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晓,这是2007年以孝心感动神州大地的一个名字。4岁时,他的父亲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母亲又瘫痪在床。14年来,张晓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责任。他从不向命运低头,小小的少年用他的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大爱和大孝。
4岁男孩勇挑家庭重担
对于张晓来说,不幸是从1993年3月21日开始的。那天,一场车祸夺去了父亲年轻的生命。看着瘫痪在床的母亲,年仅4岁的张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觉得肚子很饿,哭着向妈妈要饭吃。面对受到重创的家庭,面对年幼的孩子,瘫痪在床的妈妈泪如雨下,绝望中,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抱着张晓说:“孩子,妈妈不能再照顾你了,以后你就到奶奶家里去,妈妈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你以后不要想妈妈了!”张晓害怕再也见不到妈妈,哭着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别走,我不让你走!”
从此,4岁的小张晓好像一夜间长大了似的,不再对着母亲哭闹和撒娇。他擦干眼泪,默默地用自己稚嫩的身体承担了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都不敢想象的家庭重担。由于年龄小,够不着锅台,小张晓就踩着小凳子趴在锅头做饭。他常常将稀饭做成夹生的米饭,把米饭做成稀饭。做好这些半生不熟的饭,他就踉踉跄跄地端着饭碗,到母亲的床前,一勺、一勺地喂给母亲。无数个日日夜夜,妈妈悄悄地抚摸着儿子做饭时烫伤的小手和脏乎乎、带着泪痕的小脸,她的心像刀割一样难受。
“妈妈,我们总算有一个家了”
父亲去世后,张晓母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投亲靠友,他们从父亲打工的内蒙回到了老家甘肃平凉。为了省钱,母子俩租住在村上一个破烂的“瓜房”里;为了能填饱肚子,年幼的张晓肩负起拾野菜、料理家务、照顾母亲的重任。每当他将做好的没有油、盐的“野菜”饭,一口一口地喂给妈妈吃时,妈妈都一边吃饭一边偷偷地抹眼泪。小张晓以为是母亲想吃馒头了,便很懂事地安慰她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挣钱给你买馒头吃!”母亲哭着说:“晓晓,妈妈难过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想吃啥就有啥,可你连肚子都吃不饱,是妈妈不好啊!妈妈是个瘫子,拖累着你,跟着我挨饿受罪!”小张晓说:“妈妈,您别难过,只要有我在,咱们慢慢会好起来的。”
屋漏又遭连阴雨。1995年的一天,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瓜房很快被雨水泡塌了,张晓的半个身子被埋进土里。母亲害怕极了,哭喊着用尽全身力气刨开压在儿子身上的土。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才将昏迷的张晓从土堆里扒了出来……
瓜房塌了,眼看着母子俩又要无家可归。这时,一位好心的阿姨看着张晓母子俩实在太可怜了,就把自家看菜园的小土房借给他们住。虽然房里只有一个土炕,但张晓却安慰母亲说:“妈妈,我们总算有一个家了。”
贫寒学子自强不息
张晓到上学的年龄了,可一贫如洗的家和瘫痪的母亲根本没有能力供他上学。那段时间,每天挑水、做饭、洗衣、料理家务、伺候母亲的吃喝拉撒后,他常常心事重重地坐在门前,默默地望着背着书包欢声笑语去上学的孩子们。
张晓渴望上学的眼神,撕碎了母亲无助的心。小学报名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流着眼泪告诉儿子:妈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上学。为了圆儿子的上学梦,母亲拖着瘫痪的身体爬东家进西家,为他借学费。等凑足学费,小张晓一个人含泪到学校为自己报了名。当老师将散发着墨香的书本发到张晓手中时,渴望学到知识的他激动极了。他一边爱不释手地翻阅着新书,一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母亲的厚望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逆境出人才”,自强不息的张晓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年年都是班里的“三好学生”。
从上学后,张晓每天五点钟起床,为母亲穿衣,帮母亲解手,再替母亲洗脸、梳头,将开水放在母亲够得着的地方,接着开始做早饭,收拾碗筷,清扫家里。做完这些后,他这才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一放学,张晓就立刻往家赶,给母亲做饭,伺候母亲。晚上吃完饭,张晓还得为母亲洗脚擦身,一直忙到12点后才休息。
1998年5月,因连续6个月没钱交电费,张晓家的电被停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张晓只好点燃葵花秆照明,这一点就是一个多月。由于葵花秆的火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烟熏火燎的,张晓无法将作业写得干净整齐,因此受到了班主任的严厉批评。第二天,张晓回到家,顾不上做饭就先写作业。做完作业后,他再点着葵花秆照明给妈妈做饭。过了一段时间,老师知道了张晓家的困境后大为感动,流着泪发动全班同学给张晓捐款,并号召同学们在平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帮助张晓母子。
寒门孝子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张晓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之重,可灾难依然接踵而来。张晓上初三的那年5月份,他借了辆三轮车到泾河滩拾柴。炎炎烈日下,张晓汗流浃背地推着满满一车柴回家时,三轮车突然翻倒在地,他的左腿被散落下来的木柴刺得血肉模糊。张晓忍着腿的剧痛,用力抬起翻倒的三轮车,将散落的木柴一一拾进车厢,这才一瘸一拐地推着三轮车回家。怕母亲看见担心,他悄悄地用布条包裹好伤口,装着没事一样,但那钻心般的疼痛让他一夜无法入睡。
第二天,张晓艰难地去厨房给母亲做午饭时,他的伤情被一位细心的邻居大妈发现了。在不断的追问下,张晓才将自己受伤的事告诉了邻居大妈。邻居大妈连忙拿来云南白药,为他止血。随后,大妈将他受伤的事告诉了他的妈妈。儿子身上的伤痛,像针扎一样刺痛着妈妈的心!妈妈泪流满面,但张晓却笑着安慰妈妈说:“不要紧,就擦破了一点皮,过几天就好了。”在邻居的帮助下,张晓被送到部队医院治疗。部队医院的刘政委听了张晓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决定免费为张晓做手术,并资助他上学,鼓励母子俩坚强地生活下去。社会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使张晓母子体会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决心好好学习,等长大后,回报这些帮助过他的恩人们。
黑夜过去是黎明
张晓的一片孝心感动了无数人,很多家长都以张晓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由于生活的重压,他的高考分数并不理想,但他十多年如一日的孝心和坚强的意志感天动地,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决定破格录取这位历经坎坷的寒门孝子,以圆他的大学梦。2007年9月,张晓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还被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甘肃省传递组委会选拔为甘肃省首批火炬手之一。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他开启一扇窗。那些足以让一个人垮掉的遭遇和不幸降临到一个4岁孩子身上,张晓是不幸的;但张晓又是幸福的,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遇到了许多关心他、爱护他的人,他的大爱大孝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世人的尊重。
“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了大学的张晓表示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勇敢面对现实,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道路虽然艰难,但流泪也要坚持奔跑!”
4岁男孩勇挑家庭重担
对于张晓来说,不幸是从1993年3月21日开始的。那天,一场车祸夺去了父亲年轻的生命。看着瘫痪在床的母亲,年仅4岁的张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觉得肚子很饿,哭着向妈妈要饭吃。面对受到重创的家庭,面对年幼的孩子,瘫痪在床的妈妈泪如雨下,绝望中,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抱着张晓说:“孩子,妈妈不能再照顾你了,以后你就到奶奶家里去,妈妈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你以后不要想妈妈了!”张晓害怕再也见不到妈妈,哭着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你别走,我不让你走!”
从此,4岁的小张晓好像一夜间长大了似的,不再对着母亲哭闹和撒娇。他擦干眼泪,默默地用自己稚嫩的身体承担了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都不敢想象的家庭重担。由于年龄小,够不着锅台,小张晓就踩着小凳子趴在锅头做饭。他常常将稀饭做成夹生的米饭,把米饭做成稀饭。做好这些半生不熟的饭,他就踉踉跄跄地端着饭碗,到母亲的床前,一勺、一勺地喂给母亲。无数个日日夜夜,妈妈悄悄地抚摸着儿子做饭时烫伤的小手和脏乎乎、带着泪痕的小脸,她的心像刀割一样难受。
“妈妈,我们总算有一个家了”
父亲去世后,张晓母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投亲靠友,他们从父亲打工的内蒙回到了老家甘肃平凉。为了省钱,母子俩租住在村上一个破烂的“瓜房”里;为了能填饱肚子,年幼的张晓肩负起拾野菜、料理家务、照顾母亲的重任。每当他将做好的没有油、盐的“野菜”饭,一口一口地喂给妈妈吃时,妈妈都一边吃饭一边偷偷地抹眼泪。小张晓以为是母亲想吃馒头了,便很懂事地安慰她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我挣钱给你买馒头吃!”母亲哭着说:“晓晓,妈妈难过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想吃啥就有啥,可你连肚子都吃不饱,是妈妈不好啊!妈妈是个瘫子,拖累着你,跟着我挨饿受罪!”小张晓说:“妈妈,您别难过,只要有我在,咱们慢慢会好起来的。”
屋漏又遭连阴雨。1995年的一天,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瓜房很快被雨水泡塌了,张晓的半个身子被埋进土里。母亲害怕极了,哭喊着用尽全身力气刨开压在儿子身上的土。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才将昏迷的张晓从土堆里扒了出来……
瓜房塌了,眼看着母子俩又要无家可归。这时,一位好心的阿姨看着张晓母子俩实在太可怜了,就把自家看菜园的小土房借给他们住。虽然房里只有一个土炕,但张晓却安慰母亲说:“妈妈,我们总算有一个家了。”
贫寒学子自强不息
张晓到上学的年龄了,可一贫如洗的家和瘫痪的母亲根本没有能力供他上学。那段时间,每天挑水、做饭、洗衣、料理家务、伺候母亲的吃喝拉撒后,他常常心事重重地坐在门前,默默地望着背着书包欢声笑语去上学的孩子们。
张晓渴望上学的眼神,撕碎了母亲无助的心。小学报名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流着眼泪告诉儿子:妈妈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上学。为了圆儿子的上学梦,母亲拖着瘫痪的身体爬东家进西家,为他借学费。等凑足学费,小张晓一个人含泪到学校为自己报了名。当老师将散发着墨香的书本发到张晓手中时,渴望学到知识的他激动极了。他一边爱不释手地翻阅着新书,一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母亲的厚望和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逆境出人才”,自强不息的张晓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年年都是班里的“三好学生”。
从上学后,张晓每天五点钟起床,为母亲穿衣,帮母亲解手,再替母亲洗脸、梳头,将开水放在母亲够得着的地方,接着开始做早饭,收拾碗筷,清扫家里。做完这些后,他这才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一放学,张晓就立刻往家赶,给母亲做饭,伺候母亲。晚上吃完饭,张晓还得为母亲洗脚擦身,一直忙到12点后才休息。
1998年5月,因连续6个月没钱交电费,张晓家的电被停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张晓只好点燃葵花秆照明,这一点就是一个多月。由于葵花秆的火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烟熏火燎的,张晓无法将作业写得干净整齐,因此受到了班主任的严厉批评。第二天,张晓回到家,顾不上做饭就先写作业。做完作业后,他再点着葵花秆照明给妈妈做饭。过了一段时间,老师知道了张晓家的困境后大为感动,流着泪发动全班同学给张晓捐款,并号召同学们在平时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帮助张晓母子。
寒门孝子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张晓默默地承受着生活之重,可灾难依然接踵而来。张晓上初三的那年5月份,他借了辆三轮车到泾河滩拾柴。炎炎烈日下,张晓汗流浃背地推着满满一车柴回家时,三轮车突然翻倒在地,他的左腿被散落下来的木柴刺得血肉模糊。张晓忍着腿的剧痛,用力抬起翻倒的三轮车,将散落的木柴一一拾进车厢,这才一瘸一拐地推着三轮车回家。怕母亲看见担心,他悄悄地用布条包裹好伤口,装着没事一样,但那钻心般的疼痛让他一夜无法入睡。
第二天,张晓艰难地去厨房给母亲做午饭时,他的伤情被一位细心的邻居大妈发现了。在不断的追问下,张晓才将自己受伤的事告诉了邻居大妈。邻居大妈连忙拿来云南白药,为他止血。随后,大妈将他受伤的事告诉了他的妈妈。儿子身上的伤痛,像针扎一样刺痛着妈妈的心!妈妈泪流满面,但张晓却笑着安慰妈妈说:“不要紧,就擦破了一点皮,过几天就好了。”在邻居的帮助下,张晓被送到部队医院治疗。部队医院的刘政委听了张晓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决定免费为张晓做手术,并资助他上学,鼓励母子俩坚强地生活下去。社会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使张晓母子体会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决心好好学习,等长大后,回报这些帮助过他的恩人们。
黑夜过去是黎明
张晓的一片孝心感动了无数人,很多家长都以张晓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由于生活的重压,他的高考分数并不理想,但他十多年如一日的孝心和坚强的意志感天动地,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决定破格录取这位历经坎坷的寒门孝子,以圆他的大学梦。2007年9月,张晓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还被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甘肃省传递组委会选拔为甘肃省首批火炬手之一。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他开启一扇窗。那些足以让一个人垮掉的遭遇和不幸降临到一个4岁孩子身上,张晓是不幸的;但张晓又是幸福的,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遇到了许多关心他、爱护他的人,他的大爱大孝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世人的尊重。
“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了大学的张晓表示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勇敢面对现实,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道路虽然艰难,但流泪也要坚持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