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学生去“表演”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tato_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的达成,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结果,其实质则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
  在教学《囚绿记》时,尝试把“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贯串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产生了一些新的体会。
  一、目标精当
  许多教师在讲课时,生怕漏掉问题,细节都要涉及,处处是重点,结果又无重点,学生并不知道一堂课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师在备课时,要把环节进行精简,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在教学《囚绿记》时,设定了一个目标——“绿”,其他所有的重点、难点都围绕绿展开。包括六个问题:1.绿具体指什么?2.“囚绿”的具体做法是什么?3.“囚绿”的原因是什么?4.作者对绿的喜爱的具体表现有哪些?5.放绿的触点是什么?6.绿的蕴意是什么?
  这六个问题,有的可以在课本中直接找到,有个可以通过理解解决,有的可以通过讨论整合完成。总之,这些问题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也就解决了,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二、研究精深
  在教学《囚绿记》之前,还要做大量的工作。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完成知人论世的资料收集,一组完成有关陆蠡故居和常春藤图片的收集,一组完成“不该凋谢的‘绿’”和“永不凋谢的‘绿’”事例的收集,一组完成以“绿”为话题的小练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知人论世来解决课本上的很多问题,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绿”的深刻涵义。从表面看,课前似乎花了很长时间,但实质上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了学生在学习中要深思慎求,要合作分享。对课本外延的研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情趣,让他们感受到做学习的主人的乐趣。
  三、内容精练
  做到这一点并非简单少讲就行,而是要讲得简洁明了。要力避繁琐,不做无用功。做到: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学生讨论能明白的不讲;只靠点拨就能懂的不多讲,通过训练能解决的不多讲。在完成相关的六个问题后,可以让学生按照高考的模式来完成阅读训练,整体分值是25分,每个学生必须在精读课文和真正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特别是探究题,学生费尽心思,有从结构上分析的,有从内容上解读的,也有从人生价值观分析的,其中学生把握不准的问题,老师点拨就可以了。之后学生互相检查训练情况,给对方写出点评。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就简而精了,如此一来,学生都会动起来,都会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
  四、语言精美
  教师的讲授越少,语言就应越精美。只有准确、简要、有力度、有美感、合乎逻辑的高质量语言,才适合精讲的需要。所以教师要精心雕琢自己的语言,仔细推敲,去粗取精,既为学生树立语言表达的典范,也避免无谓地占用学生的训练时间。在上课时,要尽可能避免口头禅或者口误的出现。在上课时,尽可能少讲解,主要是在适当的时候有条不紊地进行点拨,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动脑组织语言,让学生去动嘴说,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有所提高,知识也学到了,真可谓一举两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所以,对语文老师来说,要常常反思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教得少一点,观察多一点;教得少一点,体验多一点;教得少一点,思维多一点;教得少一点,阅读多一点。理解“少教多学”的真正意义,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一、走万里路,读万卷书  这句话,强调的是“量的积累”。试想,没有量的积累,即使教材篇篇是精品,学生也不能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形成较高的阅读水平,更不能提高作文水平。“书到用时方恨少”,颜真卿也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因此,“以多读来促进质的飞跃”,是十分必要的。  1.扩大图书的来源。学校的图书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学生自己的图书更有限。为了扩大读书量,可以让每位学生从家里拿两本书,
期刊
“意”,即文章的中心、主题,立意即是确立写作的中心、主题。立意的过程是必须在下笔之前完成的,是写作的第一步。立意不好,文章就会散乱无“神”。在审题明确题意指向后,就应该对文章集中立意了。如何做好文章的立意,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找准关键点,学会“踩点立意”  作文立意,要先从所给的材料中发现和发掘立意的关键点。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其中往往有多个立意点。如,2007
期刊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自身读书不多,且又不擅长总结归纳,因而,每到作文时,便抓耳挠腮,捉襟见肘。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中获得充足的写作素材呢?经过不断思考,恰好,本学期学习必修四的内容,第四单元三篇文本均为人物传记。于是,在本单元学习完后,就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领着学生一起梳理课内素材。现把这个活动记录如下:  活动之前,先跟学生做了个小游戏。举起手中的回形针,说道,大家说说这枚回形针(曲别针)有哪
期刊
大语文教育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里提到的语文教学要体现的两个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随着影视
期刊
材料作文的审题,是提供材料的作文进行写作时重要的一步。把握好材料的内容和意义,选择恰当的议论角度,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审题立意作为决定材料作文优劣成败的第一步,就成为当前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正确审题立意呢?弄清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总结几次考试中的作文,选择一些题目来探究一下审题与立意存在偏差的原因,总结一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期刊
传统意义上的二轮复习,时间从3月下旬到五月中旬。因为学生的知识框架在一轮复习中已经建立,再加上这一段天气不冷不热,有利于学生学习,所以它是学生成绩提升的黄金时期。  在二轮复习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时刻关注学情的发展方向  二轮复习学生可能面临三种结果:一种是学生能将知识快速消化吸收,将技巧、方法灵活运用,在做题时能游刃有余,目无全牛,所以成绩提升很快;一种是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实践
期刊
平常语文教师都告诫学生,学习语文重在积累。其实早读就是一个很好的积累平台,但大多数语文教师不能够重视早读的使用。或放任自流,没有任何目的与要求;或应付校领导检查,让学生声音响亮,整齐朗读一些文章了事;或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抽查学生背诵。这些做法都不可取,如何才能让早读课发挥其最大功能呢?可以这样安排早读:  一、文言文理解的平台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障碍。大多数学生“望文言
期刊
古人养生有“六心”,谓“正心、靜心、清心、寬心、忍心、操心”;吾曰养德亦有“六心”,即“爱心、清心、诚心、信心、专心、宽心”。此六心从何而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便可。传统文化之“六心”是一杯沁人心脾的茶,对道德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每一个认真品尝的人都会齿颊留香。  一、爱心,以孝为先,仁慈博爱  孔夫子说,孝悌是一个人仁慈的根本。东汉的江革,于战乱中带着母亲四处逃难,孝义传遍邻里。太守为江革的孝顺所
期刊
从长远发展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融于平常一点一滴的教学训练之中,以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充分体现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独立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思考  在学习中学会了思考,学生才不会一遇到问题想到的就是去找老师、找教学参考资料来获得答案,他们就会在拿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去思
期刊
在高考中,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