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在物理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使我们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53-01
所谓“自主学习”,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认识物理。还应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精神、自我完善意识,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性的进行认识的实践的主体。
1 由学生想学到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重要基础和内容,它对学生建立概念、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教授《欧姆定律》这节课时,我首先先引导学生想想电流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即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然后分析和论证,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同学间相互交流,从而得出欧姆定律。在教学“物体质量的称量”、“测物体的密度”时,我先让学生称一称、量一量、议一议,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和谐气氛中,通过自己想学到自主学习,把抽象的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受到良好的效果。
2 由学生质疑到自主学习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样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结构的建立。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让学生大胆质疑,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这节教学中,怎样从杠杆知识过渡到滑轮知识呢?教师抓住使用杠杆的弱点是“不能连续地提升重物,并将重物提得很高。”这一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动机,并设疑:“我们是如何把国旗高高升起的”为学生指明了思考探究的方向。于是教师就很快组织学生进入主攻阶段的自主学习活动:观察—阅读—实验,从而得出滑轮的基本特点。再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前,我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将小试管套在装水的大试管中,将口朝下,让学生猜想结果咋样,最终结果和学生的猜想大相径庭。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小试管反而上升。当时学生都非常惊奇,都希望能够揭开其中的奥秘。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小试管的受力情况,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分析小试管的受力情况从而得出小试管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但又是谁施给小试管一个向上的力呢?学生们相互讨论,大胆猜想可能是空气给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根据学生们的猜想,我又让学生做了用注射器吸水实验、拔火罐的实验等等。通过实验验证了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证明了大气压强和压力的存在。通过质疑,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讲授“惯性”时,我给学生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盛水的玻璃杯上盖上一个硬纸板,把鸡蛋放在硬纸片上,用手指突然弹起硬纸片,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通过质疑,猜想,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自主学习。
3 由学生合作到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的课程标准下,积极使用自主探究、合作渗透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前我将学生分成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选出小组长,在做实验开始,每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明白用什么器材,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做完后相互交流结果。如果同组同学结果不同或有什么问题,互相讲解演示,直到得出统一的结果。比如:学生用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每个学生先看钢尺振动快慢,听钢尺振动频率,然后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经过四个人反复切磋演示,互相交流、讨论,最后都能得出统一的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所提高,合作意识增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增强。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53-01
所谓“自主学习”,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认识物理。还应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精神、自我完善意识,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性的进行认识的实践的主体。
1 由学生想学到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重要基础和内容,它对学生建立概念、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教授《欧姆定律》这节课时,我首先先引导学生想想电流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即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然后分析和论证,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同学间相互交流,从而得出欧姆定律。在教学“物体质量的称量”、“测物体的密度”时,我先让学生称一称、量一量、议一议,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和谐气氛中,通过自己想学到自主学习,把抽象的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课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受到良好的效果。
2 由学生质疑到自主学习
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样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结构的建立。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让学生大胆质疑,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这节教学中,怎样从杠杆知识过渡到滑轮知识呢?教师抓住使用杠杆的弱点是“不能连续地提升重物,并将重物提得很高。”这一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动机,并设疑:“我们是如何把国旗高高升起的”为学生指明了思考探究的方向。于是教师就很快组织学生进入主攻阶段的自主学习活动:观察—阅读—实验,从而得出滑轮的基本特点。再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前,我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将小试管套在装水的大试管中,将口朝下,让学生猜想结果咋样,最终结果和学生的猜想大相径庭。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小试管反而上升。当时学生都非常惊奇,都希望能够揭开其中的奥秘。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小试管的受力情况,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分析小试管的受力情况从而得出小试管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但又是谁施给小试管一个向上的力呢?学生们相互讨论,大胆猜想可能是空气给它施加一个向上的力。根据学生们的猜想,我又让学生做了用注射器吸水实验、拔火罐的实验等等。通过实验验证了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证明了大气压强和压力的存在。通过质疑,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讲授“惯性”时,我给学生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在盛水的玻璃杯上盖上一个硬纸板,把鸡蛋放在硬纸片上,用手指突然弹起硬纸片,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通过质疑,猜想,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自主学习。
3 由学生合作到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的课程标准下,积极使用自主探究、合作渗透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课前我将学生分成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选出小组长,在做实验开始,每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明白用什么器材,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做完后相互交流结果。如果同组同学结果不同或有什么问题,互相讲解演示,直到得出统一的结果。比如:学生用钢尺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每个学生先看钢尺振动快慢,听钢尺振动频率,然后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经过四个人反复切磋演示,互相交流、讨论,最后都能得出统一的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所提高,合作意识增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增强。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