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成为现代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媒体技术具有新鲜性、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特点,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象化。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克服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初步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助力剂,是学生潜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就会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讲,不用别人催促,努力学习知识,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反之,没兴趣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场苦役。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大量的数学公式、概念,让许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于是慢慢地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加上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接收,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向学生传递形象、直观、生动的信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数学课本中的抽象概念以及一些很难用口头讲述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动画形式,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有效地調动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材涵盖的知识毕竟有限,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变了这一局限性,能够很好地补充教材上没有涉及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快捷、准确地绘图,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师课堂讲课的效率,增加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
比如在讲授“分类”一课时,我用课件设计了一个网上虚拟商店,商店里有很多货物等待放上货架,然后让学生回答这些商品应该怎么分类摆放,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法用课件具体演示出来。这样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被自然地调动起来。学生们热情投入扮演售货员这一角色。当一个学生放好物品之后,我请其他同学评说,这个学生还可以进行修改。这样互帮互助,直到学生感到满意为止。通过角色扮演和物品操作,学生对分类的理解更为深刻。
三、直观展示知识,突出重点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形象在先的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特点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只要教师加以合理运用,就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的形象,把死的知识变活,那些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问题也迎刃而解。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果没有新奇的事物出现,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在玩中学,达到快乐学习的理想境地。
四、动画模擬,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以此为基础设计课件。数学本源于生活,若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神秘难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媒体单一,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和呈现。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性于一体,它能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境,可以使数学知识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钱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巩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了一个软件游戏“虚拟商店”,让学生去进行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怎么看商品上的标价,怎么对比价格选择合适的商品,还学会了如何付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不乱花钱。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上手实践,近距离接触到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有趣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真正领会了数学的本质。
五、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由于传播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以教为主,没有什么互动,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现代教育媒体已经慢慢地改变了这种教学弊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有许多知识我并不是按常规模式直接讲给学生听,然后叫他们去记,而是注重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在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准备好硬纸条和图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成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动手实践,制作成三角形和长方形。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做好后,我让小组里的同学用双手去拉这两个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变化,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播放我设计的课件,里面有动作及人物对话,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地组织了一下教学,学生从制作到实践操作再到观察,经过思考和讨论,最终得出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长方形易变性的结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起到了引导补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当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总之,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它充满生机和活力,感染力强,学生对于教学互动充满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拓展、教学内容的延伸,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手段,更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助力剂,是学生潜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就会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讲,不用别人催促,努力学习知识,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反之,没兴趣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场苦役。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大量的数学公式、概念,让许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于是慢慢地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加上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接收,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向学生传递形象、直观、生动的信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数学课本中的抽象概念以及一些很难用口头讲述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动画形式,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有效地調动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材涵盖的知识毕竟有限,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变了这一局限性,能够很好地补充教材上没有涉及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快捷、准确地绘图,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师课堂讲课的效率,增加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
比如在讲授“分类”一课时,我用课件设计了一个网上虚拟商店,商店里有很多货物等待放上货架,然后让学生回答这些商品应该怎么分类摆放,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解法用课件具体演示出来。这样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被自然地调动起来。学生们热情投入扮演售货员这一角色。当一个学生放好物品之后,我请其他同学评说,这个学生还可以进行修改。这样互帮互助,直到学生感到满意为止。通过角色扮演和物品操作,学生对分类的理解更为深刻。
三、直观展示知识,突出重点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形象在先的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特点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只要教师加以合理运用,就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的形象,把死的知识变活,那些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问题也迎刃而解。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果没有新奇的事物出现,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在玩中学,达到快乐学习的理想境地。
四、动画模擬,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以此为基础设计课件。数学本源于生活,若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神秘难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媒体单一,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和呈现。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性于一体,它能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境,可以使数学知识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比如,为了让学生体会钱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巩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了一个软件游戏“虚拟商店”,让学生去进行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怎么看商品上的标价,怎么对比价格选择合适的商品,还学会了如何付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不乱花钱。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上手实践,近距离接触到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有趣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真正领会了数学的本质。
五、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由于传播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以教为主,没有什么互动,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现代教育媒体已经慢慢地改变了这种教学弊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有许多知识我并不是按常规模式直接讲给学生听,然后叫他们去记,而是注重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在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准备好硬纸条和图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成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动手实践,制作成三角形和长方形。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做好后,我让小组里的同学用双手去拉这两个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变化,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再播放我设计的课件,里面有动作及人物对话,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地组织了一下教学,学生从制作到实践操作再到观察,经过思考和讨论,最终得出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长方形易变性的结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起到了引导补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当学生都参与其中,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总之,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它充满生机和活力,感染力强,学生对于教学互动充满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拓展、教学内容的延伸,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手段,更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