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激发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ong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几乎所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都采用先“词句串讲”后“内容分析”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词句串讲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但事实上,这种看似切实、有效的“串讲加分析”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却被异化成了令学生头痛的紧箍咒。中学生往往谈文言文色变,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认为文言文在日常生活中无用武之地,文言文成为了教学的一大难题。大道理讲了不少,可就是没多大的成效,因为仅凭道理是不能说服他们的,他们缺乏的是兴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学生学好文言文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才能避免文言文学习的枯燥,进而引导他们领悟作品的内涵。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
  一、从“字词串讲”到“自读质疑”
  文言文教学在教师“字字落实”的串讲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兴趣索然,效果可想而知。要改变教学策略,先给足学生自读的时间,让学生对照注解自行疏通字词,然后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习《陈涉世家》第一段,原来的教法是先把重要的字词一一进行串讲,文言文学习等同于字词含义的记忆学习。其实,这些东西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学生需要的是对他们自行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帮助。如,学习这段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佣者笑而应曰”中“而”是表示修饰还是表示承接?“若为佣耕”中的“为”是表示判断还是被动?这两个问题学生不提出来,老师还真想不到。让学生质疑,学生就必须自行解决字词,只有弄清字词才可能提出疑问,而且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学生质疑的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质疑的习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自己在动手动脑,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比教师的字词句段串讲要高涨很多。
  二、从“遥远文化”到“与现实相关”
  现在学生的眼光很开阔,他们接触的信息量也相当大,教学《公输》这一课时正值中东地区形势混乱,课下学生对此十分关注。于是,教师开始积极搜集材料图片,找好现代战争与墨子思想的切入点,以图拉近文言文学习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这样导入:“战争是文明的挫败,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战争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又使多少家园变成废墟。假如你是一名外交家,面对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战争,你能扶大厦于将倾,消战争于萌芽之中吗?”学生大多摇头或者微笑表示不能,“但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开创者墨子,却能够以自己的大智大勇阻止了一场战争的爆发,今天我们学习《公输》。”接着再提出问题:墨子经历了几次针锋相对的斗争?又是依靠什么取胜的?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课下注释去了解文章的大意。再联系中国的历史和现在,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并萌生出为国之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掌握具体的字词注释,让学生去分析人物形象,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
  新课标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来增加他们学习的 热情。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陈大丘与友期》时,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自己对于诚信的理解;教学《石壕吏》以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将诗歌排演成戏剧;教学《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类的诗歌时,要求学生根据诗意,进行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最能体现诗意;教学《论语十则》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阅读体会;在教学《小石潭记》和《三峡》时,带领学生将两篇课文作对比阅读,比较文章写作方法的异同、情感表达的异同;等等。教材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一,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灵活自由的运用,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精辟点明了生活与作文息息相关,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  一、广泛阅读,认识生活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也不可能旁征博引,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因此,要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也大多讨厌写作文。可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越来越成为了考查的重点。直言不讳地说,写作表达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得不让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慎重的审视了。但现今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模仿。作文教学该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呢?其实,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一个最有效的资源,那就是“课文”作为例子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
“探究学习”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全面关注每位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第斯多惠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探究的内涵,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如何才能摆脱错误观念的干扰,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促进有效的探究学习呢?  一、不搞“形
期刊
儿时以为书法就是练字。妈妈是语文教师,从小便耳濡目染,从一上学开始就训练起,什么点横撇捺规范写法,什么坐姿要正,脖子要直,头不能歪,眼要集中等等。每每唠叨,开始有点烦人,时间长了就习惯不再乎了,感到练字挺好玩的,慢慢地也喜欢去看别人的字,看同学写的,老师写的,后来妈妈给了我一些字帖,于此,开始与书法有了缘分。后来妈妈为了培养我的爱好,我又去学习了国画,虽然国画只是略学了点皮毛,但却也是培养我对艺术
期刊
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也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朗读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一、精心备好朗读,进行整体性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只有少数的教师能够在备课中设计朗读方案,很多教师在备课中根本不备朗读指导的环节。教师对课文的朗读处理心中无数,必然导致朗读指导的盲目
期刊
滚滚红尘中,正是那淡淡的书香打开心灵的枷锁,净化蒙尘的心灵,拓展生命的长度,提升生命的质量。纵然没有宝马别墅却淡定从容,纵然没有高官厚禄却优雅高贵,纵然一贫如洗骨子里却繁华无比,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心灵美容!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美容!  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书是心灵的钙片,书是人生的良师益友。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作家林语堂更
期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歌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而形象则是古典诗歌作品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读陶潜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可见其鄙弃官场、归隐田园之志向;读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自信与狂放;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子美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热肠。形象对于古典诗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古典诗歌艺术魅力的体现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高考
期刊
我们心目中的新课堂应是多维的。它洋溢着时代气息,体现着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对语文教学的全新认识。  采用多维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做到:  一、善于建立与学生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教师不再是教师爷,而是教学相长。相信并欣赏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诱导学生认真观察世界,注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害怕写作,甚至不会写作。轻者是表达不流畅、缺乏新意、内容枯燥等,重者则是文不对题、词句表达不清、错字连篇、不知所云。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教师转变理念是关键。改进作文教学的策略,从而解放学生,让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习作从真实生活入手。  “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
期刊
本期开学以来,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把语文办公室的老师们虐了千百遍。据“不权威人士”透露:今年高考全国卷有可能继续考此类型作文。  我突然想起了辩论赛。一个辩题,正反双方,驳斥对方观点,证明本方立场。这不正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吗?于是,我决定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搞一场辩论赛,既让他们锻炼下口才,又能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有帮助。  为了让学生对辩论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提前在网上下载了2001年新加坡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