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看版]
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哪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这种说法。一日,读田原先生的《饭牛闲话》,不禁又别扭起来。
《饭牛闲话》中写道:达尔文写《物种起源》2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3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34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行》36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3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40年,歌德写《浮士德》60年。真让人感叹。我同时也想到相似的数据:爱迪生发明蓄电池,试验了1万多次才告成功;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居里夫人于1350多个日夜里重复着脏重的体力劳动,才从8吨沥青铀矿残渣中提炼出1克(八百万分之一)的镭;陈景润为证明1 1,拖着严重衰竭的病体,顶着种种嘲讽,于斗室中、油灯下埋头演算……
以上人物,以文学艺术或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非凡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数十年,有的尽毕生精力,能说不傻?而另外几位,除了几近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多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条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
一位国外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后期,将其中3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作比较,发现两者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而在性格。最有成就的20%者,性格明显带着傻劲。这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
那么有杰出成就者,就一定有卓绝的才智吗?
一生获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就是说,杰出的人聪明与否不重要,那1%的灵感分量太轻。现代人才学家也关注了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正义感、责任心、合作能力、意志毅力等。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但牵涉到真实生活中,也有人拎不清,过于相信并依赖小聪明:有多少人,在胡捞文凭、胡编论文,海阔天空于各种论坛,却不愿坐下来搅动脑汁认认真真做学问;有多少人,八面玲珑,在挑拨中伤的时候还面不改色,期待一夜成名;又有多少人,不断地到处挖井不断地抽身而退,还骂老天不公……
于是,我建议对词典的“天才”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这样的好处有:
可以鼓励聪明或者不聪明的人都去发扬傻劲,争取杰出成就。
可以提醒所有聪明和不太聪明的人,若不愿使出傻劲,至少明白,物质和精神财富大多是那些发扬傻劲、放弃了常人享受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享用的你不该打击或者嘲笑身边兢兢业业的人。
可以警告所有聪明人,你若将聪明时常用来打打自己的小算盘,那么你的才智就贬值到不名一文,不仅很难成就事业,甚至一生窝囊,永远不能体会坦荡大气之人生美妙。
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的释义: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哪时开始,我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这种说法。一日,读田原先生的《饭牛闲话》,不禁又别扭起来。
《饭牛闲话》中写道:达尔文写《物种起源》2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3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34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行》36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3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40年,歌德写《浮士德》60年。真让人感叹。我同时也想到相似的数据:爱迪生发明蓄电池,试验了1万多次才告成功;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居里夫人于1350多个日夜里重复着脏重的体力劳动,才从8吨沥青铀矿残渣中提炼出1克(八百万分之一)的镭;陈景润为证明1 1,拖着严重衰竭的病体,顶着种种嘲讽,于斗室中、油灯下埋头演算……
以上人物,以文学艺术或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非凡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数十年,有的尽毕生精力,能说不傻?而另外几位,除了几近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多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条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
一位国外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者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后期,将其中3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作比较,发现两者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而在性格。最有成就的20%者,性格明显带着傻劲。这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有卓绝的聪明才智者,不一定有杰出的成就。
那么有杰出成就者,就一定有卓绝的才智吗?
一生获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就是说,杰出的人聪明与否不重要,那1%的灵感分量太轻。现代人才学家也关注了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正义感、责任心、合作能力、意志毅力等。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但牵涉到真实生活中,也有人拎不清,过于相信并依赖小聪明:有多少人,在胡捞文凭、胡编论文,海阔天空于各种论坛,却不愿坐下来搅动脑汁认认真真做学问;有多少人,八面玲珑,在挑拨中伤的时候还面不改色,期待一夜成名;又有多少人,不断地到处挖井不断地抽身而退,还骂老天不公……
于是,我建议对词典的“天才”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这样的好处有:
可以鼓励聪明或者不聪明的人都去发扬傻劲,争取杰出成就。
可以提醒所有聪明和不太聪明的人,若不愿使出傻劲,至少明白,物质和精神财富大多是那些发扬傻劲、放弃了常人享受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享用的你不该打击或者嘲笑身边兢兢业业的人。
可以警告所有聪明人,你若将聪明时常用来打打自己的小算盘,那么你的才智就贬值到不名一文,不仅很难成就事业,甚至一生窝囊,永远不能体会坦荡大气之人生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