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利器,在生物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中学实验开设不足的原因导出新课改背景下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刻不容缓。
关键词:实验 制约 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看代做、以讲代做甚至以练代做的现象,实验开课率严重不足。这些现象的存在,必将严重制约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中学生物学实验开课率之所以严重不足。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1、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
相对于中学理化实验而言,有些生物学实验受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较为突出。这是开课率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首先,有些实验受实验材料的制约。许多生物学实验要求使用新鲜的活体材料,因此只能在实验前有限的时间内购买和保存材料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材料保存时间过长则会失去活性。例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要求使用新鲜的活体——小鱼,最好要在实验的当天早上设法获取。有些实验材料的获取受到季节因素制约(如观察水绵),这样有些教师由于无法即时获取实验材料或者由于在特定的季节无法完成相关实验便选择了放弃。
其次,组织分组实验的过程比较繁琐。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弱不一,组织及自控能力不尽相同,给实验的组织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一些教师避繁就简,放弃了做分组实验而代之以讲练实验。如:在八年级下“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由于需要用到有关数学知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为避繁就简,许多教师放弃了分组实验而代之以讲练实验。
再次,有些实验前后延续时间过长,有些实验效果不方便演示,也让部分教师选择了以讲代做。例如:在“插播材料的处理”这一探究实验时,由于在插播前后约需要4-10天,考虑到这么长时间“作战”,加之班级过多,许多教师分身乏术,也只好作罢。
2、主观认识的限制
初中生物学科在许多地区不参加中考,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平时几乎没有学习,更不用说认真做实验了。虽然近年来我区把生物列入了中考的课程,但只占3 O%分值,实验几乎没有,这也是导致初中生物实验不被重视的一大因素。
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还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环境,而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恰恰把这一点发挥到极点。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迫在眉睫。
1、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
中学生物教师和学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合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亲眼目睹实验现象,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中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快乐,能够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这些动手实验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决不是简单的动口或在纸上画画就能替代的。
2、增强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启发性、趣味性
现有中学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启发性不够、趣味性不浓。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先对实验作认真深入的研究,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思考、完成实验。如:在对扦插材料进行探究时,课本显得呆板,但如果老师由我们吃的水果引入课题,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了无形的动力,使整个过程变得趣味盈然。
3、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目前,中学生物学实验往往都是学生集中在实验室中完成。事实上,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各有不同,有时会出现在规定时间内大多数学生已完成实验而另有一部分学生还未能完成的情况。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并让他们参与到时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协助教师对其他同学进行实验指导,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也引起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4、对于影响实验进行的客观因素,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创造条件
例如:受季节性影响的实验,可在学期初做通盘考虑,必要时可以适当地调整实验的时间或教师自己培养实验材料;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增加生物实验对学生开放的时间,保证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验,从而激发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实验 制约 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看代做、以讲代做甚至以练代做的现象,实验开课率严重不足。这些现象的存在,必将严重制约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中学生物学实验开课率之所以严重不足。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1、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
相对于中学理化实验而言,有些生物学实验受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较为突出。这是开课率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首先,有些实验受实验材料的制约。许多生物学实验要求使用新鲜的活体材料,因此只能在实验前有限的时间内购买和保存材料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材料保存时间过长则会失去活性。例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要求使用新鲜的活体——小鱼,最好要在实验的当天早上设法获取。有些实验材料的获取受到季节因素制约(如观察水绵),这样有些教师由于无法即时获取实验材料或者由于在特定的季节无法完成相关实验便选择了放弃。
其次,组织分组实验的过程比较繁琐。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弱不一,组织及自控能力不尽相同,给实验的组织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一些教师避繁就简,放弃了做分组实验而代之以讲练实验。如:在八年级下“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由于需要用到有关数学知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为避繁就简,许多教师放弃了分组实验而代之以讲练实验。
再次,有些实验前后延续时间过长,有些实验效果不方便演示,也让部分教师选择了以讲代做。例如:在“插播材料的处理”这一探究实验时,由于在插播前后约需要4-10天,考虑到这么长时间“作战”,加之班级过多,许多教师分身乏术,也只好作罢。
2、主观认识的限制
初中生物学科在许多地区不参加中考,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平时几乎没有学习,更不用说认真做实验了。虽然近年来我区把生物列入了中考的课程,但只占3 O%分值,实验几乎没有,这也是导致初中生物实验不被重视的一大因素。
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还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环境,而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恰恰把这一点发挥到极点。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迫在眉睫。
1、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识
中学生物教师和学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合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亲眼目睹实验现象,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体验实验过程中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快乐,能够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这些动手实验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决不是简单的动口或在纸上画画就能替代的。
2、增强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启发性、趣味性
现有中学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启发性不够、趣味性不浓。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可先对实验作认真深入的研究,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思考、完成实验。如:在对扦插材料进行探究时,课本显得呆板,但如果老师由我们吃的水果引入课题,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了无形的动力,使整个过程变得趣味盈然。
3、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目前,中学生物学实验往往都是学生集中在实验室中完成。事实上,由于学生动手能力各有不同,有时会出现在规定时间内大多数学生已完成实验而另有一部分学生还未能完成的情况。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并让他们参与到时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协助教师对其他同学进行实验指导,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也引起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4、对于影响实验进行的客观因素,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创造条件
例如:受季节性影响的实验,可在学期初做通盘考虑,必要时可以适当地调整实验的时间或教师自己培养实验材料;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增加生物实验对学生开放的时间,保证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验,从而激发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