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1)启迪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2)创设民主氛围,激励创新。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3)鼓励质疑探究,敢于创新。创新意识来自质疑,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方思考,敢于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4)开启发散思维,促进创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求异中创新。(5)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
  关键词:语文 自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c)-0021-0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总结20世纪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1 启迪学习兴趣,激发创新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兴趣,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进一步证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密武器”。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就会聚精会神,积极思考,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学习情绪不高,各种感知器官呈闭滞状态,创新又从何谈起?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化静为动,以动促思”的特点,把单调抽象、寡然无味的知识,转变成栩栩如生的鲜活画面展现给学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天鹅的故事》时,把老天鹅带头破冰的画面用动画展示出来,让学生结合文字叙述去理解,使他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学生们来了兴趣,课堂也就活了起来。当然,还可以根据课本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游戏激趣、导语激趣、活动激趣等。
  2 创设民主氛围,激励创新
  创设民主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学生构筑平等参与的学习平台,创设积极体验的学习情境,创建自主教育的民主氛围,通过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展示自我,学生灵感的火花才会充分绽放。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且忍俊不禁的气氛中才能进行”。
  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为他们创设一个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有自由展示、自由表现的机会,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让学生消除被批评的顾虑,获得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具体表现为: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辩,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建议。在这种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自然能不断得到提高。
  3 鼓励质疑探究,敢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的各种外部因素,创设质疑的情景,鼓励学生发问质疑,获得新的发现。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激发出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尽量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活动计划和方法,自主地开展活动,自主地发表观点。而活动目标能否达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鼓励学生打破“条条框框”及“权威论断”,大胆地质疑探究。
  如教学《背影》,文中有这么一处描写:“父亲”送“我”到车站,帮“我”拣了一个靠车门的座位,“我”劝“父亲”可以走了,“父亲”却“往车外看了看”,说要买几个桔子去。学生读时,一眼晃过,好像没有什么疑问。这时,我就鼓励学生质疑:这个“往车外看了看”的寻常举动透露出“父亲”当时一种怎样的心理呢?显示出“父亲”怎样的一种情感呢?以此引起学生注意,激起究根问底的思维浪花。
  4 开启发散思维,促进创新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异想天开”则是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现实。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注意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有目的地启发学生在求异中创新,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如在学习《邓稼先》,让学生围绕“我不能走”、“您应该走”展开辩论,在“唇枪舌战”地辩论中,多种看法、多种理解“像礼花弹一样绽放在学生们面前”,虽然谁也说服不了谁,答案无法得到统一,但却在无形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维度,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5 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从想象开始,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学习《渔夫的故事》时,我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心中魔鬼的形象,用笔画一画。然后和课本对照,不少学生质疑课文中魔鬼的形象和学生的想象为什么不一样,教师就趁势点拨,使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文学来源于生活”这一道理。这样,教师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创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丰富底蕴,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坤明.教育与创新[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出版社,1991.
  [3] 吴云成,朱洪法.现代教育学原理[M].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4] 张天宝.主题性教育[M].教育出版社,1999.
  [5] 谢象闲.语文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化学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要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现代社会,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并广泛而迅速地被应用,导致经济结构、就业结构、职业结构的改变,使社会流动成为一种普遍的、重要的社会过程,而成人教育是影响并促进这一社会过程
生态人文科学是一种新的科学范式出现的征兆.生态人文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晚期出现 的一种趋势,依托于后人文主义对人类中心论、欧洲中心论和西方科学的批判.传统生态学知识、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发现煤和使用煤的国家.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认识到了煤的可雕刻性,用煤玉(也叫煤精,是一种质地致密坚硬的煤)来雕刻成各种装饰艺术品。近年,辽宁沈阳市新乐遗址中出士了四十六件煤玉雕刻品,其原料就是采自今抚顺西部煤田。
形成于20世纪下半叶的国际关系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实质是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国际关系研究。然而,国际关系社会学却没能成为独立的社会学门类,很多国家仍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其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升华了决策者的理性,推动了美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知识化;另一方面促进了信息网络的发展,增强了美国宏观经济管理的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初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如何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课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不仅能提高学生吸纳知识的效率,
本文根据山东省地下水资源保护现状,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在地下水功能分区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以地下水功能区开采控制量、水质保护目标、水位控制目标为控制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等。改革开放以来,生态补偿制度不断被修正完善,基于一般均衡视角对生态补偿制度绩效进行研究是对四十年来中国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一个总结,也能为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与经验佐证。生态补偿的一般均衡框架包含生态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两类。生态损害赔偿模型包含污染企
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准备活动关乎后续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避免教学以外事故的发生,能够保护学生的身体关节,增强体质。因此做好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