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情感教学是以情感为手段,达到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情信行和谐发展的目的。情感教学应追求牵一“情”而动全身之效。从情感启动、经过情感融入、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最后实现行为的外化。当前,如何理顺情感教学与行为外化的关系,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知情信行和谐发展、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等,都是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本人在上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3课第一课时《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时,就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做了尝试,下面举例描述。
一、创设较为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直接感知事物,体验情感,或者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以产生身临其境,可见可闻的亲切感。本课导入部分选取的是这样两张图片:中国、德国堵车时交通秩序的对比。同样是堵车,中国马路混乱不堪,德国公路井井有条。两张图片在课堂开始就出示,这种直观性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为了加强效果,笔者还选取了网上找到的两段新闻“老外看中国交通秩序”,并请学生来朗读。老外对中国交通幽默的比喻、辛辣的讽刺,既激起了学生的羞耻感、爱国心,又刺激他们对照自身,产生完善自我的情感,从而向往有秩序的生活。这样一个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导入,为后面顺利开展本课做好了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运用语言歌曲等艺术手段增强情感感染力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增强情感感染力,包括对生动感人的语言、动听婉转的歌曲的领略、对身边人身边事的捕捉等,为学生创设一种理智与情感并存的意境,使学生在情感碰撞中重新进行价值判断,信念内化,重塑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笔者在网上找到一篇名为《孩子,我们不闯红灯》后,设计了“真情告白”环节,以期达到“以情动人”并让学生“主动守规”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将文章以朗诵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忽而用稚嫩的嗓音扮演天真的女儿,忽而用亲昵的语调演绎深爱女儿的母亲,忽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忽而忧心忡忡告戒“勇敢不应该超出规则,闯荡不应该没有法度”……孩子们听得认真而忘情,情感的高潮在这里情绪渲染到了极点,激起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决心,切实达到“以人格唤起人格,以情感唤起情感”的目的。
三、选择时代热点情景促进学生情感内化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丰富的情感、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的热点情景将“非常富有生命力和新奇性,能像磁铁般紧紧地吸住学生,像鼓槌般敲击学生的心田,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甚至产生心灵的触动,促进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按此原则本课设置了“新闻链接” 与“一米线的作用”两个热点情景。“新闻链接”节选的是《现代快报》上的热点新闻:江苏南京在2006年5月5日启动了“不闯红灯不越线”的文明交通行动……此次活动中,交管部门对三部分人员作出了“特殊规定”,即对公务员、大中学校师生及现役军人违反规定不服从管理的,交管部门除依法给予处罚外,还将抄告其所在单位。对学生违章,有关学校负责人表示:“学生遵守交通法规,也是学生守则的一项内容!” 他们将视情况将这些学生违章情况列入操行评定中,“违章者有可能无缘学生评优!”学生听到这些信息颇为震惊,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到他们的社会形象以及在学校获得的评已有的信念: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势在必行。
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升华情感、形成信念
一般说来,课堂中创设“身临其境”能将当事人置于虚拟的“真实情境”, 充分激发其情感,调动其积极性。本课中的“跟我宣誓”、“警语创编”、“识图辨义”、“从我做起”环节都是典型的“身临其境”, 而且一环套一环,具有层次性、逻辑性。通过情感融入、升华等操作程序,实现信念的内化,进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真正达到“明理、激情、导行”三者同步到位,进而达到“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教育效果。例如:
师:古人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学们,希望我们能从自身做起,遵守交规,不闯红灯,请跟我一起宣誓:“从我做起,不闯红灯,走文明路,做文明人。”
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拳,跟着教师庄严宣誓。(严肃而庄重的气氛让他们情感上再一次受到震撼)
五、用真情换取真情、用情感点燃情感
情感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学会开发教材内、外的情感教学资源,以情优教。只有“真情实感”, 才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烙印,才能达到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最后实现行为的外化。本课作业设计的是“课外延伸”,请学生以荣辱观的第七条为切入点,联系本课所学内容来编写儿歌,主题为《不闯红灯不越线》。教师要求学生写好后能以有效的方式递交,并对学生说:如果你们信任我,有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想交流,可以课后直接和我交流。这样做的意图是:与学生的交流不是上完一节课就可以了事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关注他们,关爱他们,用我们的真情打动学生。因为情感需要情感去点燃,德育中我们要善于用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在思想品德课中,丰富的情感资源不断地制造“兴奋点”,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刺激,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反省,在师生和生生的情感交流中加深认识,或忏悔、或自豪、或激动、或内疚,回味无穷,从而促进行为的调整,达到自我教育、师生、生生和谐发展、共同生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
[2]宋文仲.以情感促和谐的教学模式初探[J].
一、创设较为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直接感知事物,体验情感,或者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学习对象,以产生身临其境,可见可闻的亲切感。本课导入部分选取的是这样两张图片:中国、德国堵车时交通秩序的对比。同样是堵车,中国马路混乱不堪,德国公路井井有条。两张图片在课堂开始就出示,这种直观性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为了加强效果,笔者还选取了网上找到的两段新闻“老外看中国交通秩序”,并请学生来朗读。老外对中国交通幽默的比喻、辛辣的讽刺,既激起了学生的羞耻感、爱国心,又刺激他们对照自身,产生完善自我的情感,从而向往有秩序的生活。这样一个来自于实际生活的导入,为后面顺利开展本课做好了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运用语言歌曲等艺术手段增强情感感染力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增强情感感染力,包括对生动感人的语言、动听婉转的歌曲的领略、对身边人身边事的捕捉等,为学生创设一种理智与情感并存的意境,使学生在情感碰撞中重新进行价值判断,信念内化,重塑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笔者在网上找到一篇名为《孩子,我们不闯红灯》后,设计了“真情告白”环节,以期达到“以情动人”并让学生“主动守规”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将文章以朗诵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忽而用稚嫩的嗓音扮演天真的女儿,忽而用亲昵的语调演绎深爱女儿的母亲,忽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忽而忧心忡忡告戒“勇敢不应该超出规则,闯荡不应该没有法度”……孩子们听得认真而忘情,情感的高潮在这里情绪渲染到了极点,激起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决心,切实达到“以人格唤起人格,以情感唤起情感”的目的。
三、选择时代热点情景促进学生情感内化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丰富的情感、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的热点情景将“非常富有生命力和新奇性,能像磁铁般紧紧地吸住学生,像鼓槌般敲击学生的心田,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甚至产生心灵的触动,促进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按此原则本课设置了“新闻链接” 与“一米线的作用”两个热点情景。“新闻链接”节选的是《现代快报》上的热点新闻:江苏南京在2006年5月5日启动了“不闯红灯不越线”的文明交通行动……此次活动中,交管部门对三部分人员作出了“特殊规定”,即对公务员、大中学校师生及现役军人违反规定不服从管理的,交管部门除依法给予处罚外,还将抄告其所在单位。对学生违章,有关学校负责人表示:“学生遵守交通法规,也是学生守则的一项内容!” 他们将视情况将这些学生违章情况列入操行评定中,“违章者有可能无缘学生评优!”学生听到这些信息颇为震惊,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到他们的社会形象以及在学校获得的评已有的信念: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势在必行。
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升华情感、形成信念
一般说来,课堂中创设“身临其境”能将当事人置于虚拟的“真实情境”, 充分激发其情感,调动其积极性。本课中的“跟我宣誓”、“警语创编”、“识图辨义”、“从我做起”环节都是典型的“身临其境”, 而且一环套一环,具有层次性、逻辑性。通过情感融入、升华等操作程序,实现信念的内化,进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真正达到“明理、激情、导行”三者同步到位,进而达到“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教育效果。例如:
师:古人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学们,希望我们能从自身做起,遵守交规,不闯红灯,请跟我一起宣誓:“从我做起,不闯红灯,走文明路,做文明人。”
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拳,跟着教师庄严宣誓。(严肃而庄重的气氛让他们情感上再一次受到震撼)
五、用真情换取真情、用情感点燃情感
情感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学会开发教材内、外的情感教学资源,以情优教。只有“真情实感”, 才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烙印,才能达到情感内化、信念形成,最后实现行为的外化。本课作业设计的是“课外延伸”,请学生以荣辱观的第七条为切入点,联系本课所学内容来编写儿歌,主题为《不闯红灯不越线》。教师要求学生写好后能以有效的方式递交,并对学生说:如果你们信任我,有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想交流,可以课后直接和我交流。这样做的意图是:与学生的交流不是上完一节课就可以了事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继续关注他们,关爱他们,用我们的真情打动学生。因为情感需要情感去点燃,德育中我们要善于用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在思想品德课中,丰富的情感资源不断地制造“兴奋点”,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刺激,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反省,在师生和生生的情感交流中加深认识,或忏悔、或自豪、或激动、或内疚,回味无穷,从而促进行为的调整,达到自我教育、师生、生生和谐发展、共同生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
[2]宋文仲.以情感促和谐的教学模式初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