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涉历史“教学立意”操作过程的三点“冷思考”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包启昌老师的“一课一中心”到李惠军老师的“一课一灵魂”再到聂幼犁教授提出“教学立意”;从历史教学立意的概念界定到缘由、特征再到立意的操作方法……关于历史教学立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至今不绝。何谓教学立意?教学立意的意义是什么?也许在厘清教学立意和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关系中,我们能窥得一斑。“教学立意如同顶梁柱、三维目标如一般的柱子、而核心素养如同屋顶横梁。顶梁柱不仅支撑屋顶横梁,还是一般柱子聚焦的标杆所在。教学立意是三维目标的核心,而核心素养是教学立意的核心”。[1]
  教学立意的确立与达成都非易事。教学立意如何获得?教学立意是否准确、恰切? 笔者有幸在“2018年苏州市省市合作特级教师后备提升班集中展示观摩活动”中开设了以“智慧与国运”为立意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在研磨课的过程中,有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立意和文本的展开路径需齐头并进
  立意教学在达成过程中,最难的有两点:(一)必须建构在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水平上。一切置学生于不顾的教学,都无法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2](二)立意渗透和知识梳理必须分进合击,齐头并进。没有立意的知识梳理注定没有升华,脱离文本知识的立意则是无水之鱼、无缘之木。
  鉴于以上思考,笔者在讲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基本立足教材,用足用透教材。我从第111页“学习延伸”板块中对“弱国无外交”观点讨论开始,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提醒学生其实本节内容的引言部分就有充足的证据。周恩来称西太后、袁世凯、蒋介石的外交是“跪在地上办外交”,他们都得了“神经衰弱”。当学生都认可这个观点时,我话锋一转,那么“新中国是弱国还是强国”呢?学生答是弱国。此时才恍然大悟,掉进我挖的“坑”里了。在充分整合利用教材资源、成功制造思维冲突后,笔者顺势抛出“那么并不强大的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打开外交局面的?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到底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习。深度挖掘和使用教材,包括“资料回放”板块的《共同纲领》、“历史纵横”板块的中苏签约、万隆精神等,都被充分利用服務于教学。所有这些对教材知识重点、难点、弱点的突破,都是本堂课的教学明线。同时,我还“费尽心机”渗透了“智慧与国运”的思维暗线。在利用《共同纲领》分析得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时,笔者让学生再深度思考,这段文字能否体现“开国领袖们的胸襟和气度?”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发现新中国外交目标不仅立足本国的独立自主,还着眼于世界的和平。老师由此顺势利导,“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将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是我国外交智慧和格局的体现”。其他在讲到毛主席关于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形象化表述时,笔者又渗透了“话语方式创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外交智慧。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处,引导学生得出“与时俱进、敢为天下先”等新中国的外交气魄。在梳理完基础知识后,笔者重新回问,“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到底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笔者开始“抖包袱”,“国家智慧是否影响国家命运呢?”学生颔首。借此机会,笔者循循善诱,告诉学生,历史学习其实有三个层次,表层知识、背后信息和深层启发。在今天这些表层知识后面,你们有没有捕捉到一点背后信息?这个问题有点难,笔者设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启智,引领学生总结历史学习的方法。二是准备升华“智慧与国运”这一教学立意。看学生沉默,笔者点拨,“本节课背后,我们发现有四个转变。共产党身份转变:从‘匪党’(国民党语)到执政党;身份观念的转变:从党的领袖到国家的领袖;外交原则的转变:革命外交到国家外交;国家命运的转变:从屈辱到平等,从战争到和平。在不断变化的形势面前,共产党拒绝僵化,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继续提问:“新中国的这些外交智慧背后折射出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得出“仁”、“和”等思想。教师最后总结:“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格局会决定布局,布局会决定结局。而大智慧造就大格局,有大格局才能运筹帷幄地布局,才会有自利利他的结局。但是大智慧的源头在哪里呢?一定在传统文化的精华里。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哪些呢?和而不同、中庸思想都是,我们就用‘仁义礼智信’来抛砖引玉吧。也就是现在我们一直说的‘软实力’。所以说,‘弱国无外交’这个命题基本是正确的,但是当我们充分重视和发挥‘软实力’的作用时,国家智慧是会影响国家命运的。”
  这节课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原则和成就”这条明线和“智慧与国运”这条暗线齐头并进,最后交织升华,一气呵成。
  二、立意和文本的逻辑互动应彼此成全
  “在确立教学立意时,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并根据学情,在吃透、深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概念界定、知识关联、思想方法、思维情感等基本教学要素拾珠成链,通盘考虑,选择一个或两个基本要素予以重点展开,而不能随心所欲提升或者降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立意。”[3]由此可知,教学立意确立的适当与否,是有据可考的。那就是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必须立足教材,必须与学生的认知逻辑、历史发展逻辑和教科书本身的逻辑相吻合。逻辑缺乏、逻辑跑偏甚至错误,立意就有问题。
  在寻找立意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研读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课的内容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4]《课标》要求简单宽泛,但也给教师课堂发挥创造了很多机会。我以“学生的眼光备课”,反复揣摩、解构重构教材,最后终于以“学习延伸”板块中的讨论题“弱国无外交”入手,创造思维冲突,师生共同思考解决“并不强大的新中国又是如何一步步打开外交局面的?”既梳理了基础知识,又解决了取得成就的原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了“智慧与国运”的立意。传统课堂里,关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由哪些因素决定?”,答案都是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际形势等。但这些因素影响一国外交政策,是普世规律。对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可能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解释。一道“弱国无外交”的讨论题给我们启发,挖掘教材背后的信息给我们思考,立意由此产生。而这样一个立意,显然更充实完善了“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这个老问题,也让本课有了新意和高度。所以,“智慧与国运”这一立意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又服务于教材。可见,教材是立意的根本和滋养。恰当的立意应该是和文本融合的。   三、立意和文本的实践权重有伯仲高下
  聂幼犁先生曾说,教学没有立意的话,课堂将是“平平的铺设、散架的内容、强扭的逻辑、走偏的思路、花哨的形式”。但是,如果过度拔高教学立意的重要性,事情也许会往反方向发展。“不管什么课,不管什么内容都企图追求一个宏大的思想教育主题,给人以生拉硬扯、大而不当的感觉。……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立意方法,已经背离了立意的初衷和教育的本质”。[5]
  一堂好的立意课,需要教师有宽泛的阅读、一定的人生阅历和对教材通透的把握能力。笔者已然属于比较勤奋的教师之一,但在准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堂课时,平时的知识储备还是远远不够。我在半个月时间内阅读了《新中国外交思想史》、《国家智慧---新中国外交风云》、三大本博士生写的论文,还参阅了五六十个同行的教学设计(包括文字材料和ppt),另外利用一切零散时间思考打磨,才写出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历史学科地位尴尬,大多数教师跨头(如既教高一还教高三等)或者跨科(如既教文科班的选修还教理科班的必修),老师们的时间精力实在很有限。虽然课改的关键在教师,但目前各种因素使得教师的素质整体不是很高,在这样的现实下一味强调“不立意不好”“不立意不行”,这样的“立意大跃进”笔者认为有害无益。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是我们的共识。“但教材仍然是课堂师生共同活动的主要平台和依据,任何人无法否认教科书的权威性、代表性和主导性。把教科书边缘化或者曲解误读,正是当前一些课堂出现乱象和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6]教材是根据地。教学立意一定是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获得的。但教师的素养能力参差不齐,好的立意教学实在不可多得。我们教师也有“最近发展区”,目前,我们能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区域努力,就已然不错。近期看刘晓兵老师的文章,他总结了历史教师解读教材呈现出的六个层次,“一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二是立足知识视角,强调考点整理;三是语文式注解,逐个突破疑难词句、核心概念,帮助學生理解内容;四是能对课文通透感知,理解教材所要传递的内在精神;五是熟稔教材内容,对教材解构重构,寻找顺畅新颖的教学路径;六是跳出教材文本系统,借助新史学研究成果对教材反观透视,先入后出地活化发展教材”。[7]这六个层级是递进关系。我们历史教师如果能够立足前面三个教学层次,努力在后面第四第五个层级中发展,已然不错。最后一个层级是最高层次的,立意教学应该包含其中。如果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能够沉下去深度挖掘使用教材,在充分了解我们学生的基础上,找到顺畅的教学方式,并有意识不断调整转换教学范式,已经是很好的课、很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立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并非课堂质量的唯一保障。历史教学实践中,不乏不强调立意而堪称优质的好课。立意教学是我们的方向,但绝不是我们的包袱。
  【注释】
  [1]郑流爱、朱亚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缘由、特征与凝练——以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8期。
  [2](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第645页。
  [3]李俊:《教学立意和教学设计的双重奏——以“是谁,开启了美苏冷战”为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5期 。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年,第7页。
  [5][6]张玲俐,鲁东海:《历史教学如何立意更科学》,《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年第7期。
  [7]刘晓兵:《基于教材解读提炼教学立意的三重境界——以人民版
其他文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副师长 朱自峰  河南对口援疆能够获得2020民生示范工程奖,是对河南对口援疆的一种肯定。  河南对口援疆已经走过了10年,这10年也是两地深度交流、交融的10年。通过援建项目,这几年无论是哈密市还是兵团的教育教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提升。  我个人感觉到有几个特点:第一是教育投入大,占到了援疆资金的1/4,凸显了教育民生之
进小区未戴口罩,石家庄一女士被拦后怒怼保安:“我就不戴怎么着!”“你算个什么东西!”“你知道你是什么位置吧?”怼完还不过瘾,该女子还语带威胁,以后在这里上班就老实点,别那么多废话。后证实,该女子是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职工。  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还在基层防疫人员面前耍威风。迫于舆论压力,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于8月5日发布了对该闹事女子的处分决定并致歉。  这并非孤例。从媒体报道来看,不配合防疫要求
总投资52亿元的凯飞航空结构件生产制造项目,日前在泰州市靖江签约落地。  该项目由商飞旗下上海飞机制造公司与英国吉凯恩航宇、中航国际供应链公司共同投资,其中一期总投资36亿元,主要生产平尾、扰流板、整流罩等航空结构件,供应商飞、波音、空客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  由于泰州占据长江航道黄金位置,且与上海时空距离不断缩短,因此成为商飞供应链布局落子的优先选项。在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卫东看来,该项目
一、项目学习与单元教学设计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学习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規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1]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和执行项目促进学习效果的动态教学方式。  项目学习多应用于跨学科学习,是指将学校课程中相关的课程及学习领域进行整合,通过加强各学习领域及各科目间的联系,增加学科内、学科间的相互关联
在银川市兴庆区政府大楼门口,有一段20多阶的楼梯,群众来这里办事必须爬过台阶,很不方便。可就在最近,这个台阶被拆除了。小小举动,赢得了群众的点赞,也引来了各方媒体的报道,多是对兴庆区政府的行为给予肯定,而其中也不乏“放下身段、贴近群众”等褒奖之词。  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各地举措不断。比如政府大院拆墙透绿,打开大门,让市民分享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停车位、厕所、文体设施等。近日,南京市还举办了市
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贯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动力,依靠自身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周边农村协同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严管理、强科技、促营销、兴产业、惠民生、共富裕”的垦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精准管控  绥化分公司充分发挥农垦高度组织化、机械化、规模化优势
Blending Learning (混合式学习),能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1],既囊括了线上学习高度的灵活性、开放性、自主选择性、重复性、协作性和资源丰富性等优点,又涵盖了传统学习极强的情感性、生成性、多元性、实操性和实时互动性等长处,能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出“教与学”的新模式,本文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
近些年来的西汉海昏侯墓和南海一号等重大考古发现引发了民众对考古和历史的关注,而央视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创新的文化节目则将民众对历史的这股热潮推到顶峰,让“博物馆游”变成一种时尚,让国宝文物走出博物馆,如其节目口号所说“让国宝活起来”,也极大地提高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珍贵有趣的博物馆资源能丰富中学历史课堂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新课程改革中对
尼古拉一世·巴甫诺维奇(1796-1855),俄罗斯帝国沙皇,保罗一世皇帝第三子,亚历山大一世逝世后继任为俄国沙皇(1825-1855年在位)。尼古拉一世崇尚武力,在俄罗斯进行全面的集权化和军事化专制,被称作“尼古拉一世的反动统治”;同时,他还积极镇压欧洲各国革命,以“欧洲宪兵”著称。  尼古拉一世继位时正值十二月党人起义,为镇压革命运动,尼古拉一世实施了高压恐怖政策。全国设立了八个“宪兵区”,重
航化飞机飞过稻田画。图/刘啸飞  登上高耸入云的观景长廊,在北大荒集团八五六农场万亩稻田间矗立,只见10余台大型收割机早已列队出征,似如金戈铁马往来穿梭,钢铁洪流所到处颗粒归仓……  仓廪实,天下安。又是一年“北大荒”丰收季,又见一年“中国粮食”压满仓。  得天独厚的黑土地,孕育出了久负盛名的“北大荒”。82个农(牧)场有限公司、26个农(牧)场分公司;耕地4360多萬亩;粮食生产实现“17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