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骑着骏马的城市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和浩特,蒙古语为青色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北依茫茫的大青山,南邻滔滔的黄河水,呼和浩特是内蒙古中部富饶肥美的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地处中温带内陆地区,西北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夏季较短,冷热变化较大,有人曾将呼和浩特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其他省区作比较说“这里没有东北地区的奇寒,也没有戈壁的干燥和江南盛夏的酷暑,这里只有东北的初春和江南的深秋”。
  这个美丽的城市,是我的家乡。
  
  城市的气质
  
  印象中的呼市,是春秋飞舞的黄沙,是冬天厚厚的积雪,夏天,则短的可怜,“十·一”之后便来了暖气,人们也纷纷换上了秋装。这里的人生活节奏很慢,午休时间出奇地长,上中学的时候中午12点下课,而下午的上课时间则是2点45分,将近三个小时的午休时间,这在其他城市是很少见的。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下午上班时间是3点,偏偏这里的冬天天又黑的很早,好像刚上班不一会儿,就又要下班了。
  呼和浩特虽然仅有400多年的建城史,但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阴山脚下、黄河岸边这片神奇、丰腴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她真实地记录了中原汉民族同北方各少数民族频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交往的史实。
  这是一座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居住着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等36个民族,198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走在呼市的大街小巷,时常能听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在交谈。街边的饭馆更是大杂烩:清真的烧卖店、山西刀削面、蒙古手扒肉、朝鲜冷面,很多人都习惯于早上喝奶茶吃羊肉……中午来碗刀削面,晚上去吃上2两烧卖。
  但呼和浩特的整体气质还是属于蒙古族的,属于这个千百年来驰骋于广阔无边的草原上的骁勇民族。文化历史遗迹无一不体现出那种蒙古民族特有的朴实、豪放、大气的特征。这里内蒙古特色的民族文化保留得相对完整,有专门的蒙古语学校,有进行歌舞艺术表演的乌兰牧骑,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展演等。蒙古族典型的乐器马头琴奏出的悠扬乐曲,伴随蒙古族歌手高亢、低回的歌声,使人回味悠长。
  这里的文化有中原的细腻和丰厚,有草原的粗犷和朴实;这里的人民性格中有汉族的坚忍,有蒙古族的豁达,更有回族的执着……她在400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以自己独有的节奏前进。也许她没有上海的时髦,北京的大气,广州的活力,但是她的蓝天,她的草原,她的色彩斑斓,正吸引着更多的人来了解她,进而爱上她。
  
  城市的骨骼
  
  呼和浩特的市内行政虽然划分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赛罕区,但是在呼市人眼里,整个城区实际上是三个:新城区、旧城区和郊区,其中回民区与玉泉区因其老旧房屋多、文物古迹多,而被统称为旧城区。这里有著名的大召寺、小召寺、玉泉井、石头巷牌坊、清真北寺、望月楼等。回民区集中了较为完整的伊斯兰文化,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居民大多居住在这里。玉泉区则有着呼和浩特市最古老的记忆,包括这里的有些普通民居也被列为呼和浩特市级文物。说起玉泉区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清朝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时“御马刨泉”,人们逐“御泉”而居,后来形成了“玉泉井”明清一条街,这里记录了当年呼和浩特市最早的商业繁华。新城区的主要建筑都是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新建的,所以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改造,而旧城区因其历史悠久,很多文物、寺庙及生活区都面临着很严峻的社会问题,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后就一直在进行集中改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回民区通道南路伊斯兰风情民族特色街被列为呼和浩特实施的重点工程。由回民区政府倾力打造的伊斯兰风情一条街经过多年的全面施工,于2007年自治区60年大庆前,以她崭新的面孔和耀眼的风采向世界张开了欢迎的臂膀。
  伊斯兰风情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全长1150米,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气势宏伟,排排尖拱形并列的门窗、浑厚饱满的绿色或黄色的球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以沙漠黄为主而绿白相间的色调,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在呼和浩特,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建筑就是同样在自治区60年大庆前和市民重新见面的乌兰恰特。乌兰恰特蒙语译为“红色的剧院”,建于1954年,是为当时蒙绥地区第一座大剧院。老剧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的南端,是青城人民的主要文化活动场所之一。2003年,随着新华广场的扩展新建,乌兰恰特进行拆迁重建。新的乌兰恰特建筑面积30628平方米, 共4层,长285米,宽120米,高45米,更加雄伟壮观了,也更有吸引力了。
  和乌兰恰特交相辉映的是新建的内蒙古博物院,于2007年8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老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中心,于1957年建馆,主楼顶端塑一凌空奔驰的骏马,象征着内蒙古自治区的腾飞与吉祥,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呼和浩特的标志性建筑。新建的内蒙古博物院目前是全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东二环与新华东街交汇处西北侧。主体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造型独特,设备先进。博物院正门通道旁有座民族团结宝鼎,宝鼎上有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的“民族团结宝鼎”六个鎏金大字。圆形的青铜宝鼎庄重威严,双耳高耸,三足稳固,鼎身和鼎颈分别装饰着象征内蒙古山川地貌特点和牛羊成群景象的精美花纹。形如马鞍的鼎耳和形似马蹄的鼎足既象征蒙古族善于赛马射箭,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在呼和浩特,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其内在的深刻文化,有充分体现蒙古族精神的亚洲最大的赛马场,有展现现代呼市人精神风貌的呼和浩特体育场,还有“召城”中体现民族大融合的修缮一新的大召寺……一座城市的骨骼,用几座建筑物来概括,也许显得苍白和单薄,但是这些建筑都凝聚着草原人民在建设自己家园的艰辛历程中的喜悦和泪水,这些精神成为这座城市的血液,坚韧而乐观。
  
  城市的步伐
  
  谁还记得,呼和浩特多年前曾被人们戏称为“社会主义新嘎查(新农村)”。那时,城市建筑低矮单调,街道狭窄,市场多为小店铺。如今,呼和浩特市城市框架拉大,林立的高楼大厦,或具现代气息,或具民族风格。
  记忆中,呼市人已经习惯于出去看,出去玩儿,就好像电视里面那些风光、那些文化都是如此的遥远,心里又是羡慕,又是无奈。多少年來,这座塞外小城里的人,安静地生活,按部就班地上班、上学。过去,有些人心里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寻找机会离开这里,去电视里经常提到的城市去看看。他们却从未注意过,这里也有丰富的文化、独特的风光。一年又一年,我们看着包头的风光无限,看着鄂尔多斯的意气风发,而作为首府的呼和浩特,却总是好像欠缺一点底气,尽管头上也笼罩着“中国乳都”“北方药都”的“光环”,但还是好像显得不够理直气壮。
  而近几年来,也许是人民的腰包鼓了,也许是内蒙古作为一个整体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呼和浩特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一座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大型项目先后落户,一批又一批经常出现在镜头里的明星大腕儿频繁出没在呼市的各个剧院,呼市人好像突然从睡梦中醒来一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一直慢条斯理的、仿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城市。当我们现在再来品味这座草原城市的时候,她已经以一种新的姿态站立在祖国的边疆。城市建设力度逐年加大,成功打造了伊斯兰风情特色街、蒙元文化特色景观街,启动了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对大召、昭君博物院、五塔寺等文化古迹进行了大规模、高水平的修缮、复原和扩建。同时,精心打造了一批高档次商贸、文化、旅游、物流等大型功能性建筑或设施。呼和浩特市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特色、品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文脉得以传承,文化之魂得以彰显,呼和浩特实现了由边塞城市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转变。
  这里是我的家乡,也许她还不够好,但对我来说,已经足以让我骄傲。多元文化的聚集形成她的气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形成她的骨骼,国家的经济发展让她迈开步伐大步前进。“旧”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她的郭特勒(马靴),现代化的建筑是她的特日勒格(蒙古袍),国家的政策就是贺兰(骏马),缺一不可。弹指一挥十年间,从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呼和浩特这座草原上的青城,也乘着这股东风,骑上了大发展大繁荣的骏马,开始了新的旅程。
其他文献
那天,我们是乘“长神1号”环保船游览神农溪的。船一进入神农溪的入口处——龙昌峡,绿色就扑面而来,似乎随时伸手就可及绿,除了天空,我们的眼中只有绿色。三峡大坝蓄水后这里的水位尽管升高了,却并没有使峡谷的纵深感觉减弱,岩壁依然高耸,悬岸依然碧绿;裸露在河床边的岸石沉入溪底,升高的水面将原本位于裸岸之上的灌木和树林全部送到我们的眼前;绿色的植被倒映水中,山水相融,那醉人的绿啊,一直醉到你的心里。  峡谷
期刊
三门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是政府设立的组织、指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辅导群众文艺创作,培训群众文艺骨干,研究群众文化艺术的全民所有制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也是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现有馆舍面积6032平方米,内设小剧场、展览厅、排练厅、歌舞厅、培训中心、美术活动室、书法活动室、音乐活动室、戏剧活动室、少儿老年活动室、艺术档案室、录音棚、室外活动场、宣传橱窗等。辖有“三门文化艺术中心”“三门石窗
期刊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村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改革、稳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自2008年7月份开始,三门县开展“种文化”活动,改“送文化”为“种文化”,派遣众多文化特派员扎根基层,传播先进文化,挖掘民间艺术,进行文艺辅导,组建艺术团队……把文化的种子播
期刊
终于有机会踏上宏村这片古老、宁静,充斥着自然美与艺术气息的土地,那久已恻动的心终于得到一丝安抚。  正值学生来村采风的季节,刚进村子便随处可见背着画板颜料和小马扎的学生。我们下榻的旅店在村北的山坡上,地势较高,向北可见绿树青山环绕,向南可一览宏村全景布局。粉墙黛瓦的房屋被环绕在清新茂密的绿色之中,湿润的雾气为它们披上薄薄的白纱,一切显得宁静自然。  宏村坐于黄山余脉,依山伴水而建,村北以青山为屏,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早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以惊人的速度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演进。人们对娱乐的需求,特别是对数字化娱乐内容的需求,极大地推动数字娱乐产业的迅速崛起。以数字影视节目、游戏、数字音乐、动漫及数字出版物等为代表的数字娱乐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项主导产业。近几年来,全球数字娱乐产业每年产值逾千亿美元,并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被视为21世纪最具
期刊
DJ是英文Discdockey(唱片骑士)的缩写形式,是指选择并且播放事先录好的音乐来为他人带来娱乐的人。电台DJ通常是指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通过语言及现场设备的操作传播推广音乐。  20世纪90年代初,严谨庄重、客观性强、缺乏个性的传统式电台节目很难取悦年轻听众,于是内地出现了第一批现代类型化电台。  类型化电台给为数众多的年轻受众带来了全新的音乐聆听体验及惊喜。为了争取众多的年轻听众,诸多音乐
期刊
舞蹈与音乐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均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都建立在节奏基础上,其表现形式又都是抽象性的。舞蹈通过人体具有美感的身体语言,通过其自身欲念和表达、显现与隐匿、确定与模糊来传输一种生动而立体、夸张而含蓄、灵与肉交汇的情感世界,以此塑造完美的视觉形象。而音乐是一种抽象的、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的感情艺术。音乐用其旋律音调的起伏、节奏的变化、调式的转换来牵动听众的喜怒哀乐,以达到完美的听觉享受。本文
期刊
摘要:艺术是以情感人的,没有情感就没有真正的艺术。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本能的冲动,是一种直觉,是一种在认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感表达方式。艺术作为精神产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求艺术家把强烈的情感渗透到创作过程里、物化到作品中去。版画创作也正是情感物化的过程,是艺术家呈现心迹的过程。版画与其它艺术种类不同,其媒材的不确定性、技术的繁复性、表达的偶然性,都是它自身独具的特征。  关键词:版画 情感    
期刊
摘要:户外写生是美术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实践活动。以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派民居建筑是很多学校外出写生的首选地。本文就学生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抓住徽派民居建筑的主要特征、选择合适的速写语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徽派建筑 特点 速写技法    西递和宏村是徽派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就达四百四十多幢,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
期刊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是一个大课题,以下试从个人角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我们所说的“和谐”,主要是指社会系统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发挥各自不可替代、和谐互动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和谐”理念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和谐理念,体现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就是坚持“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