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养,在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小学各个学科教学的关键任务。伴随着信息時代的到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也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关键任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们具备敏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应用能力,也是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文章为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27-02
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就要有学生的思想素养、行为素养,针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还要具备信息素养。对于信息的采集、获取、利用和传递,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束缚之下,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关注并不高,对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意识也不强烈。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环境之下,文章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信息素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信息素养,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对于信息采集的敏感程度、对于信息利用和信息处理的规范程度以及对于信息传递和传播的适宜程度。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包含三个层面上的主要内容:第一是信息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获取信息;第二是信息能力的提升,通过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来解决问题;第三是信息道德的塑造,引导学生能够遵守伦理道德,合理的利用信息。可见,信息素养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于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信息素养基本概述
当前,全球的信息技术都在飞速发展。这一形势,直接表明了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中,与人们的生活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便捷、高效,但同时受到了一些道德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素养发生质变。简言之,信息素养主要指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其中,信息道德特指人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其道德行为是否规范,具有原则性。信息意识指人们对于问题解决上,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则指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上述,可以发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能力高低在信息素养上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的社会,在人才的衡量上,把信息素养也纳入了指标中。从小抓起,对小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在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下,人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上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培养成了主流趋势。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上,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然,信息技术在为人们工作和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社会在发展上能够更进一步,应把信息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确保其规范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人们和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设立,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极大帮助。
(二)促进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信息技术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要求学生要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学生在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情况下,自身修养也会随之提高起来。当然,这也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工作会开展得更加顺利,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更加高效。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有效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缺乏综合培养观念
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深重,在小学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形成正确的学科综合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单一地凭借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本文中的信息素养特指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后,而获取的信息处理和利用能力。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只是学习了信息技能和相关知识,而没有实现信息素养的培养,间接影响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善于对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搜集整理,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重视度不足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之所以停滞不前,校方和教师对其的重视度不足是根本原因。有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致认为小学生当前所处于的年龄段,在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能力还十分薄弱。对于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应放在学生稍大一些的时候。因此,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教授学生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而没有特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事实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从小抓起,把握好小学这一黄金阶段,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信息素养观,为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缺乏信息道德观念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科技,从兴起到迄今为止不过数十载,就互联网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潜伏着许多不良风气和不道德的事物。这些漏洞,都需要相关部门去逐一规范,努力把互联网环境变得健康文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道德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现阶段,互联网缺乏规范性,而小学生学习能力又强,极其容易误学互联网中的各种不道德习惯。比如,任意盗用他人的知识成果、对他人进行肆意辱骂、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等等,都可以统称为互联网中的不道德行为。鉴于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方面知识的渗透,教会学生做网络中的文明公民,一起努力维护网络健康。 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素养
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目标之下,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教师的角色逐渐弱化,要让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断地彰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素养。只有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才能够为后续的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创造机会。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当中,既会涉及到课程预习信息的收集,也会涉及到课堂有用信息的整理,还会涵盖课后复习信息的储备。通过这样一个链条化的信息收集的全过程,让学生对于课程有提前的感知,这也能够大大地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素养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而言,作为一门前沿性的学科领域,因此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更需要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要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过程来培养学生们信息处理的基础素养。例如在《网络的简单运用》的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向学生展示在网络上收集的各种资源,来让学生感知网络世界的强大性和无所不包容性。进而让学生自己去网络上寻找与课程相关的信息,经过处理以后通过“演讲”或者是“辩论”的方式展示给其他的学生。这样的教学课程可谓是丰富多彩,而且也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三)借助创设信息氛围,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素养
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信息意识是其起点。鉴于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适时引导,充分发挥互联网多样性的优势,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在小学生眼里,网络处处可见,只是在认识上还会略显薄弱。信息技术存在的意义主要还是为了帮助人们便捷处理工作事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对所讲内容能够吸收掌握。例如,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建立教师信箱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关注信息活动细节,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做事”,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此,要关注信息活动细节,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不同的课程当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互联网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教导学生们要健康上网、安全上网;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学习当中要引导学生们循规蹈矩、遵守规则和程序等等。实际上,对于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也充分体现了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科的连贯性,来促进各个学科的协同发展。
(五)采用分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诞生于信息传递飞速的大数据时代,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小学信息技术在教学目标上应该定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来带动信息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可能对电脑的接触时间较早,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上多少知道一些。而有部分学生在还未学习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在学习中,可能会一头雾水,比较吃力,影响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进度。久而久之,信息技术课堂则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拉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都应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接着,根据学生的情况去因材施教。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划分出来。之后,把他们均衡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带动起来,更快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教学进度和节奏,促进学生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动性。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领域,也要在教学方式上做出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还应该关注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信息素养。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的三个层面上着手:首先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素养;其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素养;最后要关注信息活动细节,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相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行动之下,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一定能够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营造出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宽松、有趣、灵动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牛勝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26-127.
[2]张学军.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68-169.
[3]吴蔚青.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68.
[4]赵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20):1.
[5]何晓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读书文摘(中), 2019(2):88.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27-02
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就要有学生的思想素养、行为素养,针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还要具备信息素养。对于信息的采集、获取、利用和传递,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束缚之下,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关注并不高,对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意识也不强烈。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环境之下,文章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信息素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信息素养,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对于信息采集的敏感程度、对于信息利用和信息处理的规范程度以及对于信息传递和传播的适宜程度。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包含三个层面上的主要内容:第一是信息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获取信息;第二是信息能力的提升,通过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来解决问题;第三是信息道德的塑造,引导学生能够遵守伦理道德,合理的利用信息。可见,信息素养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于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信息素养基本概述
当前,全球的信息技术都在飞速发展。这一形势,直接表明了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中,与人们的生活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便捷、高效,但同时受到了一些道德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素养发生质变。简言之,信息素养主要指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其中,信息道德特指人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其道德行为是否规范,具有原则性。信息意识指人们对于问题解决上,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则指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上述,可以发现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能力高低在信息素养上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的社会,在人才的衡量上,把信息素养也纳入了指标中。从小抓起,对小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在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下,人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上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在社会发展中,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培养成了主流趋势。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上,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然,信息技术在为人们工作和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社会在发展上能够更进一步,应把信息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确保其规范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人们和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设立,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极大帮助。
(二)促进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信息技术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要求学生要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学生在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情况下,自身修养也会随之提高起来。当然,这也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工作会开展得更加顺利,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更加高效。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有效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缺乏综合培养观念
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深重,在小学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形成正确的学科综合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单一地凭借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本文中的信息素养特指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后,而获取的信息处理和利用能力。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只是学习了信息技能和相关知识,而没有实现信息素养的培养,间接影响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善于对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搜集整理,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
(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重视度不足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之所以停滞不前,校方和教师对其的重视度不足是根本原因。有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致认为小学生当前所处于的年龄段,在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能力还十分薄弱。对于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应放在学生稍大一些的时候。因此,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教授学生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而没有特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事实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从小抓起,把握好小学这一黄金阶段,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信息素养观,为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缺乏信息道德观念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科技,从兴起到迄今为止不过数十载,就互联网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潜伏着许多不良风气和不道德的事物。这些漏洞,都需要相关部门去逐一规范,努力把互联网环境变得健康文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道德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现阶段,互联网缺乏规范性,而小学生学习能力又强,极其容易误学互联网中的各种不道德习惯。比如,任意盗用他人的知识成果、对他人进行肆意辱骂、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等等,都可以统称为互联网中的不道德行为。鉴于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方面知识的渗透,教会学生做网络中的文明公民,一起努力维护网络健康。 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素养
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目标之下,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教师的角色逐渐弱化,要让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断地彰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素养。只有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才能够为后续的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创造机会。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当中,既会涉及到课程预习信息的收集,也会涉及到课堂有用信息的整理,还会涵盖课后复习信息的储备。通过这样一个链条化的信息收集的全过程,让学生对于课程有提前的感知,这也能够大大地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素养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而言,作为一门前沿性的学科领域,因此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更需要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要与实践紧密结合,要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过程来培养学生们信息处理的基础素养。例如在《网络的简单运用》的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向学生展示在网络上收集的各种资源,来让学生感知网络世界的强大性和无所不包容性。进而让学生自己去网络上寻找与课程相关的信息,经过处理以后通过“演讲”或者是“辩论”的方式展示给其他的学生。这样的教学课程可谓是丰富多彩,而且也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三)借助创设信息氛围,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素养
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信息意识是其起点。鉴于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适时引导,充分发挥互联网多样性的优势,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在小学生眼里,网络处处可见,只是在认识上还会略显薄弱。信息技术存在的意义主要还是为了帮助人们便捷处理工作事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对所讲内容能够吸收掌握。例如,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建立教师信箱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关注信息活动细节,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做事”,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此,要关注信息活动细节,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不同的课程当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互联网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教导学生们要健康上网、安全上网;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学习当中要引导学生们循规蹈矩、遵守规则和程序等等。实际上,对于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也充分体现了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科的连贯性,来促进各个学科的协同发展。
(五)采用分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诞生于信息传递飞速的大数据时代,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小学信息技术在教学目标上应该定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来带动信息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可能对电脑的接触时间较早,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上多少知道一些。而有部分学生在还未学习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在学习中,可能会一头雾水,比较吃力,影响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进度。久而久之,信息技术课堂则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拉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都应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接着,根据学生的情况去因材施教。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划分出来。之后,把他们均衡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带动起来,更快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教学进度和节奏,促进学生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动性。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领域,也要在教学方式上做出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还应该关注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信息素养。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的三个层面上着手:首先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素养;其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素养;最后要关注信息活动细节,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相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行动之下,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一定能够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营造出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宽松、有趣、灵动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牛勝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26-127.
[2]张学军.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68-169.
[3]吴蔚青.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68.
[4]赵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20):1.
[5]何晓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读书文摘(中), 201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