气好的话,还能来段艳遇,那便肯定是一个完美的夜晚;然而有时候,人是矛盾的,闹腾多了,就会琢磨怎么样才能更快活一点,如果你是这种追求个性的人,那么来到广州,请往天河北蒲。
  
  “潮人”前卫聚集地
  长堤大马路沿江中路北京南路“蒲场类型”: DISCO、PUB
  
  都说珠江夜景是广州的名片,在“蒲”方面也不例外。在珠江的北岸,从长堤大马路、顺着沿江中路一路走来,拐进北京南路,你能看到许多极尽炫丽的酒吧,里面是动的热舞劲歌,然而推门出来一看,却是静的悠闲江景,这种享受放在全世界也不多见。
  广州人喜欢笼统地把这里称为“沿江路”。虽然不能说广州最好的酒吧就在这,但是,广州人气排名前十位的酒吧,起码有一半在这里。特别是一些全国连锁的酒吧品牌,如BABYFACE、苏荷、IN BAR都选择在这里开设广州的分店,也许你可以从他们的选择当中,看到这个区域的魅力所在。
  如果要用形容词来概括这里的特色,那就是“潮”、前卫!“每次去到一个城市,我总是去到当地最好的酒吧或者DISCO,因为那里可以找到当地最‘潮’的人和事,这会给我带来很多创作的灵感。在广州,我每次都会来沿江路。”DICK是香港一间高级发廊的设计总监。在他看来,广州沿江路一带的酒吧,就像是他在广州的第二个家,每次来到广州,晚上总要抽空来到这里,既是放松自己,也可以寻找新的创作灵感。
  每一所酒吧或者DISCO,都有自己的特色卖点,最HIT的DJ和最辣的DANCER自然是必不可少,而这一带酒吧驻场歌手的演唱水平,也是广州城中的NO.1,无论是DISCO的HIT歌,还是抒情慢歌,歌手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你的身体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跟随音乐节奏舞动;另一特色景观,就是路边都停满了许多限量版的超级跑车,不经意间也许你就与城中富贾擦身而过了呢。
  如果你来这里拍照,绝对每一张照片都是头顶霓虹灯影、身伴香车美人。在这里,潮人们不会满足于只是和朋友喝喝酒、跳跳舞,他们的现身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型爆全场”,成为当晚的PARTY KING或PARTY QUEEN!来这里蒲吧你就一定要全身武装,绝对不能T恤加牛仔裤,那样你会被人鄙视。于是欣赏身边的潮人装扮也成为吸引城中靓仔靓妹纷至沓来的原因之一,装扮自己,欣赏身边之人,城中“潮人”不断出现在身边,毕竟“出来蒲”,和什么人在一起“蒲”,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明天醒来,已经想不起昨晚喝过什么酒,但昨晚陪伴身边的他/她,会让你这个周末还想再去看能不能碰到。
  “靓是先天的优势,而要做到‘潮’或‘型’,你绝对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比如男生也可以通过大胆地化化淡妆出现在这里。”这也是DICK每到广州,都要去当时最前卫的BAR或者DISCO感受一番的缘故,由于这里的大部分酒吧,淘汰率和更新率都很高,所以,来“蒲”的潮人们,都会换上最潮爆的“战衣”,投入到这里的PARTY战场。“潮人,就是要成为潮流的带领者,而创造潮流的灵感,往往就是来自你身边的人和事,你看看我们身边走过的型男美女,和他们一起,本身就是种享受。”
  
  品酒闻香识美人
  环市东路(华侨新村至广东电视台路段)“蒲场类型”: BAR、PUB
  
  广州市环市东路曾经被视为广州的中环,这一区域的娱乐场所类型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广州城中的第一家主题文化酒吧“007”,早在13年前就出现在这里,可惜,流年似水、物是人非,当年的“007”已经不复存在,这也让新近出现在这一区域的“泊来客”,有了自吹自擂的空间。
  由于华侨新村一带有很多酒吧,都由小别墅改建而成,因此你来这里“蒲”,得高举“情调”二字的招牌,如果同行没有异性,也可以酌情换成“品味”。
  比如在“喜玛拉雅酒吧”,单从名字就不难想到,这家酒吧是和神秘的西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穿过别具西藏特色的自动门,听着悦耳的西藏民族音乐,喝着从西藏空运而来的青稞啤酒,再咬一口外脆内嫩的牦牛肉,这都能让你浑身上下充满了西藏的味道,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每天晚上,身穿藏族服饰的服务员,都热情地邀请二十名客人,在酒桌间围成一圈,跳起西藏舞蹈。那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开怀。舞毕了,互道一声“扎西德勒”,那真是相当有范儿。
  除了华侨新村,在环市东路边南向的老别墅群里,就会发现散落着一些内秀的小酒吧。如果你想和朋友看看足球直播,喝点啤酒,OASIS、大象堡、小山吧都会是不错的选择。这一带的酒吧大多有宽大的屏幕,还能转播国际收费频道,主题也以看体育赛事为主。在酒吧和朋友一起看球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独特的酒吧看球文化,是在收费电视节目于欧美国家兴起之后形成的,和朋友聚在一起,感受体育赛事的魅力,世界杯、奥运会都如此。
  比如说OASIS,它借用一支著名英伦摇滚乐队的名字,酒吧初定的主要客户群体,就是以三五成群,喝啤酒、看足球的外国人为主。你大可以和同事朋友一起到这里来,尽情地喊一嗓子。一旦玩开心了,留下的故事就特别多,在刚过去的南非世界杯小组赛,德国4比0大胜澳大利亚的那天晚上,就有一位打赌落败的朋友,被迫站在一个包间门口,对着房里30多个德国人,大喊“GO!AUSTRILIA!”结果还好,德国朋友那晚赢高兴了,就当是看了一出小丑独角戏,哈哈大笑了之。
  与朋友共聚就来环市东,你绝对不会孤单。
  
  寻找个性享乐主张
  天河南二路天河北路一带 “蒲场类型”:小众空间 自我态度
  
  如果你是一位喜好独特,对酒吧环境认知已经升华到一定境界的“蒲精”,不妨到天河那边,寻找你的个性享乐主张。但是,首先必须练就一双齐天大圣般的金睛火眼,因为那些只针对小众群体而开设的独特空间,都是大隐隐于市的。
  现代人就像是一个矛盾混合体。追求恋、逃避爱,既爱浮华、又欲拒烦嚣,享受热闹,却道热闹是最寂寞的。如果说要在蒲场中寻找一个现代矛盾体的完美代言,非新近开业的STAR莫属。隐居在景星酒店四楼的STAR,正适合那些想在热闹中享受寂寞的蒲精。大厅的奢华装修、劲爆音乐,一如城中其他高档蒲场,自然吸引了众多型男美女捧场,不过,STAR的奇妙之处,其跃层竟然是两间全封闭的包间,让你可以在DISCO大厅和私人PARTY房之间,随时自由转换角色。房间的全落地玻璃窗,更加让你大可以将舞池和大厅的春光尽收眼底,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轻松达到“热闹中的寂寞”的忘我境界,最想不到的是,在房间内,竟然摆放着一张美式桌球台。在DISCO里打9球,这真的是独一无二的私家享受。
  另外,STAR的另一个矛盾结合体,就是开设私人会所区域,这个绝对私密空间,拥有数十间豪华KTV包房,最大的一间包房可容纳100人,若觉得大厅里的音乐不符合自己的心情,还可以点名让DJ进包房打碟,制造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
  “蒲”的至高境界,如若没有高级定制,那又算什么呢?当你喝得胃里空乎乎,如果有份比手指粗的炸薯条,以及比掌心还小的迷你汉堡摆在眼前,你必定立马被其吸引。而这些都是美式“蒲点”十三行的独创小食。在天河北中石化大厦旁的小路里,美籍华人BRIAN和JUSTIN两兄弟创办的十三行,号称拥有广州最正宗的美国菜。
其他文献
挤入高第街的小巷里弄,在两三米宽的狭窄小道上,布满了卖青菜菜干和小吃的摊贩,北京路的消费对象是广州内外的游客,而高第街则是内衣批发商的天堂,到了小巷里弄才是属于高第街现今居民的购物场。    高第街长约500米,清代这里专营鞋类、绳头、布匹,闻名遐迩,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也曾住在这里,近代名门 — 许氏家族的祖屋就在高第街的许地。新中国成立前,高第街是广州著名商业中心之一,在一里长的街中,店铺林
期刊
华叔和姜叔坐在南华西路的一间骑楼里,大多时候面无表情,说到一些印象深刻的共同记忆时才能见到一些肢体语言。骑楼的外墙因迎接亚运焕然一新,新刷的柏油马路却很少车辆,更不用说行人,这条曾经迎来了几代国家领导人视察,曾叫南华西街的地方像一个被儿女打扮体面却得不到孝顺的落魄老人在10月广州依然毒辣的阳光下苦苦煎熬。因为留恋,所以驻守,华叔钟富华这样的骑楼老住户在南华西路已经寥寥可数。    “咸湿点说,睡觉
期刊
祖籍湛江的罗永平,出生在海南,6岁从海南搬到广州,父亲是军人,从小住着整齐划一,按照军衔分配的宿舍,没想到后来自己却上了美院,成为一个室内设计师,如今过着天马行空的生活。对于从小在海边生活的罗永平,在拥有珠江的广州一直期盼的就是能在喧闹的城市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然海岛,辗转三次搬家,终于成为现实。    珊瑚造海岛花园  刚刚从德国家具展回来的罗永平兴高采烈地给我们展示他的最新杰作三件套的虾笼沙
期刊
这是广州南郊某个超大楼盘连排别墅中的一栋,楼顶的天台被院子里的树木遮掩了一小部分,阳光透过树叶照射进南向的卧室,斑驳的影子在床边柜的花瓶上留下温暖的痕迹。  别墅不大,每层只有一个主要房间,但供杨颖一家四口人居住,已经非常宽敞。一层是客厅和餐厅、厨房;二层被用来做杨颖夫妇的主卧;三层装饰成粉红色调的公主房,由杨颖的妈妈带着3岁的外孙女俏俏住。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资源  这套别墅不是80后空
期刊
多年潜心研究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广州大学教授杨宏烈认为,从岭南的特色建筑西关大屋到依靠华侨建设的骑楼,再到现代化的楼盘小区,无论哪个年代,科技如何发展,颐和的人居环境应该都是多层次的。    《风尚周报》:你多年研究岭南建筑和城市建设规划,广州人的居住环境变化的轨迹大概是怎样?  杨宏烈:岭南建筑的最主要的风格就是西关大屋,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传统来说,它们都有穿堂风,这是中
期刊
珠宝界显然也有“贺岁档”。每逢新年,品牌总会发布不少以红色元素为主题的应景新款。没错,这个时候,红色最红。    “贺岁档”简直是眼下娱乐圈最火的话题。  对于一部影片来说,赶上贺岁这趟车,直接等于做了大型免费宣传。虽然最终的票房还要视群众口碑而定,但加入贺岁档,话题性足够,几乎已经成功了一半。女人们的购物欲也在此刻赶上了“贺岁档”而全面爆发,反正买东西对她们来说买的是梦想。新年显然是实现梦想的好
期刊
常听到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畅怀对田园生活之向往,但真正能放下的不多,多是一个“香格里拉”式的梦想。许冰属于少数派的勇者,3年前突然辞去一份不错的工作跑到小洲村买了一块地过起了隐居艺术家生活。    青砖绿水 一见钟情  2005年,还是摄影记者的许冰陪来广州采风的几位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去小洲村,民居沿河而建,居民枕河而居,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榕浓荫蔽日,五六百年高龄的蚝壳屋见证着岭南的曾经沧海。同样是
期刊
黄子华走进来,一身黑,很瘦,像从电视里走下来,一点也没有走样。大部分的演员真人差过上镜,小部分是真人靓过上镜,而像黄子华这种真人如上镜的倒还真不多见。  杀了你你也不信眼前这个靓仔竟然已经五十——五十岁还这么靓仔,即是有“型”啰!黄子华的“型”是一种烂塌塌的“型”,是烂仔的“型”,“型”得来有点不羁,不羁得来又有点小小的羞涩,羞涩得来又又点小小的嘲弄,再加上200多度近视迷蒙眼神中弥散不去的小忧郁
期刊
不论什么年代,婚嫁总是人们最乐意谈论,也最肯花时间、折腾的事。一贯务实、低调的广州人也不例外。  旧时广州人的婚俗,承继着《周礼》之六礼,沿袭着中原的传统,又糅合了广州的本地特色。在这千年的传承中,说媒娶亲、上花轿的仪式慢慢简化,但掐算好良辰吉时,过大礼、搬嫁妆、安床、敬茶的风俗始终保持着,一整天紧凑而有序的热闹仪式始终带着浓浓广味。这不,看那些绕着万福路、连新路而行的新婚花车,便是广州永远的风景
期刊
“细蚊仔,有咩睇,骑楼底,批马蹄;马蹄爽,煲啖汤,汤有渣,食只虾……”从小长到大的西关童谣被何建新贴在自己家饭馆的墙上,时光带走了一切,连同他住了几十年的老屋。    地铁长寿路出站,穿过喧哗的人群,沿宝源路一排西关建筑向前走几步,便看到了何建兴的小饭馆,小饭馆是一座老旧的西关大屋改建而成,两旁两间较小的房子曾经和这间大屋是三兄弟住,现在早已隔开,中间老大这间最大,何建兴便稍作修葺改成了专做正宗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