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性学习只是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由过去被动接受变成自主探索,其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研究性学习更多偏重对现有的规律性的结论推导过程的探究,以及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的探索,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基本分析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 创新
一、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大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的需要,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活动为形式,通过其亲身实践获取科学结论,形成科学精神和态度的新的教学方式。实践基本已经证明:把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对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批判性考察,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且,研究性学习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探究活动的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相对于简约化的课堂知识学习,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从而,使学生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3.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互动和合作。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谈论的良好习惯。
4.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研究性学习能保持或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不会因繁重的历史知识的学习而丧失兴趣。
5.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学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的态度。
6.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第一手资料收获式的学习。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都以问题为中心,呈现纵向、横向相互交叉状态。这能使学生在“做”、“考察”、“探究”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因此,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科教育专业化的产物,在教学中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为此,历史教师很少关注历史学科领域以外,特别是大纲和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研究过程中问题的生成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等学习特征,对历史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历史教师必须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
3.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情感体验的培养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更能真正融入学生的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听学生的学习要求,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享学生的学习快乐,缩小师生差距,促进彼此间真诚的感情交流。
4.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会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形成规律性认识。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如何进行
实践证明:把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对于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基于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前提。
问题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保证,没有问题情境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促进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且,教师不是给学生呈示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探索、研究和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规律,获取知识。
(二)营造探究氛围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重要条件。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里,学生才能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不同见解,鼓励大胆发言、创新求异,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和体验,逐渐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研究能力。倡导合作学习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有效手段。合作学习、相互讨论能有效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培养高度的求异思维,形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作及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学会在讨论中倾听和表达、竞争和协作、分享和反思。
(三)转变教师角色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真正关键。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转变。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组织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收集相关信息,分类处理信息和提炼观点,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四)完善评价体系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可靠保证。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笔试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及小组成员之间交往合作的情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让学生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调动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五)突出课堂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正确途径。
实践证明,课题式(专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投入”是极大的,如我们在高一进行的“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花了学生一个多月的课外时间。学生的投入如此之大,试想,各个学科都搞这样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会不冲击正常的教学吗?学生会不被弄得精疲力竭而厌倦吗?因此,必须在学科课堂教学方面下大工夫,真正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 创新
一、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大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的需要,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活动为形式,通过其亲身实践获取科学结论,形成科学精神和态度的新的教学方式。实践基本已经证明:把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对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批判性考察,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且,研究性学习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探究活动的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相对于简约化的课堂知识学习,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从而,使学生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3.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互动和合作。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谈论的良好习惯。
4.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研究性学习能保持或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不会因繁重的历史知识的学习而丧失兴趣。
5.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学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的态度。
6.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第一手资料收获式的学习。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都以问题为中心,呈现纵向、横向相互交叉状态。这能使学生在“做”、“考察”、“探究”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因此,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科教育专业化的产物,在教学中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为此,历史教师很少关注历史学科领域以外,特别是大纲和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研究过程中问题的生成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等学习特征,对历史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历史教师必须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
3.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情感体验的培养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更能真正融入学生的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听学生的学习要求,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享学生的学习快乐,缩小师生差距,促进彼此间真诚的感情交流。
4.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会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形成规律性认识。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如何进行
实践证明:把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对于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基于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谈谈认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前提。
问题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保证,没有问题情境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促进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且,教师不是给学生呈示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探索、研究和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规律,获取知识。
(二)营造探究氛围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重要条件。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里,学生才能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不同见解,鼓励大胆发言、创新求异,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和体验,逐渐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个性品质和独立研究能力。倡导合作学习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有效手段。合作学习、相互讨论能有效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培养高度的求异思维,形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作及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学会在讨论中倾听和表达、竞争和协作、分享和反思。
(三)转变教师角色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真正关键。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转变。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与组织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收集相关信息,分类处理信息和提炼观点,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方向,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四)完善评价体系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可靠保证。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笔试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研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及小组成员之间交往合作的情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让学生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调动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五)突出课堂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正确途径。
实践证明,课题式(专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投入”是极大的,如我们在高一进行的“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就花了学生一个多月的课外时间。学生的投入如此之大,试想,各个学科都搞这样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会不冲击正常的教学吗?学生会不被弄得精疲力竭而厌倦吗?因此,必须在学科课堂教学方面下大工夫,真正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