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全新任务和重要目标。与此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依靠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高中美术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高中美术教学呢?本文将从作品精读、主题绘画和对比鉴赏三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实践
美术不仅是我国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实施和发展美育的基础阵地。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诠释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应该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并为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高中美術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封闭等诸多问题,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美术教师应当顺应改革发展的必然性趋势,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解决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切实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一、作品精读,促进图像解读
图像解读素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学好高中美术的前提与基础,更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需技能。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组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精读,来促进学生图像解读素养的发展提升。具体来说,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精心挑选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视觉信息,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对作品色彩、构图、主体表达、材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识别与解读,最终使学生形成和具备基本的图像解读素养。
例如,在教授《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这部分内容,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以及艺术特点,为了培养学生们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能力,笔者结合多媒体为学生们展开教学。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影视资料,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背景,然后,笔者再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古代雕塑的作品,让学生们初步感知雕塑的辉煌成就。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使学生们了解到了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了学生对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作品精读,促进了学生对图像的解读。
二、主题绘画,激发创新思维
美术本质上是包含了丰富思维的活动过程,主题绘画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展开独立创作。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将美术教学从理论中解放出来,适当地组织和开展绘画实践和创作活动,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绘画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独立的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创作出新颖奇特的美术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丰富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有效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为了激发学生们创新思维,上课后,笔者先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现代建筑图片,然后,笔者再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建筑的特色,融入自己的创意,展开全新的设计。通过展开的主题绘画活动,学生们对建筑的感性认知上升到了理性的理解,对建筑的基本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主题绘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对比鉴赏,提升审美素养
鉴赏是美术教学的基础部分,对比鉴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对美与丑的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对比式的鉴赏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为学生呈现和展示不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美术理论知识,细致入微地来比较、观察、品评,认识所呈现的不同美术作品的基本艺术表现风格与特点,从而使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基本的审美意识和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例如,在教授《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素养,笔者为学生们展开了对比鉴赏。在本节课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意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所以,笔者便以前面所学的内容展开对比,进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对比鉴赏,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尝试利用作品精读、主题绘画和对比鉴赏等策略和方法,来推进高中美术教学的改进、优化与革新,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渗透,有效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礼平.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0):83-84.
[2]徐敏燕.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26):45-46.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实践
美术不仅是我国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实施和发展美育的基础阵地。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诠释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应该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并为高中美术教学活动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高中美術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封闭等诸多问题,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美术教师应当顺应改革发展的必然性趋势,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解决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切实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一、作品精读,促进图像解读
图像解读素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学好高中美术的前提与基础,更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需技能。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当组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精读,来促进学生图像解读素养的发展提升。具体来说,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呈现精心挑选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视觉信息,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对作品色彩、构图、主体表达、材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识别与解读,最终使学生形成和具备基本的图像解读素养。
例如,在教授《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这部分内容,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伟大成就以及艺术特点,为了培养学生们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能力,笔者结合多媒体为学生们展开教学。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些影视资料,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背景,然后,笔者再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古代雕塑的作品,让学生们初步感知雕塑的辉煌成就。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使学生们了解到了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了学生对陵墓雕塑的审美能力。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作品精读,促进了学生对图像的解读。
二、主题绘画,激发创新思维
美术本质上是包含了丰富思维的活动过程,主题绘画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展开独立创作。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将美术教学从理论中解放出来,适当地组织和开展绘画实践和创作活动,为学生设置合理的绘画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独立的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创作出新颖奇特的美术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丰富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有效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为了激发学生们创新思维,上课后,笔者先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现代建筑图片,然后,笔者再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建筑的特色,融入自己的创意,展开全新的设计。通过展开的主题绘画活动,学生们对建筑的感性认知上升到了理性的理解,对建筑的基本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主题绘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对比鉴赏,提升审美素养
鉴赏是美术教学的基础部分,对比鉴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对美与丑的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对比式的鉴赏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为学生呈现和展示不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美术理论知识,细致入微地来比较、观察、品评,认识所呈现的不同美术作品的基本艺术表现风格与特点,从而使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基本的审美意识和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
例如,在教授《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审美素养,笔者为学生们展开了对比鉴赏。在本节课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意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所以,笔者便以前面所学的内容展开对比,进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对比鉴赏,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发挥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尝试利用作品精读、主题绘画和对比鉴赏等策略和方法,来推进高中美术教学的改进、优化与革新,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渗透,有效提升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礼平.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0):83-84.
[2]徐敏燕.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2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