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明胡应麟曰:“《世说》以玄韵为宗,非纪事比。”玄韵即“玄学的生活情调”,这“并不包含某种明确意识,而只是流动着的一片感情的朦胧缥缈的情调”。
我认为《世说》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挚的情感
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学观念是“诗缘情”,它指出了诗的本质就是抒情。翻开《世说新语》,到处都是真挚的感情:
王长史病笃,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
王濛的叹息透露出的是对有限生命的无限留恋,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战祸频仍、疫疾肆虐、杀戮成风、死亡枕藉的魏晋时代成了典型之音。李泽厚说:“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至晋宋,从中下层直至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对生命的重视又导出对亲人的无比挚爱与珍惜:郗鉴养儿,丧乱穷馁中,“含饭两颊,还吐二儿”;阮籍丧母,“吐血数升”,“废顿良久”;荀巨伯愿“以吾身代友人命”;嵇康对吕安“每一相思”则“千里命驾”;卫玠早逝,谢鲲哀哭“感动路人”;阮咸“重服”追婢女;韩寿“逾墙”来偷香……在这不胜枚举的例子中,无论是亲人之情、友朋之情还是夫妻之情,都是那么的强烈而真挚,难怪乎王戎会高喊:“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二、空灵的意象
《世说新语》的艺术追求,也体现在对山水自然的重视上。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集中地体现自然山水意识的一部书”。如: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应接不暇”可以看做是魏晋人发现山水自然美后惊喜心情的总括。自然意象的凸显,使《世说新语》充满浓郁的诗意。
首先,自然景物自有其美,或雄奇,或秀丽,各不相同。但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生生不息的无可遏止的勃勃生机。顾恺之对何为“山川之美”的回答:“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即是着眼于大自然这一旺盛的生命力,“竞”、“争”、“其上”、“兴”、“蔚”等词语正是山水自然神韵的典型写照。《世说新语》对自然意象的重视和大量运用,为全书注入生命激情,从而形成诗意风格。
其次,与传统儒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观念不同,魏晋人对自然的态度不再是把自然景物比拟为人的伦理道德,而是“以玄对山水”,不仅借山水自然来自娱,而且借山水自然来体性悟道,他们已由崇尚自然变成了欣赏自然。《世说新语》中的自然物象都不是单独的客观物象,而是融入了主观感情的意象。如支道林之鹤《言语》,王子猷之竹《任诞》,即为物我交融的意象,竹子的高风亮节与鹤之潇洒不群其实都是主人公人生意趣的追求与象征。“高明的意象选择,不仅成为联结情节线索的纽带,而且能够以丰富的内涵引导深入新的层面”。
以玄对山水,又借山水以体性悟道。而玄学的核心思想是“贵无”,故对山水的心是空灵的,宗白华云:“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即为此意。由于以虚灵的胸襟来体会山水,因此发现的山水自然多为“光洁鲜明,晶莹发亮”的“光亮意象”:“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虚灵的胸襟和光亮的意象,二者相交,营造了一个晶莹的美的意境:
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这种意境是最高的美的境界,也是一种诗的境界,此乃引山水入文字最大的收获。
三、留白的叙事方式
《世说新语》非“有意识”为之已成定论,然而作者在对材料的选择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与之前叙事作品特别是以人物传记为主的史书相比,《世说新语》在叙事上有明显的不同,它不再注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叙事时往往将人物身份、家世、生平背景和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等要素通通略去,此种叙述方式即剥离语境。
剥离语境有诸多方式,最突出一点是淡化时间观念,把人物事件的时间、地点做模糊处理:
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这则故事记叙的是西晋灭吴后,吴国国君孙皓被送到洛阳与晋武帝会面时的情景。但对于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没有记叙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读者所能看到的只是事件本身,甚而只是事件中的某一片断。
其次是“断章取义”,取消故事叙述的完整性。《世说》的叙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会从发生一直写到发展、高潮和结局,它往往只是择取人们最感兴趣、最有意味的内容,只保留事件中人物风神闪现时的耀眼的片刻: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牛鼻,人当穿卿颊!”
孙盛和殷浩的这场辩论大战,起于何时?终在哪里?内容是什么?凡此种种背景一概不说,只写了一个“奋掷麈尾”的动作和一次失尽常态的对骂,但辩论场面的激烈和人物形象的生动却从中可见,这也表明人们对于辩论感兴趣的不是内容结局,而是过程场面。
剥离语境的叙事方式其真正意图是什么?我們已不得而知,但在客观上它却产生了惊人的艺术效果。没有了具体的背景和完整的叙述,虽然故事的连续性和意义的明确性是弱化了,但形成了叙事的模糊性和空白美。“空白”是一种省略的有意味艺术,“没有省略就没有艺术,艺术的质量不仅在于它挑选了什么,而且也在于它没有挑选什么”。采取剥离语境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给作品披上了一件极具诗情画意的外衣,一句话,叙事诗化了。
毋庸置疑,《世说新语》风格特征,它不仅提高了《世说新语》的艺术品位,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宗白华.清谈与析理.美学散步.
[2]李泽厚.美的历程.美学三书.
[3]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我认为《世说》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挚的情感
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学观念是“诗缘情”,它指出了诗的本质就是抒情。翻开《世说新语》,到处都是真挚的感情:
王长史病笃,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
王濛的叹息透露出的是对有限生命的无限留恋,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战祸频仍、疫疾肆虐、杀戮成风、死亡枕藉的魏晋时代成了典型之音。李泽厚说:“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至晋宋,从中下层直至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对生命的重视又导出对亲人的无比挚爱与珍惜:郗鉴养儿,丧乱穷馁中,“含饭两颊,还吐二儿”;阮籍丧母,“吐血数升”,“废顿良久”;荀巨伯愿“以吾身代友人命”;嵇康对吕安“每一相思”则“千里命驾”;卫玠早逝,谢鲲哀哭“感动路人”;阮咸“重服”追婢女;韩寿“逾墙”来偷香……在这不胜枚举的例子中,无论是亲人之情、友朋之情还是夫妻之情,都是那么的强烈而真挚,难怪乎王戎会高喊:“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二、空灵的意象
《世说新语》的艺术追求,也体现在对山水自然的重视上。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集中地体现自然山水意识的一部书”。如: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应接不暇”可以看做是魏晋人发现山水自然美后惊喜心情的总括。自然意象的凸显,使《世说新语》充满浓郁的诗意。
首先,自然景物自有其美,或雄奇,或秀丽,各不相同。但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生生不息的无可遏止的勃勃生机。顾恺之对何为“山川之美”的回答:“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即是着眼于大自然这一旺盛的生命力,“竞”、“争”、“其上”、“兴”、“蔚”等词语正是山水自然神韵的典型写照。《世说新语》对自然意象的重视和大量运用,为全书注入生命激情,从而形成诗意风格。
其次,与传统儒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观念不同,魏晋人对自然的态度不再是把自然景物比拟为人的伦理道德,而是“以玄对山水”,不仅借山水自然来自娱,而且借山水自然来体性悟道,他们已由崇尚自然变成了欣赏自然。《世说新语》中的自然物象都不是单独的客观物象,而是融入了主观感情的意象。如支道林之鹤《言语》,王子猷之竹《任诞》,即为物我交融的意象,竹子的高风亮节与鹤之潇洒不群其实都是主人公人生意趣的追求与象征。“高明的意象选择,不仅成为联结情节线索的纽带,而且能够以丰富的内涵引导深入新的层面”。
以玄对山水,又借山水以体性悟道。而玄学的核心思想是“贵无”,故对山水的心是空灵的,宗白华云:“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即为此意。由于以虚灵的胸襟来体会山水,因此发现的山水自然多为“光洁鲜明,晶莹发亮”的“光亮意象”:“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虚灵的胸襟和光亮的意象,二者相交,营造了一个晶莹的美的意境:
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这种意境是最高的美的境界,也是一种诗的境界,此乃引山水入文字最大的收获。
三、留白的叙事方式
《世说新语》非“有意识”为之已成定论,然而作者在对材料的选择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与之前叙事作品特别是以人物传记为主的史书相比,《世说新语》在叙事上有明显的不同,它不再注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叙事时往往将人物身份、家世、生平背景和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等要素通通略去,此种叙述方式即剥离语境。
剥离语境有诸多方式,最突出一点是淡化时间观念,把人物事件的时间、地点做模糊处理:
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这则故事记叙的是西晋灭吴后,吴国国君孙皓被送到洛阳与晋武帝会面时的情景。但对于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没有记叙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读者所能看到的只是事件本身,甚而只是事件中的某一片断。
其次是“断章取义”,取消故事叙述的完整性。《世说》的叙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会从发生一直写到发展、高潮和结局,它往往只是择取人们最感兴趣、最有意味的内容,只保留事件中人物风神闪现时的耀眼的片刻: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牛鼻,人当穿卿颊!”
孙盛和殷浩的这场辩论大战,起于何时?终在哪里?内容是什么?凡此种种背景一概不说,只写了一个“奋掷麈尾”的动作和一次失尽常态的对骂,但辩论场面的激烈和人物形象的生动却从中可见,这也表明人们对于辩论感兴趣的不是内容结局,而是过程场面。
剥离语境的叙事方式其真正意图是什么?我們已不得而知,但在客观上它却产生了惊人的艺术效果。没有了具体的背景和完整的叙述,虽然故事的连续性和意义的明确性是弱化了,但形成了叙事的模糊性和空白美。“空白”是一种省略的有意味艺术,“没有省略就没有艺术,艺术的质量不仅在于它挑选了什么,而且也在于它没有挑选什么”。采取剥离语境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给作品披上了一件极具诗情画意的外衣,一句话,叙事诗化了。
毋庸置疑,《世说新语》风格特征,它不仅提高了《世说新语》的艺术品位,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宗白华.清谈与析理.美学散步.
[2]李泽厚.美的历程.美学三书.
[3]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