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 文
春天的速度
文/徐迅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难怪夜里耳畔总“沙沙”地觉得有人说话。早晨起来一看,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贪婪地跑到外面呼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
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还疑心它是否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它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节拍,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是那昨夜黄花今日出阁的嫁娘。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是人的心情。
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骨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均匀而敏捷的速度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的。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鲜花的怒放,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象。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鸟也是那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整个一冬天,除了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春水泛滥,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知怎么就贮存了那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场宴会。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后来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它自己也被这种速度吓坏了。
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的是小麦的生长,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收获的也只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生活给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假相,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但那凶猛的春水却一下子就冲垮了我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倏然远去。这就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其实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
阅读指引
速度的体现——《春天的速度》内容赏析
自古以来,描写春天的文章不少,但是描写春天的速度的文章却很少。本文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人们的感受来表现春天的速度,富有新意,耐人寻味。
作者先写一场小雨后大地的变化,大地在一夜之间,远远近近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空气也清新润朗起来了;门前的枯树,前天还担心它是否能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池塘的水,昨天还是一泓死水,早上就盎然漾起了涟漪。这样,作者通过描写土地、枯树与池水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突出春天来得快,来得出人意料。接下来,作者从春风的速度、鸟儿出现的速度、春水泛滥的速度,来分写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
首先,作者从春风吹拂下的景物变化来突出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春天的风柔和、流畅,不像夏季风燥热,东北风坚硬,突出春风均匀而敏捷的速度,这种速度令人舒适、受用。再写在春天的风吹拂下,花花草草的变化,从而说明春天的速度异常快。作者把它比喻为急不可耐的“催生婆”,说它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就更加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快得令我们有些局促,有些不适应了。
接着,作者从鸟儿出现的速度来表现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整个冬天,鸟儿很少,只有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现在,所有的鸟全都出现了,仿佛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出现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有气势,还踌躇满志,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来。春天真的来了,还来得那么的快。“陡然出现”、“冒了出来”这些短语的运用,写足了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
最后,作者从春水泛滥的速度来描写春天的速度之快。作者写春水泛滥无不突出一个“快”字,原本是枯瘦的池塘,几天水就涨得满满的,快!更快的是,池水流进溪水里,飞快地奔泻,急得像赶赴宴会。春水奔流在大江里,就更快了,一泻千里,势不可挡,速度快得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了。作者的遣词造句,无不着眼于速度之快,把春天来临的速度,写得生动形象,有声有势。
作者写足了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读者也有了真切的感受。出人意料的是,作者最后笔势一转,写人们对春天速度的错误认识:在春天,人们看到了小麦的生长,而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了繁花满地,而无心关注花开的速度。其实,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被生活的假象欺骗了,之所以沉迷在春天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春天离去的速度。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了警惕春天的速度的规劝。
文章内容充实,立意深刻,以意寄情,寓理于景,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速度的哲理——《春天的速度》主题探究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我们经历了秋天的肃杀,冬天的冷寂,置身于春天时,春天正向我们悄然走来,然后倏忽离去,令人难以察觉,甚至是防不胜防。当我们惊叹于春天的速度时,春天也就一分一秒地离去了,我们的生命也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上帝是公平的,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春天既然来了,它就要离去。它来得有多快,去得就有多快。它来时,是一种拥有;去后,是一种损失。遗憾的是,这样的自然规律,却因春天的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普通的人们,包括哪些先知先觉的文人墨客,大多也只是赞美春天到来时的美景。朱自清赞美春天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却忽视了小姑娘很快就要长大、变老。诗人常常赞颂“春雨贵如油”,可是却不在意春雨下过之后的明天。岑参、苏轼、孔子,还有那许多不为人知的颂春者,都沉浸在春天东风骀荡、繁花似锦的美丽妖娆的景象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却未能意识到春天流逝的速度带来的隐忧。
胜景难在,人生无常。当我们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中时,春天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始终是“现在”,而隐藏了“过去”。我们习惯于看到“现在”,而忽视“过去”,这正是生活的一种假相。对自然界的春天也是如此,对人生的春天也是如此。我们总是说“风华正茂”、“青春无悔”、“年轻就是资本”之类的话,也总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所以还觉得离人生的秋天、冬天很远,所以就“今朝有酒今朝醉”,无情地挥霍青春年华。人生春天的速度也丝毫不慢,当我们醒悟过来时,却发现时不我待,再唱“老大徒伤悲”为时已晚。
正是基于这样的感受与认识,作者提出了提防春天的速度的规劝。寓理于景,以其深邃的哲理妙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警示我们:不要沉迷于春天东风骀荡、繁花似锦的美丽妖娆的景象,要警惕春天的速度,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不要让时光从我们身边白白流逝。春去春又回,季节轮回,万古不变。然而属于一个人的春天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好好地规划,好好地利用,好好地把握,立足现在,活在当下,精彩未来。
正是因为如此,一年好景君须记。
速度的渲染——《春天的速度》技法赏析
春天的速度难测难量、难以描述;可是作者却把它描述得快如离弦之箭,势如攻城略地。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多角度的描写与渲染。①从听觉上渲染速度之快。春最初的到来,是不易察觉的,只能靠听和感觉。作者从听觉来描写春雨的沙沙声,伴随着风声、雨声,春天临近了,速度之快,就在一夜之间。②从视角上渲染速度之快。冰冻的泥土,门前的枯树,池塘里的死水,销声匿迹的鸟儿,泛滥的春水,都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变化,在焕发生机。夸张地描述,有意渲染出一种意外、一种错觉、一种始料未及,似乎快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③从感觉上渲染速度。先前的风感觉是刺骨的,现在却突然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这样的快速心里能感觉,却难以言说。总之,通过从听觉、视角、感觉的描写与渲染,说明了春天到来势不可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而隐喻时光流逝的主题。
为了将春天的速度描述得具体、实在、可知、可感。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手法进行描写。①运用夸张手法。全文在描写上都有夸张的成分,如描写门前的枯树,从时间上夸张缩短,形成对比,突出了枯树变化之快,生动地描述出春天的速度。还有写池塘的死水、春花的绽放、春草的发芽等均用此方法。②运用比喻手法。如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以“催生婆”、“十月怀胎”为喻,比喻中蕴含着夸张,生动而贴切地描述出了春天的速度之快。③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春天的速度,时间的倏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给人一种在时间面前不可抗拒的气势。如第二段中三个“是那”领起的排比句,写出了春的瞬息变化,突出了速度之快。第三段中七个“有了”,简洁、明了地描述了春天树木花草的生长过程,一气呵成,令人更加感觉速度之快。
巧妙引述诗文,进行烘托,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如引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速度,深化作者的感受,不仅如此,作者还在此基础上发掘出新意,提炼出观点,做到为我所用。如引述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句,就别出心裁地表达了警惕春天的速度的观点来。引得恰当,用得神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春天的速度
文/徐迅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难怪夜里耳畔总“沙沙”地觉得有人说话。早晨起来一看,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贪婪地跑到外面呼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
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还疑心它是否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它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节拍,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是那昨夜黄花今日出阁的嫁娘。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是人的心情。
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骨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那样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那样坚硬,却让人感到有一种措手不及。均匀而敏捷的速度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的。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鲜花的怒放,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象。它们的到来竟然让人体会不出春姑娘应有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鸟也是那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的。整个一冬天,除了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踌躇满志,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沉湎在春风里,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春水泛滥,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知怎么就贮存了那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场宴会。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后来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它自己也被这种速度吓坏了。
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的是小麦的生长,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收获的也只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生活给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假相,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但那凶猛的春水却一下子就冲垮了我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倏然远去。这就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其实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
阅读指引
速度的体现——《春天的速度》内容赏析
自古以来,描写春天的文章不少,但是描写春天的速度的文章却很少。本文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人们的感受来表现春天的速度,富有新意,耐人寻味。
作者先写一场小雨后大地的变化,大地在一夜之间,远远近近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空气也清新润朗起来了;门前的枯树,前天还担心它是否能成活,今天就盈注着生命的生机;池塘的水,昨天还是一泓死水,早上就盎然漾起了涟漪。这样,作者通过描写土地、枯树与池水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突出春天来得快,来得出人意料。接下来,作者从春风的速度、鸟儿出现的速度、春水泛滥的速度,来分写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
首先,作者从春风吹拂下的景物变化来突出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春天的风柔和、流畅,不像夏季风燥热,东北风坚硬,突出春风均匀而敏捷的速度,这种速度令人舒适、受用。再写在春天的风吹拂下,花花草草的变化,从而说明春天的速度异常快。作者把它比喻为急不可耐的“催生婆”,说它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就更加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快得令我们有些局促,有些不适应了。
接着,作者从鸟儿出现的速度来表现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整个冬天,鸟儿很少,只有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现在,所有的鸟全都出现了,仿佛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出现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有气势,还踌躇满志,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来。春天真的来了,还来得那么的快。“陡然出现”、“冒了出来”这些短语的运用,写足了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
最后,作者从春水泛滥的速度来描写春天的速度之快。作者写春水泛滥无不突出一个“快”字,原本是枯瘦的池塘,几天水就涨得满满的,快!更快的是,池水流进溪水里,飞快地奔泻,急得像赶赴宴会。春水奔流在大江里,就更快了,一泻千里,势不可挡,速度快得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了。作者的遣词造句,无不着眼于速度之快,把春天来临的速度,写得生动形象,有声有势。
作者写足了春天来临的速度之快,读者也有了真切的感受。出人意料的是,作者最后笔势一转,写人们对春天速度的错误认识:在春天,人们看到了小麦的生长,而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了繁花满地,而无心关注花开的速度。其实,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被生活的假象欺骗了,之所以沉迷在春天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春天离去的速度。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了警惕春天的速度的规劝。
文章内容充实,立意深刻,以意寄情,寓理于景,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速度的哲理——《春天的速度》主题探究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当我们经历了秋天的肃杀,冬天的冷寂,置身于春天时,春天正向我们悄然走来,然后倏忽离去,令人难以察觉,甚至是防不胜防。当我们惊叹于春天的速度时,春天也就一分一秒地离去了,我们的生命也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上帝是公平的,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春天既然来了,它就要离去。它来得有多快,去得就有多快。它来时,是一种拥有;去后,是一种损失。遗憾的是,这样的自然规律,却因春天的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普通的人们,包括哪些先知先觉的文人墨客,大多也只是赞美春天到来时的美景。朱自清赞美春天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却忽视了小姑娘很快就要长大、变老。诗人常常赞颂“春雨贵如油”,可是却不在意春雨下过之后的明天。岑参、苏轼、孔子,还有那许多不为人知的颂春者,都沉浸在春天东风骀荡、繁花似锦的美丽妖娆的景象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却未能意识到春天流逝的速度带来的隐忧。
胜景难在,人生无常。当我们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中时,春天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始终是“现在”,而隐藏了“过去”。我们习惯于看到“现在”,而忽视“过去”,这正是生活的一种假相。对自然界的春天也是如此,对人生的春天也是如此。我们总是说“风华正茂”、“青春无悔”、“年轻就是资本”之类的话,也总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所以还觉得离人生的秋天、冬天很远,所以就“今朝有酒今朝醉”,无情地挥霍青春年华。人生春天的速度也丝毫不慢,当我们醒悟过来时,却发现时不我待,再唱“老大徒伤悲”为时已晚。
正是基于这样的感受与认识,作者提出了提防春天的速度的规劝。寓理于景,以其深邃的哲理妙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警示我们:不要沉迷于春天东风骀荡、繁花似锦的美丽妖娆的景象,要警惕春天的速度,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不要让时光从我们身边白白流逝。春去春又回,季节轮回,万古不变。然而属于一个人的春天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好好地规划,好好地利用,好好地把握,立足现在,活在当下,精彩未来。
正是因为如此,一年好景君须记。
速度的渲染——《春天的速度》技法赏析
春天的速度难测难量、难以描述;可是作者却把它描述得快如离弦之箭,势如攻城略地。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多角度的描写与渲染。①从听觉上渲染速度之快。春最初的到来,是不易察觉的,只能靠听和感觉。作者从听觉来描写春雨的沙沙声,伴随着风声、雨声,春天临近了,速度之快,就在一夜之间。②从视角上渲染速度之快。冰冻的泥土,门前的枯树,池塘里的死水,销声匿迹的鸟儿,泛滥的春水,都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变化,在焕发生机。夸张地描述,有意渲染出一种意外、一种错觉、一种始料未及,似乎快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③从感觉上渲染速度。先前的风感觉是刺骨的,现在却突然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这样的快速心里能感觉,却难以言说。总之,通过从听觉、视角、感觉的描写与渲染,说明了春天到来势不可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而隐喻时光流逝的主题。
为了将春天的速度描述得具体、实在、可知、可感。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手法进行描写。①运用夸张手法。全文在描写上都有夸张的成分,如描写门前的枯树,从时间上夸张缩短,形成对比,突出了枯树变化之快,生动地描述出春天的速度。还有写池塘的死水、春花的绽放、春草的发芽等均用此方法。②运用比喻手法。如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以“催生婆”、“十月怀胎”为喻,比喻中蕴含着夸张,生动而贴切地描述出了春天的速度之快。③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春天的速度,时间的倏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给人一种在时间面前不可抗拒的气势。如第二段中三个“是那”领起的排比句,写出了春的瞬息变化,突出了速度之快。第三段中七个“有了”,简洁、明了地描述了春天树木花草的生长过程,一气呵成,令人更加感觉速度之快。
巧妙引述诗文,进行烘托,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如引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速度,深化作者的感受,不仅如此,作者还在此基础上发掘出新意,提炼出观点,做到为我所用。如引述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句,就别出心裁地表达了警惕春天的速度的观点来。引得恰当,用得神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