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学习”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全面关注每位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第斯多惠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但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探究的内涵,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如何才能摆脱错误观念的干扰,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促进有效的探究学习呢?
一、不搞“形式主义”
形式探究是指所进行的只是一种讲求形式而不是实质的探究活动,学生真正进行探究学习,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往往不只是局限在一节课内完成,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深化、推敲。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但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下课铃一响,就会关上探究的大门,却没有认识到:探究的延续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不要把教学仅认为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项任务,而要把教学理解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阵地,要清楚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上未完成的探究或衍生出来的新探究,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有效地与课外探究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充分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终身受益的成果。教师要避免掉进“形式探究”的误区,更好地引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二、多角度创设利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
1.突出学生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质是学习出于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倍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的问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同时,还要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使教学成为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3.注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考虑教法又要着眼于学法,更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师生愉悦的、智慧的互动中动态生成,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
三、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欲
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因为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而求异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教材不是完美无缺的,教学参考书也并不是标准答案,而教师个人的见解更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大力引导学生敢于否定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敢于怀疑教师的“正确讲解”,敢于推翻公认的标准答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并留给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想象,还要有自己的语言。
四、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地训练。如,可以先从提出问题开始。对问题的提出也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的表达可以由粗糙到精确。对于一个探究活动,也可着重探究某个或某几个方面。
探究活动的数量应该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一、不搞“形式主义”
形式探究是指所进行的只是一种讲求形式而不是实质的探究活动,学生真正进行探究学习,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往往不只是局限在一节课内完成,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深化、推敲。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但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下课铃一响,就会关上探究的大门,却没有认识到:探究的延续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不要把教学仅认为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项任务,而要把教学理解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要阵地,要清楚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上未完成的探究或衍生出来的新探究,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有效地与课外探究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充分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终身受益的成果。教师要避免掉进“形式探究”的误区,更好地引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二、多角度创设利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
1.突出学生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质是学习出于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倍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的问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同时,还要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使教学成为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
3.注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考虑教法又要着眼于学法,更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师生愉悦的、智慧的互动中动态生成,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
三、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欲
语文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因为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而求异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教材不是完美无缺的,教学参考书也并不是标准答案,而教师个人的见解更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大力引导学生敢于否定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敢于怀疑教师的“正确讲解”,敢于推翻公认的标准答案。应该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并留给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想象,还要有自己的语言。
四、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探究式教学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从探究的环节上来看,可以逐个环节地训练。如,可以先从提出问题开始。对问题的提出也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的表达可以由粗糙到精确。对于一个探究活动,也可着重探究某个或某几个方面。
探究活动的数量应该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将科学探究的环节渗透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每一次探究活动,学生重点学习某一个环节涉及的有关方法,以便在完成一阶段学习之后达到对探究方法的整体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不断运用这些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