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86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科研、服务是高等学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不可推卸的三大使命,地方学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地方学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具备的条件、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转型期;地方高校;地方经济能力
  伴随着“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推进,政府把经济发展的目标注重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上。在地方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是整个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力量,不仅仅可以传递知识,同时又可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创新,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提供行政效率。因此,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强化学科特色和优势,形成了服务转型升级的新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在地方经济转型中发挥主导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具备的条件
  “十二五”规划要求教育机构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专业设置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按照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二是科研成果储备丰富,注重学校与地方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和专家团队的科技攻关服务。只要发挥好这两个优势,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因此,地方高校要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
  1.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意识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批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服务于社会。地方高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大学精神,培育爱国情怀,勇于改革创新,弘扬时代精神,确保大學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繁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创造出富有生机、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与精神动力。高校应将本校精神与爱国情怀在内涵、形式等方面紧密联结起来,培育学子更加广阔的胸襟与视野,提高学生服务地方经济意识,激励学子到国家最需要他们的各个区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开展人才培训,培育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次
  社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人才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人才不愿到偏远地区工作。地方高校在担负起地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全日制毕业生的同时,可以以函授、夜大、短期培训等形式,积极为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开展人才培训服务。地方高校开展人才培训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培训人数不断增多,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地位作用更加明显。
  3.积极参与政府和企业决策,发挥智囊作用
  高校是学术性专门组织,具有学术自由、学术独立的品质和追求民主、科学的传统,是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政府和企业决策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地方高校应从各自学科、专业和人才等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经济社会特点,建立了一批适用对路、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中心),发挥了政府和企业的智囊作用。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建立了经济、金融、投资、现代企业、区域发展、国土资源、财政税收等科研院所集群,使学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溶为一体,互相促进。
  4.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自我研发技术的传统,没有设立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却还没有。高新技术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地方上有很多高新技术项目有待攻关。地方高校有相当强的科研实力,拥有很多掌握高新技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专家、学者,应鼓励他们直接参加地方高新技术攻关,借以突破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地市高校还应依托自己的技术优势,在市场上建立技术服务所,把科研机构、高校、民间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5.建立高校自己的高科技产业,实现产学研联合
  地市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要跳出只管教书育人,不投身经济战场的封闭办学模式,依靠高校人才、科技和知识的优势,直接投身经济战场,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主导力量。为此,应利用国家给予高校企业的优惠政策,积极稳妥地创办高校自己的高科技企业,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条件,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同时,高校还应借助自己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优势,发挥整合作用,上引下联,将一批企业、农户、个体工商业者吸引到自己周围,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为知识、技术的利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
  三、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1.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校专业结构高度稳定,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从高校学科设置的角度来分析,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新兴的学科建设仍相对比较落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通信工程领域、生物医学领域、医疗保健等领域人才的培养仍存在缺口。地方高校办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地域性的学历教育。由于专业结构不合社会需要、就业困难的专业仍大量招生,社会急需的专业却未能及时设置,无法在短时期内培养地方上急需的人才。
  2.服务地方意识不够强烈
  在当前的地方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一大部分的教师还是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对于社会服务和实践领域的发展还是存在着很大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对社会环境和工作领域的陌生,不能够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在实际的工作领域中,很多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并没有从实际的工作领域出发,一些教师基本上就是为了科研而进行工作的,对于其他的问题就是不闻不问,在对社会上的主动的服务态度并不是很强烈的。   3.科研成果无法转换到实际应用上
  很多地方高校的科研是比较多的,科研人员也是不少的,但是总体上的科技活动人员是比较少的。高校科研机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研发能力不强,切合市场需求的成果不多。没有足够的能力为企业提供大量的研发服务,很难开展重大的科研项目的应用。另一方面,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市场需求目前还不够成熟,许多企业对新技术和新成果不甚敏感,眼睛只盯着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上,不愿为成果的转化承担过程性风险,甚至不少企业还提不出自身发展的下一步技术需求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方向。更多的中小企业则是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条件落后,投资资金不足,无力为成果的转化承担风险,因而在接受科技成果时经常困难重重。
  四、提高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对策
  1.配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
  学科和专业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人才进行培养,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就应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高校要想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的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学科知识和完善教学理念,把学科的设置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对社会的人才需求作专门调研,作出前瞻性预测,依此预先、及时对专业结构做出调整,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为地方各条战线培养第一线的紧缺人才。高校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学科进行合理的规划。比如:如果是靠沿海地区的,就应该设立相关的海洋学科。如果当地的经济类型是种植业就应该增加种植业人才的培养。对某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可放宽入学条件,进行短期的非学历教育,为打工、经商、搞个体专业经营及兴办企业培养基本技能以及普及常用的政策法律和经营等知识。
  2.增強服务意识,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地方高校应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在服务中求生存与发展。一找准服务定位,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制订好规划,突出服务的“地域性”,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通过招生、联合办学等方式扩大省外影响。二找准特色定位,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地方高校应该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找准定位,培育和发展特色。三是要培育创新团队。以院士、知名教授为核心,老、中、青结合,着眼发展,突出学校特色,建设创新团队,发挥团队优势,扩大社会影响,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三找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结合点。主要体现在: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积极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积极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扩大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
  3.增强地方政府调控作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政府在市场机制下的转化促进作用,应是以宏观调控、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为主,以多种方式示范、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注意协调政府各部门、各计划之间的关系,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让高校和企业以及社会共同进步,实现双赢。
  (1)加强以科技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对于原创特征明显、人员素质出色、有望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项目,要通过严密、科学、规范的立项评估,在合理测算科研成本和加强过程管理的基础上,予以重点扶持,确保需求,全程服务,及时向社会推介,建立必要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制度,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风险资金介入科技成果转化。
  (2)正确引导,促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从政府角度看,一是要通过产业导向政策、科技进步政策、创业投资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引导企业切实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激发企业对科技成果应用的内在需求,改善经营者短期行为。二是要力促企业以产权制度的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使产权关系由模糊走向明晰,使产权结构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使产权流转的凝固化走向产权转让的市场化。三是要力促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引导和扶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建立企业科技投入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健全科研单位的中试基地和企业的技术依托单位;建立企业科技人才的吸引、培养和使用制度等。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和技术市场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桥梁,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纽带。政府应建立官产学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为国家科技计划的组织和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全方位服务,推进成果转化服务活动的社会化、产业化。在技术市场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网络平台建设,拓宽成果转化的信息渠道。二是要加强技术市场的组织建设,建立若干独立的具有工程枢纽性质的大型技术市场,为科技成果的转移提供诸如咨询、交易场所、定价评估、仲裁、网络中心、牵线搭桥、信息收集与传播、人力资源培训等一切便利条件。
  五、结论
  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要抓住历史机遇,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拓宽科技服务面向;以特色求发展,为行业与社会发展培养和提供合格人才;依托优势学科,提升为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使学校成为具有显著行业特色优势的多科性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敏.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6).
  [2]徐元俊.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策略与途径探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0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学生要做好六个“下功夫”,其中第一个就是在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大一阶段的新生处于对周围充满好奇心,正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黄金阶段”。对大一新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结合新时期大一新生特点和时代背景及目前的现状,通过体系化开展新生教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加强时效性和精准度。  ◆关键词:大一新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0
◆摘 要:本文通过了解葡萄牙“国民阅读计划”实施前的国家阅读状况,简要介绍该计划的实施、发展历程以及评估方法和結果,同时概括我国同期的国民阅读状况以及当今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问题,期望探索葡萄牙阅读推广经验为我国阅读推广发展带来的启示和策略。  ◆关键词:葡萄牙;“国民阅读计划”;阅读推广;评估  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管理开发学院将国际竞争力的评判指标归为: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
◆摘 要:中学文言文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怎么让学生读懂、读通文言文,学好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探索的重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与理论,实施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认真研究中学文言文特点,分析学生学习难点,找到适合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学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文言文教学;互联网时代;教学新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学工作
◆摘 要: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准性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然后结合具体问题,探析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成效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贫困生;精准资助  2019年6月,财政部、教育
◆摘 要:图书馆作为社会科研、教学等行业的基础产业,是收集、收藏图书以供读者借阅的服务机构,图书馆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占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加强图书馆建设非常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县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其建设与创新的对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制度完善、人员素质提升,旨在能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一份贡献。  ◆关键词:县图书馆;基础设施;服务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