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形式主义”,重真实有效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828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学习”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全面关注每位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第斯多惠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探究的内涵,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如何才能摆脱错误观念的干扰,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促进有效的探究学习呢?
  一、不搞“形式主义”
  形式探究是指所进行的只是一种讲求形式而不是实质的探究活动,学生真正进行探究学习,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往往不只是局限在一节课内完成,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深化、推敲。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但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下课铃一响,就会关上探究的大门,却没有认识到:探究的延续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不要把教学仅认为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项任务,而要把教学理解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阵地,要清楚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上未完成的探究或衍生出来的新探究,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有效地与课外探究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充分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终身受益的成果。教师要避免掉进“形式探究”的误区,更好地引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二、多角度创设利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
  1.突出学生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质是学习出于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倍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的问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同时,还要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使教学成为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3.注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考虑教法又要着眼于学法,更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师生愉悦的、智慧的互动中动态生成,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
  三、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欲
  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因为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而求异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教材不是完美无缺的,教学参考书也并不是标准答案,而教师个人的见解更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大力引导学生敢于否定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敢于怀疑教师的“正确讲解”,敢于推翻公认的标准答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并留给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想象,还要有自己的语言。
  四、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地训练。如,可以先从提出问题开始。对问题的提出也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的表达可以由粗糙到精确。对于一个探究活动,也可着重探究某个或某几个方面。
  探究活动的数量应该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其他文献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的四篇文章都是名著小说,所谓名著就是思想主题丰富、内容深细、人物形象复杂的作品。对于刚接触选自名著中的课文的中三年级学生来说,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他们可以和教师一起来赏析他们津津乐道的人物,担忧的是因为这几篇名著,细节深细,文章篇幅较长,出场人物较多,并且由于半文半白的语言障碍,阅读时容易陷入疲惫和懈怠。新课标中规定:“让学生充分感受名著的精髓和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对于这
期刊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世界,这一点在美术欣赏课中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欣赏课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引导学生品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美术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美术欣赏的一贯认识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
期刊
一、标题含义答题思路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如小说《梦非梦》:“如何理解小说标题‘梦非梦’的含义。”  参考答案:题目的本意是“梦不是梦”,小说内容叙述的是关主任做了个梦,可现实中小李、小金并没有把它当做梦来看待,这是第一层含义;而后关主任竟然也把梦中的事情作为衡量、提拔下级的依据,也就是说关主任也没有把梦仅仅当做梦而已,这是第二层含义)
期刊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必须在
期刊
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凭借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对学生心理误区的形成及校正浅释如下。  一、消除逆反心理,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
期刊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每当听到这几句歌词,我的心总会从喧嚣走进宁静,在宁静中感受歌词带给我的那份伤感、凄凉的美。是的,这首《菊花台》让我百听不厌。  你“泪光”“柔弱”,我“呼啸”“沧桑”,整首歌中,有“你”的忧愁与等待,有“我”的苍凉与无奈,似乎怒放的生命挣扎,终抵不过花谢的命运肃杀,所以反复唱“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
期刊
一、意象之奇  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李贺诗歌中众多意象的独特运用形成了特殊的意境,读来使人惊叹。  (一)鬼魂意象  在李贺的二百余首诗中,曾多次用到鬼魂意象。“死亡、鬼魂不是故作“鬼神之语”而是在生命忧患压抑下灵魂的痛苦呻吟,他通过这些鬼诗表达的是他内心种种急需发泄的压抑已久的情感,就是在对鬼魂的呻吟中去排解生命与人生的思考的抑郁痛苦情绪。”所谓鬼诗,不过是借鬼
期刊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精辟点明了生活与作文息息相关,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  一、广泛阅读,认识生活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也不可能旁征博引,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因此,要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也大多讨厌写作文。可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越来越成为了考查的重点。直言不讳地说,写作表达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得不让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慎重的审视了。但现今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模仿。作文教学该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呢?其实,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一个最有效的资源,那就是“课文”作为例子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