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合作、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沟通衔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等措施抓住机遇,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区域间职业教育合作 ;职业价值观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挑战与机遇并存
因传统观念及分配收益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多地区还显得相对滞后,职业教育出现了滑坡。这就造成一边是大量高学历者找不到工作,而另一边缺乏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局面。反思这一现象,除受到传统观念及客观因素影响外,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及认识水平无疑也是原因之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但与此同时,现阶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最佳的时期:首先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一线劳动者培训需求量大大增加,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其次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现阶段已广泛普及,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新阶段,这可以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职业教育,并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温家宝总理提出“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要“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体现了国家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召开六次全国性的职业教育大会,中央财政经费投入职业教育的强度也达到了历史之最,2005年11月国家提出中央财政和发展经费今后五年将对职业教育的示范院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以及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几个行动计划投入100亿元。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第四,2006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748万人,在校生达到181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人数也进一步增加,显示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勃勃生机,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抓住机遇,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适应
职业教育在教学上应实行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体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探讨学分制,并实行分类教学,努力打造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使行业和企业真正参与教育教学环节,构建素质、能力、技能“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中职人才培养特色,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适应。
(二)促进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战略
为落实教育思想,几年来,哈尔滨市第十八职业高级中学在各专业的办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矢志不渝地追求产教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特色,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已经形成了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关系,产生了双方互利共赢的效果,确立了“依托企业、借助外力、产学相长”的工作思路,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校企合作是建设实训基地的有效途径。培养以技能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为此,我校与国内模具企业排头兵、标杆企业—哈尔滨飞机模具制造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我校“模具钳工”的是实训基地。双方合作,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工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切实落实“理论—实践”的职业教育原则。
其次,校企合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提高办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我们打破常规,放开眼界,积极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训,这已成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再次,校企合作是学生就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渠道。我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依托开发区企业云集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努力为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学生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既为企业输送了“用的上、留得住、有发展”的员工,又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校企联合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突出了职业教育的本体功能,也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沟通衔接,给学生提供更多继续深造机会
首先,要探索架设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教育“立交桥”,这是职业教育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可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性人才的需要,适应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其次,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多种有效途径,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这既有利于中职的稳定与发展,又有助于高职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是一举两得的现实选择;第三,加强职业培训,创办社区学院或教育中心。随着入世后就业结构调整,职业培训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部分。职成教合一,改变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盘活教育资源势将必行。中等职业教育应同时承担面向社会的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也可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培训模式,有利于培养规格国际化,提高劳务输出的竞争力,培养入世后国内外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承担起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教育中心的职责。
(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忠诚、责任感、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以及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標准。要通过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研讨、调查研究、课堂教学、活动课程、专业渗透和拓展训练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整体素质,改善就业质量,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区域间职业教育合作 ;职业价值观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挑战与机遇并存
因传统观念及分配收益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多地区还显得相对滞后,职业教育出现了滑坡。这就造成一边是大量高学历者找不到工作,而另一边缺乏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局面。反思这一现象,除受到传统观念及客观因素影响外,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及认识水平无疑也是原因之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但与此同时,现阶段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最佳的时期:首先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一线劳动者培训需求量大大增加,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其次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现阶段已广泛普及,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新阶段,这可以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职业教育,并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温家宝总理提出“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要“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体现了国家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召开六次全国性的职业教育大会,中央财政经费投入职业教育的强度也达到了历史之最,2005年11月国家提出中央财政和发展经费今后五年将对职业教育的示范院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以及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几个行动计划投入100亿元。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第四,2006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748万人,在校生达到181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人数也进一步增加,显示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勃勃生机,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抓住机遇,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适应
职业教育在教学上应实行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体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探讨学分制,并实行分类教学,努力打造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使行业和企业真正参与教育教学环节,构建素质、能力、技能“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中职人才培养特色,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适应。
(二)促进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战略
为落实教育思想,几年来,哈尔滨市第十八职业高级中学在各专业的办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矢志不渝地追求产教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特色,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已经形成了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关系,产生了双方互利共赢的效果,确立了“依托企业、借助外力、产学相长”的工作思路,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校企合作是建设实训基地的有效途径。培养以技能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为此,我校与国内模具企业排头兵、标杆企业—哈尔滨飞机模具制造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我校“模具钳工”的是实训基地。双方合作,学校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工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切实落实“理论—实践”的职业教育原则。
其次,校企合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提高办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我们打破常规,放开眼界,积极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训,这已成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再次,校企合作是学生就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渠道。我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依托开发区企业云集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努力为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学生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既为企业输送了“用的上、留得住、有发展”的员工,又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校企联合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突出了职业教育的本体功能,也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沟通衔接,给学生提供更多继续深造机会
首先,要探索架设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教育“立交桥”,这是职业教育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可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性人才的需要,适应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其次,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多种有效途径,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这既有利于中职的稳定与发展,又有助于高职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是一举两得的现实选择;第三,加强职业培训,创办社区学院或教育中心。随着入世后就业结构调整,职业培训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部分。职成教合一,改变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盘活教育资源势将必行。中等职业教育应同时承担面向社会的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也可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培训模式,有利于培养规格国际化,提高劳务输出的竞争力,培养入世后国内外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承担起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教育中心的职责。
(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忠诚、责任感、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以及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標准。要通过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研讨、调查研究、课堂教学、活动课程、专业渗透和拓展训练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整体素质,改善就业质量,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