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成语掌握文言现象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fe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语文《考试说明》一直明确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同时也明确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中不同的句式指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特殊用法是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用法,文言文难学难记,而成语来源于文言,如果利用现代常用的成语来掌握文言现象,那就容易得多。
  下面笔者对如何利用成语来掌握文言现象加以阐述。
  1.利用成语掌握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在文言文中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用副词乃、必、亦、即、诚、皆等表判断。成语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识时务者为俊杰”“草木皆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表肯定的判断;“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
  2.利用成语掌握被动句
  被动句就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文的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一种是有被动词的,但标志不同,如“见”“为”等。成语有“为人所制”“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为我所用”“洋为中用”等;另一种是没有被动词的,如“蔓草难除”“贻笑大方”等。
  3.利用成语掌握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和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所以称之为宾语前置。 第一种现象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何去何从”,即“去何从何”(离开什么,追随什么)。 第二种现象是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即“时不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第三种现象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马首是瞻”“惟命是听”“惟利是图”。
  4.利用成语掌握成分省略句
  古汉语中还有大量的语法成分省略现象。这一特点在成语中也有所反映。第一种省略主语,如:“白衣苍狗”即“(浮云)似白衣如苍狗”。第二种省略谓语,如:“凤毛麟角”即“(如)凤毛(如)麟角”。第三种省略宾语,如:“羞与为伍”即“羞与(之)为伍”,意思是羞于跟他在一起;“不以为意”即“不以(之)为意”,意思是不把事情当回事情,不在意。第四种省略介词,如:“束之高阁”即“束之(于)高阁”,意思是把东西捆好放在高阁上;“杯水车薪”即“(以)杯水(救)车薪”,意思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起大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
  5.利用成语掌握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现代汉语里虽然也有这种活用情况,但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而古汉语中的主要的词类活用现象在成语中都可以找到。
  第一种是名词、形容词和数词用作动词的。如“火光烛天”,烛:照亮,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火势很大(多指火灾)。 “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中的“翼”和“胫”的前面用副词“不”来修饰,所以“翼”和“胫”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华”和“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彻底,“恶”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藏污纳垢”,其中“污”和“垢”作动词“藏”和“纳”的宾语,所以“污”和“垢”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誓死不二”,其中的“二”是指“有二心”。“二三其德”,其中的“二三”是指“不专一,改变”,所以,这两个数词活用为动词。
  第二种是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幕天席地”就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幕”和“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即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师心自用”,师心即以己意为师,不拘守成法,“师”是意动用法。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第三种是使动用法。如“汗牛充栋”,“汗牛”就是“使牛流汗”,“汗”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大快人心”,“快”就是“使心情愉快”,“快”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闭月羞花”中的“闭”和“羞”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第四种是普通名词做状语。如“东张西望”,“东”即“向东”,“ 西”即“向西”,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做方位状语;“夜不闭户”,意思是在夜里不关门,也没人来偷东西,形容社会治安良好,“夜”是名词作时间状语;“土崩瓦解”,意思是象土地一样崩裂,象瓦一样分解,“土”和“瓦”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海”和“天”都是名词作状语;“管窥蠡测”,意思是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海水,“管”和“蠡”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草行露宿”,在草里行走,在露天下睡,“草”和“露”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
  除了上面讲到的知识之外,还有一些特殊虚词(兼词)如:大放厥(代词,其,他的)词、公诸(之于)同好、心不在焉(于此)、居心叵(不可)测等。成语中还有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如:瑕瑜互见(现),一暴(曝)十寒,厉(砺)兵秣马,流言蜚(飞)语等。
  总之,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成语学习和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多一些勾连意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需要储存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档案管理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档案信息。本文先对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创新]  档案是国家、社会或者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记录,通过将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等资料保存下来以供他人查阅,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
[摘 要:中職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直接决定了中职学生能否在实际中真正地使用英语来进行表达,而现阶段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影响了中职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成效。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提升中职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实际策略。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核心素养]  为解决中职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有效提升其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效能。本文首先分析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思想意识、搭建以专业教研室、实训室为依托的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平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还存在着教学科研与党建工作相冲突、选任方式不明确、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培训等问题。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在“双带头人”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注重把“双师型”教师作为“双带头人”教师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俄罗斯教育科学的创始人马申斯基说:“在民族语言明亮而透彻的深处,不仅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
[摘 要:在第三届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的第二阶段,北京朝阳社区学院会议中心举办第三届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国家开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绍刚、中国音乐学院博导谢嘉辛教授、澳大利亚社区教育家Gillian Howell教授、朝阳社区学院副院长白新睿等八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关键词: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  第三届社区音乐教育高峰论坛第二阶段  2015年10月27日上午在北京朝阳社区学院双龙
[摘 要:本文作者立足于《课标》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观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六大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阅读教学;个性化行为;做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中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为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古诗文‘读赏写’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是由“自主阅读、探究鉴赏、读写一体”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而组成的,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自主地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所学知识技能熟练地迁移到写作练习中。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到,古诗文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但与写作联系在一起进行教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走入了教育领域,带来了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式。将微课与教学课程结合,有助于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提升教学水平。将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语文教学氛围,更好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与重点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  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搞好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中职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就以人为本促进中职英语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自主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低,在英语教学中贯穿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其全面发展,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那么,怎
[摘 要: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其中的一个发现,它的产生影响重大。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少不了唯物史观,只有把握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形成过程,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围绕“现实”这一主题,从探索现实;关注现实;走进现实;运用现实这四个时期出发,探索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逻辑。  关键词: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逻辑]  一、探索现实本身  马克思少年时期就热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