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形醫師張亞航最初的人生軌跡是在太平洋兩端飛來飛去,1982年生於臺灣,14歲赴加拿大留學,後來去美國讀醫學院,期間每年的假期都會回臺灣,在父親張國華醫師的診所裡學習,畢業在台灣的診所工作一段時間後,最終卻選擇來青島成家立業。
“我來青島,也是圓了我奶奶的一個心願。”原來,張亞航醫師的奶奶郭淑青是青島人,還參加過抗日戰爭,一段從臺灣發回的採訪音訊,將我們拉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對抗日寇,巾幗不讓鬚眉
郭淑青1926年生於青島,家裡兄弟姊妹七個,“我三叔討了青島的太太,在這邊做生意,他們全家就都來到了青島。”今年91歲的郭淑青老奶奶,離家多年卻鄉音難改,操著一口濃濃的膠東口音令人感到十分親切。
1937年11月,日軍侵佔青島,三叔不幸被炮彈炸死。郭淑青不得不回老家諸城避難,那一年她11歲。在老家,郭淑青家裡算是做生意的大戶人家,曾開過銀號,當時叫“門頭票”,父親曾是村長,但1935年就去世了,大哥加入了抗戰隊伍。
1942年正月十九,郭淑青記得很清楚,那天是她的生日,漢奸帶著日本鬼子去她家抄家,“把我們家的牲口什麼都拉走了”,她哥哥在對抗日本人的時候,“沒有子彈了,就把日本人扔過來的手榴彈扔回去,最後沒辦法了,兩個手都燒糊了,就抓著爬牆的鉤子,一路‘飛到’了三里路開外的孫家莊。”哥哥找到隊伍後,悄悄回家,找出藏在煙囪裡面的槍別在身上,帶著妹妹郭淑青一起走上了從軍之路,那一年她16歲。
後來,半路上,哥哥不幸犧牲,郭淑青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在部隊扛槍打仗!在那個硝煙彌漫的歲月,國恨家仇改變了青春應有的模樣。
郭淑青身手敏捷可以雙手使槍,還可以倒夾在馬腹下面開槍。但在一次戰鬥中,她的馬被打死了壓在了她身上,腿壓壞了臉毀容了,歷經九死一生,終於活了下來,至今小腿肚上还能看到子彈孔的痕跡。後來,經過簡單培訓,她轉做戰地護士,幫傷患處理傷口,拿拿藥打打針。他們家從醫的歷史,也以此為緣起。
戰爭結束後,郭淑青和丈夫張愛沈來到臺灣,在眷村過上了和平時期的小日子。但是對家鄉青島的感情,就像她名字裡的那個“青”字一樣,將是一輩子的掛念。
時隔57年重回故土
“亞航,你是哪裡人?奶奶經常這樣問我,我要說,我是青島人,才行。”“青島的樹很多,有很大的沙灘,建築非常古老……”奶奶對兒孫們講述著遙遠家鄉僅有的一點印象。
重回家鄉的心願,一直到1999年才得以實現,那時,16歲離家的小女孩已經變成了73歲的老太太。踏上故土的那一刻,郭淑青十分興奮,每個毛孔都在海風的吹拂中,張開來,她大口地呼吸著家鄉清冽的空氣,深情地凝望著這一切。
以前的那個剛剛起步的小城市已經變成了現代化大都市,到處是高樓洋房,車水馬龍,濱海美景令人目不暇接。“重新回到青島,感覺變化太多了,以前都是瓦房和茅草房,現在都變成樓房了,以前馬路上是馬車、騾子車、牛車或推車,現在幾乎都是汽車了,食物也比以前好太多,以前的麵包、蛋糕特別硬,口感不好,而現在的都非常可口了,抽水馬桶也進步了……”郭淑青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重新審視這自己日思夜想的故土。
更加思念的還有分離多年的親人,郭淑青大陸的親人現在都住在安丘。在青島重溫記憶後,郭淑青直奔安丘跟親人們團聚,一時百感交集,熱淚盈眶,往昔的一幕幕重新浮現,體內結痂多年的愛與痛終於釋放,短暫的美好童年,戰火中的青春,失散多年的親人,離家萬裡之苦……統統湧了上來,甚至那些被子彈洗禮過的肌肉和骨骼,也都生出清醒的酸楚來。
從那年開始至今,每隔一兩年郭淑青就要回來看看,小住一陣,加起來已經回來30多次了。“我今年91了,也是一身病,不知道明年能不能再回去……”內心深處,她一直希望兒孫能回青島安個家,而這個心願在她的孫子張亞航身上實現了!
子承父業,紮根青島
張亚航如今是國內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他的故事要从他父亲讲起。
張亞航的父親張國華醫師是台灣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父親畢業後本來想選擇婦產科,卻被分到了沒有人願意去的整形外科,一開始接一個斷指就要十幾個小時;有時大半夜一次送來好幾個燒傷病人,清理創傷的血甚至會濕透內衣,當時整形外科是最辛苦最沒有人願意去的。在經歷了一段時間艱苦的工作後,反而為張國華醫師在未來整形美容的道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他越做越好,越做越感興趣,當上了主任後創立了全臺灣最厲害的燒傷中心,當時全台灣搞不定的都往那裡送。”
張亞航在台北市出生,後來跟著爸爸住醫院的職工宿舍,“我小時候基本是在醫院長大的,那時候還沒投影儀,老爸每天回來就用幻燈片機把遇到的病例投射在客廳墻上,我在旁邊看著,老爸就一個一個的解釋都是什麼樣的問題和怎麼解決,這造成我從小對醫學的興趣,也培養了很好的基礎。”
據介紹,張國華醫師從事美容手術是從1989年赴南非開普敦進修之後,“當時南非還是英國殖民地,醫學技術先進,世界第一例心臟移植成功手術就是在南非完成的,在南非的兩年進修期間,父親在南非跟好幾個當時在國際知名的整形大師學習美容手術,期間我們全家也在南非生活。”張亞航介紹說,他的父親1995年在臺北市成立了張國華整形外科門診,一直工作至今。1993年張國華發表結膜內眼袋摘除術;1994年是當時整形外科美容領域第一個受邀在國際會議上演講的台灣醫生。“當時台灣兩個最家的報紙《聯合報》,《自由時報》都請父親寫專欄,電視記者採訪和明星來診所都是經常見到。”
“成為老爸那樣厲害的整形醫生”是張亞航從小奮鬥的目標,因此,從高中起每年暑假就和父親學習,大学也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在美國學醫,邁向了成為整形醫生的第一步。
張亞航第一次來青島,是2005年在美國完成學業後,陪爸爸、奶奶一起來的,血液裡流淌的基因,讓他對青島生出很多熟悉、親切之感。
2009年,張國華醫師獲得大陸醫師資格,並在2010年成為第一個在青島市註冊的臺灣醫生。“老爸當時有來大陸發展的想法,不過台灣顧客太多根本顧不過來。”
陸續來過青島幾次之後,張亞航也萌生了將臺灣先進的整形技術及服務理念帶到大陸來的想法,為此,他在青島醫學院進一步完成了醫學碩士的學習,借此機會熟悉並瞭解大陸醫療狀況。在這期間結識了現在的太太,一個地地道道的青島姑娘,後來這位青島姑娘成為了他的妻子,從此紮根在青島。張亞航後來和朋友在青島開辦了整形醫院,以青島為核心,業務覆蓋整個山東地區甚至全國,把台灣先進優質的醫療服務帶來了大陆,用父親“手把手”教導的整形技術幫助眾多愛美之人。
“臺灣和青島都是我的家,都有我掛念的親人!”這祖孫三代的青島故事,未來還將更加精彩!
“我來青島,也是圓了我奶奶的一個心願。”原來,張亞航醫師的奶奶郭淑青是青島人,還參加過抗日戰爭,一段從臺灣發回的採訪音訊,將我們拉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對抗日寇,巾幗不讓鬚眉
郭淑青1926年生於青島,家裡兄弟姊妹七個,“我三叔討了青島的太太,在這邊做生意,他們全家就都來到了青島。”今年91歲的郭淑青老奶奶,離家多年卻鄉音難改,操著一口濃濃的膠東口音令人感到十分親切。
1937年11月,日軍侵佔青島,三叔不幸被炮彈炸死。郭淑青不得不回老家諸城避難,那一年她11歲。在老家,郭淑青家裡算是做生意的大戶人家,曾開過銀號,當時叫“門頭票”,父親曾是村長,但1935年就去世了,大哥加入了抗戰隊伍。
1942年正月十九,郭淑青記得很清楚,那天是她的生日,漢奸帶著日本鬼子去她家抄家,“把我們家的牲口什麼都拉走了”,她哥哥在對抗日本人的時候,“沒有子彈了,就把日本人扔過來的手榴彈扔回去,最後沒辦法了,兩個手都燒糊了,就抓著爬牆的鉤子,一路‘飛到’了三里路開外的孫家莊。”哥哥找到隊伍後,悄悄回家,找出藏在煙囪裡面的槍別在身上,帶著妹妹郭淑青一起走上了從軍之路,那一年她16歲。
後來,半路上,哥哥不幸犧牲,郭淑青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在部隊扛槍打仗!在那個硝煙彌漫的歲月,國恨家仇改變了青春應有的模樣。
郭淑青身手敏捷可以雙手使槍,還可以倒夾在馬腹下面開槍。但在一次戰鬥中,她的馬被打死了壓在了她身上,腿壓壞了臉毀容了,歷經九死一生,終於活了下來,至今小腿肚上还能看到子彈孔的痕跡。後來,經過簡單培訓,她轉做戰地護士,幫傷患處理傷口,拿拿藥打打針。他們家從醫的歷史,也以此為緣起。
戰爭結束後,郭淑青和丈夫張愛沈來到臺灣,在眷村過上了和平時期的小日子。但是對家鄉青島的感情,就像她名字裡的那個“青”字一樣,將是一輩子的掛念。
時隔57年重回故土
“亞航,你是哪裡人?奶奶經常這樣問我,我要說,我是青島人,才行。”“青島的樹很多,有很大的沙灘,建築非常古老……”奶奶對兒孫們講述著遙遠家鄉僅有的一點印象。
重回家鄉的心願,一直到1999年才得以實現,那時,16歲離家的小女孩已經變成了73歲的老太太。踏上故土的那一刻,郭淑青十分興奮,每個毛孔都在海風的吹拂中,張開來,她大口地呼吸著家鄉清冽的空氣,深情地凝望著這一切。
以前的那個剛剛起步的小城市已經變成了現代化大都市,到處是高樓洋房,車水馬龍,濱海美景令人目不暇接。“重新回到青島,感覺變化太多了,以前都是瓦房和茅草房,現在都變成樓房了,以前馬路上是馬車、騾子車、牛車或推車,現在幾乎都是汽車了,食物也比以前好太多,以前的麵包、蛋糕特別硬,口感不好,而現在的都非常可口了,抽水馬桶也進步了……”郭淑青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重新審視這自己日思夜想的故土。
更加思念的還有分離多年的親人,郭淑青大陸的親人現在都住在安丘。在青島重溫記憶後,郭淑青直奔安丘跟親人們團聚,一時百感交集,熱淚盈眶,往昔的一幕幕重新浮現,體內結痂多年的愛與痛終於釋放,短暫的美好童年,戰火中的青春,失散多年的親人,離家萬裡之苦……統統湧了上來,甚至那些被子彈洗禮過的肌肉和骨骼,也都生出清醒的酸楚來。
從那年開始至今,每隔一兩年郭淑青就要回來看看,小住一陣,加起來已經回來30多次了。“我今年91了,也是一身病,不知道明年能不能再回去……”內心深處,她一直希望兒孫能回青島安個家,而這個心願在她的孫子張亞航身上實現了!
子承父業,紮根青島
張亚航如今是國內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他的故事要从他父亲讲起。
張亞航的父親張國華醫師是台灣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父親畢業後本來想選擇婦產科,卻被分到了沒有人願意去的整形外科,一開始接一個斷指就要十幾個小時;有時大半夜一次送來好幾個燒傷病人,清理創傷的血甚至會濕透內衣,當時整形外科是最辛苦最沒有人願意去的。在經歷了一段時間艱苦的工作後,反而為張國華醫師在未來整形美容的道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他越做越好,越做越感興趣,當上了主任後創立了全臺灣最厲害的燒傷中心,當時全台灣搞不定的都往那裡送。”
張亞航在台北市出生,後來跟著爸爸住醫院的職工宿舍,“我小時候基本是在醫院長大的,那時候還沒投影儀,老爸每天回來就用幻燈片機把遇到的病例投射在客廳墻上,我在旁邊看著,老爸就一個一個的解釋都是什麼樣的問題和怎麼解決,這造成我從小對醫學的興趣,也培養了很好的基礎。”
據介紹,張國華醫師從事美容手術是從1989年赴南非開普敦進修之後,“當時南非還是英國殖民地,醫學技術先進,世界第一例心臟移植成功手術就是在南非完成的,在南非的兩年進修期間,父親在南非跟好幾個當時在國際知名的整形大師學習美容手術,期間我們全家也在南非生活。”張亞航介紹說,他的父親1995年在臺北市成立了張國華整形外科門診,一直工作至今。1993年張國華發表結膜內眼袋摘除術;1994年是當時整形外科美容領域第一個受邀在國際會議上演講的台灣醫生。“當時台灣兩個最家的報紙《聯合報》,《自由時報》都請父親寫專欄,電視記者採訪和明星來診所都是經常見到。”
“成為老爸那樣厲害的整形醫生”是張亞航從小奮鬥的目標,因此,從高中起每年暑假就和父親學習,大学也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在美國學醫,邁向了成為整形醫生的第一步。
張亞航第一次來青島,是2005年在美國完成學業後,陪爸爸、奶奶一起來的,血液裡流淌的基因,讓他對青島生出很多熟悉、親切之感。
2009年,張國華醫師獲得大陸醫師資格,並在2010年成為第一個在青島市註冊的臺灣醫生。“老爸當時有來大陸發展的想法,不過台灣顧客太多根本顧不過來。”
陸續來過青島幾次之後,張亞航也萌生了將臺灣先進的整形技術及服務理念帶到大陸來的想法,為此,他在青島醫學院進一步完成了醫學碩士的學習,借此機會熟悉並瞭解大陸醫療狀況。在這期間結識了現在的太太,一個地地道道的青島姑娘,後來這位青島姑娘成為了他的妻子,從此紮根在青島。張亞航後來和朋友在青島開辦了整形醫院,以青島為核心,業務覆蓋整個山東地區甚至全國,把台灣先進優質的醫療服務帶來了大陆,用父親“手把手”教導的整形技術幫助眾多愛美之人。
“臺灣和青島都是我的家,都有我掛念的親人!”這祖孫三代的青島故事,未來還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