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年来的教研工作中,我发现中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我把这些问题概括为“三多三少”:一是教师考虑自己如何教的多,研究学生需要学什么,如何学的少;二是教师写教案,关心自己預设的多,关注学情,积极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少;三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活动多,以学生为主,能促进其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下面我将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语文教学应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培养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认识、理解和体验生命,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我认为如果在教学中渗透“尊重”的理念,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里的“尊重”指的是:尊重语文、尊重文本、尊重学生、尊重自己(教学个性)。
1.尊重语文。尊重语文就是要尊重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语文不仅是交际、思维的工具,也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的工具。它具有多元要素、多元目标,综合性较强。进入新课改后,语文教学中出现了相当多的为综合而综合的现象。在课堂上让学生看视频、唱歌、表演等,且教学目的不明,指向模糊,常常把语文课上成视频课、表演课、欣赏课。
2.尊重文本(即教材)。教材的编写依托课标,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内涵,是很好的课程资源,也是训练学生最好的阅读范本。尊重文本,就是要从文本的特点人手,琢磨编者的编写意图,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语言表情达意的形式等,不使自己的教学游离于文本。
3.尊重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和弟子五人围坐在一起,就“志”畅谈,弟子们大胆地谈自己的理想,这种自由、宽松的教育情景,正是孔门诞生七十二贤士的土壤和空气,而这种土壤和空气里就充满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如果没有教师的相机点拨引导,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就不会有美丽而精彩的课堂生成。所以,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就是要发现、利用这种教育资源。
4.尊重自己(亮出个性)。“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不能固守,一定要有所创新。
目前网络上的教案铺天盖地、汗牛充栋,教师只需动动鼠标复制、粘贴即可,再加之一些学校实行集体备课,教师们手中拿着千篇一律的教案,这些都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个性迷失。那么,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来自何处呢?它来自教师的教学个性,它是教师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个人气质、性格、阅历、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具体来说,教学个性应包含教师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在语文方面的特长、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学情的全面了解。
一位老师在执教《项脊轩志》时,教学活动设计得特别好,有自己的个性风格,现展示如下:
1.文本变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变奏示例:时光如水,在指间流过;如沙,在瞬间洒落;爱人的手照料的那株枇杷,叶片的呼吸已融进了我的脉搏。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啊,你遮住了雨水,却遮不住我的泪水滴落心间。
2.对联作结。
(1)教师出上联,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下联。
(师)上联: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
生l:南阁子思旧情,爱恨交加。
生2:枇杷树守离思,甘苦与共。
(2凄求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拟对联。
生1:斯人已去,空余枇杷遮冷月;此恨犹在,惟有桂影寂庭阶。
生2:枇杷树下忆亡妻,爱亦渺渺,恨亦渺渺;项脊轩中听足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是一节富有个性色彩的语文课,以充分激发生命个体的体验与感悟为主旨,将会给每一位学生留下意蕴深远、回味悠长的记忆,我想,这样的课会让学生由此就喜欢上了语文。
总之,语文教学应体现“尊重”的理念,即尊重语文、尊重文本、尊重学生、尊重自己,在此理念下,教師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带领学生走人馥郁优雅的文学花园,让学生如坐春风,如沐甘霖,张扬个性,体验生命,充分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语文教学应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培养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认识、理解和体验生命,激励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我认为如果在教学中渗透“尊重”的理念,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里的“尊重”指的是:尊重语文、尊重文本、尊重学生、尊重自己(教学个性)。
1.尊重语文。尊重语文就是要尊重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语文不仅是交际、思维的工具,也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的工具。它具有多元要素、多元目标,综合性较强。进入新课改后,语文教学中出现了相当多的为综合而综合的现象。在课堂上让学生看视频、唱歌、表演等,且教学目的不明,指向模糊,常常把语文课上成视频课、表演课、欣赏课。
2.尊重文本(即教材)。教材的编写依托课标,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内涵,是很好的课程资源,也是训练学生最好的阅读范本。尊重文本,就是要从文本的特点人手,琢磨编者的编写意图,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语言表情达意的形式等,不使自己的教学游离于文本。
3.尊重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和弟子五人围坐在一起,就“志”畅谈,弟子们大胆地谈自己的理想,这种自由、宽松的教育情景,正是孔门诞生七十二贤士的土壤和空气,而这种土壤和空气里就充满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如果没有教师的相机点拨引导,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就不会有美丽而精彩的课堂生成。所以,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就是要发现、利用这种教育资源。
4.尊重自己(亮出个性)。“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不能固守,一定要有所创新。
目前网络上的教案铺天盖地、汗牛充栋,教师只需动动鼠标复制、粘贴即可,再加之一些学校实行集体备课,教师们手中拿着千篇一律的教案,这些都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个性迷失。那么,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来自何处呢?它来自教师的教学个性,它是教师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个人气质、性格、阅历、知识结构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具体来说,教学个性应包含教师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在语文方面的特长、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学情的全面了解。
一位老师在执教《项脊轩志》时,教学活动设计得特别好,有自己的个性风格,现展示如下:
1.文本变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变奏示例:时光如水,在指间流过;如沙,在瞬间洒落;爱人的手照料的那株枇杷,叶片的呼吸已融进了我的脉搏。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啊,你遮住了雨水,却遮不住我的泪水滴落心间。
2.对联作结。
(1)教师出上联,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下联。
(师)上联:项脊轩见往事,悲喜参半。
生l:南阁子思旧情,爱恨交加。
生2:枇杷树守离思,甘苦与共。
(2凄求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拟对联。
生1:斯人已去,空余枇杷遮冷月;此恨犹在,惟有桂影寂庭阶。
生2:枇杷树下忆亡妻,爱亦渺渺,恨亦渺渺;项脊轩中听足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是一节富有个性色彩的语文课,以充分激发生命个体的体验与感悟为主旨,将会给每一位学生留下意蕴深远、回味悠长的记忆,我想,这样的课会让学生由此就喜欢上了语文。
总之,语文教学应体现“尊重”的理念,即尊重语文、尊重文本、尊重学生、尊重自己,在此理念下,教師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带领学生走人馥郁优雅的文学花园,让学生如坐春风,如沐甘霖,张扬个性,体验生命,充分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