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地区啤酒大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fielove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麦在人类农业、文明、农艺学等学科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呼伦贝尔地区气候温凉、日照充足、雨热同期,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我国东北地区啤酒大麦的主产区,也是中高端啤酒所用大麦的最佳绿色原料产地。本文通过对啤酒大麦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进行集成优化,总结出适合呼伦贝尔地区推广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更好的指导啤酒大麦的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推进区域大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啤酒大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114
  1 选地与整地
  播种地块主要选择肥力中等的油菜茬口,实行大麦-油菜轮作倒茬种植方式,减少大麦连作产生的病虫草害危害。整地以抗旱、保墒、创造优质苗床为原则,采用大型联合整地机械在上年秋季或当年春季进行联合深松整地,土壤深松深度在30cm以上,彻底打破犁底层,促进土壤水气热充分交换,深松后要及时镇压封墒,为春季免耕播种奠定基础。
  2 品种结构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应本地区生长的优质高产二棱及多棱原良种,品种选择以垦啤麦12、加麦、美麦等品种为主,搭配种植甘啤四号、龙啤麦3号和蒙啤麦3号等品种。品种选择注意对接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农业生产,尽量减少无效供给。严格把控种子质量,所有麦种必须100%进行精选,要求达到籽粒饱满均匀、大小均匀、无破碎粒,净度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水分13%以下,在第1个回暖期提前晒种,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进而提高田间出苗率和整齐度。播种前,提前做好种子的包衣拌种处理,包衣拌种以预防病害(根腐病、条纹病、网斑病、黑穗病)、地下害虫及防倒抗旱为主,拌种配方为:吡虫啉20g/667m2 咯菌腈25g/667m2 麦叶丰5mL/667m2。
  3 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的自身特性和土壤墒情,合理确定播种时期,呼伦贝尔地区一般最佳播种时期为每年的5中下旬,如有特殊原因可以推迟播期至6月上旬,在此期间应该加大10%的播种量。啤酒大麦播种深度控制在3~4cm,15cm行距,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做到播量精确,覆土严实,排种均匀,行距一致,播行笔直,播深一致。二棱大麦每667m2保苗在36~38万株之间,多棱大麦每667m2保苗34~36万株。
  4 配方平衡施肥
  施肥的原則是根据播种地块的土壤类型和养分含量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肥料与种子1次性施入,不提倡后期再做追肥,以免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升高,导致品质下降、熟期延迟且容易出现倒伏现象,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推荐施肥配方:64%磷酸二铵10kg/667m2 46%尿素3kg/667m2 50%硫酸钾1.5kg/667m2。
  5 田间管理
  防倒状。在大麦进入3叶期后,根据土壤墒情、品种特性与大麦长势适时进行压青苗1~2次,以利保墒和促进大麦分蘖,增加茎秆自身强度,但要防止伤苗。由于大麦茎秆较弱,如果播种密度过大或施肥量过大容易造成倒伏,要随时观察长势情况,若长势过旺,则在大麦三叶一心至拔节前结合化学灭草每667m2喷施麦业丰35~40mL,防止倒伏;化学除草。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除草要治小治早。针对杂草较多的地块,可根据具体情况推迟播种时期,在大麦播种前后阶段苗前用41%草甘膦150g/667m2实施除草。在大麦3叶期,根据杂草群落采用有针对性且高效的除草剂,推荐每667m2用56%二甲四氯钠盐70g 麦业丰35~40mL 有机硅助剂2mL,对于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较多的地块采用箭骠或高骠80g/667m2进行防除。
  6 适时收获与收储管理
  采取分段收获方式,即先割晒再拾禾,待大麦籽粒进入蜡熟期后,其水含量明显下降,籽粒颜色将由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胚乳变为蜡质状,籽粒通过手指可以掐断,挤出蜡状的胚乳物质,但不会产生水份。麦穗和上方主叶变为黄色,下方主叶枯黄脆易,籽粒腹沟呈青色,蜡状胚乳变硬,为割晒的最佳时机。一般在蜡熟末期后3~5d,即完熟期,待籽粒水分降到18%以下,要及时拾禾,防止雨淋致使大麦籽粒颜色变深,质量下降。为了防止破皮,滚筒转速要求700~1000转/min,以能把麦芒打下,并且不造成啤酒大麦破皮为标准。收获完成后,进入麦场晾晒,待大麦降至安全水分后(水分含量13%),使用2.5mm的长孔筛进行清选,在早晨或傍晚装袋码垛,存放至阴凉干燥处,以防止温度高引起部分发烧,降低发芽率,影响大麦产品品质。
  参考文献
  [1]梁帝允,高希武,郭青云.大麦(青稞)田杂草防除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吴国志,男,内蒙古扎兰屯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管理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原产我国,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材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十堰地理位置特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华中天然药库”之称。十堰山地白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较阴晴的沙壤地块,选择以无伤、病假鳞茎做种,2—3月栽植;苗期及时中耕除草,夏季注意遮阴排涝;追肥时重视有机肥和磷肥的使用;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采取
摘 要:本文以金丝王大枣和“金昌1号”为例,介绍了辽西北地区鲜食枣的生物学特性及繁育技术,供栽植参考。  关键词:辽西北地区;金丝王大枣;金昌1号;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53  北票金丝王大枣属于辽宁省北票市独特有的一种优良经济作物,这些年因受宠而频频获奖,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2006年,在
摘 要:玛瑙红樱桃是一种难于存储和长途运输,但营养价值又高的水果,将其加工成易于储藏和运输的樱桃酒,可延伸樱桃产品的产业链,拓宽樱桃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可确保樱桃的营养价值,可根据不同人群的口感酿制不同的产品,长年饮用。  关键词:樱桃酒;酿造;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TS255.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02  纳雍县厍东关乡总溪河因其富产玛瑙红
摘 要:沼气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的推广利用已经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和能源效益。本文描述了我国西北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种、养殖特点,并根据沼气工程建设特点,结合沼气发酵条件,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使用、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该地区的沼气工程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河西地区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沼气工程建设;河西走廊;现
摘 要:文章对河北省辛集市小士庄村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土地征用、土地流转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民对土地越来越重视,但是土地流转面积较小,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因土地流转、土地征用引起的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成为各级领导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调查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现状  小士庄村位于河北省辛集市城区东侧,距城
摘 要:油茶是锦屏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锦屏县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攻坚的载体。本文针对锦屏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种植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种苗繁育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从油茶产业链的纵向、横向同时出发,打造油茶全产业链体系,通过油茶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推动锦屏县油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艺学;油茶;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摘 要:本文以合肥市为例,介绍了城镇和产业发展对生态空间布局的需求,以及如何构建基于城湖共生的生态空间布局。  关键词:生态空间;格局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3191  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基本生态空间资源要素丰富,市域范围内拥有湿地、湖泊、河流、林地等众多自然状态下的基本生态空间和主干高压绿色走廊、环城道路绿网、城市人工
摘要:在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四川盆地经历了“6·18”、“6·30”、“7·4”、“7·9”和“7·17”、“7·22”6次区域性暴雨,引发多起洪涝、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特别是“7.8—7.11”特大暴雨多项气象要素都突破了历史极值。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从天气学和统计学的角度分析引起2013年四川盆地几次区域性暴雨的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式特征及物理量特征,找出共性,为四川盆地区
摘 要:枣树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有7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枣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重要的药用保健价值,淀积了我国枣博大精神的药食文化。随着枣产业的发展,地区间的相互引种和交流愈加广泛,枣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良种化、标准化、密植化、设施化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趋势。要建立高效益高标准的枣园,苗木选育尤为重要,本文具体论述了枣树的育苗方法和技术,为后期的相关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枣树;育苗;技术
摘 要:针对三原县渠岸镇农田土壤环境中硒含量分布及其有效性现状不明,采用野外调研、田间采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该地区土壤的总硒含量、有效硒含量、基本理化性质及所采土壤对应小麦幼苗中硒的含量,分析该地区土壤及小麦硒含量的分布情况,研究其与土壤pH、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原县渠岸镇地区农田土壤样品中硒含量为0.19~0.59mg/kg,平均含量为0.35mg/kg,其中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