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两岸.罗永平每个城市人都有一个田园梦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ao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籍湛江的罗永平,出生在海南,6岁从海南搬到广州,父亲是军人,从小住着整齐划一,按照军衔分配的宿舍,没想到后来自己却上了美院,成为一个室内设计师,如今过着天马行空的生活。对于从小在海边生活的罗永平,在拥有珠江的广州一直期盼的就是能在喧闹的城市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然海岛,辗转三次搬家,终于成为现实。
  
  珊瑚造海岛花园
  刚刚从德国家具展回来的罗永平兴高采烈地给我们展示他的最新杰作三件套的虾笼沙发,在他家100平方米的大阳台上随处可见与海有关的元素:六个人造砂岩雕刻的“仆人”围着桌椅,撑起高高的竹竿,顶部是虾笼灯,渔民的生活似乎从生下来就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即使移民加拿大,他也一样酷爱海洋,经常和朋友亲戚驾船出海海钓。
  谈起这个大阳台,罗永平颇为得意,因为这是他候了很久才得来不易的,确实,珠江两岸像这样的顶楼观景阳台炙手可热。“多亏了我老婆,一开始她买了这个小区一个物业。”住到这个小区之后,罗永平意外发现只有十套左右的顶层复式才有这样的宝地,终于有人要脱手,他毫不犹豫地拿下,开始圆梦。
  想着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一次湛江之行,他发现当地的很多渔民都是都是用珊瑚和火山石来砌房子的,豁然开朗。于是,罗永平不远千里从湛江买了大量珊瑚回来,“运很困难,光运费都和买这些珊瑚差不多贵。”为了配合阳台四周的珊瑚墙,罗永平又特意买了很多火山石回来,再请人切成一块块平整薄片铺在地上。“这样就是名副其实的海岛了,另外你看,这个阳台正好是广州的一个中轴线,前面看到珠岛宾馆,再远点就是白云山。”目光所及,确实毫无遮挡,难怪罗永平自夸这是广州最自然的一处观景台。
  
  没有雷同 家具都是DIY
  对于海岛风格的热爱也是出于对自然的憧憬,不过在大城市的石屎森林中简直是一个奢望。除了把阳台打造成自然风光,罗永平也到处建“行宫”。珠江对岸的信义会馆、番禺郊区的茂德公草堂、从化河边的农舍、大学城附近的小洲村都有他的工作室。“行宫”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作为中转站。“有时候一件家具放在家里一段时间我就会把它搬到工作室,然后从另外一个工作室搬一件里面的家具回家,朋友每次来我家都会感到不一样,其实就是那些东西,搭配常新。”
  DIY,成为罗永平营造个性环境最得心应手的绝技。刚买下这个复式单元的时候,妻子嫌铁制的楼梯不好看,想拆了重做,做室内设计的罗永平知道这样的环形设计是最节省空间的,于是说服妻子保留,不过花了些心思找来一些竹藤环绕绑在上面,立马显得古朴。除此之外,客厅的柜子也是他从交易会上淘来的,虽然同一风格,但颜色不同,“你在我家里不会发现两件相同的家居,每个东西都是唯一的,你看沙发我也不是买一套的,一个长的真皮沙发,旁边都是配木制的懒人椅和矮凳。”为了配合柜子的古朴风格,罗永平特意把门重新刷漆,然后把门楣和门框上的一些角落的漆挂掉、做旧。家里墙壁上挂的画都是跟朋友要的或者自己画的,一些陶瓷也都是自己设计然后找窑烧制而成。
  “我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生活的情趣也就在这里。”二楼的主人卧房和女儿的房间的两面墙也被罗永平敲掉,用一扇布帘隔开。“这样方便,小孩有什么动静我们知道,方便照应。”
  罗永平还向我们展示了最私密的浴室,“不用私密,跟自然融为一体最好了。”原来,浴室也被打通,正对着女儿的卧室,透过女儿卧室的窗户,便能看到珠江和整个白云山。“有时候冲凉,我就把那边的窗户打开,仿佛沐浴在大自然中。”
  珠江两岸是很多在广州居住的人梦寐以求的环境,不过像罗永平这样幸运并且花这么多心血来把它营造成一个如此接近自然的人却极少。每个城市人都有一个田园生活的心,实现只能看自己了。
其他文献
广州人都很淡定大方,知道你在拍他,他不怒,反而笑面迎人,或者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广州人的亲和力。也许某年某月某一天,这些已被迁走各散东西的老街坊,从我的照片里看到他们共处过的天地,勾起昔日的街坊情怀,感受着他们的感受。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但在广州学习工作生活这十多年里,却已经慢慢适应和认同了广州的文化和价值观。  如果你来广州旅游,只是去看看几个著名旅游景点和购物商店,那广州可
期刊
位于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的一个小岛——沙面。沙面是珠江冲积成的一个沙洲,旧时名叫“拾翠洲”。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面沦为英法租界。沙面被强租之后,将中流沙辟为两部分,凿涌(沙面涌)筑基(今六二三路)将岛与城区分隔开来,变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英法侵略者的乐园,白鹅潭也成了他们的军舰和商船自由航行的专用港湾。十九世纪中叶,陆续设有英、法、美、德、日、意、荷、葡等领事馆及银行、洋行。随后数十年
期刊
将Jacques Henri Lartigue的摄影作品搬上T台  T台从来都是一个让设计师想象力天马行空的舞台。Lacoste的创意总监Christophe Lemaire就将2010春夏时装秀的T台,变成了Jacques Henri Lartigue那经典的摄影作品的真实版——宛如在湛蓝的海边延伸而出的一条白色木筏——Jacques Henri Lartigue这位20世纪20年代红极一时的摄
期刊
全国这么多的沿海城市,只有广州,将海鲜这一美食发扬光大。位于沙面西侧的这个水产市场,24小时全天候营业,每家摊口都有人轮值,因而食客无论几时来到,都能买到生猛海鲜,要回家自理,还是要现场清蒸或“捞起”,悉随尊便。    在广州,没去过黄沙吃海鲜的人恐怕不多。几年前初次前去,便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简单来说:新鲜、个儿大、品种多、分量足,十分平价抵食,只恨胃口太小,不能将新鲜的海鲜一一食落肚。前时,有
期刊
前年,香港喜帖街要拆,谢安琪一曲《喜帖街》被传唱成经典。唱起这首歌,广州的年轻人大概都会感慨:幸好,广州还有婚纱街……从市二宫地铁站北出口至海珠桥这段约500米的江南大道北两旁,聚集了近300家婚纱专卖店以及礼服、摄影、婚庆用品等各类婚庆配套市场,吸引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的经销商,海外影响直至东南亚、中东,具有强大的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    Tips  1.砍价,有些店铺的价格叫得很虚,往往只
期刊
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繁盛,其实广州人对生活的细致讲究关联颇大。不论是像虫草那样的贵细药材,还是茯苓、玉竹等居家煲汤配方;不论是东南亚、港澳台药商的采购,还是街坊“抓两味”的要求,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都一肩挑起,无分贵贱,各取所需。     800年的货如轮转  中药总引起人浪漫的怀旧遐想:干燥阴凉青石板木椽的药店,摇摇欲倒的百子柜,单调冲击的碾药、切药和包药的声响。一朵小白菊花在热茶表面慢慢伸展开,
期刊
你熟悉广州的街名吗?  在1911年到1919年间,广州市曾经仅有一条长堤是马路形式,由现在的东桥起,至西濠口止。从这以后,广州的路名经过数十年的命名、改建、拓宽,慢慢成形。  典型的广州人,总会熟悉自己成长的区域:小时候,几乎每个人总会在类似大德路、文明路、同福路、建设路之类的小学上课。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就读的培正、沙面或者建设大马路小学均是重点学校。而在这时,你已经学会和同学一起,乘
期刊
“西关小姐,东山少爷”。  东山,位于广州中心地带,因明代“东山寺”而得名。百年以前,东山一带还是广州郊外荒野之地。从1915年开始,一些广东籍华侨开始在这里建置房产。民国时军政官僚也纷纷到此营建别墅和官邸,于是东山一带,尤以新河浦为代表出现了许多时髦、豪华的花园式住宅和洋房——把广州传统的西关大屋、竹筒屋等民族传统风格与西方古典建筑相糅合,设计出了新型的花园式洋楼。这些建筑,是广州传统建筑向新建
期刊
挤入高第街的小巷里弄,在两三米宽的狭窄小道上,布满了卖青菜菜干和小吃的摊贩,北京路的消费对象是广州内外的游客,而高第街则是内衣批发商的天堂,到了小巷里弄才是属于高第街现今居民的购物场。    高第街长约500米,清代这里专营鞋类、绳头、布匹,闻名遐迩,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也曾住在这里,近代名门 — 许氏家族的祖屋就在高第街的许地。新中国成立前,高第街是广州著名商业中心之一,在一里长的街中,店铺林
期刊
华叔和姜叔坐在南华西路的一间骑楼里,大多时候面无表情,说到一些印象深刻的共同记忆时才能见到一些肢体语言。骑楼的外墙因迎接亚运焕然一新,新刷的柏油马路却很少车辆,更不用说行人,这条曾经迎来了几代国家领导人视察,曾叫南华西街的地方像一个被儿女打扮体面却得不到孝顺的落魄老人在10月广州依然毒辣的阳光下苦苦煎熬。因为留恋,所以驻守,华叔钟富华这样的骑楼老住户在南华西路已经寥寥可数。    “咸湿点说,睡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