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丘陵地区富民增收支柱产业培育的战略措施探索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南充为例,分析了四川省丘陵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猪蚕桑果为富民增收支柱产业的理由,以及培育三大支柱产业的思路、原则和目标,提出了培育三大支柱产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丘陵地区 富民增收 支柱产业 培育 战略
  
  Exploring strategic measures in hilly areas of accel erating and nurturing the pillar industries for increasing revenue and enriching the people
  Yang Xing Cai Baocheng Peng Changjia
  Abstract:Nanchong as an example,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ituation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hilly region of Sichuan Province.The article identified why pig and Mulberry industry are the pillar industries for enriching the people and increasing revenue and established the throughts,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of nurturing the main three pillar industries.At last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nurturing the main 3 pillar industries.
  Keywords:Hilly areas Enriching people and increasing the revenue Pillar industries Nurturing Strategy【中图分类号】F31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10-04
  
  四川既是农业大省,又是丘陵大省,丘陵县有66个,占全省总县数的37.6%,全省21个市、州就跨了16个市,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60%。丘陵地区在全省经济总量中举足轻重,是加快推进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其位置处于全省腹地,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中坚。但丘陵地区又存在农业比重大,工业化水平低,农民数量大,城市化水平低,人口密度大,人口素质低,农村贫困面大,人民生活水平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规划、政策滞后等“四大”“四低”和 “两滞后”等突出问题。据统计,丘陵地区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省的4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40.2%,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低2.1%,比平原低30%。因此,加快丘陵地区富民增收支柱产业培育力度,推动丘陵地区和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对此,笔者以南充为例,就如何加快丘陵地区富民增收支柱产业培育力度作如下探讨。
  
  1.南充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
  1.1.1 支柱产业尚未形成。所谓支柱产业,是指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产业化水平,在特定区域内,其产值对GDP的贡献率大于50%的产业。如寿光的蔬菜业,全市110余万亩耕地,蔬菜面积就达8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400万吨;广西的蚕桑业,2005年全区桑园面积141万亩,蚕农售茧收入27亿元,户平养蚕收入4355元。而南充2007年地方生产总值(GDP)508.13亿元,无论是目前发展相对较好的水果、蔬菜、粮油、蚕桑、生猪等产业,还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其产值对GDP的贡献率均不到10%,都不能称其为支柱产业。且产业化程度低,除蚕桑外,其余产业链条均较短,多数是直接销售原料产品,农产品加工增值作用小,其副产品利用率也很低。以柑桔为例,仅15%的果子经过了选果、打蜡、贴标签、装箱等采后商品化处理,85%的果子只经过简单的防腐处理后就进行销售,仅10%的丙级以下劣果用于加工饮料,而果皮、种子大多弃之不用。
  1.1.2 产业多杂乱、小而全。我们在9县市区调查发现,各地都确定了自己的支柱产业,少的3~4个,多的6~7个,有蚕桑、水果、红薯、优质粮油、蔬菜、中药材、生猪、獭兔、水产、劳务、葛根、肉牛、奶牛、竹业、鸡鸭、山羊等产业,总数达16个之多,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基本上是一个“多杂乱、小而全”的现状。工业也是一样,县县都有丝绸厂和食品企业等,但规模都很小。
  1.1.3 交通制约产业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市还有139个乡镇未通油路,占41.2%;5707个行政村中,晴雨能通车的占54.6%,晴通雨不通的占51.1%,根本不通车的占11.3%。我们在营山县偏远农村调查发现,农户家家有存粮,因交通不便,全靠一些小贩子直接到户收购,再用人担、马驮的形式运到大公路上去。小贩子为了赚钱,总是把粮价压得很低,农民不得不贱卖粮食,以减轻粮食仓贮和年久变质的压力。同时,交通不便还加大了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成本,也制约招商引资。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政策缺乏连续性。据考察,自贡市发展反时令大棚蔬菜,从1988年开始到2004年初具规模,长达16年;赣南柑桔从起步到建成“世界脐橙之乡”花了近20年时间。而南充某县因主要领导变动,支柱产业也跟着变,近10年先后抓了玉米、柑桔、蚕桑、养牛、养羊、养兔等支柱产业,产业变换达6次之多。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情况,干群对这种政府抓产业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做法十分反感。并且抓产业的力度也不够。据调查,各地政府抓产业的会开了,文件也出了,就是具体问题不落实,实际困难不解决。
  1.2.2 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全市财政为了维持吃饭,根本无法按照《农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农业进行投入,甚至部分地方把上级下达的农业项目资金用于平衡财政、挪作它用,导致产业化发展缺乏引导和培训资金,甚至农业科技人员的办公、出差经费也无保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更是难以开展。
  1.2.3 柑桔产业滑坡。据调查,高坪阙家、营山黄渡、蓬安骑龙等柑橘主产乡镇,有一些柑橘园(树)衰败、枯死现象,且品种多杂乱,甚至个别地方乱引乱调苗木,导致检疫性病害——柑橘溃疡病发生,给柑橘产业造成严重打击,而且,近年不少柑橘园由于柑橘粉虱、蚧类、螨类、蚜虫等防治不力,致使煤烟病发生严重,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
  1.2.4 部门间协作性差。据调查,当前南充各部门大多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造成产业与项目对接错位。不仅如此,有些权力部门还存在有利的事抢着办,无利的事推诿扯皮,中层干部和经办人员吃、拿、卡、要,给钱快办事,不给钱就拖着不办事等破坏发展软环境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1.2.5 农技体系被弱化。全市农技服务体系基本上处于线断、人散、网破、事废、阵地丢的不良局面。因为待遇太低,部分农技人员不得不外出打工以养家糊口,留在岗位上的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从事农技服务工作。蚕桑、果树基地乡镇没有蚕桑员、果技员,即便设置了相应技术员的地方,也有一半是非农专业人员。尤其是蚕桑业体制不顺,栽桑养蚕由蚕桑局管,蚕药由畜牧局管,收烘茧由商务局管,缫丝、织绸、印染、制服工由商务局和经委管,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被政策切割成几段。虽然省政府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7]11号),但全省大部分地方除工资基本解决外,农技体系弱化的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1.2.6 龙头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加工程度低,销售渠道不畅,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多数仍以初级产品的形态进入消费领域,花色品种少、附加值低,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如在沿海发达地区基本普及的无梭剑杆织机,而南充丝绸企业现在仅有48台,占行业织机总数的1.6%。二是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协作,基本上是自成体系。三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也很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在出现对企业经济利益不利的情况时,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很难自动履约。致使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相互脱离,一体化经营机制难以形成,农民无法分得产后加工、销售环节产生的部分利润,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
  1.2.7 农业专合组织发展滞后。由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农产品销售多数仍是农户自产自销,难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2.8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由于经济的落后和教育滞后,使全市农村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加之大部分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致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更为下降,他们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加上“小而全”的小农意识,使产业规模难形成,种植技术难提高,产品无批量,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2.南充支柱产业的确定
  
  2.1 南充的支柱产业——生猪、蚕桑和水果。近10年来,各地在产业培育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回顾南充产业发展走过的历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南充的富民增收支柱产业还是应回到生猪、蚕桑、水果这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上来,走“猪、沼、果(桑)”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2.1.1 符合农民生产习惯。南充又称“果城”、“绸都”,蚕桑产业、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和生猪产业,在南充有着悠久的种植、养殖历史,农民的养殖、种植技术普遍较高,发展生猪、蚕桑、水果三大产业,群众容易接受,占有“人和”的优势。
  2.1.2 适合南充自然条件。南充属川东北丘陵地区,嘉陵江纵贯全境,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无霜期286~330天,年降雨量900~1100mm,特别适合蚕桑、柑橘、粮食、饲料作物生长,国、省的种植业规划都把南充作为长江柑橘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南充有奈维林娜、锦橙100号、南良3号、青39、不知火、塔罗科血橙等国优品种。上世纪70年代在高坪石圭、溪头乡等地创立的“山顶绿帽子、山腰钱袋子、山下饱肚子”的丘区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中、省领导的充分肯定,至今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1.3 南充产业基础深厚。全市年出栏生猪750万头,居全省第二位;年产水果48万吨,约占全省总产的10%,居第二位,现有果园95万亩,其中柑橘园60万亩,约占总面积的2/3;年产茧1450万公斤,居全省第三位。特别是蚕桑产业链条完整。
  2.1.4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江西赣南、重庆奉节的柑橘产业是借鉴南充“石圭模式”发展起来的。扬长避短,开发利用好“馒头山”资源是南充产业培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从山东寿光发展蔬菜产业、广西发展蚕桑产业的成功经验也可看出,一个平凡的产业也能做出大文章,能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培育三大支柱产业的思路、原则和目标。
  2.2.1 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一手抓地震灾后重建,一手抓产业培育。在指导培育富民增收支柱产业上,应紧紧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贮运、加工、营销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规划和实施,遵循自然、经济规律,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为着力点,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高效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品牌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辅农业,统筹城乡发展,一二三产互动,促进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力争猪桑果加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初加工转化率和二次以上的深加工转化率有较大提高,逐步形成与优势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形成符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律和消费水平的加工体系,建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健全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标准,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和在WTO规则下的扶持猪桑果加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2.2.2 原则。
  2.2.2.1 统一规划原则。要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对生猪、蚕桑、水果三大产业的规划,应依据各地情况各有侧重,在品种选择、品牌打造、技术标准、产品包装等方面力求统一,避免各自为阵,五花八门。
  2.2.2.2 “四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原则。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规模化生产,每个产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都要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尽力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好各种副产物,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2.2.2.3 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在原料生产方面,要大力推广“猪沼桑、猪沼果、桑(果)套饲(粮、菜)”模式,循环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在加工方面,对桔皮、种子、蚕蛹、桑果、桑枝、猪皮、猪骨、猪血、猪毛等副产物也要变废为宝,提高效益。
  2.2.2.4 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培育结合的原则。新农村必须以产业为支撑,产业培育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每个村主导产业的确定要与全市总体产业规划相吻合。
  2.2.2.5 产业培育与项目结合的原则。要把中、省、市各种涉农项目与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实施,打捆使用项目资金,重点解决产业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
  2.2.3 目标。在支柱产业培育过程中,要大力推广“石圭模式”,充分利用好退耕还林政策,实行“退耕还桑”、“退耕还果”,使全市馒头山开发率达80%以上。到“十一五”末,全市桑树园达100万亩,年养蚕150万张,产茧100万担;柑橘园达100万亩,年产柑橘100万吨,其中优质果80万吨;年出栏生猪1000万头,其中深加工600万头。水果、蚕桑、生猪三大产业总产值占全市GDP的70%以上,真正由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
  
  3.培育三大支柱产业的对策措施
  
  3.1 切实加强领导,大力增加投入。国内外产业培育经验证明,切实加强领导,大力增加投入是关键。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重新出台一个操作性强的扶持生猪、蚕桑和水果的意见,并从组织领导、发展规模、品种选择、实现目标、技术保障、资金扶持、产业布局、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扶持等制定发展规划,分步实施,且不以领导的变更而改变。同时要大力增加投入。借鉴山东5年投入100亿元,支持500家农业龙头企业,潍坊7000万元用于基地建设、企业贷款贴息等经费经验,建议省财政每年安排10~15亿元、市财政0.5~1亿元、各县财政3000~4000万元专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企业贷款贴息、培训和科技人员工作经费。以及潍坊每年帮助企业解决贴息贷款50亿元经验,请省政府和市、县政府帮助企业每年分别争取贷款300~400亿元和30~40亿元,以破解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向导、信贷投入为驱动,业主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3.2 按照“四化”标准,搞好基地建设。可用赣南、广西、寿光等地建基地的胆略和气魄,按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四化”要求,高起点、高规格建立一批具有规模的支柱产业优质品种基地,不要图多,而要求精,建一个,成一个。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基地辐射带动能力。在模式上,可采取以下四种:①合同契约型。企业通过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约定与农产品利益关系。如保宁制药与农户按高出市价20%签订板兰根、大青叶种植收购合同。②合作型。就是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如顺庆区“万金托牛所”和南部“先锋蚕业合作社”等。③二次返利型。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收购农户产品进行加工销售,然后再从企业实现的利润中拿出部分给农户,让农民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促进农民继续发展生产。如阆中奉国米业,近年来每年拿15万元返利给10万亩优质稻种植农户,龙盛张飞牛肉公司拿10万元按向公司交售牛肉的量为基数,二次返利给饲养、屠宰肉牛的农户。④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如高坪富达竹业,通过企业的强力带动,高坪竹业协会的联合衔接,调动竹编大户,竹农投入资金、技术、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形成兴衰成败于一体的利益共同体。
  3.3 大力扶持企业,促进快速发展。用潍坊、广西等地政府扶持企业的魄力和胆识,把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培育富民增收支柱产业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规模大、技术高、效益好、外向型、带动农户多的要求,提升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龙头企业,并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坚持国家、集体、民营一起上,谁有能力就支持谁,谁是龙头就扶持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补助、贷款贴息、有偿投入、直接投资等方式,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带动农户多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加大金融信贷投入力度。积极为龙头企业技改和运转提供信贷资金,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三是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开展资金经营。四是打造驰名商标发挥品牌效应。要使南充柑橘、丝绸、猪肉食品等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必须整合资源,走政府、企业联合打造的路子,一个产业全市只确定1~2个品牌,统一技术标准和包装,同行业企业共同使用。五是鼓励出口创汇。对有一定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的龙头企业,予以政策支持。
  3.4 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原料市场。借鉴广西宜州市在治理销售、收购“毛脚茧”市场时,组织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以国家颁布的茧丝质量技术标准为依据,对收购“毛脚茧”的企业严罚重处,使之不敢收购“毛脚茧”,蚕农卖“毛脚茧”就失去了市场,基本杜绝了销售、收购“毛脚茧”现象,蚕茧质量明显提高之经验,建议市县乡各级党政要象今年春茧收购那样,进一步通过行政手段依法规范管理原料市场,避免企业间为争夺原料搞“恶性竞争”,造成两败俱伤,尤其要严厉打击茧贩子图利抢收“毛脚茧”,蚕农图利抛售“毛脚茧”的行为。
  3.5 结合项目实施,助推产业发展。农业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没有项目支撑的产业是很难发展起来的。目前,南充实施的涉农项目很多,如中低产田地改造、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和东桑西移等。据统计,2006年中、省、市三级的各种涉农项目资金投入总额达10.77亿元,如果这些项目能与蚕桑、水果、生猪三大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施,定会对全市支柱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依托退耕还林项目,进行退耕还桑、退耕还果,既可绿化荒山,又能产生经济效益,实为一举两得之事。尤其要利用“东桑西移”项目,加快打造“中国绸都”品牌,使南充丝绸享誉海内外。
  3.6 加大培育力度,发展专合组织。在法国、日本、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专合组织十分发达,政府只负责农业宏观指导和服务,那些政府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统统交给协会去办理;同时为了支持专合组织发展,政府在财政上予以扶持,税费上予以减免,信贷上予以支持,登记上予以变通,使得各种专合组织发展迅猛。在上世纪60年代末,法国就建起了3100个农业信贷合作社,7200个供应和销售合作社,1.4万个服务合作社。农户可根据经营情况,同时加入几个合作社,双方每年一签约,农民只需做好农活,剩下的事全交给合作社去办,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实行“利益同享、风险共担”机制。对此,全市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加快农业专合组织发展,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
  3.7 培养引进人才,造就人才队伍。培育富民增收支柱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可通过农广校、职业学院、有关院校等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着力培育一批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产品加工业的专业人才,提高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素质,为培育富民增收支柱产业培养更多的各种层次的领导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培育支柱产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抓好人才引进和“回引工程”,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通过能人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8 抓好体系建设,理顺蚕桑体制。市上要责令各县(市区)要求乡镇对尚未变卖的原农业几站阵地一律不准变卖。保证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和工作经费,研究设立片区农技推广站,招聘学农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严禁非农专业人员进站。借鉴陕西省在发展苹果产业过程中,专门设置果业局,促进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江浙设置特产局,促进特产作物发展的经验,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恢复市蚕业局,并理顺管理体制,即将蚕桑生产、蚕种、蚕药、收烘茧职能集中到蚕业局,从体制上能很好解决当前蚕种、蚕药、收烘茧、蚕桑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3.9 强化服务功能,大力开拓市场。加强服务组织和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三大服务。
  3.9.1 市场服务。加强营销体系、营销网络、农村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等配套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市场的冷贮、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市场的配套服务和生产导向功能,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连接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管理,完善交易规则,建立平等的多元流通体制,并打破县、乡边界封锁,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大市场。通过运销服务体系、举办、参加各种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等,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南充市农产品的知名度,使之与国内外大市场相连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9.2 科技服务。加强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建设,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把单位效益与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挂钩;鼓励民间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培育和扶持科技大户,发挥其直接联系广大农户的带动作用。
  3.9.3 信息服务。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设立上下贯通、功能齐全的信息预报系统,通过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并掌握政法、科技、生产、金融、民情等动态信息,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10 加强基础建设,提供产业保障。南充交通、水利建设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培育支柱产业,必须加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树立产业建在哪里、业主在哪里,政府就把公路、水利配套到哪里的思想,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 彭昌家、江方明等.推动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措施探索,中国农学通报,2005(10):438~441
  [2] 钱长银.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01(6):103~105
  [3] 彭丹梅.农产品加工是农民增收的——访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农民日报,2004-02-20(5)
  [4] 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调研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3~50
  [5] 张传林.发展龙头企业 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日报,2005-10-13(3)
  [6] 石丽敏、王忠良等.苏南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其特征.中国农学通报,2002(1):85~89
  [7] 于洪光.山东谋求农业产业化新突破,农民日报,2008-5-1(1)
其他文献
在牛津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中,最后一个板块,着重于小短文的写的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文章结合暨阳实验小学写日记的特色活动,进一步阐述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互联网+"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的重要契机。本文对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及教育技术应用水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文学世家之一。清初重要的曲学典籍《南词新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依托了整个沈氏家族在曲学上的实力而得以编著成的。该曲著收录了沈氏一门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正>我校实施个性化教育,已形成教育特色,重点构建了个性化教育文化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个性化教育文化体系文化体系,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灵魂。个性,是指人的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