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隐法,宝宝越来越独立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不愿分床,不让爸妈离开自己卧室怎么办?宝宝爱粘着妈妈,不敢跟小朋友玩怎么办?还有,宝宝不愿自己吃饭,要爸妈喂怎么办?……是宝宝依赖性强吗?其实很多时候,是宝宝面临心理或生理的困难而无法独立完成,这时需要你出手相助。今天给大家介绍渐隐法,或许可以帮你解决这些头疼的问题呢!
  心理学上把渐隐定义为:逐渐改变控制反应的刺激,最终使个体对部分变化了的刺激或完全更新了的刺激,仍能做出同样反应的现象。
  换句通俗的话说:你对宝宝做出某种行为(给予刺激),宝宝能接受(作出反应),然后再减少行为(刺激变化),直到行为越来越少,最后消失,而宝宝还是和以前一样能接受(反应仍然存在)。整个过程中,你施予的行为越来越少,刺激在不断变化,不断弱化,而宝宝的反应一直未变。这里用的是慢慢退出原则,这种行为改变法称为“渐隐法”。
  案例一
  小明4岁半了,妈妈决定让小明分床睡,可小明哭闹着不肯,说“我要和妈妈一起睡”“我一个人睡害怕”。妈妈只好在小明床上躺下来哄他睡,小明怕妈妈离开,还是哭闹着要回到大床上和妈妈一起睡。最后分床失败。
  宝宝从一出生就和父母睡在一起,他已经习惯了这种依恋的安全模式,如今要打破规则,他会不适应,比如害怕、恐惧、没安全感等。从合睡到独睡这个跨度于他而言太大了,如果降低这种跨度,就降低了适应难度,而渐隐法能协助宝宝跨过这个门槛。
  操作阶段:
  首先在小明的房间再支一张床作为备用。
  ①妈妈陪小明在他的小床上睡,直到天亮。
  ②妈妈在备用床上睡,睡到天亮(这是让妈妈在小明的视野范围内)。
  ③妈妈在备用床上睡,等小明睡着后离开。
  ④妈妈在自己的房间睡,小明在自己的房间睡。
  解释与提示:
  1.在①②阶段中,妈妈在小明房间睡到天亮,目的是让小明早上一睁开眼就看得到妈妈,知道妈妈和他一起睡了,完全满足了小明要和妈妈一起睡的心理需要;而③阶段中,小明早上醒来知道妈妈不在他床上,但因为睡前知道,所以满足了一起睡的部分心理需要,也不会太难受;而④阶段就完全分床睡了。从中可以看出,从①到④是逐渐过渡的,分床的不适感慢慢减少,容易让宝宝接受。
  2.如果宝宝的房间小,无法放备用床,也可用沙发或长椅靠在宝宝床的旁边。总之,一开始要让宝宝觉得你和他还是在一起睡的。
  3.每个阶段持续多长时间,根据宝宝的情况灵活掌握。
  案例二
  丽丽(3岁)的爸爸经常出差,妈妈常常一个人在家带她,陪她玩。每次妈妈带她在小区里玩时,看到小伙伴,丽丽就怕生、胆怯。
  “那里好多小朋友在玩球呢,去跟小朋友玩吧。”妈妈劝导,丽丽却不动。见有小朋友跑过来,丽丽像受惊的小兔子直往妈妈身后躲,嚷着要回家。看到丽丽这样,妈妈快要愁死了。
  由于妈妈长期陪着丽丽,生活圈子狭窄,致使丽丽接触的人少;她习惯了只有妈妈一人陪着玩的环境,进入人多的新环境就显得较为困难。但妈妈能帮助宝宝过渡一下,宝宝融入群体也并不是难事。
  操作阶段:
  妈妈在心理上要把自己想象成宝宝,把自己当成宝宝的同龄人。
  ①妈妈与丽丽一起走进小朋友中间和大家一起玩。
  ②当妈妈发现丽丽和小朋友玩得投入时,悄悄与他们拉开距离,并逐渐拉大,但要在丽丽的视线范围之内。
  ③发现并没有异样,且周围没有危险因素时,妈妈再找借口回家一会儿,比如上楼拿个东西就下来,过会儿再出现在丽丽的眼前。以后妈妈再逐步拉长离开的时间。
  ④当妈妈看到丽丽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可以放心做自己的事,但要确保孩子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解释与提示:
  1.①阶段中,妈妈要有一颗童心和玩心,把自己当成宝宝,融入宝宝们的玩耍中。当然,当大人出现时可能孩子们不习惯,此时,妈妈可以主动说话,或发起一个游戏,比如,“我们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这是我们带来的闪光球,咱们一起这样玩吧……”宝宝们往往会愉快地投入和跟随,因为小宝宝最容易被玩具和游戏所吸引,而忽略对方的身份。
  2.前一阶段适应后再实施下一个阶段。如果宝宝不肯,那就返回上一阶段。因为如果退得早了,敏感的宝宝也会有所察觉。这点妈妈要有耐心,要把握好,宁可把退后速度放慢些。
  3.妈妈要牢记一点,无论如何,安全最重要,放手让孩子独立玩耍时,一定要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不能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完全将孩子置于视线之外。
  更多运用:
  很多场合都可以用渐隐法,只要是宝宝还不能很好掌握的技能,宝宝难以一时接受的事件,宝宝不愿尝试的事情,都可以用渐隐技术试试。
  ※宝宝要大人喂饭:宝宝手抓汤匙,妈妈的手再紧握宝宝的手,把饭送进嘴里——妈妈把握紧的手稍松开,但不放开,让宝宝自己操作——妈妈松开手,完全让宝宝自己操作。
  ※背唐诗或三字经:和宝宝一起从头到尾背——父母只背前面,最后一段留给宝宝背——父母不背,宝宝继续背。
  (作者系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家庭教育亲子研究指导中心首席专家。)
  编辑 朱璐
其他文献
胡老师说:  孩子不愿在自己的房间里独立睡觉,是很多父母的棘手问题。父母要坚持和孩子分房间睡觉,不要因孩子苦苦哀求就放弃,以致延长孩子分房睡的适应期。  妈妈可以这样帮嘟嘟适应分房睡觉:陪嘟嘟回到他的房间,给嘟嘟讲睡前故事,然后与嘟嘟亲吻、道晚安。这么做可以让嘟嘟明白:爸爸妈妈不让我睡在他们的大床上,但他们依然爱我。这一安全感有利于嘟嘟脱离恋母。
期刊
  
期刊
美国奥克兰市一个大型珠宝展览会上,到处人山人海,人们为展出的各色精美钻石而赞叹。突然,一个男子迅速走到装有一粒价值连城的钻石的玻璃柜前,趁人不注意抡起锤子一砸,玻璃“哗啦”一声破裂开来,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住了,瞬间乱作一团。这个男子趁大家忙乱之际抢出钻石,很快逃离。  接到报案的警察迅速赶到现场,被盗的珠宝商对警察哭诉道:“柜子是用一家防盗公司制造的特别防盗玻璃做的,非常坚固,别说锤子,就
期刊
也许你正烦恼: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今天我要介绍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让你用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实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帮助孩子学会喜欢自己,并心甘情愿做个好孩子,你信不信?  一分钟批评:让孩子学会自尊  为人父母的你,一定对“管教”这个词不陌生。但也许你并不知道,这个词汇源自拉丁文disciplina,其本身意思是“教导”。换个角度来说,家长要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而不是惩罚者的角色。你经常批评
期刊
一  参加一个育儿沙龙,很多妈妈问我:“小学阶段,你给孩子报过辅导班吗?”  “没报,我给他报过去韩国和武夷山写生;乒乓球班、夏令营、美术班;还批发过小玩具,他晚上去夜市摆摊锻炼……”我还未说完,就有人打断我说:“报这些有什么用?你怎么不报辅导班?报个奥数或者英语,小学就这几年,怎么可以浪费了呢?”  “给孩子报这些有什么用?”一句话就把我问住了,我知道,从常规的角度来看,我让孩子做的都是些无用之
期刊
爷爷奶奶有探望权吗?  江苏盐城一读者来信咨询:我离婚后,儿子由前妻抚养。因为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人想念,希望能够经常见到孩子,但我前妻以孩子要学习为由不愿意让他们探望。请问,爷爷奶奶有探望孙子的权利吗?  答:探望权,又称探视权、见面交往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同未成年子女会面、联系、交往以及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中国一直比较注重传统的儿孙满堂,爷爷奶奶对子孙尤其疼爱
期刊
荷兰以“小国大业”而闻名,“通商和赚钱”堪称荷兰文化之一,荷兰人绝不掩饰自己的爱财之心,赚钱之道。那么,在荷兰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在整个社会的影响下,荷兰孩子的理财观念是怎样的呢?  “再给你42欧元?对不起,我做不到。”  在荷兰,父母都不刻意避免让自己的孩子受挫折,也少有父母会用钱来帮孩子摆平问题。    我一个荷兰朋友的女儿读大学一年级。荷兰大学的教科书不强制购买,学生可以选择向图书馆借阅。女
期刊
冬日暖阳下,手捧《莫愁》细细地翻阅,文字的馨香和着杯中的茶香,沁人心脾,怡情养性,益智清心。  原本,只想消遣一段时光,谁知道一刊在手,寂寞的光阴竟陡然间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读着那优美的文字,品味那深刻的意蕴,心底不禁涌动起一阵阵融融暖意。  黄金视点栏目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孩子身上黄金般的亮点,教人学会赏识孩子,激发孩子潜能;父母学堂栏目中,家长破译孩子的心灵密码,坚持爱的倾听,走近孩子的心灵;成功家
期刊
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易犯错,更具风险;也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令人自豪。孩子是我们的甜蜜,也是我们的忧伤。每个孩子都是未知,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在父母手中,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  ——学者张文质  1  “姐姐好!妞妞刚上三年级,作文一般都得五颗星,且从来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写作文好像没犯难过。谢谢你送的书!拍两篇给你鉴定鉴定。”  这是老四媳妇给我的留言,老四是我弟弟,
期刊
还未曾懂得如何做个好妈妈,我就成了一个男孩的妈妈。总想成为慈爱的妈妈,但现实是一路跌跌撞撞。犹记得第一次因儿子的顽劣怒火难抑,拍了几下他的屁股,儿子居然不服气地说:“教育,不是这样的!”这,着实让我胆颤心惊,也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对这代小孩,我们曾亲历的父辈的教育方式已不再管用。作为家长,唯有伴着孩子,一起摸索,一起前行了。  这不,今晚儿子的这篇需要家长签名的习作,又似扔向湖面的一颗小石子,让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