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闻真实世界的“好搭档”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运用于传媒领域的新闻生产以来,人工智能在海量信息加工与个性化推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也带来新闻框架设定的偏向与操纵、大量发布假新闻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新闻生产领域,可以给予人工智能新的“信任机制”,这种机制源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源头把关,能够最终保证新闻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有效打击虚假新闻,使信息脱媒成为可能。
  [关键词]AI ;区块链;新闻真实;技术共存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4-0096-03
  “Good partners” in building the real world of news
  —study on the real environment of news based on AI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y
  HU Hang, CUI Yan-ju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Since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news production,AI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mas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ersonalized push, and it has also brought about the bias of news framework settings and the massive release of fake news. Blockchain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news production can give AI a new “trust mechanism”. This mechanism originates from the news source control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which ultimately ensures the integrity and security of news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fights against fake news, and makes information disintermediation possible.
  Key words:AI; blockchain; news truth; technology coexistence
  一、AI:数据权利追求,对新闻真实环境的挑战
  目前,人工智能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其在传媒领域的角色扮演尤为突出。例如美联社的机器人写作和路透社的新闻追踪器、新华社机器新闻生产系统的“快笔小新”、媒体人工智能平台的“媒体大脑”以及个性化新闻推送等AI与大数据等多种技术的结合应用给媒体和受众带来新闻传播的盛宴。但目前AI 的发展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在其应用过程中不免產生众多问题。
  第一,偏向性和操纵性。人工智能的偏向性和操纵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对信息推送的主观设置和基于数据收集的信息推送程序。例如,机器人写作其实是基于人提前设定的新闻框架去运行,也就是新闻工作者根据其所在媒体机构受众喜欢看的新闻类型和信息内容去提前设置机器写作的新闻类型和报道角度,而这种提前设置造成的结果恰如邓建国教授所提出的“幸存者偏差”[1],只研究幸存下来的充满偏向的记录会使我们陷入这种偏差。此外机器写作是基于互联网已有的信息内容,对用户来说这些内容没有新闻价值或价值很小,这也是机器写作的一大弊病。其次,算法推送新闻机制代替了带有新闻专业色彩的“把关人”推荐机制。基于大数据收集用户浏览并可能感兴趣的新闻路径,投其所好地进行信息的精准推送,随着时间推移受众便很可能会陷入信息茧房[2],沉浸在推送信息的圈子里无法自拔。人工智能存在的这种偏向性和操纵性自然也导致受众了解信息的不完整性以及信息的不安全性。近来热议的 Facebook 数据泄露事件,正是利益方钻了AI偏向性与可操纵性的空子,使得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第二,假新闻泛滥。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成熟,在制造假新闻这一领域里,AI极有可能成为利益方最好的工具,而媒体正是利益方输送信息最好的渠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音视频造假、机器人水军生产大量虚假新闻和评论等等,已形成一个“灰色产业链”,其推动力便是对利益和权力的追求。这一现象在 2016 年美国大选中就有所显现,各种假新闻对总统选举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今日“通俄门”事件仍在美国发酵。由此发展,AI在未来新闻业的融合极有可能造成假新闻泛滥的局面,这说明未来新闻业的发展或许很大一部分是数据权利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人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吗?无疑,新闻的真实性会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挑战。
  媒介的偏向性和操纵性所引发的当然不仅仅是新闻真实的问题,对可能造成的其他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本文不做探讨。AI与新闻业融合对新闻真实的冲击,会造成媒体公信力的降低以及不断引发媒介恐慌等,网络舆论环境也会遭到空前破坏。因此,下文将对AI引发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设想。
  二、区块链:重建公众信任,重构新闻真实环境
  区块链技术又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简单来说,所谓去中心化,是指将数据不是存放在一个中心的地方,而是存放在全球互联网的数以千计的节点(电脑)上,并通过密码学的方式将这些节点上的数据相互锁在一起,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不可篡改。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一项将重新定义世界的技术,其对传媒行业最重要的两个作用在于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1]。保护数据的完整性表现为,网络中各个节点的数据可以实时追踪信息来源并且记录每一条网络交易行为,从而形成完整而无法篡改的记录;保护数据的安全性表现为,“分布式存储+密码学”形成了数以千计的数据网,因此黑客想要攻破数据网(由于分布存储,黑客要改数据,必须把所有的数据网一一攻破)从而篡改数据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两个作用恰好能够有力地解决 AI 所涉及的新闻真实性问题。   第一,信息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区块链就是一个面对网络所有用户的公开账本,并且账本内容一旦记录便不可改动。这就说明任何人都没有操控新闻内容和走向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内容再设置和新闻历史消除的情况,任何操作记录都会被毫无保留地记录下来。这对 AI 存在的算法偏向和权利操纵具有颠覆性,能真正达到新闻真实、公开和平等,从而确保新闻环境的自由与真实。
  第二,有效打击虚假新闻。区块链将创造一个“新把关机制”,以建立起公众对新闻的信任,即“信源评估(可追踪)+内容不可篡改+多节点内容验证”,三者相辅相成,重建一个新闻真实的环境。例如,当下互联网呈现出的信息爆炸景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数不胜数的自媒体和公众号的存在。一方面,自媒体和公众号让受众感到信息过载与优质内容的稀缺;另一方面,在网络舆论的引导和虚假信息的发布上,自媒体和公众号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其利用标题党、娱乐化、抢眼球博关注、断章取义等方式对事实进行扭曲,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巨大冲击。区块链技术下,媒体将成为透明的信息生產者,信息来源可以被可靠地追踪并评估,并且对发布的内容进行可信性验证。由此可见,区块链创造的“新把关机制”可使那些利用 AI 制造的假新闻不攻自破。
  第三,信息脱媒成为可能,新闻真实的成本降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的金融脱媒(即无须经过中间人,供需双方直接进行交易)或许可以复制到传媒行业,这就使得信息脱媒成为可能。信息脱媒将会加快以数据为核心的智媒时代的到来[3]。传媒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向两端转移,信息的生产者直接向接收者传输信息,这说明了:首先,基于互联网的两级传播作用减弱。信息生产者可不必经过第三方直接传达想要输送的信息,避免了信息可能受到第三方曲解的可能。其次,整个行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减少中间环节,信息的传播力提升,每个人所获取真实信息的成本也会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原有的中介属性,而媒体在未来将会承担何种角色尚有待探讨,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意味着媒体会更加趋向新闻真实报道,新闻环境将呈现出一种重视伦理技术、重建公众信任的趋势。
  目前,美国的 Civil 平台已经展开了区块链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实践。Civil 平台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新闻出版发行平台,一个去中心化的新闻市场。其创始人马修·埃尔斯说,该平台旨在为新闻业摆脱假新闻和其他外部的影响,利用区块链永远无法删除的校对和修订历史记录功能,降低那些心存恶意的亿万富翁想要涂抹掉整个出版业历史的可能性,并让读者可以通过 Civil 的虚拟货币搜寻优质内容[4]。Civil平台不仅使用户重新建立了对媒体的信任,而且还使新闻界形成良性竞争,回归新闻专业主义被推上日程。
  这是否代表了区块链技术将会取代AI,颠覆现有的传播机制,重新创建一个新闻真实环境的理想国呢?就当下来说,AI技术会不断发展,而区块链也不具备AI技术的所有功能,但两者结合模式或许可以让我们真正抵达新闻真实的理想国度。
  三、AI+区块链:物-物互补,共同保护新闻真实的新模式
  彭兰教授在《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中指出,智媒时代,新闻生产的机器化、智能化与分布式以及由多元主体在去中心化的模式下完成的协作式报道将会更为普遍[5]。区块链是一个可以有效利用的技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功能,与人工智能的高效率、个性化推送机制相结合,两者共同完成了多角度、多信息、智能化的协作报道,其在一定过程中共同呈现、塑造、建构出的新闻真实环境,构成了一个维护新闻真实的“新模式”。
  首先,信息生产的不透明,是 AI 呈现出来的关键弊端,新闻来源和制作过程并不能为公众所查阅,而区块链可以真正达到信息的透明化,这对于新闻真实环境的建构是一个重大的突破。“AI+区块链”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区块链技术为人工智能提供核心技能—区块链技术的“链”功能,让人工智能的每一步“自主”运行和发展都得到完全记录和公开,从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运作的健全、安全和稳定。
  其次,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最缺少的是有效的信任机制,而区块链可以给予人工智能一个“信任机制”,这种信任源于对新闻来源的“把关”。机器无论再怎么智能化,如果人们不信任它,那机器产出内容的高效性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得智能无处安放。而区块链可追踪到数据的来源以及数据用在什么地方(即从哪来到哪去的过程),新闻真实成为“看得见的真实”,并且强大的密码学和运行机制可以让信任快速有效地建立在每一个用户的心中。因此,整个运作过程为基于用户的信任,把信息数据上传到平台。同时,区块链将收到的信息有逻辑地反哺给人工智能,使人工智能得以更好更有效地运作。两者结合的“新模式”既维护了新闻真实的环境,有效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又提升了信息生产与分发的效率,使二者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正如保罗·莱文森所提出的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6]理论,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媒介会越来越人性化,AI 技术会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同时,彭兰教授也提到媒介的“自我进化”[5],人机合一的模式会使机器具有洞察人心的能力,而人对机器的驾驭能力也互为推进。那么人如何把握机器?人的价值如何体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时刻思考。技术的发展要求媒体工作者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具备组织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发展改进,区块链技术更是以不可比拟的速度在各大领域推广应用。区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传媒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革命,区块链技术在新闻真实环境的重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媒介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有效增强信息发布者的自律意识,提升用户和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依然十分重要。此外,我们在对技术抱着更多期待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技术的陷阱”。区块链将要面临的挑战与可能产生的问题,如用户的“私密”内容、存储冗余问题、无法消除错误等,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发掘和改进,AI 与区块链这对搭档的结合机制,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思索。
  [参考文献]
  [1]邓建国.新闻=真相?区块链技术与新闻业的未来[J].新闻记者,2018(5):84-85.
  [2]凯斯·R·桑斯坦. 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 毕竞悦,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
  [3]李泰安.区块链重构网络舆论环境[J].传媒,2017(11)(上):87-88.
  [4]邵鹏,魏丽丽.为新闻业创造一个“自我维持”的市场—区块链新闻平台 Civil 的“理想国”[J].传媒评论,2018(4):25.
  [5]彭兰.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J].国际新闻界,2016(11):8.
  [6]保罗·莱文森.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M]. 何道宽, 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0.
其他文献
7月21日,集“展、會、賽”三位一體的2017軟博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吸引了國際國內200余家知名企業參展。軟博會由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科學院、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以“ICT助力產業升級”為主題,將雲科技與生活結合,讓觀眾感受最新系列的機器人、無人機等科技。結合三大特色、四大板塊、五大主題,進行了科技成果和人才的交流。  讓“雲”科技落地生根  讓“雲”落地,使民眾親身感受到“雲計算”就
期刊
在青島老城區觀海山南麓的坡地上,佇立著一座壯觀宏偉的建築,濃郁的古典主義的氣息從紅色的筒瓦,從仿孟莎式的屋頂,從花崗巖的砌築中散發出來,門前長長的階梯,營造出仰望的視角,給人以莊重、威嚴之感。  百年前,整個城市行政中心圍繞著這裡展開——德國膠澳總督府,正前方是開闊的廣場,六條放射形道路在廣場交匯,烘托出總督府的中心位置。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那裡是青島市政府辦公地,如今是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機關辦
期刊
8月25日晚,一場盛大的時尚紅人全球頒獎盛典在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知名時尚博主gogoboi、“電商女王”張大奕、護膚達人小P老師等知名網紅悉數亮相,他/她們身著當下最流行的服飾,對著台下的鏡頭擺出或嫵媚或炫酷的造型,開啟了一場盛大的時尚紅人全球峰會,同時開啟的還有青島作為一座時尚之都在網紅領域的新天地。  8月25-26日,伴隨著由青島高新區、美空、時尚集團聯合舉辦的時尚紅人全球峰會,時尚人才離
期刊
海鮮市場的豐盈,依靠的大多都是漁民出海的碩果,而漁船則是漁民的生命。時代進步飛速,舊時手工打造的木制漁船,現在也更新成鋼鐵巨物,木船也就隨之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記者尋訪到青島唯一的一家純手工木船廠,說是船廠,其實只是個十幾人的造船工坊。54歲的廠長劉方林,自小跟隨祖輩學習造船技術,二十幾歲已經是遠近聞名的造船技師,周邊漁民只要造船都會請他指導建造。隨著漁船的需求量增加,94年劉方林決定自己開廠
期刊
[摘 要]以默顿的科学社会学为视角,对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纵向梳理,统计现行国家科技奖励奖项类型及获奖情况,发现中国当下科技奖励制度存在优先权引发的矛盾心理、科技界分层现象严重、科学规范过于理想化、命名规则不合理等一系列困境。基于此,提出中国科技奖励制度完善的路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者都不可忽视;加强科技奖励评审的合理性建设;科技奖励制度要体现科学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默顿;科学社
期刊
整形醫師張亞航最初的人生軌跡是在太平洋兩端飛來飛去,1982年生於臺灣,14歲赴加拿大留學,後來去美國讀醫學院,期間每年的假期都會回臺灣,在父親張國華醫師的診所裡學習,畢業在台灣的診所工作一段時間後,最終卻選擇來青島成家立業。  “我來青島,也是圓了我奶奶的一個心願。”原來,張亞航醫師的奶奶郭淑青是青島人,還參加過抗日戰爭,一段從臺灣發回的採訪音訊,將我們拉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對抗日寇,巾幗
期刊
膠州陶器歷史悠久,三裡河出土的蛋殼陶和獸形陶規鬲,已有四千年歷史,是我國稀有的珍貴文物,現存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大沽河畔的李哥莊鎮冷家莊村,73歲的葉氏黑陶第四代傳人葉廣德用半個世紀的堅守,默默地傳承這逭門手藝。眼下,冷家莊村葉氏黑陶已被列為青島市級非遣,葉廣德老人不斷創新,還作出了4000多年前龍山文化代表性器皿“蛋殼陶”相似的黑陶藝術品。  記者在葉廣德老人家中看到,普通的農家小院內,堆滿了各
期刊
青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島城,不僅有美麗的風景和宜人的氣候,而且有海鮮和美味。島城人在大快朵頤的同時,還能對海鮮吃出飲食文化,不乏包含生活哲理。  這些俗語是青島人飲食的經驗結晶,代代流傳,至今不衰。比如“鱗刀魚頭一鼓輪。”鱗刀魚第一段,自然肉厚多脂肪,吃起來又香又鮮;這裡還有另一層意思,說一個人行事獨特,別人比不得,常用“你是鱗刀魚頭一鼓輪”來形容。當然,海鮮整體來說是鮮美的,青島人從老祖宗長期積累
期刊
2015年冬天的一天,我躺在魯北濱州的某所公寓的床上閱讀帕慕克。  他在《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中寫到:“有時候,你的城市看起來像是陌生之地”。這感慨有著某種飽經滄桑的人生況味,傳遞出城市與人、一個小人物與所在城市的依附關係和心理眷戀,兩者如同一對冤家,肌理滲透,回憶糾纏,而時間在其中穿行,把兩者緊緊綁縛,編織。  城市脈絡裡的記憶  2008年春天,我在青島市北區上清路和駝峰路兩側的一層廠
期刊
作為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符號,牌匾文化自古由來已久。  受中國儒學傳統文化薰陶的買賣商家,亦往往需籍“儒商”之名,彰顯自家企業文化之格局,以提升商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古往今來,名人名匾與知名商家相互映襯,形成了一種獨具魅力的牌匾文化。  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中華老字型大小牌匾,大都頗有來頭。京城名店“全聚德”和“都一處”,皆出自乾隆禦筆。“同和居”和“狗不理”則由前清皇族愛新覺羅·溥傑和溥任分別所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