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20岁的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最新的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200万以上,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48亿以上,以2型糖尿病居多。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当人们首次被诊断2型糖尿病时,他们的B细胞功能已经丧失50%以上。人体内胰岛素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代谢, 糖尿病病人由于代谢紊乱不但能引发多种并发症 ,还会导致伴发病的预后不良,严重者还会致命。
现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指导早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4例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确诊病例,病程不超过5年,全部病例医从性较好,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达标。
病例1 女 47岁 糖尿病史三年,自行生活干预,未服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5.0~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6.0~8.2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5.7%左右。八个月前右膝关节受伤,曾在多家三级医院骨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损害,给予对症治疗,八个月来,膝关节活动后即疼痛加重,上下楼梯尤其痛苦。也曾经就诊于三级医院内分泌科,因为血糖控制较好,又转回骨科。综合病人的病情门诊指导预混胰岛素早4u,晚4u注射,二周后右膝关节疼痛减轻,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早6u,晚4u注射,未发生低血糖,右膝关节疼痛逐渐消失,功能逐渐恢复。
病例2 女 67岁,糖尿病史五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6.0~7.2mmol/L之间,餐后血糖7.0~9.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6.1%左右。左手小指被狗咬伤三个月,经外科抗炎及定期换药等处理,手指仍肿胀疼痛,多次与患者沟通后门诊指导小剂量预混胰岛素治疗,早4u,晚4u注射,同时减少口服降糖药物,监测血糖控制良好,未发生低血糖反应,治疗3个月后左手指恢复正常而停用胰岛素,继续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病例3 男 62岁,糖尿病史3年,口服阿卡波糖治療,空腹血糖5.0~6.2mmol/L之间,餐后血糖6.2~7.3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5.1%左右。近一年出现手指及脚趾尖麻木,曾到多家医院咨询内分泌专家,均不建议使用胰岛素,原因是血糖控制很好,患者很苦恼。与患者沟通后门诊指导小剂量预混胰岛素治疗,早4u,晚4u注射,停服早晚阿卡波糖,未发生低血糖反应,治疗1个月后手指脚趾麻木逐渐减轻,监测血糖,胰岛素逐渐加量早10u,晚6u注射,中午嚼服阿卡波糖50mg。血糖控制较好,至今患者手指脚趾麻木完全消失,考虑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周围神经损害,建议继续胰岛素治疗,患者接受建议并定期复诊。
病例4,男 43岁,糖尿病史2年,口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空腹血糖5.8~6.6mmol/L之间,餐后血糖6.5~8.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5.5%左右。既往有痛风病史3年,间断服别嘌呤醇治疗,病情稳定,一个月前因食海鲜出现左脚拇指肿胀疼痛,化验尿酸602mmol∕L经抗炎、降尿酸、激素及对症治疗好转不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多次与患者沟通后建议胰岛素治疗,解除患者顾虑后,口服降糖药物减量,给预混胰岛素早4u,晚4u注射,一周后脚趾疼痛及肿胀开始减轻,监测血糖,胰岛素逐渐加量至早8u,晚5u,未发生低血糖反应,脚趾肿胀疼痛消失后继续胰岛素治疗一个月,患者拒绝继续注射胰岛素而停用,恢复原来口服降糖药物。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指导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为了解除患者的顾虑,防止低血糖发生,从小剂量开始,监测血糖,逐渐增加剂量,1例周围神经并发症患者及3例伴发外科疾病的患者症状消失,未遗留有后遗症,结果满意。
3 讨论
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继发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以及临床症状,糖尿病能引发多种并发症,而糖尿病神经病变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且常出现在糖尿病的早期,导致糖尿病人发生神经病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长期的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流变等控制不良,引起滋养神经的小血管发生病变,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缺营养;长期糖代谢紊乱可使神经内山梨醇和果糖聚集增多,神经细胞发生肿胀变性,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神经内蛋白质糖化使神经组织本身发生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表现为肢体远端的足部和手指麻木、刺痛、发凉和感觉异常等。因此应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已经采用适当的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并口服降糖药治疗,虽然血糖控制良好,并发症虽轻但长时间无好转者建议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由于注射胰岛素不如口服药物方便,加之血糖控制的很满意,很多患者不接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某些不严重的外科疾病出现久治不愈时,内科医生要及早发现,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患者要求,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所以能改善糖尿病伴发病的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当人们首次被诊断2型糖尿病时,他们的B细胞功能已经丧失50%以上。人体内胰岛素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的代谢, 糖尿病病人由于代谢紊乱不但能引发多种并发症 ,还会导致伴发病的预后不良,严重者还会致命。
现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指导早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4例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确诊病例,病程不超过5年,全部病例医从性较好,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达标。
病例1 女 47岁 糖尿病史三年,自行生活干预,未服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5.0~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6.0~8.2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5.7%左右。八个月前右膝关节受伤,曾在多家三级医院骨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损害,给予对症治疗,八个月来,膝关节活动后即疼痛加重,上下楼梯尤其痛苦。也曾经就诊于三级医院内分泌科,因为血糖控制较好,又转回骨科。综合病人的病情门诊指导预混胰岛素早4u,晚4u注射,二周后右膝关节疼痛减轻,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早6u,晚4u注射,未发生低血糖,右膝关节疼痛逐渐消失,功能逐渐恢复。
病例2 女 67岁,糖尿病史五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6.0~7.2mmol/L之间,餐后血糖7.0~9.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6.1%左右。左手小指被狗咬伤三个月,经外科抗炎及定期换药等处理,手指仍肿胀疼痛,多次与患者沟通后门诊指导小剂量预混胰岛素治疗,早4u,晚4u注射,同时减少口服降糖药物,监测血糖控制良好,未发生低血糖反应,治疗3个月后左手指恢复正常而停用胰岛素,继续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病例3 男 62岁,糖尿病史3年,口服阿卡波糖治療,空腹血糖5.0~6.2mmol/L之间,餐后血糖6.2~7.3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5.1%左右。近一年出现手指及脚趾尖麻木,曾到多家医院咨询内分泌专家,均不建议使用胰岛素,原因是血糖控制很好,患者很苦恼。与患者沟通后门诊指导小剂量预混胰岛素治疗,早4u,晚4u注射,停服早晚阿卡波糖,未发生低血糖反应,治疗1个月后手指脚趾麻木逐渐减轻,监测血糖,胰岛素逐渐加量早10u,晚6u注射,中午嚼服阿卡波糖50mg。血糖控制较好,至今患者手指脚趾麻木完全消失,考虑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周围神经损害,建议继续胰岛素治疗,患者接受建议并定期复诊。
病例4,男 43岁,糖尿病史2年,口服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空腹血糖5.8~6.6mmol/L之间,餐后血糖6.5~8.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5.5%左右。既往有痛风病史3年,间断服别嘌呤醇治疗,病情稳定,一个月前因食海鲜出现左脚拇指肿胀疼痛,化验尿酸602mmol∕L经抗炎、降尿酸、激素及对症治疗好转不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多次与患者沟通后建议胰岛素治疗,解除患者顾虑后,口服降糖药物减量,给预混胰岛素早4u,晚4u注射,一周后脚趾疼痛及肿胀开始减轻,监测血糖,胰岛素逐渐加量至早8u,晚5u,未发生低血糖反应,脚趾肿胀疼痛消失后继续胰岛素治疗一个月,患者拒绝继续注射胰岛素而停用,恢复原来口服降糖药物。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指导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为了解除患者的顾虑,防止低血糖发生,从小剂量开始,监测血糖,逐渐增加剂量,1例周围神经并发症患者及3例伴发外科疾病的患者症状消失,未遗留有后遗症,结果满意。
3 讨论
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继发的急性或慢性疾病以及临床症状,糖尿病能引发多种并发症,而糖尿病神经病变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且常出现在糖尿病的早期,导致糖尿病人发生神经病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长期的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流变等控制不良,引起滋养神经的小血管发生病变,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缺营养;长期糖代谢紊乱可使神经内山梨醇和果糖聚集增多,神经细胞发生肿胀变性,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神经内蛋白质糖化使神经组织本身发生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表现为肢体远端的足部和手指麻木、刺痛、发凉和感觉异常等。因此应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已经采用适当的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并口服降糖药治疗,虽然血糖控制良好,并发症虽轻但长时间无好转者建议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由于注射胰岛素不如口服药物方便,加之血糖控制的很满意,很多患者不接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某些不严重的外科疾病出现久治不愈时,内科医生要及早发现,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患者要求,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所以能改善糖尿病伴发病的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