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他们的社会管理思想以其国家观为理论基础,指出社会管理活动的实现凭借的是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利又由国家本质所决定,所以国家的本质决定着社会管理的性质。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管理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对于指导当下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管理思想 现实意义
当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也随之变动。这给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创新这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对社会管理思想也做出了不少突出的贡献,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进行进一步研究将对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与其国家观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与他们的国家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恩格斯在分析了国家的起源后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社会在陷入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为了缓和这些矛盾,为了缓和各阶级之间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从而使得各种“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 就是国家。”恩格斯的观点很明确,国家一方面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对社会进行管理,保持社会的稳定。
因为社会管理活动的实现凭借的是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利又由国家本质所决定,所以国家的本质决定着社会管理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此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马克思曾指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在这些意识形态下的国家中,国家进行社会管理和统治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要想真正实现每个人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先取得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性质。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取得胜利后,消灭的不是国家本身,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暴力机关,所以在胜利后,要对国家机器进行改造,废除其中的阶级压迫和统治职能,保留其社会管理职能。并把这些‘为数不多但很重要的职能’交给‘严格负责的勤务员来行使’” 这些严格负责的勤务员,指的就是无产阶级中那些坚定的先进分子,他们也必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切实做到社会管理是为所有人服务。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管理思想的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对以往旧的国家的社会管理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管理思想作了一些探讨。
(一)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下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战胜了资产阶级,使自己成为了统治阶级,与以往的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所不同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行使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权利,它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主权原则的建立,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大突破,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来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由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的政治形式,实现了社会的政治和谐。
(二)全体社会成员与政府共同参与社会管理
马克思认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为了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人民必须参与到国家的社会管理工作中来。如何才能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呢?马克思指出,选举权和监督权是全体人民进行社会管理的前提。人民群众参与选举,选出自己满意的可以对选民负责的市政委员,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一切社会公职,甚至原应属于中央政府的为数不多的几项职能,都要由公社的勤务员执行,从而也就处在公社的监督之下。”通过这种管理模式,人民参与到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来。同时这一模式也推动人类的政治解放向社会解放的转变,最终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三)社会管理将丧失政治和阶级性质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公共职能将褪去其政治性质,仅保留简单的社会管理职能,从而做到真正的维护社会利益。这里真正的社会利益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使全体社会成员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私有制、阶级、政党、国家都是阶级统治历史的范畴,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即可以在历史中出现,也必然会在历史中消失。政治国家和政治权威在未来会因为社会革命而消失,但是社会管理职能并不会消失,因为在国家消失之后,劳动者将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取代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此外,“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的财产,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无产阶级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换句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在取得胜利后,会取代国家成为社会的管理者。同时,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社会管理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也将消失,留下来的是纯粹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而无产阶级就是这些纯粹职能的管理人,他们仅仅是管理者,为的是维护社会的正常前进和发展,到那时,社会管理职能也将由维护阶级统治利益的工具转变为维護全体人民利益的工具。
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也随之变动。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全面进步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经济结构矛盾、社会结构矛盾、城乡矛盾、收入分配矛盾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励政府不断改革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此时,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就如雪中送炭一般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给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和实践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并带来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 社会管理要切实做到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正如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所提到的,共产主义社会下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所谓的人民主权,指的就是国家主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自主参加国家权力的运转,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同时受人民监督。明确了这一点,在改革中就要时刻注意到,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人民,是人民对这个社会进行管理,进行社会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的利益。这就要求在改革中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执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满意作为改革社会管理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决策时,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寻求不同利益的交汇点,以求维护更多的人的利益,让更多的人满意。要多花时间去研究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帮助人民群众去解决他们最关心的最现实的问题。
(二)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旧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努力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创新管理体制,就成为政府必然的选择。今后,我国的社会管理的大方向应该是:政府与公民之间要不断加强合作;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要与公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要实现管理的主体的多样性,改变现在的由政府单一管理的局面;在管理的性质上要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建立和健全服务型政府;在管理的技术上要不断引进市场机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管理体制,也是人民不断追求的、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社会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只是国家、执政党或是政府,还应该包括全体人民,在我国,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就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管理的主体也自然应当是人民自身,人民享有社会管理、民主参与和监督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国家应该主动给人民提供参与社会管理的机会,使其真正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当中。
(三)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关键。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观念和体制还不够完善,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配置还不够科学,这就要求政府要进一步探索社会管理规律,不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社会民主更加完善,建立一个以服務公众利益为宗旨的、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的政府要以服务人民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要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要能真心实意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品。
(四)提供多渠道的社会管理公众参与方式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也不够完善,所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还比较低。首先,为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其次,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地行使自己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让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再次,要与人民群众充分交流对话,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使公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我国正处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新时期,我们只有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了解中国社会管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17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0.
[6]李景鹏.中国走向善治的理论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1:9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管理思想 现实意义
当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也随之变动。这给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创新这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马克思恩格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对社会管理思想也做出了不少突出的贡献,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进行进一步研究将对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与其国家观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与他们的国家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恩格斯在分析了国家的起源后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社会在陷入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为了缓和这些矛盾,为了缓和各阶级之间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从而使得各种“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 就是国家。”恩格斯的观点很明确,国家一方面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对社会进行管理,保持社会的稳定。
因为社会管理活动的实现凭借的是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利又由国家本质所决定,所以国家的本质决定着社会管理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此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马克思曾指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在这些意识形态下的国家中,国家进行社会管理和统治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要想真正实现每个人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先取得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性质。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取得胜利后,消灭的不是国家本身,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暴力机关,所以在胜利后,要对国家机器进行改造,废除其中的阶级压迫和统治职能,保留其社会管理职能。并把这些‘为数不多但很重要的职能’交给‘严格负责的勤务员来行使’” 这些严格负责的勤务员,指的就是无产阶级中那些坚定的先进分子,他们也必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切实做到社会管理是为所有人服务。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管理思想的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对以往旧的国家的社会管理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管理思想作了一些探讨。
(一)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下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战胜了资产阶级,使自己成为了统治阶级,与以往的社会形态下的国家所不同的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行使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权利,它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主权原则的建立,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大突破,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来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由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的政治形式,实现了社会的政治和谐。
(二)全体社会成员与政府共同参与社会管理
马克思认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为了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人民必须参与到国家的社会管理工作中来。如何才能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呢?马克思指出,选举权和监督权是全体人民进行社会管理的前提。人民群众参与选举,选出自己满意的可以对选民负责的市政委员,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一切社会公职,甚至原应属于中央政府的为数不多的几项职能,都要由公社的勤务员执行,从而也就处在公社的监督之下。”通过这种管理模式,人民参与到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来。同时这一模式也推动人类的政治解放向社会解放的转变,最终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三)社会管理将丧失政治和阶级性质
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公共职能将褪去其政治性质,仅保留简单的社会管理职能,从而做到真正的维护社会利益。这里真正的社会利益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使全体社会成员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私有制、阶级、政党、国家都是阶级统治历史的范畴,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即可以在历史中出现,也必然会在历史中消失。政治国家和政治权威在未来会因为社会革命而消失,但是社会管理职能并不会消失,因为在国家消失之后,劳动者将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取代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此外,“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的财产,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无产阶级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换句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在取得胜利后,会取代国家成为社会的管理者。同时,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社会管理的政治性和阶级性也将消失,留下来的是纯粹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而无产阶级就是这些纯粹职能的管理人,他们仅仅是管理者,为的是维护社会的正常前进和发展,到那时,社会管理职能也将由维护阶级统治利益的工具转变为维護全体人民利益的工具。
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也随之变动。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全面进步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经济结构矛盾、社会结构矛盾、城乡矛盾、收入分配矛盾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励政府不断改革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此时,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就如雪中送炭一般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给当代中国的社会管理和实践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并带来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 社会管理要切实做到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正如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所提到的,共产主义社会下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原则。所谓的人民主权,指的就是国家主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自主参加国家权力的运转,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同时受人民监督。明确了这一点,在改革中就要时刻注意到,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人民,是人民对这个社会进行管理,进行社会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的利益。这就要求在改革中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执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满意作为改革社会管理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决策时,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寻求不同利益的交汇点,以求维护更多的人的利益,让更多的人满意。要多花时间去研究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帮助人民群众去解决他们最关心的最现实的问题。
(二)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旧有的社会管理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努力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创新管理体制,就成为政府必然的选择。今后,我国的社会管理的大方向应该是:政府与公民之间要不断加强合作;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要与公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要实现管理的主体的多样性,改变现在的由政府单一管理的局面;在管理的性质上要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建立和健全服务型政府;在管理的技术上要不断引进市场机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社会管理体制,也是人民不断追求的、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社会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只是国家、执政党或是政府,还应该包括全体人民,在我国,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就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管理的主体也自然应当是人民自身,人民享有社会管理、民主参与和监督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国家应该主动给人民提供参与社会管理的机会,使其真正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当中。
(三)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关键。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观念和体制还不够完善,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责配置还不够科学,这就要求政府要进一步探索社会管理规律,不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社会民主更加完善,建立一个以服務公众利益为宗旨的、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的政府要以服务人民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要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要能真心实意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品。
(四)提供多渠道的社会管理公众参与方式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也不够完善,所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还比较低。首先,为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其次,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地行使自己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让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再次,要与人民群众充分交流对话,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使公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我国正处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新时期,我们只有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了解中国社会管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才能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体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17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 卷)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0.
[6]李景鹏.中国走向善治的理论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1:9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