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探讨

来源 :学生之友·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全新任务和重要目标。与此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依靠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高中美术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高中美术教学呢?本文将从作品精读、主题绘画和对比鉴赏三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实践
  美术不仅是我国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实施和发展美育的基础阵地。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诠释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应该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并为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高中美術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封闭等诸多问题,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美术教师应当顺应改革发展的必然性趋势,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解决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切实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一、作品精读,促进图像解读
  图像解读素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学好高中美术的前提与基础,更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需技能。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组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精读,来促进学生图像解读素养的发展提升。具体来说,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精心挑选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视觉信息,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对作品色彩、构图、主体表达、材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识别与解读,最终使学生形成和具备基本的图像解读素养。
  例如,在教授《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这部分内容,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以及艺术特点,为了培养学生们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能力,笔者结合多媒体为学生们展开教学。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影视资料,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背景,然后,笔者再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古代雕塑的作品,让学生们初步感知雕塑的辉煌成就。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使学生们了解到了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了学生对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作品精读,促进了学生对图像的解读。
  二、主题绘画,激发创新思维
  美术本质上是包含了丰富思维的活动过程,主题绘画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展开独立创作。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将美术教学从理论中解放出来,适当地组织和开展绘画实践和创作活动,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绘画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独立的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创作出新颖奇特的美术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丰富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有效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为了激发学生们创新思维,上课后,笔者先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现代建筑图片,然后,笔者再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建筑的特色,融入自己的创意,展开全新的设计。通过展开的主题绘画活动,学生们对建筑的感性认知上升到了理性的理解,对建筑的基本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主题绘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对比鉴赏,提升审美素养
  鉴赏是美术教学的基础部分,对比鉴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对美与丑的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对比式的鉴赏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为学生呈现和展示不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美术理论知识,细致入微地来比较、观察、品评,认识所呈现的不同美术作品的基本艺术表现风格与特点,从而使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基本的审美意识和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例如,在教授《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素养,笔者为学生们展开了对比鉴赏。在本节课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意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所以,笔者便以前面所学的内容展开对比,进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对比鉴赏,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尝试利用作品精读、主题绘画和对比鉴赏等策略和方法,来推进高中美术教学的改进、优化与革新,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渗透,有效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礼平.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0):83-84.
  [2]徐敏燕.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26):45-4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和基本方向。与此同时,核心素养需要依赖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得以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便自然而然地成为落实和渗透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本文将从情境引入、自主学习、重视实验与联系生活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  
期刊
摘 要: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近些年来,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做学生工作多年的班主任,我深知不能光呕心沥血,提高成绩,更要适应形势,培育品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班主任;感染启迪;小学生;品德修养  现在在小学生中情感荒漠化现象开始显现。有的同学对父母感觉很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放学回到家,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的同学校内外看到教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对
期刊
摘 要:十八大以来,中央将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教育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本文在对当前德育教育的地位阐述的基础上,以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为主题,对小学英语德育教育的重点方向和具体措施提出了个人观点,提供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德育;重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期刊
摘 要:根据皮亚杰对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分类,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属于具体运算思维,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具有易变性和可逆性,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本文主要研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思维培养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门印发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展,各级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愈加重视。社会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学生应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而“德”位于“才”前必有其深刻道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其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本文立足初中生,对初中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究,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德育工作;问题;学科渗透  初中时期,学生已经具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对于正处于人生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发展机遇。但核心素养的提升只依靠学生的努力是不够的,核心素养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关键词:初中;商学院;核心素养  对于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多数知识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延伸,但许多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并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上,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所忽略。事实上,数学是蕴含着迷人的人文情怀的。了解数学背后的文化,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对于数学的热爱之情,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动力更加充足,自主学习的意愿更加强烈,让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事半功倍。本文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  
期刊
摘 要:语文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就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构成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高中语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学生一生中的重要时期,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也在这一段时间内逐步奠定了基调。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语文是小学的基础性科目,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平台,语文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
期刊
认知“黑洞”  “我们无法忍受人类仍旧对大脑如何工作知之甚少。”20多年前,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就如此抱怨。然而时至今日,大脑仍然是人类认知的“黑洞”。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对此说:“作为人类,我们能够确认数光年外的星系,我们能研究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但我们仍无法揭示两耳间三磅重的物质(指大脑)的奥秘。”  “两耳间三磅重的物质也被戏称为‘三磅的宇宙’,难以琢磨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