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是新版《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明确提出的考点,它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把握文章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像。所谓推断,即要求考生根据已知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或者是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判断,从思维类型看属于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理性的色彩;而想像则是在原有表象基础之上的再创造,属于形象思维。
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可以根据全文的内容设题,也可根据重点语段设题;可以变换叙述角度设题,也可以变换表达方式设题;考生据文推断的水平和想像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考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各地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以客观题型呈现,试题干扰项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断章取义,架空分析
【高考连线】 (2008年北京卷第15题)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语段信息】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料袋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91%。
【错因解说】 B项断章取义,架空分析。只看到纸袋的优点,看不到它的不足。根据原文“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显然这一推断不能成立。
【命题警示】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脱离全篇内容,断章取义,架空分析,以此来检测考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二、强加因果,有悖逻辑
【高考连线】 (2008年全国卷Ⅱ第7题)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 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 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 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语段信息】 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错因解说】 D项强加因果,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非根本原因,应为“白银的货币化”,且“开始形成”应为“开端”。 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命题警示】 命题者从原文中截取两句看似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句,通过“技术”处理巧妙地合并在一起,选择项由已知结果所推断的原因或由原因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有悖逻辑。
三、以假当真,超前肯定
【高考连线】 (2008年湖南卷第9题)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 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 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 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语段信息】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错因解说】 D项原文指出“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的推断超前肯定,过于武断。B项原文已指出“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跟教育没有关系。C项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都来源”的推断明显不对。
【命题警示】 命题者“无视”原文信息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已然”“未然”混淆,或者“或然”“必然”不分,造成以假当真,超前肯定,言过其实,太过绝对。
四、模糊范围,以偏概全
【高考连线】 (2008年山东卷第8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 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 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语段信息】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错因解说】 A项中“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在原文中出现过,显然正确;但是说“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就错了。“图腾体系”是社会组织制度的一个方面,但是还包括其他内容,所以A项错。C项原文中有“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而C项说“全都”,显然错误。D项原文中说的是“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而D项中说“但随即”,表述不一致,模糊了时间范围。
【命题警示】 命题者故意改动原文中表示范围限制的词语,或者缩小范围,设置陷阱;或者扩大范围,以偏概全。因此,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相关信息中“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等词语。
五、无中生有,缺乏依据
【高考连线】 (2008年浙江卷第10题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 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D. 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语段信息】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地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错因解说】 文章只谈文化辐合趋同的“弊”而没有涉及“利”,故C项中“它对人类弊大于利”一说在文中事出无据,无中生有。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断A、B、D三项正确。
【命题警示】 命题者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来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或者来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找到相关依据。
六、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高考连线】 (2008年江西卷第8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像、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 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 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语段信息】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错因解说】 B项偷换概念。“‘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如精神病人的世界是“梦幻”的,但肯定不是艺术的。原文是说“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A、C、D三项的表述可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命题警示】 命题者巧妙地利用不等值的词语来偷换原文相关信息中的词语,或增加,或遗漏,或更换,张冠李戴,以图瞒天过海。
七、主客倒置,故意曲释
【高考连线】 (2008年福建卷第1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 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 许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的还成为经典。
D. 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语段信息】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迁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很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怀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现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错因解说】 B项曲解原意,犯了主客倒置的错误。由原文“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知。
【命题警示】 命题者抓住文中某一关键信息,故意曲解,以此考查考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总之,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其次要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环节,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再次要掌握必要的推断方法,主要指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编辑 文 墨)
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可以根据全文的内容设题,也可根据重点语段设题;可以变换叙述角度设题,也可以变换表达方式设题;考生据文推断的水平和想像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考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各地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一般以客观题型呈现,试题干扰项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断章取义,架空分析
【高考连线】 (2008年北京卷第15题)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语段信息】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料袋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91%。
【错因解说】 B项断章取义,架空分析。只看到纸袋的优点,看不到它的不足。根据原文“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显然这一推断不能成立。
【命题警示】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脱离全篇内容,断章取义,架空分析,以此来检测考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二、强加因果,有悖逻辑
【高考连线】 (2008年全国卷Ⅱ第7题)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 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 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 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语段信息】 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错因解说】 D项强加因果,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并非根本原因,应为“白银的货币化”,且“开始形成”应为“开端”。 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命题警示】 命题者从原文中截取两句看似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句,通过“技术”处理巧妙地合并在一起,选择项由已知结果所推断的原因或由原因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有悖逻辑。
三、以假当真,超前肯定
【高考连线】 (2008年湖南卷第9题)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 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 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 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语段信息】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错因解说】 D项原文指出“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的推断超前肯定,过于武断。B项原文已指出“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跟教育没有关系。C项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都来源”的推断明显不对。
【命题警示】 命题者“无视”原文信息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已然”“未然”混淆,或者“或然”“必然”不分,造成以假当真,超前肯定,言过其实,太过绝对。
四、模糊范围,以偏概全
【高考连线】 (2008年山东卷第8题)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 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 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语段信息】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错因解说】 A项中“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在原文中出现过,显然正确;但是说“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就错了。“图腾体系”是社会组织制度的一个方面,但是还包括其他内容,所以A项错。C项原文中有“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而C项说“全都”,显然错误。D项原文中说的是“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而D项中说“但随即”,表述不一致,模糊了时间范围。
【命题警示】 命题者故意改动原文中表示范围限制的词语,或者缩小范围,设置陷阱;或者扩大范围,以偏概全。因此,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相关信息中“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等词语。
五、无中生有,缺乏依据
【高考连线】 (2008年浙江卷第10题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 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D. 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语段信息】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地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错因解说】 文章只谈文化辐合趋同的“弊”而没有涉及“利”,故C项中“它对人类弊大于利”一说在文中事出无据,无中生有。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断A、B、D三项正确。
【命题警示】 命题者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来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或者来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找到相关依据。
六、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高考连线】 (2008年江西卷第8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像、推理能力。
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C. 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
D. 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
【语段信息】 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错因解说】 B项偷换概念。“‘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这句话不符合文意。如精神病人的世界是“梦幻”的,但肯定不是艺术的。原文是说“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A、C、D三项的表述可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命题警示】 命题者巧妙地利用不等值的词语来偷换原文相关信息中的词语,或增加,或遗漏,或更换,张冠李戴,以图瞒天过海。
七、主客倒置,故意曲释
【高考连线】 (2008年福建卷第1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民间艺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在民俗生活的变化中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B. 在时代转型期间,传统的情感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的心灵再也无法承载这份传统的情感了。
C. 许多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历史文化,有的还成为经典。
D. 应该通过努力,让那些还没有完全从生活中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重新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语段信息】 民间艺术与民俗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民俗就如同离开母体,民间艺术将孤立难存。只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迁和原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民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民间艺术要永葆青春,就要设法在变化了的民俗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比如,近年来一种两三公分见方的“福”字很流行,常用来贴在电脑屏幕上方。别小看这小小的“福”字,它可以使数千年来民族传统中的“过年”的情怀一下子点燃起来。这种现象还告诉我们,在时代转型期间,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喜的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为法定休假日,有的传统节日还在复苏,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有了宽广的用武之地。
【错因解说】 B项曲解原意,犯了主客倒置的错误。由原文“其实不是人们疏离了传统,而是传统的情感无所依傍,缺少载体”可知。
【命题警示】 命题者抓住文中某一关键信息,故意曲解,以此考查考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总之,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倾向、观点态度,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其次要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环节,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再次要掌握必要的推断方法,主要指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