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媒体以及广大群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各界普遍存在的抱怨呼声和医疗机构自行测评出的高满意度结果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为消费领域的一种,医疗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不对称性。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疗服务的供需双方始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作为供方的医务人员掌握着信息、技术、主导权,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作为需求方的病人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信息,在服务过程中只能处于弱势。(2)不确定性。患者由于不具备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往往难以对自身的病症及病情发展与转归产生准确合理的认知,从而对自身享受到的医疗服务进行合理评价及预测。(3)高参与性。这些特性使得患者在进行医疗消费活动中的行为方式与通常消费领域的行为方式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因此,对于医疗消费领域而言,人们更加期盼一种适用于解决复杂行为模式,更加客观、科学的满意度测评方法。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就医观念的变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现时的医疗服务行业正面临着两个转变:一是从计划经济的轨道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二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医疗服务行业的医学模式转变也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生物医学模式中,医务人员往往只是针对患者躯体组织器官的病变给予治疗,而忽略了对患者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考虑。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医疗服务技术和设施落后,医疗资源稀缺,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还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丰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原来的医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由于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管理的历史性原因,医院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人本主义的治疗和管理模式,但对于患者而言,目前的医疗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1)未系統研究医疗患者满意问题。医疗服务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医院对患者满意还没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也是经验性的结论多,理论研究较少。
(2)未建立医疗患者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从现行应用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看,医疗服务行业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全面、适用于各级不同类型医疗服务机构使用的指标体系,评价范围局限于事后检查,缺乏对医疗服务全过程的监控,对社会医疗及体现患者满意度(以病人为中心)方面的指标更是缺乏。
(3)测评方法存在缺陷。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现行测评方法的缺陷是测评结果往往与实际感受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如由于测评方案本身的局限性,忽视了病人对服务文化、服务价格、投诉处理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和忠诚度因素。不能全面反映病人对医疗服务产品质量的整体感知;由于测评指标设定的主观性,导致指标往往是根据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来判断各种因素的取舍,缺乏其选取的客观决策程序;还有就是抽样数设定的随意性以及不同因素权重的等价性等。
医疗行业作为服务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它除了具有服务行业所具有的无形性、不可存储性、不稳定性等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独特性。
(1)医疗服务的伦理性:医疗服务是一种高接触性的、以人为主的标准化服务,它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涉及社会道德和伦理,也折射出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
(2)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鉴于医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及疾病诊断的模糊性与经验性、疾病的复杂性、病情发展与变化所看在的突变性、药品毒副作用等,使医疗服务具有高风险性。
(3)医疗服务的差异性:医疗服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在科室层面,由于医生、护士专业技能、实际经验上的差异,使患者得到的医疗服务有差异。其次在医院层面,各个科室的专科水平不一致,醫院在财力上的投入也有限。因此,不同科室的医疗服务也有差异。
患者期望往往反映的是患者过去体验服务的经历以及其他患者的口碑,据此可以预测医疗机构未来提供服务的能力,从而对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患者满意产生正向的影响;患者对质量的感知和对价值的感知与患者满意也存在正向的关系;患者满意与患者抱怨是负相关关系,与患者忠诚是正相关关系,患者越满意,患者抱怨就会越少,患者忠诚就会增加;患者抱怨与患者忠诚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医疗机构对抱怨的处理态度。
本文在AcsI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消费的特殊性,提出了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以作为顾客满意理论在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中深入研究应用的尝试,并代表一种学术研讨的方向,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在:
(1)以AcsI模型为构建的基础,便于国内医疗机构在服务质量的评价方式上与国际接轨,从而寻找到国内医疗机构服务的优势及与国外的差距。
(2)引入科学的模型体系,促使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调查向更加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保证不同专科特色、不同规模与类型的医疗机构之间具有可比性。
(3)通过建立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卫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逐渐完善,在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接受和认可度后,能够发挥出积极的反馈效果。
(4)深入分析顾客需求,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对顾客满意度的重视,改进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作为消费领域的一种,医疗消费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不对称性。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疗服务的供需双方始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作为供方的医务人员掌握着信息、技术、主导权,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作为需求方的病人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信息,在服务过程中只能处于弱势。(2)不确定性。患者由于不具备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往往难以对自身的病症及病情发展与转归产生准确合理的认知,从而对自身享受到的医疗服务进行合理评价及预测。(3)高参与性。这些特性使得患者在进行医疗消费活动中的行为方式与通常消费领域的行为方式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因此,对于医疗消费领域而言,人们更加期盼一种适用于解决复杂行为模式,更加客观、科学的满意度测评方法。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就医观念的变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现时的医疗服务行业正面临着两个转变:一是从计划经济的轨道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二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医疗服务行业的医学模式转变也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生物医学模式中,医务人员往往只是针对患者躯体组织器官的病变给予治疗,而忽略了对患者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考虑。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医疗服务技术和设施落后,医疗资源稀缺,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还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丰富,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原来的医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这必然导致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由于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管理的历史性原因,医院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人本主义的治疗和管理模式,但对于患者而言,目前的医疗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1)未系統研究医疗患者满意问题。医疗服务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医院对患者满意还没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也是经验性的结论多,理论研究较少。
(2)未建立医疗患者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从现行应用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看,医疗服务行业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全面、适用于各级不同类型医疗服务机构使用的指标体系,评价范围局限于事后检查,缺乏对医疗服务全过程的监控,对社会医疗及体现患者满意度(以病人为中心)方面的指标更是缺乏。
(3)测评方法存在缺陷。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现行测评方法的缺陷是测评结果往往与实际感受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如由于测评方案本身的局限性,忽视了病人对服务文化、服务价格、投诉处理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和忠诚度因素。不能全面反映病人对医疗服务产品质量的整体感知;由于测评指标设定的主观性,导致指标往往是根据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来判断各种因素的取舍,缺乏其选取的客观决策程序;还有就是抽样数设定的随意性以及不同因素权重的等价性等。
医疗行业作为服务中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它除了具有服务行业所具有的无形性、不可存储性、不稳定性等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独特性。
(1)医疗服务的伦理性:医疗服务是一种高接触性的、以人为主的标准化服务,它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涉及社会道德和伦理,也折射出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
(2)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鉴于医学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及疾病诊断的模糊性与经验性、疾病的复杂性、病情发展与变化所看在的突变性、药品毒副作用等,使医疗服务具有高风险性。
(3)医疗服务的差异性:医疗服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在科室层面,由于医生、护士专业技能、实际经验上的差异,使患者得到的医疗服务有差异。其次在医院层面,各个科室的专科水平不一致,醫院在财力上的投入也有限。因此,不同科室的医疗服务也有差异。
患者期望往往反映的是患者过去体验服务的经历以及其他患者的口碑,据此可以预测医疗机构未来提供服务的能力,从而对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患者满意产生正向的影响;患者对质量的感知和对价值的感知与患者满意也存在正向的关系;患者满意与患者抱怨是负相关关系,与患者忠诚是正相关关系,患者越满意,患者抱怨就会越少,患者忠诚就会增加;患者抱怨与患者忠诚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医疗机构对抱怨的处理态度。
本文在AcsI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消费的特殊性,提出了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以作为顾客满意理论在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中深入研究应用的尝试,并代表一种学术研讨的方向,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在:
(1)以AcsI模型为构建的基础,便于国内医疗机构在服务质量的评价方式上与国际接轨,从而寻找到国内医疗机构服务的优势及与国外的差距。
(2)引入科学的模型体系,促使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调查向更加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保证不同专科特色、不同规模与类型的医疗机构之间具有可比性。
(3)通过建立医疗服务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卫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逐渐完善,在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接受和认可度后,能够发挥出积极的反馈效果。
(4)深入分析顾客需求,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对顾客满意度的重视,改进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