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题型(一)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原题】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落梅风》)
  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曲折,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墨色略淡中见浓墨、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墨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选自湖北宜昌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本题选取了与“梅”相关的诗、词、歌、曲、文等进行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并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语文素质。
  第1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韵律常识的了解。解题时依据诗词押韵的规律,可以发现该词押ao韵,这样就能确定押韵的是哪几个字。参考答案:到、俏、报、笑。
  第2题,是比较理解题。看起来只是两个词语的比较,实则考查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题干对“独自”一词在材料一中的作用(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进行了明确的提示,所以,材料二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成了应该注意的语句。其中“犹有”表示“还有,尚且有”的意思,同样强调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精神,所以本题答案为:犹有。
  第3题,本题着眼于对重点诗词句意境的理解。理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是解题的关键。诗句点明了梅花开放的环境,并把红梅不惧怕恶劣环境、凌寒独放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解答本题,沿着这一思路,在材料一、材料二中寻找能体现梅花的这种特点的语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第4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谈出自己的体验。考生解题时,首先应把握题目中提到的“这种品格和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将两则材料内容进行综合比较,抓住关键词句,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可以发现材料中歌颂的是不畏严寒、傲雪斗霜、追求理想、敢于献身的精神品格。考生要注意,表达应具体,不可空泛,最好能有独到的理解。本题无标准答案。考生能自然真挚地表达赞美之情即可。文辞优美,情真意切,能理解品格和精神即可得分。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内容、情感以及创作风格的把握。题目中已经点明了前三段材料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是“热烈、乐观、无畏”的,这与第四段材料中“梅梢月斜人影孤”很显然是不一样的。联系此曲中的“菊花霜冷”、“恨薄情”、“人影孤”等关键词,考生应能感受到此曲中的梅应该是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画面上的梅花形象也是如此。参考答案: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等。
  第6题,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的把握能力,题目已经将五段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类,指出前四段与第五段不同。考生在解题中就要将前四段作为同一类型来看待。材料五从内容上看是在介绍画梅的技法从选文出处看,可以明确此文段是教材内容的节选从语言上看,文字比较简洁明了,风格平实,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参考答案:材料五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梅树的画法,与前四段材料相比,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第7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古诗文积累。本题出题的范围较宽,而且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就有相关的诗句。答题时,只要在兰、竹、菊、松题材的诗文中选择相应语句即可。答这类题还要注意:一是靠平时积累;二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记得清的内容来写;三要注意不可写错别字。
  第8题,本题考查考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题意中可以看到,梅与雪的对比中,突出了梅的形象。那么,对梅的形象如何体现,是选择背景的关键。背景与形象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关联,或正衬或反衬。考生要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形象与背景之间的这种审美关联,还需要我们平时多做相关积累。本题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湖北宜昌市第十中学华清)
其他文献
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期刊
每次去酒店吃饭,我都惊叹于厨师的手艺,有些菜做得像精美的艺术品。无论是一朵花还是一只鸟,都雕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忍下箸。有一次我大着胆子尝了一口,没想到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么漂亮的形象,竟然就是普普通通的胡萝卜、土豆做成的。厨师们真是妙手生花啊!这跟我评阅中考作文时的感觉十分相似:都是平平常常的题材,有的作文写出来还是“萝卜土豆”,而有的作文却把“萝卜土豆”写成了美丽的艺术品。后者的奥妙在哪里呢﹖ 
期刊
解说  这则引人发笑的古文很耐人寻味。  故事一开头就告诉读者:这对父子都是性格刚强不肯让人的。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让读者带着自己对“性刚”的理解去关注下文。这位父亲让儿子进城,是为了买肉给客人烹制下酒菜,可惜儿子偶然遭遇的“挺立”事件,彻底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仅仅是与对面走来的人互不相让,就让儿子完全忽视了自己进城的目的,和别人对峙起来。至此,读者知道,儿子的“性刚”,也不过是鲁莽的好强罢了。寻
期刊
【中考原题】    1.在横线上自由选写初中文言诗中的写景美句,每首诗选写一联,共写四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湖北荆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2.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①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期刊
【路子对你说】    人应该学会用温暖的目光注视别人,注视世界。目光温暖的人,是心中有爱的人。有星星亮着,天空就不会漆黑一片;有爱的光点闪烁,人心就不会漆黑一片。爱的情感是有美容作用的,在心中埋一粒爱的种子,开一簇善的花朵,我们大家,还有这个世界,都会变得看起来很美。  这里给朋友们选了一组爱的故事,这些故事抒写了亲人之间、师生之间、陌生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文中的主人公,都是心中有爱的人,
期刊
①“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从容,大概是每一个世俗中的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了。但事实上,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山野村夫,抑或是文人雅士,甚至是黄口小儿,你都不可能不遭遇尴尬。  ②语文课上,面对十几位听课老师,自认为语文水平不低的你毫不含糊地把“尴尬”二字读成“监介”,引得众人哄笑不止,不亦尴尬?前面有一个人,好像你大哥。做小妹的你飞步赶上去,大大咧咧向那人肩上一拍,还伴随一声挺潇洒的“嗨——”,却
期刊
嗨,朋友们,新年好。  虽然是老生常谈的一声问候,心里的感觉却不同一般。老友重逢,新朋谋面,第一道眼神的打量当然是有穿透力的。紫音的心里有一点忐忑,不知精心准备的这第一顿新年大餐合不合大家的胃口,色香味的满意指数又是多少。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新年的“热点图书”应是一道大菜,营养一流,功在补脑;“刘墉有约”“名著之旅”几道名菜,全由名师烹制,特色鲜明,色香味俱全,不可忽略;“新课标·新阅读”中
期刊
第四章初试探究性学习    1.初试探究性学习,1982年  我国中学地理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可以表述为“总——分——总”。前一个“总”,是对地理常识总的概述,中间的“分”是将中国地理分成八大区具体讲解,后一个“总”是总结和总复习。  王能智讲解前一个“总”,时间没有节省,因为这些基本常识是学生要去攻下地理这门功课所必须使用的工具。但中间的八大分区他就不讲了,他把八大章变成了八个大问题,让学生运用前一
期刊
一人睡在床上,仰面背痛,覆卧肚痛,侧困(困觉,睡觉)腰痛,坐起臀痛,百医无效。或(有人)劝其翻床,及翻动,见褥底铁秤锤一个垫在下面。  (清·游戏主人辑《笑林广记》)    [解说]    我们看这则笑话,在了解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之前,真不免要为这位身患痛疾的人深深地担忧。脸朝上躺着就脊背痛,趴着就肚子痛,侧着身子睡觉就腰痛,坐在床上又要屁股痛,而且百般医治都没有效果——这该是多么严重的疾病啊! 
期刊
望着天空中那飞翔的小鸟,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年前“飞走”的“土豆”……  “土豆”,出生年月不详,是一只八哥。是在一个周末,我于鸟市所购。它那乌黑油亮的羽毛,两颊雪白的绒毛,鲜红的、流线型的、仿佛火焰般的长喙,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它那双眼。那眼中好像有好多好多内容,好多我无法理解的、特殊的内容。  刚买来时,它很小,还不能自己啄食。我将专用鸟食和成泥状,然后捏成团,喂到它喉中。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