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政治教学中创新 教育 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讨论了在中职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对政治教学主体兴趣的培养、建立多边互动合作学习、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具体举措。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创新意识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注重基础知识,忽视发展个性及培养创造力。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总是老一套、实行"一言堂"的灌输,让学生背条条框框,使学生感到厌烦,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没有兴趣。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要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笔者特对中职政治教学创新教育的举措作如下探讨:
一、政治教学中主体的兴趣的培养
学生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1、通过活动产生兴趣。牛顿在看到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后,引起极大的兴趣,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政治课教学要把理论变成“活动”,政治课教学中的活动方式可是多种多样的,有“讨论式”、“仿真式”、“参与式”、“竞赛式”等等。可视教学内容不同,灵活运用。
2、创造民主氛围调动兴趣。“霍桑效应”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际关系紧张,专制的工作环境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反之,和谐民主的工作环境会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活动同样如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教科书是绝对权威”等观念,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平等、快乐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质疑发难,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师生间的能动对流,使学生觉得不是在接受什么,而是在研究什么,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兴趣。
3、预植“期望”激发兴趣。罗森塔尔曾进行过一项教育心 理学 实验:在不告诉教师和学生实验项目的情况下,告诉教师,学生中某些人是“新近开放的花朵”,智商高,很聪明。学年结束后,这些“新近开放的花朵们”比其他学生智商分数高得多。研究表明:教师总是把期望和关注传达给这些"花朵们",即教师对这些学生有强烈的教育兴趣,同时,这些学生也因自己是具有潜力的“花朵”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努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从来都不会说学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而是不断鼓励他们,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增强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针对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境“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当然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魔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 发展 ,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竟争意识。试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如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一事件,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三年级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从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的重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创新教育思想,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惟此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领导者。它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任重道远的。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创新意识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注重基础知识,忽视发展个性及培养创造力。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总是老一套、实行"一言堂"的灌输,让学生背条条框框,使学生感到厌烦,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没有兴趣。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要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笔者特对中职政治教学创新教育的举措作如下探讨:
一、政治教学中主体的兴趣的培养
学生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1、通过活动产生兴趣。牛顿在看到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后,引起极大的兴趣,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政治课教学要把理论变成“活动”,政治课教学中的活动方式可是多种多样的,有“讨论式”、“仿真式”、“参与式”、“竞赛式”等等。可视教学内容不同,灵活运用。
2、创造民主氛围调动兴趣。“霍桑效应”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际关系紧张,专制的工作环境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反之,和谐民主的工作环境会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活动同样如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教科书是绝对权威”等观念,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平等、快乐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质疑发难,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师生间的能动对流,使学生觉得不是在接受什么,而是在研究什么,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兴趣。
3、预植“期望”激发兴趣。罗森塔尔曾进行过一项教育心 理学 实验:在不告诉教师和学生实验项目的情况下,告诉教师,学生中某些人是“新近开放的花朵”,智商高,很聪明。学年结束后,这些“新近开放的花朵们”比其他学生智商分数高得多。研究表明:教师总是把期望和关注传达给这些"花朵们",即教师对这些学生有强烈的教育兴趣,同时,这些学生也因自己是具有潜力的“花朵”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努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从来都不会说学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而是不断鼓励他们,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增强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针对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境“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当然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魔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 发展 ,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竟争意识。试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如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一事件,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三年级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从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的重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创新教育思想,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惟此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领导者。它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任重道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