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趣”的形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klie198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万鸣,1968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任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艺术创作指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评委,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艺术创作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言论,同样也是画家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刘万鸣通过自己的绘画实践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做了全新的诠释,形成了惜墨如金、清新雅致的个人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是写实的,但他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却是高度概括的,他在平常的际遇中细细品味生活的深度价值和审美意味,体现在画面上形成了一种静心觉悟的永恒生活之美——一种从本质上摆脱了俗世喧嚣和纷扰的“雅趣”。
  一、“搜妙创真”与“意境”的融合
  “搜妙创真”是画家内心真实的呈现,这种“真实”既包括了“生活真实”也包括了“艺术真实”。“生活真实”一是指客观的生活,二是指经验的生活,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后者则是个体生活的体验,而生活体验作为主体的真情实感,则构成了一种“评价生活”的“艺术真实”。写生是“搜妙创真”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古今中外艺术家们接触现实、认识自然从而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它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和内心的体验。写生反映到作品中,力求做到“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创造出使人感同身受的艺术境界。一方面,刘万鸣注重写生,对写生有自己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地将之运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另一方面,他在艺术上强调写实,但又不属于那种“照相机”式的超级写实。中国传统艺术从不追求绝对的超级写实,那会让人觉得匠气,也不提倡“绝对的抽象”,那会让人不知所云,所以“似与不似之间”可谓恰到好处,这一点刘万鸣把握得相当到位。他提出“画贵有己”,并在画面上题跋:“画不贵形似而在笔墨之妙”。他的高超之处便在于善借造化之“形”以荷载“笔墨情趣”,于具象的物质世界进入到抽象的精神世界,由生活的真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进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在主客观高度统一下,写生不再是单纯的外形描摹,而是“超以象外”,刘万鸣的眼光从不停滞在事物的表象或者外形上,而是直达情感真实的彼岸,而这也正是写生的至高境界。
  从刘万鸣的花鸟画作品中,不难窥探出他既生活化又超越生活的态度,他总能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将朴素的生活体验导向审美的维度。为表现“内心的真实”,他需要不断地用生活滋养,才能避免陷入“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的窘境。他在不断地写生中反复琢磨,不断探索,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审美创造,从“有神”而渐至“入境”。在艺术创作上,刘万鸣始终秉持着“生活是创造的源泉”的态度,热衷于表现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一景一物,乡村的猪舍、邻家的雏鸡、野外的猕猴,都给他带来新鲜的体验,转移到画面上,则积累了他多年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背景。作品《母子依依》,表现的是一只母鸡带着两只雏鸡在野外觅食,虽是对自然景象的再现,却饱含着作者人文情感的体验,以隐喻的手法体现世间真情的可贵,用高度概括提炼的手法、恰到好处的色彩和灵活的笔触处理,带给观者以“雅”的感受。
  刘万鸣注重深入生活,探究物理,通过精炼的笔墨和巧妙的构思对景“造境”,背景或繁或简,追求表达一种“境”而不是简单的“景”,完全符合宋代文人画家提倡的“以文入画”的绘画美学思想。他的绘画题材极为广泛,既有山禽水鸟,又有人物家畜,凡入眼所见,皆能入畫。他画禽鸟走兽多为常见的猫、鼠、猪羊以及猿猴等等,神态各异,似有人的气质和风骨,意境深远。他的花鸟画常工意并重,主体用细笔描绘谨细入微,用笔法度严谨;背景用粗笔或画折枝花卉或画山石野景,重在笔墨意境的营造。刘万鸣尤擅“造境”,常以花鸟之貌传达出山水画之气象,画面意境隽永空灵,表达了一种安详和谐的心态,在当代中国画坛颇有表率意义。
  二、把握传统,立足当下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借古以开今是刘万鸣对中国画继承与创新的观点。他认为: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艺术规律没有时间的界定,古代的精神和当代的精神应融为一体,把握传统,还应立足当下。立足当下就要深入生活,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面貌、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仔细审视刘万鸣的作品,其中有着明显的当代痕迹,但并没有脱离传统。他的人物画有“变形”现象,但客观真实,并不抽象。其工笔人物画作品《闺阁图》,描绘的是一位现代知识女性,题材选择很平常,但在艺术处理上却显示出了他独特的创造性:用传统技法描绘现代气质的女性,精干历练的短发,戴着一副老式花镜,身穿旗袍,脚踩绣花鞋坐于书桌旁,身下的坐凳和左上角的折枝花卉采用传统的装饰图案,画家巧妙地将现代女子和传统的书案背景转换为充满“雅趣”的绘画语言和形态,笔触细腻,色彩典雅,构图简洁明快,透露出一种古色古香的雅韵。在这幅作品中,虽是工笔,却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语言,刘万鸣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在写实与表现之间造就了一种中庸的审美气象。
  中国绘画讲究“品格”,包括绘画的情怀、格局,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作品的气象、格局能体现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我们需要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认识刘万鸣。首先,作为有一定思想高度的画家,刘万鸣博览古今绘画艺术,深研传统,以笔墨情趣维护中国绘画的价值核心和思维方式,他的艺术哲学体现了中华文脉在当代的延伸。其次,对传统的继承,刘万鸣是一种评判、取舍的态度。他认为传统不一定都是好的,要取其精华。归根结底,只有深研传统,才能判断传统的优劣,才能挖掘出传统中更深层次的东西。所谓具有当代性,必须有传统精神的继承,还要有对当代生活的感受。因此,只有深研传统,深入生活,创作出来的艺术才能真正具有当代最深层次、最本质、最朴素的精神内涵,刘万鸣用他的艺术实践深刻地阐释了立足传统,把握当下的艺术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图是要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统一的整体。在绘画中,构图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认为“经营位置,画之总要”,就是要根据画面表现的需要,建立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法则,如呼应、开合、露藏、繁简、疏密、虚实、参差等形成对立统一。春华秋实、阴晴雨雪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构图艺术呈现,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展现画面的意境美。两宋时期是花鸟画的鼎峰时期,花鸟画取得重大的艺术成
期刊
摘 要:作为当代写意花鸟画画坛中的杰出代表,王憨山和崔子范二者在艺术师承方面都对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有所学习,并且能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艺术特色以及现代性构成进行创新;在艺术选材方面也多表现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在艺术追求方面都致力于画面“拙”味的表现,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又有很大的不同。文章通过对二者作品的比较来揭示他们写意花鸟画的异同。  关键词:王憨山;崔子范;写意花鸟画; “拙”
期刊
摘 要:《农民的舞蹈》这幅作品充分反映了彼得·勃鲁盖尔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用具有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隐晦地解读了人性的内涵,主要通过对农民形象和具有尼德兰特色的乡村风景的描绘,展现农民最真实的一面。文章围绕着勃鲁盖尔《农民的舞蹈》这幅作品,分析勃鲁盖尔笔下农民形象的特征及艺术特色,探究勃鲁盖尔的绘画风格特征及影响。  关键词:勃鲁盖尔;农民形象;艺术特色  一、农民形象的特征 
期刊
摘 要:传统油画是以挥发性植物油和油画颜料为主要材料,以亚麻布、木板为载体呈现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艺术领域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趋向成熟,当代油画创作思维、技法、题材等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融合化的态势。不管是传统油画中介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油画材料的改造,还是油画与其他画种的相互渗透,都表现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已经由学习、模仿西方传统油画走向本土化、民族化、创新化发展的道路。在此
期刊
摘 要:原始时代人类将鲜艳的颜色涂在脸上、身上,远古时代的人将日常画在石器和陶皿上,古代人们又用色彩表现的宗教题材画在墙上形成壁画。这些都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产生审美意识进而产生的艺术作品,也算是重彩画的前身。现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那么,在当下的人文语境下,在新的审美需求下,重彩画将何去何从?文章从理念与实践方面分析阐述重彩画的开放性特征以及在当下语境下如何突围。 
期刊
摘 要:新工笔花鸟画是在新世纪前后出现于我国美术界的,这一称谓是由之前的“新锐工笔”发展而来,主要是为了强调工笔画在新时期呈现的区别于传统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画的新面貌。以陈林、雷苗、高茜等艺术家为代表,并以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共性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以工笔传统为基础,同时吸纳了一些西方绘画中有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要素,诸如透视、光影、色彩、构图,乃至创作理念等,使自己的画作既具有历久弥新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以书品论人品,或以人品论书品。“书品即人品”中的“人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思想道德品行,还包含着书法艺术家的学识、修养、人生阅历、处世态度等多方面因素。书品的优劣也不仅仅取决于“人品”,而在于书法家的书写技法及学识素养。我们应客观地认识“书品即人品”,调整好自己的审美观,在艺术创作中把握好“意”与“法”、“心”与“形”的关系,以创作出高度思想
期刊
摘 要:色彩是青绿山水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历代画家将山川自然与自身内在精神体悟相融汇,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景象。文章从青绿山水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青绿山水从古代到当代逐渐形成的山水画色彩观,同时,对材料工具技法在青绿山水发展中的创新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青绿山水画;色彩;创作;情感  中国画自古就有“丹青”的别称。丹是朱砂,青是青雘,都是中国画中常用的矿物颜料,可见色彩在传统中国画中的发
期刊
摘 要:北大荒版画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一激荡着革命理想主义的年代。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屯垦戍边,其中部分文艺工作者以版画为载体,将军旅文化与黑土文化交汇融合,描绘北大荒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由此产生了北大荒版画。北大荒版画承载着创作者对黑土地浑厚深沉的情感,以乡土乡情为主题,不断吟唱着一曲曲荒原新歌。  关键词:北大荒美术;北大荒版画;美术创作  一 、北大
期刊
摘 要:在大美育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与优化发展。文章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以国画艺术赏析课为例,以小班制教学为依托,将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的模式应用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创新中,提出将理论与笔墨实践相结合应用于高校国画艺术赏析公共选修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以期能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创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国画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