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话剧史上,有这样一部作品,历经86年的风雨洗礼依旧耀眼夺目,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熟的话剧,是中国戏剧中的“祖师爷”,它就是曹禺先生的《雷雨》。
1933年,23岁的曹禺在《文学季刊》上发布了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雷雨》,这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曹禺先生在一个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种压抑深深扎进了曹禺先生的心里,他是一个敏感、温柔却也软弱、忧郁的人,这种性格特征同样反映在了他的创作当中。
《雷雨》讲述了在封建家族——周家,发生的一系列爱恨纠葛,八个人,以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在叙述封建家族的矛盾中,痛斥封建统治对人的迫害。用一句话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所有人的爱在雷雨中爆发,又在雷雨中消亡。
一、活在名字里的救赎
曹禺先生起名字很讲究,每个人都在名字里有活脱脱的形象,比如周冲,他的名字就像他本人一样,鲜活自如,有朝气、有冲劲儿;周萍和侍萍,两个人的性格和命运都像浮萍一样,无所依存,注定了他们悲剧的一生;鲁贵,无论从身份还是言谈都与“贵”字丝毫不搭边,却有着这部剧中最富贵的名字。再比如说,蘩漪,漪,涟漪,本身就是极不安分的一个字,蘩,本义是白蒿,谐音“繁”又偏偏有着繁荣旺盛的意味,这也暗示着,蘩漪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曹禺说过,在这八个人物里面,“最早想出来,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蘩漪,其次是周冲。其他人都是后来编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蘩漪这个角色,或许就没有雷雨这个故事。蘩漪是一个很特别的女性形象,读选段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女人,读全文的时候你又会发现,繁漪接受过旧式教育,诗文略通,也会画几笔画,生得雪白细弱,有气质,很会管理家庭,是个很象样的主妇。同时她也接受过一点西式教育,她不是鲁妈那种温存顺从的旧式女性,更不是四凤那种天真烂漫的十八岁少女,她是一位有着很强自我意识的女性,她一直在以她的方式反抗,反抗周朴园的古板与封建,反抗周萍的绝情与懦弱。周朴园的古板让整个周家死气沉沉,她在极端窒息的环境中生活,甚至她也要遵循着周朴园对侍萍的“那点愧疚”,无论多么闷热,在夏天也不可以开窗,湿热的烦闷和夏季的躁动成为了她青春的全部。她无疑是爱周萍的,甚至于她对周萍说出了,“我答应你,可以让你与四凤同住,只要你不离开我。”其实蘩漪和周萍之间的爱情到底是怎样的,是怎样开始的,又是怎样结束的,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和周萍之间这段不伦的禁忌之爱,是蘩漪这个可怜人的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光亮。
曹禺先生一定是很喜爱蘩漪这个角色的,他把蘩漪写得很迷人,她热烈而倔强地生长着,企图冲破黑暗的桎梏,多分得一点点光亮。像沙漠里顽强生长的玫瑰,畸形、病态,却又有着不可言说的奇异的美。
二、写在命运中的重复
命运,是悲剧中永远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命运的庞大和绝对,凸显了人类在其面前的无力和卑微,才更显得人性光辉与品性的可贵。在《雷雨》中,命运所产生的悲剧性,不仅在于乱伦禁忌,还在于所有的角色之间,具有的命运重复性。他们都在选择,但最终的选择得来的都是不堪的结局。《雷雨》里面有两段重复的悲剧命运,一是侍萍和四凤,另外一对是周朴园和周冲。侍萍和四凤这种命运的重复是很清晰的,用侍萍的话来说就是:“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侍萍和四凤其实特别像,四凤天真烂漫,年轻时候的侍萍也同样纯净高洁,对爱情抱有期待和幻想,所以她才会在周朴园的袖子上绣自己的名字,才会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因为爱嫁给身份悬殊的周朴园,四凤和侍萍的处境很相似,同样身份悬殊的少爷和侍女,她和她母亲做了同样的选择,她同样憧憬爱情,相信爱情,这也造成了她们同样悲剧的一生。
有人说是周萍更像周朴园,但周朴园和侍萍的爱情在当地闹得人尽皆知,周萍却连在周家喊四凤的名字都不敢;周朴园和侍萍当年是结了婚的,但第一个向四凤求婚的却是周冲。周朴园曾经一定是个正直、漂亮、热情而温柔的少年,这样,侍萍才会爱上他,年轻时候的周朴园与从四凤家回来之前的周冲,应该是一样的天真冲动,命运的转折点让他们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但周萍永远是软弱的,他无力也不愿意去承担责任,尤其是和蘩漪之间那样惊世骇俗的责任,他不过二十几岁,有着大好的青春和未来,蘩漪只不过是他人生旅途上的一株妖娆的藤蔓,但藤蔓的纠缠不休让他筋疲力尽,这时他发现了四凤,那是一朵纯净轻盈,未经世事的小花,透过它,他窥到了一个新的、轻快的、干干净净的世界,他愿意捧着它,滋养它,从此逃离那株歇斯底里的枯藤及其一切麻烦与恐惧,他绝不是坏人,但也绝不值得人可怜。
周冲死在了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其实并不是悲剧,这样的周冲在观众心里,永远是那个直来直去的肆意少年的形象,他会向四凤求婚,會冲出来替鲁大海说话,会爱每一个人,他就是希望,就是曹禺所说的“人最痛苦的是醒来发现无路可走”时,感到苦闷的唯一慰藉。如果他没死在那个夜晚,他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周朴园,娶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再用自己的愧疚纪念四凤,把自己的妻子逼成下一个“蘩漪”,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周朴园成为了这个故事里最后一个清醒地活着的人,周公馆变成了教会医院,蘩漪和侍萍发了疯住了进去,周朴园心中的完美家族不复存在,他皈依了天主教,作为那个雷雨夜的幸存者守着两个女人,作为最后一个清醒者,承受着那个雷雨夜那些病态而极端的爱爆发之后的痛苦与折磨。
这种闹剧般的结局,仔细想来,或许每个人都有责任,都有错,但再想想,或许错的,只是这一场雷雨般的命运。归根结底,命运才是那个行凶的人。
曹禺先生其实是一位思想很超前的作家,这种超前的思想也保证了他的作品可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他的作品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极富艺术魅力,令人百看不厌。也正应了那句话,“说不尽的曹禺,演不完的《雷雨》。”
在苍茫一片中,闪起名为“曹禺”的细碎火光,隐约了露出了中国话剧的轮廓。
1933年,23岁的曹禺在《文学季刊》上发布了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雷雨》,这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曹禺先生在一个压抑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种压抑深深扎进了曹禺先生的心里,他是一个敏感、温柔却也软弱、忧郁的人,这种性格特征同样反映在了他的创作当中。
《雷雨》讲述了在封建家族——周家,发生的一系列爱恨纠葛,八个人,以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在叙述封建家族的矛盾中,痛斥封建统治对人的迫害。用一句话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所有人的爱在雷雨中爆发,又在雷雨中消亡。
一、活在名字里的救赎
曹禺先生起名字很讲究,每个人都在名字里有活脱脱的形象,比如周冲,他的名字就像他本人一样,鲜活自如,有朝气、有冲劲儿;周萍和侍萍,两个人的性格和命运都像浮萍一样,无所依存,注定了他们悲剧的一生;鲁贵,无论从身份还是言谈都与“贵”字丝毫不搭边,却有着这部剧中最富贵的名字。再比如说,蘩漪,漪,涟漪,本身就是极不安分的一个字,蘩,本义是白蒿,谐音“繁”又偏偏有着繁荣旺盛的意味,这也暗示着,蘩漪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曹禺说过,在这八个人物里面,“最早想出来,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蘩漪,其次是周冲。其他人都是后来编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蘩漪这个角色,或许就没有雷雨这个故事。蘩漪是一个很特别的女性形象,读选段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女人,读全文的时候你又会发现,繁漪接受过旧式教育,诗文略通,也会画几笔画,生得雪白细弱,有气质,很会管理家庭,是个很象样的主妇。同时她也接受过一点西式教育,她不是鲁妈那种温存顺从的旧式女性,更不是四凤那种天真烂漫的十八岁少女,她是一位有着很强自我意识的女性,她一直在以她的方式反抗,反抗周朴园的古板与封建,反抗周萍的绝情与懦弱。周朴园的古板让整个周家死气沉沉,她在极端窒息的环境中生活,甚至她也要遵循着周朴园对侍萍的“那点愧疚”,无论多么闷热,在夏天也不可以开窗,湿热的烦闷和夏季的躁动成为了她青春的全部。她无疑是爱周萍的,甚至于她对周萍说出了,“我答应你,可以让你与四凤同住,只要你不离开我。”其实蘩漪和周萍之间的爱情到底是怎样的,是怎样开始的,又是怎样结束的,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和周萍之间这段不伦的禁忌之爱,是蘩漪这个可怜人的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光亮。
曹禺先生一定是很喜爱蘩漪这个角色的,他把蘩漪写得很迷人,她热烈而倔强地生长着,企图冲破黑暗的桎梏,多分得一点点光亮。像沙漠里顽强生长的玫瑰,畸形、病态,却又有着不可言说的奇异的美。
二、写在命运中的重复
命运,是悲剧中永远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命运的庞大和绝对,凸显了人类在其面前的无力和卑微,才更显得人性光辉与品性的可贵。在《雷雨》中,命运所产生的悲剧性,不仅在于乱伦禁忌,还在于所有的角色之间,具有的命运重复性。他们都在选择,但最终的选择得来的都是不堪的结局。《雷雨》里面有两段重复的悲剧命运,一是侍萍和四凤,另外一对是周朴园和周冲。侍萍和四凤这种命运的重复是很清晰的,用侍萍的话来说就是:“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侍萍和四凤其实特别像,四凤天真烂漫,年轻时候的侍萍也同样纯净高洁,对爱情抱有期待和幻想,所以她才会在周朴园的袖子上绣自己的名字,才会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因为爱嫁给身份悬殊的周朴园,四凤和侍萍的处境很相似,同样身份悬殊的少爷和侍女,她和她母亲做了同样的选择,她同样憧憬爱情,相信爱情,这也造成了她们同样悲剧的一生。
有人说是周萍更像周朴园,但周朴园和侍萍的爱情在当地闹得人尽皆知,周萍却连在周家喊四凤的名字都不敢;周朴园和侍萍当年是结了婚的,但第一个向四凤求婚的却是周冲。周朴园曾经一定是个正直、漂亮、热情而温柔的少年,这样,侍萍才会爱上他,年轻时候的周朴园与从四凤家回来之前的周冲,应该是一样的天真冲动,命运的转折点让他们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但周萍永远是软弱的,他无力也不愿意去承担责任,尤其是和蘩漪之间那样惊世骇俗的责任,他不过二十几岁,有着大好的青春和未来,蘩漪只不过是他人生旅途上的一株妖娆的藤蔓,但藤蔓的纠缠不休让他筋疲力尽,这时他发现了四凤,那是一朵纯净轻盈,未经世事的小花,透过它,他窥到了一个新的、轻快的、干干净净的世界,他愿意捧着它,滋养它,从此逃离那株歇斯底里的枯藤及其一切麻烦与恐惧,他绝不是坏人,但也绝不值得人可怜。
周冲死在了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其实并不是悲剧,这样的周冲在观众心里,永远是那个直来直去的肆意少年的形象,他会向四凤求婚,會冲出来替鲁大海说话,会爱每一个人,他就是希望,就是曹禺所说的“人最痛苦的是醒来发现无路可走”时,感到苦闷的唯一慰藉。如果他没死在那个夜晚,他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周朴园,娶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再用自己的愧疚纪念四凤,把自己的妻子逼成下一个“蘩漪”,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周朴园成为了这个故事里最后一个清醒地活着的人,周公馆变成了教会医院,蘩漪和侍萍发了疯住了进去,周朴园心中的完美家族不复存在,他皈依了天主教,作为那个雷雨夜的幸存者守着两个女人,作为最后一个清醒者,承受着那个雷雨夜那些病态而极端的爱爆发之后的痛苦与折磨。
这种闹剧般的结局,仔细想来,或许每个人都有责任,都有错,但再想想,或许错的,只是这一场雷雨般的命运。归根结底,命运才是那个行凶的人。
曹禺先生其实是一位思想很超前的作家,这种超前的思想也保证了他的作品可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他的作品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极富艺术魅力,令人百看不厌。也正应了那句话,“说不尽的曹禺,演不完的《雷雨》。”
在苍茫一片中,闪起名为“曹禺”的细碎火光,隐约了露出了中国话剧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