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住宅价值凸显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613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震
  
  日本地震、海啸让世界惊恐,云南盈江地震牵动国人,缅甸强震接踵而至。
  3月以来,震灾连连。在一片担忧和不安中,钢结构住宅开始“浮出水面”,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钢结构住宅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60年代欧美日就开始推广,近几年,我国也不乏实践案例,然而,对于诺大的中国住宅市场,对于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钢结构住宅还停留在潜行状态。
  震灾让钢结构住宅价值凸显。
  比较 “5.12” 汶川大地震与“3.11”日本大地震,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摆在面前——
  汶川8级地震死亡11.8万人,日本9级地震加上疯狂的海啸,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死亡和失踪不到三万人。
  两国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为什么相差这么悬殊?
  撇开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建筑界人士认为,住宅结构的不同也是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1900年以来,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高达55万,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其中房屋结构和材料问题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如云南盈江“3.10”地震中,死亡的25人中,近一半是被落下的空心砖砸死的。面对强震,砖混结构的脆弱和危险显而易见,而更为沉重的钢混结构的杀伤力则更大。
  日本钢结构住宅普及率极高,公共建筑中学校抗震能力达到10级,普通居民住宅也能够抵御7级以上地震。实践证明,日本钢结构建筑对减缓地震造成的伤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钢结构建筑自重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房屋的安全性,其优异的抗震能力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时,曾有建筑专家强烈呼吁大力推广抗震性能优越的钢结构住宅,但由于观念等原因,推广应用的步伐较为缓慢。
  有专家指出,从地震引发印度洋大海啸的2004年开始,地球再次进入地震活跃期。仅2010年,全球就记录到28次7级以上地震。按照地震活跃期持续10年以上的规律,近年地球仍处在地震多发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不容忽视。
  在我国现有住宅中,钢结构所占比例不足1%,公众对钢结构住宅的概念还很模糊。重新审视这些年地震带来的教训,改变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提高防震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全社会必须共同直面的重大问题。
  钢结构住宅是对生命的庇护与尊重。
  
  减压
  
  环境和资源问题是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一把利剑。
  “十二五”规划资源环境的8项指标中,有7项是约束性指标。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已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更加强调经济发展质量。
  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一些地方政府采用拉闸限电的办法最后冲刺,遭到社会抨击。为此,社科院人口研究所发布《低碳经济蓝皮书》,建议慎用激进的减排手段。
  蓝皮书分析,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如果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减少10%,就业就可能减少1%。按照2005年的工业就业规模10829万人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就可能造成100万人失业。
  这仅是不完全估算,激进的减排政策实际产生的负面效应远高于估算。
  节能减排如何避免异化的结果?中国城市如何实现低碳转型?
  改变传统建筑方式是重要突破口。
  多年来,我国住宅建设主要采用现场手工湿作业,生产效率低,建设周期长,且能耗高,污染严重,住宅的质量和性能难以保证,寿命周期短。一部建筑技术发展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毁田弃农、污染环境、生态失衡的无奈史。
  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近四成。根据对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建筑施工材料损耗粗略统计,每年我国城镇所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4亿吨。
  钢结构住宅减轻了生产砖瓦、石灰、水泥以及开挖沙石等传统建材对环境的破坏,建筑垃圾、建筑施工扬尘、噪声都大为减少,改建和拆迁容易,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很多发达国家视之为储备钢铁的重要方式。
  住宅建设是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约占社会能耗总量的40%。据专业机构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材料碳排放为740.6公斤/平方米,而钢结构住宅材料的碳排放量为480公斤/平方米,降低了35%左右。
  我国人口多,宜居土地少,城市人口密度高。因此,住宅必然以高层、多高层为主,而这正是钢结构住宅“高、大、轻”的独特优势。
  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耕地占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钢结构住宅与“十二五”规划中五项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性指标紧密关联。
  让节能与环保更加实在,钢结构住宅价值凸显。
  
  减负
  
  今年“两会”期间,加快保障房建设成为委员、代表热议的话题。
  2011年,国家将投资1.3万亿,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住房,建设220万套公租房,“十二五”期间将建成3600万套保障房,面对这个绝对增量,除了破解土地和资金难题,加快建设速度,保证速度与质量并举,同样是一个重大挑战。
  住宅产业化是一条捷径。
  住宅产业化发展取决于住宅工业化、部品产业化的程度和水平。
  在这些方面,钢结构住宅已经捷足先登。
  早在2002年,天津建工集团开发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莱芜钢厂、马鞍山钢厂、本溪钢厂等国内钢企也不断开发各类型钢。
  2009年,由杭萧钢构自主设计、安装的国内首个钢结构住宅群——武汉世纪家园竣工,承重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内外墙板全部在工厂生产,采用规模化、标准化、流水化作业,“搭积木”似的盖房子已经成为现实。
  2010年10月1日,住建部发布的《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正式实施,首次为我国轻型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标准及依据,中国轻型钢结构住宅从此有法可依。
  2010年12月7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杭萧钢构挂牌,这是由住建部授予的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配套体系的国家级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我国钢铁产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历经数年发展,国内钢结构住宅工业化技术日渐成熟,为我国住宅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钢结构住宅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突破口,是实现“十二五”保障房建设目标的有力手段;钢结构住宅将使生活和生产更加匹配,真正实现节能环保;钢结构住宅使上下游联动,必将带动钢铁、机械制造、工业化设计、材料回收等一系列产业链条的升级和发展。
  钢结构住宅价值进一步凸显。
  
  减员
  
  改变房地产行业传统的、低端的发展方式,推进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减少对劳动力和资源的过度依赖,钢结构住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项关于钢结构建筑的调查显示,传统的钢混结构住宅由于现浇部分很多,需要大量工人现场手工作业,钢结构住宅则实现了部品化、产业化,可以减少用工2/3。
  全国总工会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达到1.5亿,主要分布在建筑业、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以及环卫等行业,其中,建筑业所占比重最大,约占40%。
  钢结构住宅将大大解放生产力,如此庞大的减员将有助于建筑农民工向其他行业流动。
  倘若政府将这些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加大培训力度,实现行业梯度转移,鼓励大量的房地产领域劳动力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保障的产业工人,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薪酬待遇,而且有助于缓解“用工荒”。
  钢结构住宅的价值更加凸显。
其他文献
因地震而引发核泄漏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渐渐远离舆论的漩涡,但围绕“核电”未来的激辩,却远没有结束。A股市场的核电板块整体走低,中国核电项目暂时停建,旧有核电站的安全性所引发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改革与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工程建筑的变形观测成为建筑工程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建筑物的变形数据处于不正常状态时,高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我国政府为建立完备的珍贵古籍档案,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民的古籍保护意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由文化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的一份名录,主要收录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目前,安徽博物院共有46部古籍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酒仙谱》即为其中的一部。  《酒
两年前,如果你要换一款新手机,别人向你推荐最多的仍是诺基亚。然而现在呢?    “sisu”——芬兰人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凭着“sisu”精神,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7年,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50%,始终雄踞通信行业首位。  然而就在今年,仅正式上市两年的操作系统Android已经超越称霸十年的塞班系统;6月13日,野村证券(Nomura) 分析师称,三星电子本季度将成
尽管拥有通用电气、谷歌、耐克、英特尔这些镁光灯明星,尽管在世界工业的T台上始终牢牢地掌握着霸主之位,尽管人们崇尚"上帝、国家、可口可乐"、热爱"硅谷海盗"或是"微软英雄",但每
前有加息预期,后有地方债大患,是解决眼前风险还是解决潜在风险?银行认为,先盈利再说。    自去年以来,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信贷、国际监管改革(影子银行)——这三大风险已经成为中国银监部门所面临的最现实的挑战。  进入6月,新的麻烦又来了——“短存长贷”问题,即银行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因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巨大威胁,引发了银监体系的极大重视。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大部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