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格学》中的清晰性和模糊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r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艺术风格学中沃尔夫林用列举概念的方式提出了关于艺术风格的五对概念,用这五对概念来阐释和说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差异,以及作为主体的人对艺术风格和形式知觉方式的变化,作者用艺术纯形式的方法来介入艺术史书写,对当下视觉文化的研究具有启示。
  【关键词】: 沃尔夫林; 清晰性和模糊性; 视觉形式
  德国艺术史家沃尔夫林用视觉形式理论作为分析艺术风格演变的工具,研究了古代文艺复兴和近代巴洛克艺术风格,将二者的艺术风格界定为五对概念分别是:线描的和图绘的、平面的和纵深的、封闭的和开放的、多样的和同一性、清晰性和模糊性,通过这五对概念,沃尔夫林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视觉形式风格的转变,得出了观看是一种经历了很多阶段,有其自己内在历史的理解力。因此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艺术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它们各自不同的价值来自不同的观察方式。
  其中的第五对:从清晰性向模糊性的发展,绘画方面清晰性和模糊性的问题和眼睛的知觉方式相关,艺术向前发展,对视觉观看难度的要求不断增加,也增加了眼睛的工作负荷,观者对难以掌握的复杂图像形式增加兴趣,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来说,一切美意味着形体的毫无遗漏的展现;所有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都把一种为详细地展现形体的描绘方式作为目的;巴洛克艺术则回避极度的清晰性,追求模糊性,不在把对客观事物的清晰描述当做衡量和评价艺术的标准,也就是说,巴洛克艺术的美不存在于完全可理解的清晰性中,而是向人们提供不能完全被理解的而且似乎是躲避观众的艺术形式。
  古典的建筑则呈现出一种清晰、完备的可视性,也就是具有均匀的空间和清楚的边界; 而巴洛克建筑的生命力和美存在于其外貌的不确定性之中,它通过贬低清晰性的单独的形状产生出一种神秘模糊的外形 古典的清晰性指的是以终极的不变的形式来表现,而巴洛克的模糊性指的是使各种形状看上去好像是某种在变化的生成的东西。
  福柯说“一种是先于一切干预,忠实于直接事物的纯粹目视,在捕捉直接事物时豪不加以修改;另一种目视是用一整套逻辑铠甲装备起来的,从一开始就祛除了毫无准备的经验主义的那种纯真性。”[1]而古典时期就是一种清晰的忠于直接事物,不加修改的捕捉;另一种是巴洛克时期模糊性的用逻辑经验装备起来的目视。
  一、《拉斐尔的异象灵见》
  在阅读《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后,我认为沃尔夫林针对古典艺术和巴洛克艺术提出五对概念中的清晰性和模糊性,也适用于拉斐尔这四幅画。从《亚历山大的圣卡特琳》、《圣塞西莉亚》、到《以西结见异象》以及《耶稣变容》,和谐的画面,表现了个体对超自然的直观及这种努力的回报 ;变成了神压倒人、信仰压倒智性和理性的激烈冲突的场景。我们也可以看出光影的变化,光开始以自由的斑点在风景上移动。背景中的天光和土地也符合图像清晰性、模糊性的变化,之前平静的智性观照中来自天国的平稳柔和的光芒,被《以西结见异象》中强烈般爆炸式的强光束所取代,强烈的光束带了图像形体的模糊感,使作品内部产生强烈的动力因素对观者产生影响。观者被运动感吸引,新的模糊外形所特有的陌生感也让观者不能对其投以平静的目光。而《耶稣变容》画中也有一团光,还有明亮的斜向上流动的云。整体是一幅生动的明暗的图画,在这种明暗中,单个的形象被吞没了。事件不是不清晰的。掠过对象翻滚着的光使我们的目光不能完全抓住图像中的对象,围绕耶稣变容的人群只是部分地可以辨认的,因而画里有一种模糊性的残迹。
  其中《亚历山大的圣卡特琳》把圣女塑造成见到异象(左上角的金光)的圣徒。圣女呈现于此世,超自然世界却未被观者所见。她神情静穆,身体在紧张中略略放松:“灵魂静心冥想,它既不去感受肉体的状况,也不去控制和运动四肢.....外部行动越是减少,内心活动愈是增加。尘世风景和圣女之美是超自然世界的象征;自然在这里为人们进入神秘的观照状态提供了跳板。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的主体的色彩和人物造型、轮廓清晰,有可触知的边缘线,而背景左上角的自天国的光芒和天空中的云朵的界线也是清晰的,画中主体身边前景的花朵和车轮,背景的大地、天光和风景也是清晰地。《亚历山大的圣卡特琳》画面中清晰性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智性观照相结合,表现了个体对超自然的直观及这种努力的回报,产生一种画面的和谐感。
  《以西结见异象》显示了对异象的精神内容和图像处理手法的彻底更新,呈现出一种新的感性,画中上帝清晰地异象显现占据压倒性优势,正在灵见的以西结只是个模糊的“微不足道的身影”。先知和显现者不是视觉上的差别,而是本质的差别,借助右下方远处的模糊的风景制造了纵深感,使之与以西结呼应,拉斐尔将两个不具备“相同尺度”的存在,放置于同一空间和几何平面上。阻止观众对该画投以平静的目光:作品上部和下部光影、色彩的明暗变化,是画面产生了清晰感和模糊感视觉对比,使作品内部动力因素对观者产生影响,观者被光影、色彩变化产生的运动感所吸引,《以西结见异象》通过色彩、光影的变化产生清晰和模糊的视觉对比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激烈冲突,使画面产生神压倒人、信仰压倒智性和理性的运动感。指示信徒超自然世界狂暴显现时,人唯一可能的态度,试图在人与上帝之间,开启一种更为强烈、同时有更为明确和直接的关系。
  每一件图像作品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其所描绘的主题。形式主义分析和传统的图像志致力于对图像中相互分离的因素的界定单纯的分析个体形象,意义缺乏元素联系,只是对作品内部形式主义的分析,不足以构成对作品的阐释,我认为应该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局式综合。一幅图像并非一篇文本,文本显然可经常用于证实对图像的阐释,但图像同时具有自己特殊的意义。艺术史的分析只有深入到具体作品的具体处理方式之中,探究作品的特殊性才有效。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2]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
  [4]阿拉斯,《拉斐尔的异象灵见》,李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其他文献
【摘要】:《清明上河图》作为北宋世俗场景的全景式记录的佳作,其不仅为我们展现了表征意义上的生活场景,让我们身临其境,在表征的背后,有其形成形态复杂的文化和社会语境系统,只有当我们熟知了这个视觉文化系统,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视觉文化系统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作为北宋风俗画作品,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充分描绘了宋代的繁荣景象,具有很高
期刊
【摘要】:中国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结晶。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家具体系。进入21世纪,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最大的家具生产大国,但却并未形成符合现代国人生活习惯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具体系,失去了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特色。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浅谈现代中国家具设计融合传统元素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具设计;传统元素;现代家具  1.引言  中国家具设计拥有悠长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十分丰富,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一方面是环境立法的空前繁荣,各类法律、法规大爆炸;另一方面则是每一部法律都未能得到真正的实施”。严重的环境危机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或者缓解,却有加剧的趋势,资源浪费现象也更为严重,环境资源保护不力。以上现象的存在固然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因素紧密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环境基本法;可持
期刊
【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的渗透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正因为此,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介绍一些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技巧,供同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技巧  对于我们这些课业繁忙的高中学生而言,如何才能高效地将新兴的信息技术课程学好呢?笔者认为,想学好该课程有三大秘笈:用心、动手、适时应用。  
期刊
古希腊柱式是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古希腊艺术,而不仅仅是古希腊柱式的问题,更是社会性别的一个探究。笔者将用三个大的部分来阐释古希腊柱式,每一部分将会涉及到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更多的是神话)以及战争,从而分析三种柱式的诞生,演变和发展,还有就是每一个部分将会着重介绍文化中所包含的性别特征这个主要是民族特征。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古希腊艺术可谓是西方古典艺术的发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科技产品也渐渐普及,许多东西也不再局限小众群体了,摄影也悄然的进入千家万户,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必备,摄影功能也渐渐的从相机向更多的数码产品过渡并日益成熟,在茫茫的历史中,鲜有像摄影这项发明一样,重要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摄影潜移默化的让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自身生活的体验产生了极大变化,简单的一张照片不仅仅记录了一个瞬
期刊
【摘要】:近年,网络剧不断走红,其内容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本文旨在探究网络剧热潮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以期解“毒”网络剧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剧热潮;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一 调研实施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不记名形式的网络问卷调查,使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和准确性。共计发放问卷573份,共回收573份
期刊
【摘要】:在巫鸿先生《黄泉下的美术》一书中提到了重构原境的研究方法,将墓葬的研究奠定在文化情境还原上的,并且注重考古发掘与文献材料相结合,运用多重视角的考证与检验。从器物与图像入手,考虑其功能与其中的相关性,重构出一个整体的场景环境,从而再去重构出当时的墓葬理念。这种立体式、全方位的语境还原这好解决了我们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艺术史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语境;重构;美术史;巫鸿;墓葬  对于艺术史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程度的提升,人民收入逐年上涨。在此环境下,我国人民开始对保险业务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保险行业取得了空间发展,并逐步成为了我国经济市场的一大主流行业。然而,在保险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当中的一些制约发展因素也逐步露出水面,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基于此,文章就我国保险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期刊
【摘要】:在如今的生活中摄影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娱乐方式。自从2007年真正意义上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摄影,逐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各种社交平台。经过8年手机摄像头发展,三星手机跟苹果手机的旗舰机型代表手机摄影的最高水准。  【关键词】:手机;摄影  早在2000年前,日本的一家手机生产厂家夏普便发布了全世界第一部可以拍照的手机J-SH04,当时此款手机只搭载11万像素的CCD(图像控制器)摄像头,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