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全产业链体系构建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ei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茶是锦屏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锦屏县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攻坚的载体。本文针对锦屏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种植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种苗繁育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从油茶产业链的纵向、横向同时出发,打造油茶全产业链体系,通过油茶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推动锦屏县油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艺学;油茶;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139
  2013年国家粮食局提出大力发展木本油料,号称“东方橄榄油”的茶油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各油茶主产区包括湖南、广西、江西等地,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优树圃、采穗圃基地,形成了全国油茶良种繁育基地,为大面积油茶低产林改造、生产良种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全国茶油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挖掘油茶附加值、打造油茶全产业链,已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必须趋势。2017年《农业部办公厅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发布关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创新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 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共享均衡利润,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再造新模式。该《通知》的出台,为油茶全产业链条的构建提供了政策支持。
  1 锦屏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油茶是锦屏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贵州省5大类特色产业之一。21世纪90年代初期,锦屏县油茶产业有短暂的衰落期,21世纪90年代后期,油茶生产又逐渐被重视。2010年锦屏县利用林业、扶贫等项目,开始对油茶进行规模化产业基地建设。目前,油茶已作为锦屏县委、县政府明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攻坚载体,是锦屏县“6个10万”绿色现代农业工程之一。
  1.1 现状概况
  锦屏县油茶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新化乡、敦寨镇、钟灵乡、启蒙镇、平秋镇、偶里乡、大同乡等乡镇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其他乡镇为零星分布。锦屏县油茶品种良莠不一,树龄老化,林分疏密度过大,单产量低,生产投入资金、技术极少,常年处于任其生长状况。
  产品加工业不发达,锦屏县内仅有食为天农产品有限公司一家小型加工企业,其余的还是以农村家庭小作坊加工为主,工艺流程简单,出油率不高,没有精练提质,加工产品用途单一,应有的经济效益尚未凸现出来。
  2015年底,锦屏县油茶面积0.967万hm2(其中,挂果投产面积0.667万hm2,初挂果和待挂果面积0.3万hm2),年产茶籽2000t,茶油540t,产值3780余万元。生产出的茶油主要用于家庭食用,茶粕用于燃料和生产肥料。
  1.2 良种推广
  锦屏县当前油茶品类以“长林”为主,在性状表现上,低劣品种居多,优良品种(红皮果)极少。2002—2004年,锦屏县政府通过实施油茶低改项目,引进了以茶陵为主的的11个品种,且引进的良种生产性状表现良好,成效显著,宜大面积推广。但锦屏县在油茶良种选育、良种无性系繁殖和良种推广利用等方面几乎是空白,种苗研发、培育环节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难以统一,高产优良油茶品種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
  2 锦屏县油茶产业现存问题
  2.1 种植周期长,树龄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油茶种植需要在5a以上才能开花结果,果实生长周期约12个月,6~10a产量逐年上升。锦屏县油茶林总面积0.967万hm2,老油茶林0.72万hm2,新造0.25万hm2。老油茶林的品种老化,树龄多在40a以上,产油量仅3.7kg/667m2。老油茶衰老退化加剧,新造的油茶林后续管理跟不上,投产面积少,总体林龄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2 生产管理粗放
  锦屏县油茶生产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状况,生产管理水平极低,属于自然生产状态,单产量偏低,随着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普遍存在着撂荒闲置、任其生长现象。
  2.3 种苗繁育发展缓慢
  优良品种是油茶高产的基础。目前,锦屏县的良种产业发展缓慢,种苗繁育体系尚未建立,现急需建设油茶种苗圃,进行油茶优质种苗生产、保障油茶种苗供应,推动当地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加工工艺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能凸显
  锦屏县油茶生产基本上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栽培油茶主要用于解决家庭食用油,油茶加工产业多年来一直处于农村家庭小作坊水平。由于茶农对茶籽的经济效益缺乏认识,对茶籽的加工业仅属于粗加工,榨油后的茶粕仍含有大量的茶油及丰富的茶皂素,但茶粕却被当做燃料或肥料,茶籽资源利用存在重大浪费。现阶段,需发展新的生产模式,促进油茶籽的综合利用及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益。
  2.5 产业功能单一,缺乏横向拓展
  锦屏县作为贵州省5大油茶主产县,油茶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产业功能单一、品牌意识不强等短板。2015年《黔东南州“6个100万”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增加油茶的环境景观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通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等旅游推介会,锦屏县游客量大幅提升,为了更好地承接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锦屏县要积极拓展油茶的休闲功能,满足消费者采摘、观光、度假、养生等多元化需求,带动油茶集约化生产和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3 油茶全产业链体系规划的具体思路
  为了解决锦屏县油茶产业现存问题,需从油茶产业链的纵向、横向同时出发,打造全产业链体系。
  针对锦屏县低产油茶林和粗放的管理方式,引进优良品种和现代种植管理技术,提高油茶的产量与品质。同时,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在油茶林,特别是新造油茶林,发展油茶林下种养,提升土地单产。林下种养基地可发展油茶 竹荪、油茶 生姜、油茶 豆类、油茶 黄花萱草/油菜、油茶 白术/芍药、油茶 太子参、新油茶林 鹅、老油茶林 鸡等模式。   为满足县域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对种苗的需求,通过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优良种质资源的引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等措施,进行油茶优质种苗生产、保障油茶种苗供应,向前延伸油茶产业链。
  根据《锦屏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规划新造油茶林0.267万hm2,新造油茶林按100株/667m2的需苗量计算,0.267万hm2新造林约需400万株种苗;同时,锦屏县约有0.667万hm2的低产老油茶林需改造,约需种苗1000万株,新造和低改油茶林合计供需种苗1400万株。
  根据常规实践,育苗基地每亩可栽培种苗3万株左右,1400万株种苗,共需育苗基地约33.33hm2(不含復种面积)。引入精品山茶油和茶皂素洗护产品生产企业,对接中高端消费市场,发展精品山茶油及衍生产品生产,向后延伸油茶产业链条,带动区域油茶产业发展壮大。引进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等红花油茶品种,打造锦屏县万亩油茶景观;同时,利用老油茶林更新废弃的老油茶树,通过造型和嫁接观赏性好的茶花品种,发展茶花盆景;当现存的老油茶林处于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区域时,可通过景观改造,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打造集观赏、体验、品尝、休憩、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油茶主题康养庄园。拓展油茶横向产业链,发展休闲旅游,做活油茶产业,带动区域农民增收。
  4 油茶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模式
  油茶全产业链循化发展模式涵盖了产业上游的种苗培育与推广,中游的高产油茶林种植,中下游的茶油加工、精炼,下游的茶油及其副产物茶粕、茶壳等的综合开发利用。具体表现为:上、中游生产所需的肥料来源于下游生产的茶粕有机肥,中下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来源于上游生产的油茶果,下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来源于中下游生产的茶油及其副产物茶粕、茶壳等。
  5 结语
  通过低产油茶林的改造、油茶林下种养,促进油茶林单产面积收益;通过引入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中高端产品,提升油茶附加值;通过拓展油茶产业的休闲体验功能,发展区域旅游,做活当地油茶产业。通过油茶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锦屏县油茶产业形成“接一连二带三”的良性互动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学为,游国庆.锦屏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贵州林业科技,2007,35(2):62-63.
  [2]孙根钦,吴德平.锦屏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大科技,
  2014(10).
  [3]张天柱.县域现代农业规划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93-96.
  作者简介:柳志华(1989-),女,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试验选用玖功缓释肥和五禾丰控释肥为供试肥料,研究了缓控释肥对水稻苗期秧苗成活率,茎蘖动态、叶龄进程、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玖功控释肥前期氮肥投入量大,倾向于控释肥运筹,五禾丰控释肥趋近于普通肥料运筹;玖功缓释肥用作基肥,与五禾丰控释肥相比,提高了水稻秧苗的成活率,水稻株高略高,基部第一、第二节间长度较低,而穗下节间长与穗长度均较高;玖功缓释肥处理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
摘 要:辣椒叶作为辣椒的副产物,营养极其丰富。每年都有大量的辣椒叶作为废物被丢弃,是极大的资源浪费。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关于辣椒叶功能活性及辣椒叶中主要功能性成分(蛋白质和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物质等)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辣椒叶的开发利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辣椒叶;功能性成分;提取  我国是世界上辣椒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辣椒年产量约为3000万t,占到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6%,且每年以9
摘 要:猪舍刮粪板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清理不彻底、粪道内异物阻碍刮粪板运行、刮粪板损毁等工作人员难以监测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刮粪板运行状态监测装置,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通过MPU6050传感器获得当前状态下刮粪板的姿态角,采集正常状态下运行数据并运用中值滤波算法消除异常角度波动,由此确定阈值,根据不同角度阈值将刮粪板状态不同故障类型和等级,通过判断运行时刮粪板各与其对应阈
摘 要:蔬菜是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蔬菜生产是事关人民身体健康、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头等大事,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也是我国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头号工程”,更是考核各级政府解决民生工作的重要指标,如何利用高原民族地區的光、热、水等优势条件,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生产,笔者以雅江为例,从实际出发,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高原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思路,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改革逐渐推动,提升种植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栽培葡萄仍然存在急迫解决的问题。本文细致的分析葡萄栽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出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栽培葡萄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葡萄;栽培技术;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46  当
摘 要: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原产我国,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材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十堰地理位置特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华中天然药库”之称。十堰山地白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较阴晴的沙壤地块,选择以无伤、病假鳞茎做种,2—3月栽植;苗期及时中耕除草,夏季注意遮阴排涝;追肥时重视有机肥和磷肥的使用;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采取
摘 要:本文以金丝王大枣和“金昌1号”为例,介绍了辽西北地区鲜食枣的生物学特性及繁育技术,供栽植参考。  关键词:辽西北地区;金丝王大枣;金昌1号;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053  北票金丝王大枣属于辽宁省北票市独特有的一种优良经济作物,这些年因受宠而频频获奖,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2006年,在
摘 要:玛瑙红樱桃是一种难于存储和长途运输,但营养价值又高的水果,将其加工成易于储藏和运输的樱桃酒,可延伸樱桃产品的产业链,拓宽樱桃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可确保樱桃的营养价值,可根据不同人群的口感酿制不同的产品,长年饮用。  关键词:樱桃酒;酿造;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TS255.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02  纳雍县厍东关乡总溪河因其富产玛瑙红
摘 要:沼气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的推广利用已经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和能源效益。本文描述了我国西北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种、养殖特点,并根据沼气工程建设特点,结合沼气发酵条件,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使用、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该地区的沼气工程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河西地区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沼气工程建设;河西走廊;现
摘 要:文章对河北省辛集市小士庄村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土地征用、土地流转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民对土地越来越重视,但是土地流转面积较小,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因土地流转、土地征用引起的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成为各级领导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调查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现状  小士庄村位于河北省辛集市城区东侧,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