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资助,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1] 。”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空间和限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于教师文化之中,没有教师文化的深层支撑,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是表面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超越教师个人层面,向教师职业群体专业化迈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在教师群体中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合作者[2]。”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合作型的教师文化。虽然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通过反思教师文化在合作方面面临的困惑,追索当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论述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反思:教师文化在合作方面的困惑
传统教育中教师文化在合作方面面临着很多难解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其一,教师文化的孤独性。教室的独立是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教师被分配到每个教室,与其他的工作隔离开来。正是这种教师孤独文化的制约,导致了教师对同事合作的拒绝,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合作共事的习惯和氛围
其二,合作目标的不一致性。在实践中,教师之间以竞争为主导的文化使得他们在合作的目的上产生了分歧:不是双赢而是战胜对方,由此造成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
其三,教师评价的片面性。教师评价制度过于注重对教师教学效能的考核和鉴定,其评价的目的是把教师分成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据对教师进行奖惩。再加上有的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末位转岗制等,从而导致教师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不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合作。
二、追问: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教师文化
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哈格里夫把教师文化的形式划分为四种类型: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
2.合作型教师文化
是倡导在自然合作文化的基础上,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获得某种彼此支持,一起分享和交流他们各自的专长,达成合作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它是学校组织经历文化再生的过程之后而形成的更高级的合作文化,是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师之间的自然而然的合作。
3.合作型教师文化的价值在于
(1)有利于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2)有利于学校的改善
(3)有利于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促进合作型教师文化的途径
“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其目的在于探索对教师合作文化理念的培育、传播,以及合作氛围的营造等有效途径和方法,鼓励教师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合作观,在园内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共同学习、不断创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要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实践,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政策、组织、领导、资源、培训等不同的方式,对学校内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给予支持。
(一)学校层面:积极营造合作型教师文化氛围
1.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
我园立足三个方面着手来激活其合作意识。首先,帮助教师认识合作的好处。要使教师知道如下道理:合作有利于保持教师间的和谐人际关系;合作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合作能弥补缺陷,积蓄能量,利于教师个人事业的成功;教师间的合作有利于造就学生的完美人格。其次,帮助教师树立“双赢”思维。改变一些教师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式。教师应在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同时,也主动考虑其他教师的需求,肯定其他教师的能力、贡献,主动关心帮助其他教師。再次,帮助教师树立共同愿景,将个人愿景与学校愿景紧密联系,增强相互合作的自觉性。
2.建立教学合作小组
教学合作小组是由若干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小组,根据其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将教学任务合理分工,使其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按既定的教学计划合作施教,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合作的形式上,可以是年级组内的,我园设立小中大班教研组;也可以是打破年级与学科,实行全校范围内的协同施教,我园设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组、园园通信息小组、课题组、骨干学习小组。为了确保教师协同教学的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合作小组结构,要尽可能使各成员在年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从而形成互补性结构,唯其如此,才能发挥出1+1>2的效应。
3.完善有利于合作的评价制度
为推进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建设,学校可以经常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工作评价和成果奖励,不断增强和深化大家的合作意识。从评价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建立积极依赖的团队关系。
(二)教师层面:整合团体智慧,体验合作策略,为实施教学积累经验
教师个体的思想行为、经验智慧与同伴之间有一种“共生”的关系,所以同伴间的互助、交流、启发、支持、分享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教师要实现共同愿景,就必须通过合作来发挥团体智慧。我们尝试运用“集体备课、互动研讨、课题合作”等方式,体验合作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思考:在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中需关注的两对关系
1.独立与合作的关系
要构建合作型的教师文化,并不意味着任何活动教师都应合作完成。反之,教师之间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个人要放弃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更不意味着合作要排除个人的主见和创新,否则合作就是一种虚假的合作。所以在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过程中,要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使合作更具有意义。
2.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在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时,我们也不应排斥教师之间的竞争,这里倡导的竞争是正当的、理性的良性竞争,如何引导教师在良性竞争中更好地互相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各自的专业素养,这一方面我们将不断实践与探索。
我们相信,健康的“合作型教师文化”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促使学校向着合作型学校不断迈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超越教师个人层面,向教师职业群体专业化迈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在教师群体中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合作者[2]。”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合作型的教师文化。虽然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通过反思教师文化在合作方面面临的困惑,追索当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论述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反思:教师文化在合作方面的困惑
传统教育中教师文化在合作方面面临着很多难解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其一,教师文化的孤独性。教室的独立是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教师被分配到每个教室,与其他的工作隔离开来。正是这种教师孤独文化的制约,导致了教师对同事合作的拒绝,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合作共事的习惯和氛围
其二,合作目标的不一致性。在实践中,教师之间以竞争为主导的文化使得他们在合作的目的上产生了分歧:不是双赢而是战胜对方,由此造成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
其三,教师评价的片面性。教师评价制度过于注重对教师教学效能的考核和鉴定,其评价的目的是把教师分成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据对教师进行奖惩。再加上有的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末位转岗制等,从而导致教师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不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合作。
二、追问: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教师文化
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哈格里夫把教师文化的形式划分为四种类型: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
2.合作型教师文化
是倡导在自然合作文化的基础上,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获得某种彼此支持,一起分享和交流他们各自的专长,达成合作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它是学校组织经历文化再生的过程之后而形成的更高级的合作文化,是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师之间的自然而然的合作。
3.合作型教师文化的价值在于
(1)有利于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2)有利于学校的改善
(3)有利于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促进合作型教师文化的途径
“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其目的在于探索对教师合作文化理念的培育、传播,以及合作氛围的营造等有效途径和方法,鼓励教师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合作观,在园内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共同学习、不断创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要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实践,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政策、组织、领导、资源、培训等不同的方式,对学校内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给予支持。
(一)学校层面:积极营造合作型教师文化氛围
1.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
我园立足三个方面着手来激活其合作意识。首先,帮助教师认识合作的好处。要使教师知道如下道理:合作有利于保持教师间的和谐人际关系;合作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合作能弥补缺陷,积蓄能量,利于教师个人事业的成功;教师间的合作有利于造就学生的完美人格。其次,帮助教师树立“双赢”思维。改变一些教师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式。教师应在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同时,也主动考虑其他教师的需求,肯定其他教师的能力、贡献,主动关心帮助其他教師。再次,帮助教师树立共同愿景,将个人愿景与学校愿景紧密联系,增强相互合作的自觉性。
2.建立教学合作小组
教学合作小组是由若干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小组,根据其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将教学任务合理分工,使其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按既定的教学计划合作施教,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合作的形式上,可以是年级组内的,我园设立小中大班教研组;也可以是打破年级与学科,实行全校范围内的协同施教,我园设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组、园园通信息小组、课题组、骨干学习小组。为了确保教师协同教学的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合作小组结构,要尽可能使各成员在年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从而形成互补性结构,唯其如此,才能发挥出1+1>2的效应。
3.完善有利于合作的评价制度
为推进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建设,学校可以经常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工作评价和成果奖励,不断增强和深化大家的合作意识。从评价制度上鼓励教师之间建立积极依赖的团队关系。
(二)教师层面:整合团体智慧,体验合作策略,为实施教学积累经验
教师个体的思想行为、经验智慧与同伴之间有一种“共生”的关系,所以同伴间的互助、交流、启发、支持、分享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团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教师要实现共同愿景,就必须通过合作来发挥团体智慧。我们尝试运用“集体备课、互动研讨、课题合作”等方式,体验合作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思考:在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中需关注的两对关系
1.独立与合作的关系
要构建合作型的教师文化,并不意味着任何活动教师都应合作完成。反之,教师之间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个人要放弃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更不意味着合作要排除个人的主见和创新,否则合作就是一种虚假的合作。所以在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过程中,要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使合作更具有意义。
2.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在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时,我们也不应排斥教师之间的竞争,这里倡导的竞争是正当的、理性的良性竞争,如何引导教师在良性竞争中更好地互相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各自的专业素养,这一方面我们将不断实践与探索。
我们相信,健康的“合作型教师文化”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促使学校向着合作型学校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