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即文章的中心、主题,立意即是确立写作的中心、主题。立意的过程是必须在下笔之前完成的,是写作的第一步。立意不好,文章就会散乱无“神”。在审题明确题意指向后,就应该对文章集中立意了。如何做好文章的立意,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找准关键点,学会“踩点立意”
作文立意,要先从所给的材料中发现和发掘立意的关键点。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其中往往有多个立意点。如,2007年上海卷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坎”“跨过”就是题目中的两个关键点,“坎”是指坎坷、磨难、困难,“跨过”则是指经受住这种坎坷和磨难,所以立意可以是“只有经受住坎坷和磨难,才能走向成功”,也可以是“人生多坎坷,跨越是关键”。对于题目或材料中的多个立意关键点,则要选择一个自己感悟深、材料储备多的来立意写作。
二、从小处切入,学会“化大为小”
有的作文题目、材料题旨较为宽泛,这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想象。但是写作时如果切入过于宽泛,则易于出现肤浅、杂乱、虚空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应当缩小切入口,把写作角度尽量选得小些。这样,提炼观点就较为切实,“意”就有了着落。如,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这个题目有点儿大,不容易写。这就要求学生从中提炼核心内容,化大为小。就可以确立“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的主题。
三、以小见大,学会“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应当像齐石白那样,从一只平常无奇的小虾中,发现生命的真谛。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很平常、却包含深刻意义的材料,写作时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叶落而知秋,一芽绿而示春”的效果。例如,2008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从日常的小事中,切入大的主题。“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和道德;“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学养;“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还有学生在作文立意时,巧妙运用濮存昕的公益广告词来立意:“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这样,就使得作文有了深刻的内涵。
四、运用逆向思维,学会“化正为反”
所谓化正为反,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独辟蹊径,从而提炼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同样的话题,避开一般的构思立意,“人褒我贬,人贬我褒”,巧妙地从相反或相对立的角度来立意,效果会更好。如,以班门弄斧为话题的作文,大多学生会以不自量力为主题立意。此时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少走弯路。”这样的立意就新颖多了,更易获取高分。再如,下面这个作文材料:
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呼声中,奏响了全社会全力支持、发展教育的乐章。请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多数学生写作时,都会去联系教育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来立意。但是,如果这时能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针对当今在受教育者中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如,贪图享受、不思进取、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行为,以“再富不能富孩子”为主题,作文就会别出心裁,赢得高分了。
五、多方位思考,学会“虚实结合”
高考作文材料有的比较抽象,有的比较具体,审题立意时既要懂得从实处入手,也要学会从虚处着笔,思维要虚实结合,来提炼主题。如,2006年上海卷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学”“朋友”等;虚指时,“你”可以是历史名人、文学名著的主人公,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勤俭”“奋斗”“青春”等,这样写出的文章不仅生动深刻,也有独特的魅力。
一、找准关键点,学会“踩点立意”
作文立意,要先从所给的材料中发现和发掘立意的关键点。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其中往往有多个立意点。如,2007年上海卷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坎”“跨过”就是题目中的两个关键点,“坎”是指坎坷、磨难、困难,“跨过”则是指经受住这种坎坷和磨难,所以立意可以是“只有经受住坎坷和磨难,才能走向成功”,也可以是“人生多坎坷,跨越是关键”。对于题目或材料中的多个立意关键点,则要选择一个自己感悟深、材料储备多的来立意写作。
二、从小处切入,学会“化大为小”
有的作文题目、材料题旨较为宽泛,这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激发想象。但是写作时如果切入过于宽泛,则易于出现肤浅、杂乱、虚空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应当缩小切入口,把写作角度尽量选得小些。这样,提炼观点就较为切实,“意”就有了着落。如,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这个题目有点儿大,不容易写。这就要求学生从中提炼核心内容,化大为小。就可以确立“青年学生须以改革发展为己任,不放弃,不退缩,奋力向前,必将成功”的主题。
三、以小见大,学会“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应当像齐石白那样,从一只平常无奇的小虾中,发现生命的真谛。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很平常、却包含深刻意义的材料,写作时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叶落而知秋,一芽绿而示春”的效果。例如,2008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从日常的小事中,切入大的主题。“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和道德;“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和学养;“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还有学生在作文立意时,巧妙运用濮存昕的公益广告词来立意:“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还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这样,就使得作文有了深刻的内涵。
四、运用逆向思维,学会“化正为反”
所谓化正为反,就是打破思维定势,独辟蹊径,从而提炼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同样的话题,避开一般的构思立意,“人褒我贬,人贬我褒”,巧妙地从相反或相对立的角度来立意,效果会更好。如,以班门弄斧为话题的作文,大多学生会以不自量力为主题立意。此时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少走弯路。”这样的立意就新颖多了,更易获取高分。再如,下面这个作文材料:
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呼声中,奏响了全社会全力支持、发展教育的乐章。请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多数学生写作时,都会去联系教育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来立意。但是,如果这时能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针对当今在受教育者中出现的不和谐的音符:如,贪图享受、不思进取、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行为,以“再富不能富孩子”为主题,作文就会别出心裁,赢得高分了。
五、多方位思考,学会“虚实结合”
高考作文材料有的比较抽象,有的比较具体,审题立意时既要懂得从实处入手,也要学会从虚处着笔,思维要虚实结合,来提炼主题。如,2006年上海卷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学”“朋友”等;虚指时,“你”可以是历史名人、文学名著的主人公,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勤俭”“奋斗”“青春”等,这样写出的文章不仅生动深刻,也有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