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Ⅱ—Ⅲ期压疮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效果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人Ⅱ—Ⅲ期压疮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0年1月-2009年12月通过对50例老年人Ⅱ—Ⅲ期压疮患者焦虑情绪进行了综合分析;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为什么易患压疮及症状、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的心理特征等采取对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焦虑情绪的实施科学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心理干预治疗5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100%,痊愈率98%。结论:对老年人Ⅱ—Ⅲ期压疮患者焦虑情绪实施多方面心理干预,缩短病程,加快了压疮愈合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院领导满意,患者及家属满意,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老年患者;压疮;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068-1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的平均寿命明显在呈现延长趋势,老龄人口逐渐增加,而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老年人Ⅱ—Ⅲ期患者因长期慢性疾病、卧床、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压疮更为多见。因此如何治疗老年患者的压疮,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配合精神治疗使患者早日告别痛苦成为医护士人员工作探索的课题之一。
  1方法
  1.1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为什么容易患压疮
  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减少,真皮层变薄,弹性纤维少,使得皮肤弹性变差;同时由于老年人肢体活动不便、消化系统功能减退造成的营养状态差;脑血管意外、老年性痴呆等老年多发性疾病造成的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等使压疮发生率较高,且愈合后容易再发生。正因为压疮是由于病人感觉部分丧失,长期卧床或者坐着不变换体位,骨突起部分压迫皮肤,容易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坏死而引起的。所以如果不及时更换体位,坏死可发展到深层组织,侵害肌肉、肌腱和骨头,坏死组织可以发生感染,病人全身情况也随之恶化,会引起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一旦护理不当,严重的可危及病人生命。
  1.2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的心理特征
  在我们医院50多例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治疗的临床案例观察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年患者因突发疾病或疾病反复发作、久病不愈、疼痛等因素,而出现恐惧、焦虑、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不愿配合治疗,导致病情恶化、病程延迟。因此,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医护人员及时给患者做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同时讲解如何减少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对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起了关键性作用。教育患者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变行为,普及压疮的预防知识,有计划地做好护理工作,可以减少压疮的复发。在患者入院后,及时的安慰病人,消除不良因素,缓解其由于病程长卧床时间久、生活不能自理、疼痛或因环境的改变带来的不适应现象。
  1.3焦虑情绪的心理分析
  在进行心理干预之前,应该先进行心理分析。从精神病角度研究来看,焦虑实际上是一种过度紧张的心理,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它是由于一种过度紧张的心理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而形成的精神障碍。随时处于适度的紧张或松弛状态,这就是正常的有效的自我调节。而焦虑症患者正是这种功能出现了障碍。生活不是真空,如果这些负性性格因素伴随着你,紧张、焦虑也就会始终伴随着病人。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在诊疗期间,由于长时间卧床不起行动不便,见效慢,进展缓,于是对治疗和自己的康复失去了信心,遂产生了焦虑情绪,躁动不安,难以抚慰。这不难理解,人的精神承受本来就有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就容易出问题的。
  1.4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方法
  环境干预法: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及色彩,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本来,病人的情绪就极不稳定,动不动想发脾气。在与其它同样狂躁不安的病人放在一起,显然只能加重病情。所以应该安置病人在安静舒适的病房,尽量避免与精神症状丰富的病人同居一室,特别是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避开一切激惹病人的因素,以免加重其焦虑情绪。
  亲情抚慰法:病人最需要的不是金钱和资产,而是精神上的安慰。关心、体贴病人对患者因焦虑而产生的痛苦体验表示出理解和同情,尽可能满足病人的一切不超出原则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值得信任的护患关系,为提高患者对以后心理护理的依从性打下基础。使病人心理上把医护人员当成亲人般信任,对积极配合治疗相当有利。
  人格感染法:作为护理人员,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甚至要经常面对别人的生與死。护理人员自身应培养出自己的大度性格。具备热情、爽朗、善良、宽容、乐观的性格,并以这种胸怀去对待病人、家属及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朝气蓬勃,以自身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病人。
  心理暗示法:病人的精神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要一把钥匙开一把心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史、性格特点、生活背景以及与疾病相关的重大生活事件,在此基础上,多与其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及疏导,对暗示性强的患者多给予良性的心理暗示。通过心理暗示,重新树立起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念。
  2结果
  经过实施心理干预一共治疗50例,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焦虑情绪心理得到有效的控制调节,情绪趋于稳定,患者总有效率100%,痊愈率98%。
  3结论
  对老年Ⅱ—Ⅲ期压疮患者焦虑情绪心理干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老年患者是医院患者中相对特殊的群体。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患者慢性病、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增加,成为老年患者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对老年人Ⅱ—Ⅲ期压疮患者焦虑情绪实施多方面心理干预,缩短病程,加快了压疮愈合时间,减轻了病人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院领导满意,患者及家属满意,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
  [1] 蒋林珍,姚红英.老年Ⅱ期压疮患者治疗新方法探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第.
  [2] 郑学章,林芝卉,郑秀萍.重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處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
【摘要】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3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逐年递增。糖尿病康复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同时是糖尿病管理中实现良好代谢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教育后患者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并且患者对治疗依存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康复教育;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河北省南段工程的全面开工,我院向工地派驻了几十名设计代表,分为4个设代组,并成立"院南水北调项目部",统一管理有关该工程的所有事宜。该工程(涉及本单位)长约1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Gamm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均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Gamma钉固定。结果:本组经过6-24个月随访,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脱出或髋内翻发生。按照王福权等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96%。结论:Gamma钉微创治疗手术操作简单,用时少,出血量少,固定可靠,恢复好,可早期活动,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
目前米非司酮广泛用于紧急避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受到医患的好评。
【摘要】将跟师继承学习期间的老师的经验与工作实践结合,用传统的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经验鉴别手段,达到简便、快捷、切实可行的快速检验中药材目的。  【关键词】中药材;质量验收;十辨  【中图分类号】R28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45-2    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中药鉴别是中药生产、应用、研究至关重
【摘要】:目的:对临床上高龄产妇出产出血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方法:搜集我院妇产科高龄产妇及非高龄产妇资料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分娩出血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龄产妇产后的出血比例为23.5%,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的9%,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高龄产妇在胎儿娩出、产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也明显高于非高龄产妇,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