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广西自治区钦州市最近几年着力实施火龙果产业化,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钦州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南临北部湾、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集沿海沿江优势于一体,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然而,钦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占经济比重大。据钦州市副市长金大刚介绍,目前钦州市有人口371万,其中近320万是农民,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0%以上。2009年钦州市GDP为398亿,其中第一产业占106亿,这说明钦州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市,农业不发展,钦州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农民不增收,钦州的经济就不能稳定发展。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加快广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钦州市委、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意见》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思路,打造亮点,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在此背景下,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广西钦州高丰农业有限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钦州的火龙果实验和种植开始于1997年,多年的种植实践和技术准备,使该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坚实的根基。2002年7月,马来西亚的刘亚烈先生来到钦州,被该市火龙果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自然条件所吸引。刘先生说,钦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火龙果种植的黄金地带,这里生态环境好、无污染、霜期短、日照时间和降水也符合火龙果生长条件。经过一番筹备后,当年九月,“广西钦州高丰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引进火龙果优良品种,开始标准化栽培。2004年12月,公司承担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火龙果示范”任务,于2007年底通过验收。2008年,公司的火龙果基地再次成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认监委GAP(农业良好行为规范)示范点。到2010年,钦州高丰农业已经拥有8500亩有机火龙果种植基地,已开始建设的3.5万亩GAP火龙果种植项目,是亚洲目前规模最大的标准化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
刘亚烈先生在30余年农业经营和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基础上,开创了“高丰自然动力栽培法”。该方法源于先进的“生物动力农业”,又称生物动力平衡农业,自然活力农耕,是有机农业中最科学最系统的方法。该方法认为土壤是人类健康之本,土壤实际上也有一个生命体,必须保持其健康和平衡。高丰生物动力栽培法主张根据星象、季节和自然规律,进行计划性的耕种,并极力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激素,同时以顺势疗法的原理唤醒土壤自身的肥力和免疫力,由此发展了一系列特定的耕作方式用于保护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3R,REDUCE(减量化),REUSE(再生),RECYCLE(循环利用),是实现高丰生物动力栽培法的基本方法。高丰公司运用“高丰自然动力栽培法”建立沼气池,利用绿肥等有机肥源,建立零排放的综合利用体系,形成火龙果产业良性循环;完善建立湿地和水体,形成鸟、虫、草与火龙果的共生环境,保持高丰区域生物多样性;推行并规模实现人工授粉,在有机栽培的基础上实现丰产栽培;研发并推广有机加工技术,塔式品质管理模式,无勾调生产、手工生产工艺,首创有机工业技术,形成火龙果优势品牌的高品质特征。
2009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高丰农业有限公司视察火龙果产业化生产和带动农民致富的情况时指示:“要把火龙果这个特色产品,变成特色产业。但光有特色没有规模不行,光有规模没有档次不行,有特色有规模有档次了,没有品牌也不行。希望你们瞄准市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措施,用特色+规模+档次+品牌的办法,把火龙果这个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这个目标,高丰在钦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有机基地和GAP基地两条线组织生产实施。
公司副总经理李雄在陪笔者参观基地时介绍说,公司现有8500亩有机基地,通过“生态广西”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 项目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用集中流转土地,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土地流转区域农户直接转变为产业工人,每户每年工资收益2万元以上。
高丰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得到钦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支持,副市长金大刚告诉笔者,钦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火龙果产业,把火龙果作为市里的窗口产业来抓,制定了《钦州市火龙果产业化实施方案》,并把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提出了“做强龙头,做大产业,做优名牌,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
钦州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南临北部湾、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集沿海沿江优势于一体,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然而,钦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占经济比重大。据钦州市副市长金大刚介绍,目前钦州市有人口371万,其中近320万是农民,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0%以上。2009年钦州市GDP为398亿,其中第一产业占106亿,这说明钦州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市,农业不发展,钦州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农民不增收,钦州的经济就不能稳定发展。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加快广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钦州市委、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意见》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思路,打造亮点,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在此背景下,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广西钦州高丰农业有限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钦州的火龙果实验和种植开始于1997年,多年的种植实践和技术准备,使该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坚实的根基。2002年7月,马来西亚的刘亚烈先生来到钦州,被该市火龙果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自然条件所吸引。刘先生说,钦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火龙果种植的黄金地带,这里生态环境好、无污染、霜期短、日照时间和降水也符合火龙果生长条件。经过一番筹备后,当年九月,“广西钦州高丰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引进火龙果优良品种,开始标准化栽培。2004年12月,公司承担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火龙果示范”任务,于2007年底通过验收。2008年,公司的火龙果基地再次成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认监委GAP(农业良好行为规范)示范点。到2010年,钦州高丰农业已经拥有8500亩有机火龙果种植基地,已开始建设的3.5万亩GAP火龙果种植项目,是亚洲目前规模最大的标准化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
刘亚烈先生在30余年农业经营和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基础上,开创了“高丰自然动力栽培法”。该方法源于先进的“生物动力农业”,又称生物动力平衡农业,自然活力农耕,是有机农业中最科学最系统的方法。该方法认为土壤是人类健康之本,土壤实际上也有一个生命体,必须保持其健康和平衡。高丰生物动力栽培法主张根据星象、季节和自然规律,进行计划性的耕种,并极力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激素,同时以顺势疗法的原理唤醒土壤自身的肥力和免疫力,由此发展了一系列特定的耕作方式用于保护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3R,REDUCE(减量化),REUSE(再生),RECYCLE(循环利用),是实现高丰生物动力栽培法的基本方法。高丰公司运用“高丰自然动力栽培法”建立沼气池,利用绿肥等有机肥源,建立零排放的综合利用体系,形成火龙果产业良性循环;完善建立湿地和水体,形成鸟、虫、草与火龙果的共生环境,保持高丰区域生物多样性;推行并规模实现人工授粉,在有机栽培的基础上实现丰产栽培;研发并推广有机加工技术,塔式品质管理模式,无勾调生产、手工生产工艺,首创有机工业技术,形成火龙果优势品牌的高品质特征。
2009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高丰农业有限公司视察火龙果产业化生产和带动农民致富的情况时指示:“要把火龙果这个特色产品,变成特色产业。但光有特色没有规模不行,光有规模没有档次不行,有特色有规模有档次了,没有品牌也不行。希望你们瞄准市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措施,用特色+规模+档次+品牌的办法,把火龙果这个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这个目标,高丰在钦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有机基地和GAP基地两条线组织生产实施。
公司副总经理李雄在陪笔者参观基地时介绍说,公司现有8500亩有机基地,通过“生态广西”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 项目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用集中流转土地,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土地流转区域农户直接转变为产业工人,每户每年工资收益2万元以上。
高丰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得到钦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注和支持,副市长金大刚告诉笔者,钦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火龙果产业,把火龙果作为市里的窗口产业来抓,制定了《钦州市火龙果产业化实施方案》,并把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提出了“做强龙头,做大产业,做优名牌,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