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社会善治的互构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_te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1992年的时候就追寻邓小平南巡的脚步来到珠三角这一片热土上来从事改革开放的调研。当时教育部组织了一个博士生考察团到东莞、顺德和中山考察,我当时所在的小组在东莞,后来也来过多次中山。1992年来的时候留下了三个非常深的印象。第一个是去东莞考察到的改革开放的重大变化和成就,主要是看两个东西,一个是看养猪场,第二个是看三位一补的主要是做鞋的企业和纺织的企业,留下了一些故事。当时去看一个已经工业化的养猪场,要过消毒室才能进去,在仓库拿出雨靴穿上,有个博士穿着走了一段路觉得不太合适,觉得鞋子有问题,就把鞋脱下来,结果里面倒出来一只老鼠,把我们吓得够呛。可以想象,1992年时的这片热土也还处于一个拓荒的阶段。另一个故事是,当时领导讲话时,说王村的书记一清早就上茶楼了,李村的村长可能比较传统,每天一早起来去放牛,后来有个村民就对村长说:你看王村那个书记早就上茶楼了,你天天早上起来放牛,有什么用呢?你天天放牛,我们都跟着你放牛,你为什么不上茶楼呢?这是我听来的故事,但是我也好奇上茶楼的钱是哪里来的,算不算腐败。上茶楼对于1992年的广东来说也是个新鲜事儿。第三个印象特别深的事是当时的省委书记给我们发了一本《先行一步》的书,当时我不太理解“先行一步”这个主题对于广东、对于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但这次过来调研,我就有许多记忆涌上心头,做调研、做学者还是要有点历史感,才能接受广东的改革或广东新的社会治理领域成果的历史逻辑。所以我就想起来这本书,后来一看,这本书2008年还出了第二版,那个作者叫傅高义,写《邓小平传》的,在中国影响特别大,是学社会学出身的。但让我感到沧桑的是,出版的前言里,当时两个译者找不到了,出版社就在出版前发了一个说明寻找译者,希望译者看到能主动与出版社联系,这也涉及到版费和翻译的劳务费,时事沧桑,的确是有很多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当时的广东改革开放在全国是先行一步的,但是,先行一步可能只是个空间感,或者只是区域经济学这样一个概念,并不一定有着对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系统的思考,或者说,我觉得傅高义他的确没有探讨到广东或中国未来的发展中的经济发展、经济改革,比如说,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与社会治理是什么关系。所以,这个实际上是我们在实践中发展出来的一个非常新的课题。
  现代社会的确是一个系统社会、风险社会、复杂性社会,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里面,这种作用的因素的确是非常复杂的,甚至是非常不确定的。它解释了当中国经过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社会、工业社会以后,为什么我们要从对技术经济的考虑进入到关于社会公平的考虑,关于社会建设的强调。这个实际上就是一个复杂的理论思维过程,也是制度上的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今天我们从强调GDP、强调技术和经济、强调经济管理到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和强调社会善治,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一个表现,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和条件的。
  从理论上讲,我们从以前的自然经濟、农业经济的社会形态已经过渡到了一个以商业、以工业为主要产业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社会形态、社会机构。在这样一个社会结构里面,我们更主要讲公正、讲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
  目前中国的社会治理、中国的社会建设,是非常伟大的事业。西方人没有社会治理这个词,我曾经在专业机构做过专门的研究,在英文文献里面,你找不到一篇真正出自西方人的关于社会治理的文献,但是有一个例外,华盛顿大学政治学院的一个博士生有一篇论文,叫《中国的新社会治理范示》,这位女士本身到中国来是按照她固有的思路方式来研究中国的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或者说,可能是到中国来搞事的。来到中国这片热土后,她发现中国的社会组织、中国的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对立关系,而且在她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政府好像花了很大的力气培育民间组织、培育社会组织,如果他们真的是对立的,我们的政府为什么要去培育它呢?为什么要去保护他呢?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他们后来发现一个流行的词语叫社会治理。
  我们古镇概括描述了GCP模式,一个非常新的探索,也反映了我们中国社会治理的总体的一个特色和精髓,GCP不仅是古镇社会治理的探索成果,也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西方世界目前完全不能理解的。
其他文献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区”和“社区工作”被重新发现,围绕社区,以社区为阵地和主题的各种概念相继出现。这其中比较显著的有“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社区治理”和“社区营造”。这些概念背后有着何种语境和侧重点呢?  一、从社区发展到社区治理的概念脉络  第一,“社区-发展”,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F ?法林顿于1915年率先提出,几经修正,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期刊
今天我从一个角度,一个更隐性、更柔性的角度来分析,就是看看我们乡镇治理中的文化认同。  (一)关于认同的一些认识与梳理  特色小镇的建设、乡镇的治理,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以人为本,才是这项工作最值得重视的,才是他的核心和灵魂。所以我们不仅仅需要安居乐业,同时还需要安身立命,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認同。  (二)关于治理的一些认识与梳理  治理这个词从什么时候有,大家如果梳理词源就
期刊
2017年1月23日上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伟,来到左家庄街道静安里社区,慰问全国劳动模范董红,送上了党和政府对劳模的温暖和关爱。朝阳区区委书记吴桂英,区人大主任陈宏志,左家庄街道工委书记苏静、办事处主任王海涛,静安里社区党委书记张陶琳陪同慰问。2月12日上午,“靜安里嘤鸣学社”举办了第一期活动:“对话劳模”。朝阳区人大代表、中信集团董事、静安里嘤鸣学社社长杨林到会致词。活
期刊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相聚在国家首批特色小镇之一的中国灯饰之都古镇镇,参加2017年中国特色小镇社会善治(中山古镇)研讨会,共同研究特色小镇的社会治理。  这次研讨会是特色小镇社會治理探索与研究的一次盛会,会议将以实地考察、主题演讲和讨论交流等形式,多维度研究和探索特色小镇的精准治理模式,以更深层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特色小镇社会治理”问诊把脉和建言献策。一方面,会议补充过去对特色小镇社会治理
期刊
人、自然、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大气、水、土壤、海洋遭到污染,物种濒危,人口数量激增、自然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大自然用极端天气、风暴、洪灾、雪灾、干旱、雾霾、沙尘暴。。。报复人类,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历经30多
期刊
特色小镇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201607三部委文件),具体如下:  (一)目的意义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二)建设目标  住建部 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
期刊
(一)特色小镇在哪里?他们如何描绘自己?  这是我从国家公示的名单中找到的两批特色小镇的名字,然后通过地图直接查找出他们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制作成这样一个地图。  特色小镇和它的起源一样,先是从浙江,然后到江苏,是以长三角为中心的,而且是靠近经济发达的地区,广东省是辐射到次梯度这么一个位置,而西北部和西部相对比较少的。这样一个分布特征和住建部推动的另外一个大项工程传统古村落的分布形成鲜明的对比。  
期刊
今天,“2017年中国特色小镇社会善治(中山古镇)研讨会”在中山古镇镇隆重召开。大家齐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特色小镇的社会善治,也为中山,为古镇的社会治理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山市委、中山市政府、中山市社工委对这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賀!向出席研讨会和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中山建设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嘉宾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山古称香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故乡,位于珠三角
期刊
之前,我也有来过一次古镇,是到我们早上到的全民公益园。那一次,更多的是去看一下,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一个上午非常充实的参观,让我可以更加深刻了解古镇。  来中山,每次我都是讲社会治理的内容。这一次,我非常愿意来古镇学习,但是这一次有点特别的是,前面加了特色小镇。我所在的机构是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色小镇的研究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我们在跟全国政协也是一个相
期刊
我在中央党校主要是从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方面的工作,我们这个研讨会的主题是特色小镇的社会治理问题或者社会善治,我对社会学方面是一个外行,所以我试着是从产业的角度,对社会治理方面它的这种内在逻辑关系,试着做一点分析和阐述,和同志们一起来商榷或者探讨。  我是第一次来中山,当然也是第一次来古镇,昨天通过参观交流,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古镇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同时生态优美,是传说中美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