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行进》教学设计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光的知识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但由于无法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对光的传播方式和其方式引起的相关现象难以理解,课例通过游戏、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很好地帮学生建立了光知识的相关认知。
  【关键词】光源;光线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解
  《光的行进》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这一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本单元的研究可分两条主线,光的传播现象和光的色彩组成。本课是探究光的传播现象这一主线的重要基础,教材主要是让學生在认识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本课包含两个主题概念:一是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后者为本课探究重点,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1. 光源—这是一个十分容易理解的概念,并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教材中提出了“光来自哪里?”“哪些光源是天然光源?哪些光源是人造光源?”这几个问题,意在使学生对光源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入。
  2. 光线传播现象在教材中以透射过密林和乌云的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这三幅插图唤起学生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会很容易想到光沿直线行进。
  3. “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墙上”,这一实验虽简单但有趣,是对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验证,是揭开小孔成像的秘密的基础。
  4. 小孔成像既有趣又有些难以理解。教材通过做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盒,使学生能亲自感受这个神奇的现象,在玩的过程中做出合理解释。
  二、目标预设
  1. 知道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光源。
  2. 能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做出合理的假设。
  3. 能利用手电筒验证光的传播现象,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释光的传播。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使学生知道光的传播方式—以直线传播。
  2. 难点:让学生通过探究观察到光是以直线传播的并能加以验证。
  四、设计理念
  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知识。通过情境的设计,学生在探究操作中获得更成熟的“什么是光”的概念,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求概念,通过有思维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把握自然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掌握构建科学概念的方法。在学生亲历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给学生超越已有经验的可理解的情境,不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探究,在探究中不断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五、设计思路
  1. 情境设疑,导入教学
  利用一个暗盒导入引出光源概念。
  2. 激趣探究,强化概念
  用游戏,让学生猜测:光是沿着什么样的路线行进?
  3. 对比实验,理性思考
  利用“打靶”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 自主探究,自主验证
  利用手电筒光穿过带小孔的纸板进行验证。
  5. 拓展总结,迁移探究
  参照这节课的研究方式去研究光在水中的行进方式。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我在这个盒子里贴了一张小贴画,谁能看出来是什么?(出示一个有小孔的暗盒)
  学生:黑乎乎的,看不见。
  教师:要想看见里面的贴画需要什么?
  学生:光。
  教师:(揭开另一侧被挡住的小孔,用手电照向盒内,让学生看)
  生:是个猫的贴画。
  教师:看,有了光,我们就能看见物体,多么神奇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吧。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看暗盒的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光的神奇,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现象。
  (二)新授
  1. 认识光源
  教师:除了电筒能发出光,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能发出光的物体?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图片或板书。(如果学生说出月亮和镜子之类的可以强调下“能自己发光”)
  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能自行发光的,我们把它们都叫作“光源”。(板书)
  (如果上一问题学生没有说出“月亮、镜子”这里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区分)
  教师:光源有很多种,谁能把这些光源分下类?用什么方法分?(提醒学生思考方向,从光源的属性上找答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有的光源是自然生成的,像太阳、萤火虫等,这样的光源叫“自然光源”。(板书)有的光源是人工制造出来的,比如像手电筒这样的光源叫“人工光源”。(板书)
  教师引导:在我们周围有着许许多多的光源,除了以上的光源,你还知道哪些光源?它们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
  学生回忆并进行回答,教师帮助梳理。
  教师:光源能发光,能照亮黑暗展现光明,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光为什么能照亮周围的环境呢?光是怎样从光源处行进到周围的呢?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光源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他们在学习之前已拥有大量的感性体验,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发现,在知识点上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在脑中已有的知识概念更为明晰。
  2. 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教师:我今天为大家带来了手电筒,我们用手电筒来做个打靶的游戏好不好?
  教师出示要求,把靶心挂在黑板上,让每组学生对着自己组号的靶心,按下手电的按钮,每组按三次,看哪组能命中靶心。注意,只能在手电关闭时对准靶心,不能打开手电去找靶心。
  学生尝试。
  教师:我们请命中率最高的同学来谈谈他们是怎样迅速击中靶心的。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他们是用眼瞄靶心,使手电和靶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他们很快击中靶心。(板书:直线)这是一个好方法。还有其他的诀窍吗?
  学生交流。
  教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你的手电一按亮,光圈就出现在了靶上,那么这个光是怎么上去的?你能不能试着画画光到靶心去的运动轨迹?
  学生讨论交流画出轨迹:跳上去,传过去,飞过去……
  教师:这些是我们的猜测,这些猜测对不对,我们现在不清楚,我们再来一个新的尝试,尝试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猜测。
  教师在手电和靶心之间竖起一张卡纸,请命中最高的组“打靶”。
  学生尝试,没有出现光圈。
  教师:为什么没打中?
  学生:被挡住了,纸不透明……
  教师板书(透明)并提问:不拿掉卡纸怎样才能打中?
  学生:移动位置,使卡纸不在手电和靶的中间,不在一条线上。
  教师:思考下,刚才这个现象说明光从光源到靶心的路径是怎样的?
  学生:直线。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的猜测是光在透明物体中可以传播,传播的路径可能是直线。(板书:光在透明物体中可能沿直线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对比,让学生尝试画出光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在脑中初步建立起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条件,这个探究活动简单有趣,有说服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为下面验证探究打下基础。
  3. 光的行进验证探究
  教师:(打开雾化器,产生雾气,打开手电,让手电的光穿过雾气,关闭灯光创建一个暗的环境)
  教师引导:这个现象能告诉我们光是怎样照亮周围的吗?光可能用什么方法行进呢?
  学生观察分析,说出猜测和理由。
  教师出示PPT(教材17页的图):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看到过图中的现象?这些现象能不能告诉我们光是怎样照亮周围的,怎样行进的呢?
  学生再次分析。
  教师引导分析:我们观察时发现,光从光源处向外扩散,但为什么只能照到直线部分而不会拐弯呢?想下,汽车大灯能照到两边吗?光从光源处开始发出,一直向周围照射,是不是越接近光源的地方越亮,离开光源越远的地方就越暗呢?这些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总结:光是运动的,能行进,是沿直线行进的。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很快发现了光在透明的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之前的猜测和现在的想法是不是一样的?那么光是否真的就是沿直线行进的呢?我们怎样简单有效地证明自己的发现呢?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感性事例,结合前一环节活动,学生很容易明白了光在运动,以及光行进的方式,把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以及用不同证据证明自己猜测的研究方式。
  4. 光的行进方式验证实验
  教师出示验证实验方法:用手电的光穿过带小孔的纸板,纸板可按一定距离架起,在纸板中间同样位置开孔。先用直的铁丝依次穿过纸板孔,再用手电光穿过,使它投射在纸板后的纸屏上。然后改变纸板的位置,直铁丝不能穿过三个孔,再用手电的光穿纸板的孔,纸屏无光斑。
  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各小组交流,这个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吗?你最终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如果有一天,光不沿直线行进了,会拐弯了,会发生哪些奇怪的现象呢?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实验虽然简单,却能清楚地展现出光的传播现象,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前面大量体验的基础上结合这个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光的行进方式的理解。利用光会拐弯的假设,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一步加深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印象,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5. 拓展与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教师:这节课我们验证了光在透明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在其他透明物质中比如水、玻璃中传播方式一样吗?这个问题你有兴趣研究吗?请大家课后想办法,按照我们这节课的研究方式去做个研究,下节课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新尝试寻找新的證据验证光在同一透明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对光的现象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板书设计:
  1. 光的行进
  光在透明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其他文献
\"2021(第七届)一带一路名品展·上海\"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于6月2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展会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国际商会主办,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上海世界贸易中心协会承办,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协办。作为上海五五购物节\"国别商品文化缤纷月\"四大重要参与平台之一,本届展会以\"品质生活缤纷体验\"为主题,百余家展商携30国特色名品积极参展,展览规模近10000平方米,共接待观众1万余名。
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南阳市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制订详细方案,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责任,全面开展排查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排查整改(一)迅速安排部署。4月28日,在收听收看全省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市委、市政府接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工作部署。
近年来,民权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围绕\"建一流工程、树一流形象、创一流效益\"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尤其是在\"实、早、严、责\"上下工夫,念好\"四字诀\",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项目区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655万公斤,年亩均增产131公斤,人均增收230余元。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进入深度调整时期,急需凝聚价值共识以引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旧世界格局体系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立价值逻辑建立起来的,已经在诸多领域内出现了亟待解决的全球治理难题.西方"普世价值"观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西方标准统摄世界的价值诉求,实质是实现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识形态工具.基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全球治理是以"治理之名"行"统治之实",结果造成了全球治理的普遍失效.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将全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最广泛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最普遍意义上的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具有难治性和致死性的关键因素。Artemin(ARTN)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配体家族(GDNF-family ligands,GFLs)中的一员,其信号转导主要通过与共受体GFRα3-RET结合,形成一个信号复合物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细胞内稳态。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Artemin在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促进肿
亲爱的小朋友们,如果你在生活中犯了错,会不会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选择撒谎呢?今天,小书虫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好朋友——小茉莉、悠斗和大介,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一旦我们撒了谎,谎言就会像气球一样越变越大。
随着气候变化,人类必须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碳达峰、碳中和日益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绿色经济增长的热点,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抓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北大国发院长三角论坛上,来自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专业性、全球化的视角,探讨碳中和发展规划中的新挑战、新机遇,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新战略、新发展出谋划策。
5月17~27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第20研究组(ITU-T SG20)召开了全体会议,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成员体的代表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上,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和科技司共同指导的数字化供应链国际标准“Maturity model of digital supply chain”(Y.MM-DSC-SSC,中文译名《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正式立项。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场,智能仪器仪表被广泛应用,在距离较远的仪表和电气设备之间进行信号传输时,往往存在信号串扰、地线干扰、共模及差模噪声,常使用4~20 mA电流环隔离模块进行隔离。本研究分析了目前常用的隔离模块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特点,介绍了一种独特的电磁隔离、后级馈电、接收型隔离电路,并设计了一款由分立元件搭建的低成本4~20 mA无源电流环隔离模块。
【摘要】小学随文练笔是作文训练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基于统编教材,在平时的摸索与实践中,尝试从细致观察、模仿练习、遣词造句、发挥想象、主动创作等方面搭建支架,进行随文练笔研究,让学生感兴趣,能学以致用,乐意主动进行练笔,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随文练笔;进阶;支架  随文练笔是习作的“前奏曲”,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