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處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21-1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3.20%。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配对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001,23(12):907.
其他文献
如何让一个灌区塑造出独具自身特色又充满恒久活力的文化,是从事灌区文化管理咨询探索者的目标。几年间,滦下灌区文化建设化虚为实,由实升虚,逐步形成一套信奉并付诸实践的灌
在石家庄市横山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为保障水库各个闸门的正常运行,保障各个闸门及构件的使用寿命,进行了闸门、门槽及启闭机的检修和防腐。现就检修闸门门槽及启闭机的防
ELD-4型自动化水文缆道测流系统由郑州星睿水利设备有限公司生产.2007年在石家庄水文局小觉水文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本套系统是目前河北省最先进的一套测流系统.最大测洪能力为1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是防汛抗旱的“参谋”和“耳目”.是关系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公益事业.水文情报作为水文工作的窗口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文情
石家庄市是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城市,农业多年平均用水量约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0%,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救护理的有效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3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治疗。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全部出院
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随着我院整体搬迁至呈贡新校区,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提高,学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内涵,关系到我院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类各专业及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进入中医学院学习的第一门主干课与专业基础课,因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对其整体学习进程
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應的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为进一步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特对2009年6月1日276例在架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复方痤疮搽剂是由氯霉素、水杨酸、醋酸泼尼松等制成的搽剂,为医院制剂,具有消炎、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痤疮等症。原标准采用滴定法测定水杨酸含量,由于当纯测定水杨酸含量,不能真实反应药品质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组方中主要有效成分氯霉素、水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