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阅读是指将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内容进行对比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相似或不同之处,以便在对照和异同辨析中识别阅读的基本特征,提高阅读的能力。在当前语文教學中,教师利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能够打破传统阅读结构,从而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关键词】比较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语文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快,强化学生的各种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关键任务。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以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教师要大力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什么是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简单来讲,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对比,阅读时思考,增强了学生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较阅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抓住文章的精髓,把握阅读技巧,从而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分析。所以,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倡导比较阅读的方式,主动引导学生以比较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分析,以便展开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
一、比较词句,基于细节感知
张永康先生指出:“比较阅读是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的重要方法。”词句是一篇文章的基础,不同的词句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文章之中,同样的词语和句子会拥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在组织学生以比较的方式进行阅读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简单的词句出发进行比较,以便学生认识到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提高对文章的审美鉴赏效果。一般来说,在进行词句分析时,教师可以采用替换、删减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明显感受到差异中形成强烈的对比,真正地体会作者的用意。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字词的比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内涵。在课堂上,教师先对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不用‘登天都峰’作为题目,而是用‘爬天都峰’作为题目呢?”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对这一问题进行思索。随后,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替换和体会,直观地体验到“登天都峰”无法更好地体现出天都峰的陡和高,而“爬天都峰”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在登天都峰时的艰难和费力。
显然,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更换后,学生能够直观地进行比较,体会到作者在命题时的深意,感受到天都峰的特点,体现出在登山时“匍匐前进”的状态。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不仅欣赏到文章的表述方法,懂得文章的写作特点,而且能在必要时候联系实际,进行模仿写作,极大地提高了语文素养,激发了比较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中比较细节,能够提高阅读质量,更快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更容易了解知识规律,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思维判断能力。
二、比较修辞,基于美化体验
修辞是常用的写作方法,“修”是指美化的含义,而“辞”是指言论的意思。在语文阅读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增强文章的美感。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修辞进行比较,能够让学生明确某种修辞手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重视修辞手法的比较,引导学生在比对不同修辞手法中深入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草原》这一课中,老舍先生就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进行草原内容的描写,将原本抽象的景色以更加灵动、直观的形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优势。比如,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将“绿丘”比作“绿毯”,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羊群在绿色小丘上行走”的话语。如果学生无法根据简单的语言对这一画面进行想象,教师将老舍先生描写的语句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见,修辞手法对于美化语言、丰富情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有修辞和无修辞的阅读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修辞的应用优势。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优秀的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三、比较表达,基于顺序解读
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学生进行阅读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文章创作时,如果写作顺序是杂乱无章的,那么文章的可读性也相对较弱。语文课本中安排的文章无不具有明确的写作顺序,可以作为学生审美鉴赏和学习仿写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写作顺序的重要性,以便在写作中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文章内容的“排兵布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时间顺序进行比较,使学生基于文章的顺序安排进行阅读分析。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回答道:“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之后,教师将文章的顺序打乱,让学生对比打乱顺序后的文章与原来的文章,在比较中迅速地感受到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重要性。
显而易见,文章的表达手法体现了文章的逻辑性,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文章中的表达手法,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魅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习从文章的表达方式方面比较。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其中心思想,而且能使学生在欣赏文章时,学习优秀的遣词造句方法,领会文章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同呼吸,共情感,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 四、比较写法,基于情感分析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手法,有的人擅長在文章的开头就进行总体概括,有的人喜欢在文章的最后再进行内容的整体归纳。作者在进行文章内容的安排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有些地方进行略写,而在有些地方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其目的是更好地表达情感,凸显写作主题。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好地分析与了解作者的意图。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父爱之舟》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将《慈母情深》引入课堂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感受不同写法带来的情感表达效果。在《父爱之舟》这篇文章中,作者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对小事的细致描绘来反映人物之间的细腻情感;而《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中更多的是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体现人物的心理和品质。在对两篇文章的写法进行比较后,学生能够认识到情感描写的手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通过对具体事例进行描写,或者通过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来表现。
由此看出,教师组织学生对不同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比较,能够让学生在相互比对的过程中认识到不同写法的优势以及应用的具体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分析文章的情感,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内涵,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写作手法的比较,能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能在日常的写作活动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更多优秀的文章。
比较阅读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他们在观察、分析、判断、比较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解读文本。不管是词句的欣赏还是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比较阅读都比一般的阅读更高效。特别是比较阅读的迁移活动,使学生从教师“指导读”积极向“自主阅读”迈进。当然,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会形成归纳、总结等思维品质,对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文章的优美之处,使学生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美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突破阅读重点,从而逐步提高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刘小丽.“互联网 小学语文”的智慧课堂模式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0(07):74.
付莉娟.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20(61):19-20.
冯勇芳.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2020(08):2,5.
【关键词】比较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语文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快,强化学生的各种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关键任务。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以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教师要大力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什么是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简单来讲,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对比,阅读时思考,增强了学生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较阅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抓住文章的精髓,把握阅读技巧,从而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分析。所以,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倡导比较阅读的方式,主动引导学生以比较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分析,以便展开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
一、比较词句,基于细节感知
张永康先生指出:“比较阅读是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的重要方法。”词句是一篇文章的基础,不同的词句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篇文章。在不同的文章之中,同样的词语和句子会拥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在组织学生以比较的方式进行阅读分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简单的词句出发进行比较,以便学生认识到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提高对文章的审美鉴赏效果。一般来说,在进行词句分析时,教师可以采用替换、删减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明显感受到差异中形成强烈的对比,真正地体会作者的用意。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字词的比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内涵。在课堂上,教师先对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不用‘登天都峰’作为题目,而是用‘爬天都峰’作为题目呢?”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对这一问题进行思索。随后,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替换和体会,直观地体验到“登天都峰”无法更好地体现出天都峰的陡和高,而“爬天都峰”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在登天都峰时的艰难和费力。
显然,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更换后,学生能够直观地进行比较,体会到作者在命题时的深意,感受到天都峰的特点,体现出在登山时“匍匐前进”的状态。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不仅欣赏到文章的表述方法,懂得文章的写作特点,而且能在必要时候联系实际,进行模仿写作,极大地提高了语文素养,激发了比较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中比较细节,能够提高阅读质量,更快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更容易了解知识规律,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思维判断能力。
二、比较修辞,基于美化体验
修辞是常用的写作方法,“修”是指美化的含义,而“辞”是指言论的意思。在语文阅读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增强文章的美感。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修辞进行比较,能够让学生明确某种修辞手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对文章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重视修辞手法的比较,引导学生在比对不同修辞手法中深入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草原》这一课中,老舍先生就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进行草原内容的描写,将原本抽象的景色以更加灵动、直观的形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优势。比如,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将“绿丘”比作“绿毯”,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羊群在绿色小丘上行走”的话语。如果学生无法根据简单的语言对这一画面进行想象,教师将老舍先生描写的语句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可见,修辞手法对于美化语言、丰富情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有修辞和无修辞的阅读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修辞的应用优势。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优秀的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三、比较表达,基于顺序解读
文章的写作顺序是学生进行阅读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文章创作时,如果写作顺序是杂乱无章的,那么文章的可读性也相对较弱。语文课本中安排的文章无不具有明确的写作顺序,可以作为学生审美鉴赏和学习仿写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写作顺序的重要性,以便在写作中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文章内容的“排兵布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季之美》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时间顺序进行比较,使学生基于文章的顺序安排进行阅读分析。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回答道:“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之后,教师将文章的顺序打乱,让学生对比打乱顺序后的文章与原来的文章,在比较中迅速地感受到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重要性。
显而易见,文章的表达手法体现了文章的逻辑性,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文章中的表达手法,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魅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习从文章的表达方式方面比较。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其中心思想,而且能使学生在欣赏文章时,学习优秀的遣词造句方法,领会文章背后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同呼吸,共情感,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 四、比较写法,基于情感分析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手法,有的人擅長在文章的开头就进行总体概括,有的人喜欢在文章的最后再进行内容的整体归纳。作者在进行文章内容的安排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有些地方进行略写,而在有些地方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其目的是更好地表达情感,凸显写作主题。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好地分析与了解作者的意图。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父爱之舟》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将《慈母情深》引入课堂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感受不同写法带来的情感表达效果。在《父爱之舟》这篇文章中,作者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对小事的细致描绘来反映人物之间的细腻情感;而《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中更多的是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体现人物的心理和品质。在对两篇文章的写法进行比较后,学生能够认识到情感描写的手法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通过对具体事例进行描写,或者通过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来表现。
由此看出,教师组织学生对不同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比较,能够让学生在相互比对的过程中认识到不同写法的优势以及应用的具体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分析文章的情感,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内涵,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写作手法的比较,能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能在日常的写作活动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更多优秀的文章。
比较阅读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他们在观察、分析、判断、比较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解读文本。不管是词句的欣赏还是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比较阅读都比一般的阅读更高效。特别是比较阅读的迁移活动,使学生从教师“指导读”积极向“自主阅读”迈进。当然,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会形成归纳、总结等思维品质,对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文章的优美之处,使学生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美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突破阅读重点,从而逐步提高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刘小丽.“互联网 小学语文”的智慧课堂模式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0(07):74.
付莉娟.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20(61):19-20.
冯勇芳.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