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怪:出生就排队,网上登记保录取
在挪威,一般宝宝满1岁,父母1年带薪产假休完,就会送宝宝去幼儿园了。挪威是一个崇尚“平均化”的国家,各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硬件都差不多,父母与其说在择园,更多的是在抢时机。由于挪威法律对幼儿园的面积、照看人员的数量有非常严格的限制,造成在一些大城市,例如奥斯陆、卑尔根,每年都没有足够的招生名额,入园难是个由来已久的大问题。因此,如果打算送宝宝去幼儿园,父母需要很早就去排队,差不多宝宝一出生,有了人口号,就要到网上登记了。
挪威幼儿园不论何种性质,所有信息都列在网上,包括在读幼儿的年龄、性别分布,已申请人数和计划招生名额,幼儿园每月活动安排,硬件设施与内外部环境,家长可以非常方便地查找、对比,做到心中有数。而网上登记时,可以填三所幼儿园,按照先后次序录取。这两年,挪威政府推出一个便民新政策,规定如果在每年3月底前申请同年秋季入园,一定会保证录取,这就是说,如果自己选的三所幼儿园都排不上,也肯定会被安排到其他幼儿园,当然有可能离家比较远,父母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这样的调剂,同时也可以要求继续在申请幼儿园的后补名单中等待空位。
因此,很多年轻父母都会掐着时间生孩子,有报道称2011年卑尔根七八月份出生的孩子要比平常月份多两三百个。对于外来移民,如果父母双方都不会挪威语,则满足语言优先条件,宝宝可以被优先录取,这也是挪威比较人性化的一点。
第2怪:人均面积有要求,一个大人三个娃
根据挪威法律,3岁以下的宝宝在幼儿园,最低人均面积不得小于5.3平米,3岁以上宝宝人均不小于4平米。最近几年,挪威大城市新建了很多大型的幼儿园,我们给女儿Kaja选择的就是一座位于山顶的新建幼儿园,典型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拥有超大的露天活动区,还配有供小朋友们种植蔬菜水果的菜园。
除了面积限制外,对大人(老师)的数量也有要求,在1-3岁的小班里,一个大人最多只能看护3-4个宝宝,每班人数不超过20人。Kaja的幼儿园比较大,小班又分成了两个班,每个班6位大人,19个小朋友,不论大小班,每个班级至少配有一名男老师。
第3怪:收入决定入托费,兄妹同去更划算
每月2330克朗(人民币2600元)的入托费是最高收费,同时还存在各种减免方式。首先是每日在园时间,可以选择2个小时、半天、6个小时、全天,费用因此不同。其次是与家庭收入挂钩,这样保证了低收入家庭的宝宝也能享受同等教育。最后则是同一个家庭的多个宝宝入托同一所幼儿园,费用也按照人数而打折。所以,在很多挪威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只相差1-2岁,同时抚育几个年龄相仿的宝宝,父母的经济压力并不是成比例增长,反而有所缓减,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
第4怪:入园没哭声,父母三天陪读假
第一次入园的前三天,父母可以陪伴,帮助宝宝适应新环境。第一天接近中午的时候到幼儿园,和宝宝一起待两个小时,然后回家;第二天时间稍微延长点,早上来幼儿园,如果宝宝反应良好,就尝试离开宝宝1-2个小时,中午接他回家;第三天就开始让宝宝在幼儿园睡了午觉再离开……这样循序渐进,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分离给宝宝造成的伤害,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同时挪威法律规定,父母每年可以有额外的3天带薪假用于宝宝的幼儿园、学校活动,所以这入园的三天陪伴,家长都可以向单位请假,一般都会准许。
女儿Kaja近15个月大时入园,从上幼儿园第一天起,就没有哭过,也没有闹过情绪。每一天都是兴高采烈地去,心满意足地回。第一个星期有我们陪伴,第二个星期对我们有点恋恋不舍,第三个星期还没坐稳就向我们挥手告别,第四个星期一说上幼儿园就露出向往状……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一开始的完美过渡,幼儿园的活动安排符合宝宝们的天性,幼儿园里的大人们耐心、友善、慈爱。在Kaja第一天入园时,他们事先就已经记住了她的名字,很快她的习性也都了然于心,每天早上去幼儿园时,迎接Kaja的都是一个大拥抱,小小的离别伤感很快就被集体的欢乐冲淡了。
而这绝非我们一家的经历,在Kaja的幼儿园里,极少听到宝宝们的哭声,每个宝宝都像快乐的天使,在房间里奔来跑去,在音乐中摇头晃脑,在玩具里寻找大宝藏,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5怪:没有老师直呼名,大小娃娃混班制
在挪威幼儿园里没有“老师”,所有的看护人都是“大人”,宝宝们则相应的为“小人”(Barn)。对“大人”,小朋友们都是直呼其名,这对于从小喊惯“老师”的我来说,一开始是很不习惯的。
另一方面,挪威的幼儿园一般都是混班制,1岁到3岁是小班,4岁到6岁是大班。小班有时又会细分一下,在Kaja的幼儿园里,1岁半以下的,称为“爬行的小蜘蛛”(Edderkopp),1岁半到3岁的,称为“草丛里的小精灵”(Tusselussene)。小蜘蛛们因为年龄尚幼,一般就在幼儿园内活动,而小精灵们则每周三都会外出郊游,去森林里采野果,到农场看动物,还可以从事一些“高级”的工作,比如在菜园里种菜、锄草、浇花。
虽然一开始我觉得混班制会耽误大孩子的学习,特别是五六岁时,整天和比自己小的孩子混在一起,怎么能进步?后来通过观察与交流,我才开始理解混班制的好处。宝宝在幼儿园期间,不是为了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沟通,和睦相处,正确认识这个社会,形成集体的概念。混班中的小孩子能向大孩子学习,成长技能发展很快;大孩子则有机会照顾小孩子,学会谦让与合作,这些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比单单强调同龄人之间的竞争要深远得多。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在挪威,一般宝宝满1岁,父母1年带薪产假休完,就会送宝宝去幼儿园了。挪威是一个崇尚“平均化”的国家,各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硬件都差不多,父母与其说在择园,更多的是在抢时机。由于挪威法律对幼儿园的面积、照看人员的数量有非常严格的限制,造成在一些大城市,例如奥斯陆、卑尔根,每年都没有足够的招生名额,入园难是个由来已久的大问题。因此,如果打算送宝宝去幼儿园,父母需要很早就去排队,差不多宝宝一出生,有了人口号,就要到网上登记了。
挪威幼儿园不论何种性质,所有信息都列在网上,包括在读幼儿的年龄、性别分布,已申请人数和计划招生名额,幼儿园每月活动安排,硬件设施与内外部环境,家长可以非常方便地查找、对比,做到心中有数。而网上登记时,可以填三所幼儿园,按照先后次序录取。这两年,挪威政府推出一个便民新政策,规定如果在每年3月底前申请同年秋季入园,一定会保证录取,这就是说,如果自己选的三所幼儿园都排不上,也肯定会被安排到其他幼儿园,当然有可能离家比较远,父母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这样的调剂,同时也可以要求继续在申请幼儿园的后补名单中等待空位。
因此,很多年轻父母都会掐着时间生孩子,有报道称2011年卑尔根七八月份出生的孩子要比平常月份多两三百个。对于外来移民,如果父母双方都不会挪威语,则满足语言优先条件,宝宝可以被优先录取,这也是挪威比较人性化的一点。
第2怪:人均面积有要求,一个大人三个娃
根据挪威法律,3岁以下的宝宝在幼儿园,最低人均面积不得小于5.3平米,3岁以上宝宝人均不小于4平米。最近几年,挪威大城市新建了很多大型的幼儿园,我们给女儿Kaja选择的就是一座位于山顶的新建幼儿园,典型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拥有超大的露天活动区,还配有供小朋友们种植蔬菜水果的菜园。
除了面积限制外,对大人(老师)的数量也有要求,在1-3岁的小班里,一个大人最多只能看护3-4个宝宝,每班人数不超过20人。Kaja的幼儿园比较大,小班又分成了两个班,每个班6位大人,19个小朋友,不论大小班,每个班级至少配有一名男老师。
第3怪:收入决定入托费,兄妹同去更划算
每月2330克朗(人民币2600元)的入托费是最高收费,同时还存在各种减免方式。首先是每日在园时间,可以选择2个小时、半天、6个小时、全天,费用因此不同。其次是与家庭收入挂钩,这样保证了低收入家庭的宝宝也能享受同等教育。最后则是同一个家庭的多个宝宝入托同一所幼儿园,费用也按照人数而打折。所以,在很多挪威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只相差1-2岁,同时抚育几个年龄相仿的宝宝,父母的经济压力并不是成比例增长,反而有所缓减,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
第4怪:入园没哭声,父母三天陪读假
第一次入园的前三天,父母可以陪伴,帮助宝宝适应新环境。第一天接近中午的时候到幼儿园,和宝宝一起待两个小时,然后回家;第二天时间稍微延长点,早上来幼儿园,如果宝宝反应良好,就尝试离开宝宝1-2个小时,中午接他回家;第三天就开始让宝宝在幼儿园睡了午觉再离开……这样循序渐进,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分离给宝宝造成的伤害,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同时挪威法律规定,父母每年可以有额外的3天带薪假用于宝宝的幼儿园、学校活动,所以这入园的三天陪伴,家长都可以向单位请假,一般都会准许。
女儿Kaja近15个月大时入园,从上幼儿园第一天起,就没有哭过,也没有闹过情绪。每一天都是兴高采烈地去,心满意足地回。第一个星期有我们陪伴,第二个星期对我们有点恋恋不舍,第三个星期还没坐稳就向我们挥手告别,第四个星期一说上幼儿园就露出向往状……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一开始的完美过渡,幼儿园的活动安排符合宝宝们的天性,幼儿园里的大人们耐心、友善、慈爱。在Kaja第一天入园时,他们事先就已经记住了她的名字,很快她的习性也都了然于心,每天早上去幼儿园时,迎接Kaja的都是一个大拥抱,小小的离别伤感很快就被集体的欢乐冲淡了。
而这绝非我们一家的经历,在Kaja的幼儿园里,极少听到宝宝们的哭声,每个宝宝都像快乐的天使,在房间里奔来跑去,在音乐中摇头晃脑,在玩具里寻找大宝藏,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5怪:没有老师直呼名,大小娃娃混班制
在挪威幼儿园里没有“老师”,所有的看护人都是“大人”,宝宝们则相应的为“小人”(Barn)。对“大人”,小朋友们都是直呼其名,这对于从小喊惯“老师”的我来说,一开始是很不习惯的。
另一方面,挪威的幼儿园一般都是混班制,1岁到3岁是小班,4岁到6岁是大班。小班有时又会细分一下,在Kaja的幼儿园里,1岁半以下的,称为“爬行的小蜘蛛”(Edderkopp),1岁半到3岁的,称为“草丛里的小精灵”(Tusselussene)。小蜘蛛们因为年龄尚幼,一般就在幼儿园内活动,而小精灵们则每周三都会外出郊游,去森林里采野果,到农场看动物,还可以从事一些“高级”的工作,比如在菜园里种菜、锄草、浇花。
虽然一开始我觉得混班制会耽误大孩子的学习,特别是五六岁时,整天和比自己小的孩子混在一起,怎么能进步?后来通过观察与交流,我才开始理解混班制的好处。宝宝在幼儿园期间,不是为了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沟通,和睦相处,正确认识这个社会,形成集体的概念。混班中的小孩子能向大孩子学习,成长技能发展很快;大孩子则有机会照顾小孩子,学会谦让与合作,这些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比单单强调同龄人之间的竞争要深远得多。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