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注意到“区别化”的说法,是CE的“区别化”用人之道:杰克·韦尔奇不遗余力地率领GE人创建“区别化”的激励机制。GE为前20%(A类)最优秀的员工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杰克·韦尔奇认为,失去A类员工是一种罪过。GE同样十分重视中间70%(B类)的这部分员工,他们是公司的主体,也是GE业务成败的关键。这部分员工同样可以得到培训与提升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努力进入A类。但每年总会有10%(C类)的员工表现平平,GE要求他们必须快速调整状态。找出原因并迅速赶上,争取进入B类并继续进步。GE“区别化”用人,强调的是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机会,这是GE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近又看到“区别化”的说法,是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学校教学改革中所做的探索。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学校,同样的“区别化”,在理念和内涵上到底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一 “区别化”探索的意义
句容职校的“区别化”探索缘起招收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所表现出的令人难以相信的差。事实上,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人学成绩相差300分左右十分常见,教学组织相当困难。句容职教中心承认现状,面对现状,分析现状,从1998年开始探索“区别化”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种探索的意义在于:一是促进学生成长。很多中职学生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也确实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带着失落和无奈进入中职学校的。“区别化”教学恢复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这种人生的体验将是他们今后成长最宝贵的财富。二是促进教师发展。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中职学生生源的变化,带给教师的是无尽的迷惘、叹息,因为“学不会学”而演变成“教不会教”,教师没有了成就感。“区别化”改革提供给教师无限的探索空间,教育的真谛催发了教师的成长。三是促进教学改革。事物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教学改革成为永恒的话题。“区别化”改革的深入带来的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不清楚这一点,企业便没有生命力,学校便不会成为名校。
二 “区别化”探索的层面
句容职教中心的“区别化”改革,从2003年的数学课开始,从课堂到课程,从教学到评价,正在不断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教学改革的路径,“区别化”探索应该涵盖几个层面:
一是课程层面。课程层面的“区别化”教学是从二十一世纪初的分层教学开始的,由于处理不当便形成了快”、“慢”班或“好”、“差”班,老师、家长、学生、社会反响都很大,很多学校就放弃了。句容职教中心难能可贵,从未间断探索,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总结了“分门别类”、“一班多层”等做法。从制度和策略上避免了“快”、“慢”班或“好”、“差”班给老师和学生造成的压力,应该说也是成功教育的有益探索。
二是专业层面。专业层面的“区别化”探索涉及学生的职业定位。句容职校实施专业的重新定向分流是很好的做法,当然专业层面的“区别化”改革不仅仅是选择专业,更重要的是职业素养的形成。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其中前三方面是内隐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外显的。我校曾对30家企业做过一个调查,结果认为,前三方面占一个人职业素养的65%,最后一个方面占一个人职业素养的35%。这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著名的“冰山模型”十分吻合:外显的素养既容易获得,也容易观测,而内隐的素养既难以获得,又难以观测。内隐的素养必须加以培训和养成,才能显出效果,而恰恰是内隐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所以,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显性的职业技能是一个方面,而重点和难点是在隐性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容易获得,以够用为度。而隐性素养的培养较难。这与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文素养、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应该成为“区别化”探索的重点。
三是育人层面。随着“区别化”探索的不断深入,研究的视角必定会触及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将更加凸显。2009年句容职校申报并立项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元智力理论观照下的区别化改革研究”,就是将“区别化”教学改革拓展到了教育、管理领域,随之带来的必定是育人层面的全面探索。
“区别化”育人带来的师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或许便是对GE“区别化”用人的认同。
三 “区别化”探索的走向
“区别化”育人研究的深入,势必会带来全新育人理念的建立和教育模式的构建。笔者认为,探索一种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教育模式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 尊重发展的差异性
学生群体由于生活、成长的背景不同,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成因可能比较复杂,成网状结构,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知识基础)的差异、个性特征的差异和职业认同的差异上。认知能力的差异客观存在,而且非常突出,这既有“应试教育”的原因,也有僵化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原因(很多省市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留级);个性特征的差异和职业认同的差异主要与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知识、阅历等有关。职业学校要系统、生态地看待这种差异,承认差异、接受差异、分析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 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特征是:全面发展、注重过程、关注差异和主体多元。由于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传统的学习评价方法受到极大的挑战。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距很大,采用相同进度的教学和相同标准的评价对学习效果来说,已经显得毫无意义。对于自律意识比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终结性评价无异于浪费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存在。所以,在评价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就显得意义重大。
3 修学制度的灵活性
无论是学生状况的差异性也好,课程改革的模块化也好,还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好,都需要尽快建立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灵活的学习制度。这种学习制度应该是以学分制为基础、以工学交替为主要形式、以弹性学习制度为实现手段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学习制度。弹性学习制度的建立,对职业学校办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资、教室、实训、管理以及信息化手段等方面,现在的很多学校都无法满足。所以,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落实上,应把加大投入、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作为重要的导向。
4 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现代社会的和谐,人类文明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平等。这种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是打破各种界限的平等。我国学校环境中的师生关系,从“师道尊严”,到现在提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还需要一个转化、适应的过程,但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校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成长,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并作为师德教育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5 社会要求的适应性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是个体生理和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基本特征充满了矛盾动荡性。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公布的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16岁18岁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最低谷。所以这个时期,学生价值观、职业观尚处在不稳定、不成熟期,他们需要不断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过早的职业定位既有不稳定性,又有不合理性。据统计,现代社会,人一生的职业变换平均将达到5-7次,这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特别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注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把专业技能作为职业素养提升中的重要素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踏上社会后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所以,笔者认为,“区别化”育人探索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这是所有职教人的共同使命。
“区别化”用人对员工是一种激励,结果是给不同的员工以不同的发展空间,这是公平的。“区别化”育人对学生是一种权利,结果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发展,也是公平的。关注生命的价值,是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事实上,这是多元化背景下真正的以人为本。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最近又看到“区别化”的说法,是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学校教学改革中所做的探索。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学校,同样的“区别化”,在理念和内涵上到底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一 “区别化”探索的意义
句容职校的“区别化”探索缘起招收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所表现出的令人难以相信的差。事实上,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人学成绩相差300分左右十分常见,教学组织相当困难。句容职教中心承认现状,面对现状,分析现状,从1998年开始探索“区别化”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种探索的意义在于:一是促进学生成长。很多中职学生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也确实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带着失落和无奈进入中职学校的。“区别化”教学恢复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这种人生的体验将是他们今后成长最宝贵的财富。二是促进教师发展。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中职学生生源的变化,带给教师的是无尽的迷惘、叹息,因为“学不会学”而演变成“教不会教”,教师没有了成就感。“区别化”改革提供给教师无限的探索空间,教育的真谛催发了教师的成长。三是促进教学改革。事物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教学改革成为永恒的话题。“区别化”改革的深入带来的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不清楚这一点,企业便没有生命力,学校便不会成为名校。
二 “区别化”探索的层面
句容职教中心的“区别化”改革,从2003年的数学课开始,从课堂到课程,从教学到评价,正在不断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教学改革的路径,“区别化”探索应该涵盖几个层面:
一是课程层面。课程层面的“区别化”教学是从二十一世纪初的分层教学开始的,由于处理不当便形成了快”、“慢”班或“好”、“差”班,老师、家长、学生、社会反响都很大,很多学校就放弃了。句容职教中心难能可贵,从未间断探索,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总结了“分门别类”、“一班多层”等做法。从制度和策略上避免了“快”、“慢”班或“好”、“差”班给老师和学生造成的压力,应该说也是成功教育的有益探索。
二是专业层面。专业层面的“区别化”探索涉及学生的职业定位。句容职校实施专业的重新定向分流是很好的做法,当然专业层面的“区别化”改革不仅仅是选择专业,更重要的是职业素养的形成。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其中前三方面是内隐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外显的。我校曾对30家企业做过一个调查,结果认为,前三方面占一个人职业素养的65%,最后一个方面占一个人职业素养的35%。这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著名的“冰山模型”十分吻合:外显的素养既容易获得,也容易观测,而内隐的素养既难以获得,又难以观测。内隐的素养必须加以培训和养成,才能显出效果,而恰恰是内隐的素养直接决定了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所以,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显性的职业技能是一个方面,而重点和难点是在隐性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容易获得,以够用为度。而隐性素养的培养较难。这与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文素养、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应该成为“区别化”探索的重点。
三是育人层面。随着“区别化”探索的不断深入,研究的视角必定会触及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将更加凸显。2009年句容职校申报并立项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元智力理论观照下的区别化改革研究”,就是将“区别化”教学改革拓展到了教育、管理领域,随之带来的必定是育人层面的全面探索。
“区别化”育人带来的师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或许便是对GE“区别化”用人的认同。
三 “区别化”探索的走向
“区别化”育人研究的深入,势必会带来全新育人理念的建立和教育模式的构建。笔者认为,探索一种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教育模式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 尊重发展的差异性
学生群体由于生活、成长的背景不同,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成因可能比较复杂,成网状结构,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智力类型、学习风格、知识基础)的差异、个性特征的差异和职业认同的差异上。认知能力的差异客观存在,而且非常突出,这既有“应试教育”的原因,也有僵化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原因(很多省市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留级);个性特征的差异和职业认同的差异主要与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以及知识、阅历等有关。职业学校要系统、生态地看待这种差异,承认差异、接受差异、分析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 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特征是:全面发展、注重过程、关注差异和主体多元。由于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传统的学习评价方法受到极大的挑战。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距很大,采用相同进度的教学和相同标准的评价对学习效果来说,已经显得毫无意义。对于自律意识比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终结性评价无异于浪费生命、无视生命价值的存在。所以,在评价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就显得意义重大。
3 修学制度的灵活性
无论是学生状况的差异性也好,课程改革的模块化也好,还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好,都需要尽快建立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灵活的学习制度。这种学习制度应该是以学分制为基础、以工学交替为主要形式、以弹性学习制度为实现手段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学习制度。弹性学习制度的建立,对职业学校办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资、教室、实训、管理以及信息化手段等方面,现在的很多学校都无法满足。所以,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落实上,应把加大投入、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作为重要的导向。
4 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现代社会的和谐,人类文明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平等。这种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是打破各种界限的平等。我国学校环境中的师生关系,从“师道尊严”,到现在提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还需要一个转化、适应的过程,但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校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学生的成长,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并作为师德教育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5 社会要求的适应性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是个体生理和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基本特征充满了矛盾动荡性。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公布的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16岁18岁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最低谷。所以这个时期,学生价值观、职业观尚处在不稳定、不成熟期,他们需要不断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过早的职业定位既有不稳定性,又有不合理性。据统计,现代社会,人一生的职业变换平均将达到5-7次,这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特别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注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把专业技能作为职业素养提升中的重要素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踏上社会后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所以,笔者认为,“区别化”育人探索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这是所有职教人的共同使命。
“区别化”用人对员工是一种激励,结果是给不同的员工以不同的发展空间,这是公平的。“区别化”育人对学生是一种权利,结果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发展,也是公平的。关注生命的价值,是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事实上,这是多元化背景下真正的以人为本。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