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外国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其精髓。因此文化的外宣报道需要既能吸引受众眼味,又要兼具系统性,关于这一点,网络媒体无疑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整合在文化外宣中的应用 整合不是将信息一味堆砌,而是要把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既独立存在,又是一个整体,这样报道才有灵魂,而不是机械刻板的,网络媒体也不再是人们早期思想中的只懂得“复制”和“粘贴”的媒体。好比中医开药方,各味中药原本就存在,只是组合方式不同,发挥的功效也不同,信息的编辑整合也是—种再创作。
中国网作为中央重点外宣网站,其文化类报道,大多离不开信息的整合。除了报道即时新闻外,还灵活巧妙地整合相关资源,使新闻更加立体、丰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按照整合对象的形式来分,可分为“纯文本整合”与“多媒体整合”
纯文本整合是整合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形式,目前被大部分网站普遍应用,在呈现一条新闻的同时,还添加了相关背景、相关新闻的链接,对即时消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文化报道的突发事件虽然不多,但这方面的准备仍然必要。2009年3月,法国传出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免首铜像的消息,中国网在追踪报道的同时,迅速添加了圆明园兽首的背景介绍,还及时汇总各方面的评论声音。其整合的魅力远远大于新闻本身,否则对事件不了解的读者即使阅读了新闻也难以提起兴趣。
多媒体整合是报道文字的同时,运用相关图片和视频,集纳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使报道立体化。中国网在报道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感知中国”以色列行的演出“我的梦”的过程中,除了以文字介绍演出之外,还将演出的资料图集以及对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的视频专访集纳其中,整个报道即变得生动鲜活,让没能去以色列现场的人们也能从图、文、视频等全方位感受精彩的演出,受到网友的广泛欢迎。 二、按照内容关联性来看,可分为“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和“多方位塑合”
纵向整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年代的信息进行整合,为网民展现清晰的发展脉络,注重纵向的发展变化,尤其适合对历史进程不尽了解的青年网民和外国网民。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网推出视频专题“光影回眸——共和国献礼片精粹”,集合了60年来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多部精品电影,见证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再现了共和国不同时期的风貌,使网民能够重温历史,感受新中国的崛起。
横向整合,以横向比较的方式整合在同一时间下的相关事物,突出各自特色,注重向间的联系和差别。中国网德文版策划了专题“北京十大夜间文化场所”,汇集了北京著名的文化场所,如梨园剧场、老舍茶馆、湖广会馆、皇家粮仓等十大京城文化胜地,并突出介绍各地方的特色,让外国网民对北京的文化夜生活有所了解。为他们出行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着重介绍北京的代表性戏曲京剧的欣赏地,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变脸和金面王朝,借此报道中国戏曲艺术。
多方位整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方位的信息融合,兼具横向突出特色和纵向主推发展的特点。目前上海世博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中国网俄文版在年中制作了“上海世博会”专题,并以此为窗口整合一系列文化策划,包括上海博物馆、上海的书店、石库门建筑、上海方言、沪剧、上海的宗教场所等相关主题十余个,跳出了“就世博会说世博会”,为外国网民呈现—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上海,使其能够直观地看到上海这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网络外宣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作为网络编辑,如何才能用好以上的方法,做好文化的外宣工作呢?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活跃思维,把握报道“灵魂”
既然说信息的整合使报道具有灵魂,那么我们就要懂得把握这种灵魂。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因此,想要做好文化外宣,如何将选题确定为外国受众感兴趣的角度是第一位的。有些报道主题是围绕新闻事件展开的,例如2009年“感知中国”以色列行、“法兰克福书展”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开拓思维,选取新颖、轻松、有吸引力的主题,将文化报道列为一种常态。中国网西文版的专题“中国酒文化”,介绍酒的类别与酿造、容器的讲究、喝酒的礼仪以及酒对诗歌的作用等方面,对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进行了详细解释。以生活中常见的“酒”为窗口继而发散到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生动不落俗套。 另外,上述提到的策划“北京十大夜间文化场所”,也是很好的启发。外国网民通常对中国戏曲不甚了解,突兀的讲解可能会被他们直接跳过,而文化场所的介绍本身是服务性信息,同时又达到介绍中国戏曲的目的,润物无声,一举两得,不失为一个巧妙的方法。
二、选择“高效信息”是关键
按照传播学理论,信息可分为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尤其互联网有“信息海量”的特点,这个问题就更加凸显,在海量信息当中,究竟有多少是有用且令人信服的?是值得去整合的?选题定得好,但网民看到满眼可信度不高并且杂乱无章的信息,自是无法收到良好效果。因此,做好整合,选择信息也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的首要工作是“把关”,对新闻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进行把关,还要根据读者的需要筛选稿件。但选择出有效信息还不够,还需要是“高效信息”,既要保证真实性,还要注重传播效果,判断选择的信息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因此需要编辑具备甄别的素质。
三、注重互动,避免说教
网络媒体终究是讲求个性的媒体,传播文化时也不例外,因此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互动性信息不应被忽视。中国网英文版策划图片专题“外国人眼中的北京”,展示网友拍下的在他们心目中最能代表北京的图片。以外国人的角度介绍北京,更容易为他们的同胞所接受和信服。此外,还可以使用多种方式,例如围绕一个事件,集合外国人关于中国的经历和感悟,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出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避免长久以发布“官方消息”的口吻令外国网民产生反感。文化宣传不是理论说教,巧妙地利用互动进行引导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高文化修养,做到处处皆学问
为做好网站的文化外宣,编辑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提高政治素质和熟悉有关网络的各项政策法规,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编辑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就必须先加强自身学习,仅靠吃学校里的“老本”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报道“世界遗产大会”,编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有多少。直接关系到报道质量,因此作为文化编辑,要在平日里留心积累各类知识,做到“处处皆学问”,好过事件到来时再“临时抱佛脚”。
(作者来自中国网)
责编:吴奇志
中国网作为中央重点外宣网站,其文化类报道,大多离不开信息的整合。除了报道即时新闻外,还灵活巧妙地整合相关资源,使新闻更加立体、丰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一、按照整合对象的形式来分,可分为“纯文本整合”与“多媒体整合”
纯文本整合是整合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形式,目前被大部分网站普遍应用,在呈现一条新闻的同时,还添加了相关背景、相关新闻的链接,对即时消息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文化报道的突发事件虽然不多,但这方面的准备仍然必要。2009年3月,法国传出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免首铜像的消息,中国网在追踪报道的同时,迅速添加了圆明园兽首的背景介绍,还及时汇总各方面的评论声音。其整合的魅力远远大于新闻本身,否则对事件不了解的读者即使阅读了新闻也难以提起兴趣。
多媒体整合是报道文字的同时,运用相关图片和视频,集纳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使报道立体化。中国网在报道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感知中国”以色列行的演出“我的梦”的过程中,除了以文字介绍演出之外,还将演出的资料图集以及对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的视频专访集纳其中,整个报道即变得生动鲜活,让没能去以色列现场的人们也能从图、文、视频等全方位感受精彩的演出,受到网友的广泛欢迎。 二、按照内容关联性来看,可分为“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和“多方位塑合”
纵向整合,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年代的信息进行整合,为网民展现清晰的发展脉络,注重纵向的发展变化,尤其适合对历史进程不尽了解的青年网民和外国网民。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网推出视频专题“光影回眸——共和国献礼片精粹”,集合了60年来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多部精品电影,见证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再现了共和国不同时期的风貌,使网民能够重温历史,感受新中国的崛起。
横向整合,以横向比较的方式整合在同一时间下的相关事物,突出各自特色,注重向间的联系和差别。中国网德文版策划了专题“北京十大夜间文化场所”,汇集了北京著名的文化场所,如梨园剧场、老舍茶馆、湖广会馆、皇家粮仓等十大京城文化胜地,并突出介绍各地方的特色,让外国网民对北京的文化夜生活有所了解。为他们出行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着重介绍北京的代表性戏曲京剧的欣赏地,展示中国传统艺术变脸和金面王朝,借此报道中国戏曲艺术。
多方位整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方位的信息融合,兼具横向突出特色和纵向主推发展的特点。目前上海世博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中国网俄文版在年中制作了“上海世博会”专题,并以此为窗口整合一系列文化策划,包括上海博物馆、上海的书店、石库门建筑、上海方言、沪剧、上海的宗教场所等相关主题十余个,跳出了“就世博会说世博会”,为外国网民呈现—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上海,使其能够直观地看到上海这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网络外宣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作为网络编辑,如何才能用好以上的方法,做好文化的外宣工作呢?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活跃思维,把握报道“灵魂”
既然说信息的整合使报道具有灵魂,那么我们就要懂得把握这种灵魂。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因此,想要做好文化外宣,如何将选题确定为外国受众感兴趣的角度是第一位的。有些报道主题是围绕新闻事件展开的,例如2009年“感知中国”以色列行、“法兰克福书展”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开拓思维,选取新颖、轻松、有吸引力的主题,将文化报道列为一种常态。中国网西文版的专题“中国酒文化”,介绍酒的类别与酿造、容器的讲究、喝酒的礼仪以及酒对诗歌的作用等方面,对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进行了详细解释。以生活中常见的“酒”为窗口继而发散到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生动不落俗套。 另外,上述提到的策划“北京十大夜间文化场所”,也是很好的启发。外国网民通常对中国戏曲不甚了解,突兀的讲解可能会被他们直接跳过,而文化场所的介绍本身是服务性信息,同时又达到介绍中国戏曲的目的,润物无声,一举两得,不失为一个巧妙的方法。
二、选择“高效信息”是关键
按照传播学理论,信息可分为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尤其互联网有“信息海量”的特点,这个问题就更加凸显,在海量信息当中,究竟有多少是有用且令人信服的?是值得去整合的?选题定得好,但网民看到满眼可信度不高并且杂乱无章的信息,自是无法收到良好效果。因此,做好整合,选择信息也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的首要工作是“把关”,对新闻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进行把关,还要根据读者的需要筛选稿件。但选择出有效信息还不够,还需要是“高效信息”,既要保证真实性,还要注重传播效果,判断选择的信息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主题,因此需要编辑具备甄别的素质。
三、注重互动,避免说教
网络媒体终究是讲求个性的媒体,传播文化时也不例外,因此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互动性信息不应被忽视。中国网英文版策划图片专题“外国人眼中的北京”,展示网友拍下的在他们心目中最能代表北京的图片。以外国人的角度介绍北京,更容易为他们的同胞所接受和信服。此外,还可以使用多种方式,例如围绕一个事件,集合外国人关于中国的经历和感悟,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出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避免长久以发布“官方消息”的口吻令外国网民产生反感。文化宣传不是理论说教,巧妙地利用互动进行引导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高文化修养,做到处处皆学问
为做好网站的文化外宣,编辑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提高政治素质和熟悉有关网络的各项政策法规,还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编辑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就必须先加强自身学习,仅靠吃学校里的“老本”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报道“世界遗产大会”,编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有多少。直接关系到报道质量,因此作为文化编辑,要在平日里留心积累各类知识,做到“处处皆学问”,好过事件到来时再“临时抱佛脚”。
(作者来自中国网)
责编:吴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